APP下载

幼儿园一日保育工作的驱动式评价与实施

2024-11-23黄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10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基于生活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强调“幼儿园的教育与保育应融为一体”。在建构园本课程、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幼儿园不仅要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要关注保育员的专业水平,关注生活照料对幼儿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从而实现“在生活中的育、在游戏中的育”。

一、对一日保育工作的三个思考

1.重保育,在参与课程中重塑保育观

在保教相融的宏观背景下,教师和保育员应能理解并认同这一教育理念的精髓,认识到“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有创见的表达者”。我园通过基于评价的保育员研训,精准倾听、多元研讨,提升保育员在园本课程实施中对幼儿的支持力,让保育员也成为课程实施的成员。

2.促保育,在关系建立中沟通零距离

构建良好的保育与教育关系,对于推动园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具有显著作用。通过基于评价的保育员培训与实践,我园将传统的任务驱动模式转变为问题导向模式,旨在通过细致的沟通记录和观点交流,促使保育员更加聚焦于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在多维度、多形式的深入互动中,保育员与教师携手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在园本课程实施中的学习与发展,进而实现积极保育与教育关系的持续稳固与发展。

3.优保育,在业务诉求中激发内驱力

我园尝试打破保育员研训重开展的单主体模式,实施“驱动式”保育工作评价,真正意义上将保育员视为园本课程实施中的共同体。通过“研训形式转变、研训载体突破、研训过程驱动”等策略的增设,我园帮助保育员不断转变育儿观念,让他们真正参与课程建设,在生活中观察与支持幼儿的探究和学习,发挥岗位优势、丰富园本课程资源等,从而实现保教真共育、幼儿真发展。

二、一日保育工作“驱动式”评价的实施

结合课程实施下保育员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我园用“单项深入、双向复盘、综合评估”三种方式,展开“专项目标达成的综合评定、卷入保教质量视导评估、点亮智慧保育之光行动”三轮驱动,关注每一位保育老师的纵向成长,从而实现保育工作评价机制的不断优化。

1.单项深入:专项目标达成的综合评定

通过微项目研讨的方式,围绕一日活动中的某一个环节或某一类问题,深入剖析该环节中的核心要素,进行项目化实施,并加以总结提炼,形成典型保育案例。

(1)依据问题来源,评价观察能力

根据保育员分享的微项目问题来源,进一步了解该保育员在一日生活中参与课程实施的情况,以及对幼儿行为的观察情况。

①看得见。结合保育员根据自身实际确立的项目来源,来判断其是否能够看到问题所在。

②看得懂。了解保育员是如何对相应的项目问题作出分析的,以此来判断其是否能够真正看懂课程要点。

③想得到。了解保育员所发现问题如何解决的思考,想到了些什么,打算怎么做。

(2)依据思考确立,评价发现能力

在根据问题进行相应思考并准备行动的过程中,伴随着具体学习目标的确立,这个过程有保育员的分析判断,有其对信息的解读能力。

①判断力。从保育员结合自身的专业认知作出的判断,来看到其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

②识别力。从对问题核心价值的选择和确立中了解保育员对一些实践问题的识别能力。

③思辨力。在进一步思考和追问、分析一日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中,看保育员能否结合理论进行客观思辨,分析利弊。

(3)依据实施收获,评价执行能力

明确目标之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看保育员的扎实推进。同时,请项目小组分享在问题发现和实施解决中的收获,以看到每一位保育员不断提升的执行能力。

①认知清晰。从项目实施结果的分析中,看到保育员对该关键事件的专业理论知识、具体实施步骤等逻辑是否清晰。

②条件满足。围绕一个项目的目标,能够尽可能创造并满足条件,以保障目标的有效达成。

③行动保障。是否能够为项目实施提供除时空、材料等保障之外,保持高水平的专业行动。

2.双向复盘:保教质量视导的卷入评估

根据园本课程实施的需要,我们进班视导观摩,针对保育工作做系统的梳理与反馈,搜集优质保育策略,探寻更优质的保育服务。

(1)自评看见,回溯中评估

结合班本化保教实施,保育员对自身的保育行为作自评,从“我的环节、我的做法、我的反思”三个方面阐述,以在回溯中看见自我。

①我的环节。结合一日保育实施的各个环节,比对“四字口诀”,回看在环节落实上的优点和不足。

②我的做法。介绍在各环节具体实施过程中自己的保育和教育行为,并进行简要解释。

③我的反思。针对实施情况与结果,进行客观分析。

(2)他评识别,反馈中评估

结合视导小组的观摩与反馈,我园对保育员在一日生活中的保育行为做出“我发现、我识别、我评价”三方面的观察识别,并及时给予评价,帮助保育员在比对中看见自我。

①我发现。通过观摩现场或解读日志,保育员进一步了解一日保育的全过程,将“我看到”“我想到”部分进行梳理。

②我识别。针对所看所想,保育员进行保育教育相关实施要求的认知链接与比对,了解自身亮点与不足。

③我评价。结合识别的内容,保育员作出客观性的评价,对于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加以分享,对于需要优化的地方,给出进一步调整的思考建议。

(3)复盘辨析,报告中评估

针对保教实施中的保育工作现状,研训相关负责人综合“自评+他评”的双向评估建议,给出复盘辨析下相应的视导报告,对保育员的保育行为进行全面评估。

①复盘阐释。尝试从“看整体概貌——目前做了哪些”出发,对所看、所听、所思部分进行系统的复盘阐释。

②综合评价。从“看具体行为——做得怎么样”出发,对保育、教育实施情况作出综合的评价反馈。

③整改建议。从“看优化方向——还可以怎么做”出发,对典型问题提出可行性操作意见和建议。

3.综合评估:智慧保育之光的点亮行动

采用技能比武、评价推优、匠心传递的方式,我园开展课程实施下的保育故事分享,开启点亮智慧保育之光行动,形成保育故事集。

(1)选点切入,观察保育行为

根据保育员在课程实施中的现状,确立一个主题开展活动,让保育员根据自身经验准备并完成相应任务。从中不仅能看到其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而且还能够对其保育行为有更直观的观察。

①听其所说。关注保育员在参与过程中的相关表达,包括对相应任务的理解,以及在任务中的阐述。

②看其所做。结合活动中的相应表现,看保育员是怎么实施的,具体有哪些做法。

③察其心声。从非语言行为中观察其心情是否愉悦,态度是否积极。

(2)由浅入深,解读背后原因

基于每一个“切点”的保育行为,尝试透过现象看本质,抽丝剥茧,分析其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让保育员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真正做到对课程的深度解读。

①察言观色。通过与保育员交流、对话,了解其认知和水平,并给出分析、梳理。

②由表及里。对于为什么这么做背后的想法,通过“追问”的方式,进行由表及里的反观,一起觉察自我行为背后的动机。

③由此及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该问题的后续建议,由此及彼,思考相应的优化和提升之处。

(3)以点带面,点亮保育之光

将切点故事放大,以点带面,看到保育员在工作中无处不在的智慧,通过综合评估这个平台,让这些智慧之光能够照得更远。

①点燃能量。敏锐地察觉保育员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以表扬,让他们对保育工作的热爱得以持续,在能量传递中点燃智慧。

②绽放行动。对于积极思考并认真执行的保育员,加以褒奖,让他们在自我行动中绽放智慧。

③触及心灵。对于保育员在分享中的一些“基于儿童视角”的表达,要号召全员学习,感受他们那份执着的热爱和热情。

三、建立课程实施下有温度的保育工作评价机制

一日保育工作中的驱动式评价,使得评价内容有据可依,进一步厘清了“评什么”;评价参与多方赋能,进一步明确了“谁来评”;评价方式点亮智慧,进一步梳理了“怎么评”,实现课程实施下有温度的保育工作评价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见图1)。

1.评价对象有据可依,进一步厘清了“评什么”

评价内容有来源于保育员就核心问题确立的项目推进过程,有与班级两位教师有商有量完成的一日保教生活,有结合比武、考评、匠心等专项活动展示……研训小组得以更清晰地界定了对保育员评价的具体内容,明确了保育员应当具备的认知范围、必须掌握的能力素质,以及他们在未来工作中可以进一步努力并创造提升的领域。这一过程确保了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保育员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2.评价主体多方赋能,进一步明确了“谁来评”

在“驱动式”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逐步明确不同的评估内容,分成不同的评估小组。有管理层的参与、保健室的组织、一线教师以及不同组别保育员同行的参与,针对不同的对象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不仅汇聚了多方资源,而且实现了多方赋能。

3.评价形式点亮智慧,进一步梳理了“怎么评”

从之前只在评选优秀班级和个人先进时的散点式反馈评价,调整为对日常的点滴串联反馈评价。我们紧紧围绕发现保育员在保育工作过程中的观念转变、行为改变、优化创新进行相应的评分、点评和反馈,进一步梳理并实践多元的评估方法,让不同层级的保育员都能因参与而收获成长。

总而言之,保育员研训的研究过程,是“育”视域下的课程实施推进过程。保育员得到了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班级实现了儿童视角的商榷式保教实施,幼儿园则建立了一套长效的保育研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