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 我身上的“尺子”
2024-11-23顾红云
设计意图
在数学区,有个孩子尝试用手指替代标准量具去测量实物,他的这一行动引得周围的同伴纷纷效仿。身体测量是人类最原始的测量行为,运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周围世界,是幼儿最质朴的学习方式。大班幼儿拥有标准测量的生活经验,实际体验过实物测量,此时鼓励他们使用合适的身体部位尝试测量,可以帮助幼儿积累探索世界的基本方法,体验身体测量的有用和有趣,反思量具的意义。
于是,我们把握契机,生成了本次数学活动“我身上的‘尺子’”,通过“情境引发兴趣→迁移已有经验→身体测量探索→拓展生活经验→巩固测量经验”的环节设计,让幼儿不受既有经验的禁锢,充分想象、大胆尝试,用身体去感知事物的长短、高矮、粗细,并尝试用相应的单位来描述。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适当的身体部位替代标准量具测量,初步掌握身体测量的基本方法。
2.感知身体测量的便利,初步了解标准测量、实物测量和身体测量的差异。
3.乐意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用身体参与测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标准测量、实物替代测量的经验。
物质准备:活动室平面图,测量“任务单”,演示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任务驱动,激发参与测量的兴趣
教师出示活动室平面图,提出测量任务。
师:这是哪里?你怎么看出来的?
幼:是我们的教室。因为钢琴、黑板、桌子的位置都一样的。
师:我们这个活动室需要维修,工人叔叔急需测量几个地方的尺寸,可是他们太忙了,想请我们大一班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帮叔叔测量吗?
师:这几根线标注的就是叔叔交给我们的测量任务。仔细观察,叔叔要请我们测量哪些部位呢?(如下图)
【说明】幼儿的学习具有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当挑战就存在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之中,且需要运用自身的方位知觉能力加以确认时,他们的活动兴趣瞬间被激发起来。同时,“为工人叔叔帮忙”的情境设置,也为该活动赋予了特别的社会价值意义,强化了幼儿的行动意愿。
二、迁移经验,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
1.回顾标准测量经验。
师:原来工人叔叔要请我们测量舞台幕布的长度、黑板的长度、钢琴的高度、桌子的宽度。那怎么量呢?
幼:用尺子量。
教师出示卷尺、直尺图片,并小结:尺子可以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
2.回顾实物替代测量的经验。
师:可是现在这里没有尺子,还有什么办法来测量?
幼:可以用笔(积木、绳子等)来量。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并小结:在没有尺子的时候,绳子、棍棒等可以替代尺子来测量。
3.发现身体测量的方法。
师:现在我们的活动室里没有绳子,小棒也不够,我们还有没有办法帮工人叔叔完成测量任务呢?
幼:可以用手做尺子。
师:手做尺子怎样测量呢?
教师请幼儿演示用手掌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引发讨论,共同梳理用手掌测量的要点。
要点1:连续测量的起点
师:为什么你要用手指放在手掌尺子一头?
小结:因为手掌尺不够长,需要多量几次,所以每次量结束需要在手掌尺末端做一个记号。下一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确保连续测量时首尾相连。
要点2:连续测量的结果
师:桌子有多长?12个什么长?12个谁的手掌那么长?
小结:我们要一边量一边数。刚才×××正好用手掌量了12次,所以桌子有12个×××的手掌这么长。只要知道他的手掌有多长,就可以算出桌子的长度了。
4.寻找身体上的其他尺子。
师:除了手掌尺,我们的身体上还有没有其他的“尺子”呢?
幼儿交流、尝试。
【说明】相较于实物替代测量,用身体测量的难点在于连续起点的确认。部分幼儿在享受用“身体尺”测量的方便的同时,往往会随意移动“尺子”,导致测量结果偏离。请幼儿演示手掌测量的过程,有助于强化测量的方法,提升测量的准确性。当确认自己的身体部位可以作为“尺子”参与测量时,幼儿兴奋起来,立即打开思路找出了“手指尺”“手臂尺”“脚尺”,甚至还想到了“劈叉尺”、从头到脚的“整个身体尺”等。
三、合作测量,根据图示完成任务
1.教师发放任务单,说明要求。
幼儿每4人一组,每组领取一张任务单。红线标注的是这一组的测量任务,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每个人都要测一次,可以用相同的“尺子”,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尺子”。
2.幼儿分组操作,体验身体测量。
3.汇总结果,分享交流。
师:你们完成了什么测量任务,用了什么身体尺子?测量结果是多少呢?
4.聚焦测量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总结经验。
(1)身体尺子怎么选?
师:你们测量幕布的时候,为什么不像他们一样用手指尺子?
幼:幕布太长,手指尺子有点短,要测好多次,太慢了。
小结:长“尺子”适合量长长的距离,短“尺子”适合量短的距离。
(2)为什么测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师:你们俩都用了手掌尺子测量钢琴的高度,为什么你测的结果是10,他却是11呢?
幼儿对比两只手:我的手比他的长一点。
小结:运用身体“尺子”测量时,不同的尺子测出来的数量不一样。同样的尺子,测量的人不同,结果也可能不同。
【说明】分组完成任务有助于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他们观察同伴、帮忙计数和做标记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或为同伴纠错的过程,有效提升了测量的准确性。同时,这个过程也让幼儿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充分理解不同的测量任务选用不同的“尺子”,以及同样的长度用不同“尺子”测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从而对替代测量的特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四、经验拓展:生活中的身体测量
师:在没有尺子的时候,身体测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量出物体的长度,很方便。所以,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教师出示常见的身体测量方式的图片,一边演示一边介绍:
·拃:张开手指,大拇指和小拇指之间的距离叫“一拃”。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方法。
·庹:张开双臂,两个指尖之间的距离,适合量绳子、布的长度。如:这根绳子有“一庹”长。
·步:这种走步的方法,用来量走廊、操场、院子等比较大的地方很方便(教师演示用走大步的方式量活动室的宽度)。我的一大步大约1米,刚才我走了10步,我就知道这个教室的宽度大约是10米。
【说明】幼儿的发现与探索在前,教师联系生活的经验拓展在后,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地位和教师指导作用的高度融合。将走步测量的结果转化为标准测量数值,幼儿可能一时难以理解,但能初步建立起一种模糊的联系,为后续测量活动奠定认知基础。
五、自主测量,充分体验身体测量
师:刚才大家用身体尺子帮助工人叔叔完成了测量任务,接下来,你们想不想用灵活的身体尺子再量一量别的地方呢?
师:请你们两人一组,先商量一下量什么,可以多选几个,用红色标注出来,然后用合适的身体尺子去测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幼儿完成测量后,可鼓励他们自主交流,验证测量结果。
【说明】幼儿不受时空的限制,应用新鲜获得的经验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在体验探索的快乐的同时,对身体测量的便利性有了充分认识,测量的准确性也得以进一步提高。活动评价的主导由教师变成幼儿,如果因结果不同而产生争论,进而共同验证,那就更加精彩而有益了。
活动延伸
1.生活运用。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尺子”量量家里的沙发有多长、床有多宽、柜子有多高,还可以比一比谁的家到小公园更近。将测量记录带到班级交流。
2.区域探索。
(1)在阅读区投放《动物量身高》《一寸虫》《我家漂亮的尺子》等绘本,鼓励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增进对标准测量、实物替代测量、身体测量的兴趣和认识。
(2)在数学区投放直尺、卷尺、回形针、小棒等不同测量材料,绘制不同的任务单,鼓励幼儿自主确定测量任务,选用不同的尺子测量,对比不同“尺子”带来的结果差异。
3.户外探索。
提供幼儿园平面图,鼓励幼儿标注出自己想要测量的距离,如攀岩城堡的高度、跑道的长度等,选择合适的“尺子”开展测量活动。
活动反思
1.关注幼儿经验的螺旋式上升。
螺旋上升式学习法的基础在于大量的、多场景的重复。当幼儿接触测量的概念后,教师提供了标准测量、自然测量的探索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开展身体测量的有趣尝试,并将活动拓展到班级区域游戏、户外游戏、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多形式、多场景下亲身体验、反复参与的测量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建构起关于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及其相互关系和结果运用等方面的虽然浅表但较为直观、互相关联的经验体系。
2.实现幼儿的整体性学习。
幼儿的学习是整体性的,这首先表现在领域内的整体性与融合性。本活动的关键经验是测量,但教师巧用活动室布局图,引发幼儿对方位的辨析;要求幼儿用“长、宽、高”描述自己的测量任务,对大班幼儿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测量过程中的计数、长度比较、图表记录,体现了数学领域多方面经验的有机整合。同时,活动由“帮助工人叔叔完成测量任务”引发,为学习任务赋予积极的生活意义和社会价值,契合大班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活动难点在于组建小组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又对幼儿间的协商合作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次活动也是生动的社会教育体验过程。
3.关注幼儿的实证意识养成。
幼儿对身体参与的测量非常感兴趣,但前期活动中总能发现部分记录数据存在明显误差。我们判断产生错误记录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测量方法本身存在错误,二是记录表上呈现的测量方法和实际应用之间有差异,所以看上去结果存在问题。科学领域的测量存在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的考量标准。身体测量很方便,提升了效度,但抛开信度谈效度或探索兴趣是无意义的。因此,本活动中教师采取减少组别的策略,让多名幼儿参与相同的测量任务,如此他们就能通过比较了解不同“尺子”、不同的人、不同方法带来的结果差异,对身体测量有更立体的认知,从而互相学习、互相纠错,提高测量的信度,强化科学探索的实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