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戏对幼儿性格品质的影响
2024-11-23王琴
幼儿时期是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亲子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亲子互动方式,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塑造良好性格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亲子游戏开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亲子游戏开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为更好地开展亲子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一、亲子游戏开展现状
1.家长意识到亲子游戏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亲子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这种认知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早教观念的普及使家长更加重视早期教育,认识到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而亲子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幼儿认知、语言、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视为早期教育的重要手段。其次,社会对亲子游戏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家长提供了更多参与平台。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了专业的亲子游戏课程;社区也积极组织各类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孩子创造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这些平台的搭建,为家长参与亲子游戏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了亲子游戏理念的传播和普及。最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为家长获取亲子游戏相关知识提供了便捷渠道。育儿专家、早教机构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科学的育儿理念和丰富的游戏资源,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亲子游戏的意义,掌握科学的亲子游戏方法。[1]
2.亲子游戏方式更加多元
如今,亲子游戏的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玩偶、积木,而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选择。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方式的结合,使得亲子游戏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时代的新元素,更加符合现代家庭的需求。例如,家长可带着幼儿一起玩“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传统游戏,在游戏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用积木、拼图等玩具,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搭建各种各样的模型,体验现代游戏的乐趣。此外,家长也更加注重游戏的多样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的游戏方式,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幼儿,家长可以选择一些角色扮演类游戏,鼓励幼儿勇敢表达自己;对于精力充沛、喜欢运动的幼儿,家长可以选择一些户外运动类游戏,帮助幼儿释放精力、锻炼身体。[2]
3.亲子游戏参与度仍需提高
尽管家长对亲子游戏的重要性有了更高的认知,但实际参与度仍有待提高。许多现实因素制约着亲子游戏的开展,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家长陪伴时间有限。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家长忙于工作,下班后也常常疲惫不堪,能够陪伴幼儿的时间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亲子游戏了。此外,部分家长对亲子游戏的方式缺乏了解,导致游戏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幼儿的兴趣。他们可能认为亲子游戏就是陪孩子玩玩具、讲故事,缺乏对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认识,无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游戏,久而久之,幼儿也会对亲子游戏失去兴趣。更有一些家长过于注重游戏的结果,忽视了游戏过程中与幼儿的情感互动。他们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幼儿是否取得胜利、是否学会了知识上,一旦幼儿表现不佳就容易表现出焦虑、烦躁的情绪,甚至批评指责,使亲子游戏变成了“竞技场”和“压力场”,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这种功利性的游戏态度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还会破坏亲子关系,阻碍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亲子游戏对幼儿性格品质的影响分析
1.重智轻育现象
在亲子游戏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首先是重智轻育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家长片面追求游戏的“功能性”,过于强调通过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提升学习能力,将亲子游戏视为一种“早教工具”,而忽视了亲子游戏的情感价值和社会性意义。他们热衷于选择益智类游戏、早教卡片等,期待幼儿在游戏中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却忽略了游戏过程中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和品格培养。这些家长过度强调认知发展,忽视了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性。事实上,亲子游戏不仅是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工具,更是家长和幼儿之间建立亲密关系、传递情感的桥梁。在游戏中,家长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表达对幼儿的爱意,及时回应幼儿的情绪需求,帮助其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同时,家长也应该在游戏中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格。
2.亲子互动质量不高
一些亲子游戏的互动质量不高,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部分家长在游戏中缺乏耐心和引导,容易出现敷衍、控制等行为。他们可能只是“陪着”幼儿玩,而不是真正参与游戏,对幼儿的想法和行为缺乏关注和回应。有些家长则表现得过于强势,试图控制游戏的节奏和方向,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亲子游戏缺乏规则意识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家长在游戏中随意改变规则、中断游戏,或者对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视而不见,这不仅不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还会让幼儿感到困惑和不公平,影响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此外,游戏过程中缺乏有效沟通也是亲子互动质量不高的表现之一。
3.电子产品的过度介入
电子游戏、手机等电子产品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如果过度依赖,则会影响亲子互动质量,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一些家长为了图省事,经常让幼儿独自玩电子游戏或看手机,自己则忙于其他事情,导致亲子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幼儿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缺乏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容易导致语言发展迟缓、注意力不集中、人际交往能力弱等问题,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更有一些家长自身过度依赖电子产品,成为“低头族”,在陪伴幼儿时也常常手机不离手,未能给予幼儿充分的关注和回应,这无疑会让幼儿感到被冷落和忽视,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三、亲子游戏开展策略
1.转变观念,重视游戏过程
为了更好地发挥亲子游戏的积极作用,家长需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将关注点从单纯追求知识灌输转移到重视游戏过程、注重情感互动和价值观引导上来。首先,要加强科学育儿理念的宣传,帮助家长认识到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而不是只重视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技能的掌握。可以通过家长课堂、网络平台、社区宣传等多种渠道,向家长普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的亲子互动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社会性发展以及品格塑造。其次,要强调亲子游戏过程中的情感互动和价值观引导,帮助家长认识到亲子游戏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工具,更是情感交流的桥梁。家长应该全身心地投入游戏,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表达对幼儿的爱意和鼓励,及时回应他们的情绪变化,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同时,家长也要抓住游戏中的机会,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尊重他人,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最后,鼓励家长以身作则,在游戏中展现积极的品质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家长在亲子游戏中要展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沟通方式、遵守规则的行为以及尊重他人的品质,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提升质量,注重互动技巧
提升亲子游戏的质量,需要家长不断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亲子互动技巧,并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游戏内容。首先,应为家长提供更多学习机会,通过家长课堂、工作坊、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传授亲子互动技巧和游戏方法。例如,可以邀请专家讲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游戏需求,教授家长如何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发展语言、认知、社交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如何处理游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家长在游戏中更好地扮演引导者和陪伴者的角色。其次,鼓励家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游戏,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每名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家长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游戏内容,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和探索欲望。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能够锻炼感官和动作的游戏,例如躲猫猫、拍手歌等;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则可以选择一些更具挑战性、能够锻炼思维和创造力的游戏,例如拼图、积木、角色扮演等。家长需要在游戏中用心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游戏策略,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自信、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3.合理利用电子产品,避免过度依赖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利用电子产品可以为生活带来便利,但也需要避免过度依赖,尤其是在亲子互动中,更要注重电子产品的合理使用。首先,家长要引导幼儿合理利用电子产品,控制游戏时间,避免幼儿沉迷其中。可以与幼儿一起制订电子产品使用规则,例如限制每天玩游戏的时间、每次玩游戏的时间长度等并严格执行。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减少自身对电子产品的依赖,避免在幼儿面前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视等,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鼓励家长选择优质的电子游戏,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发挥积极作用。市面上有一些设计精良的早教类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家长可以有选择性地让幼儿接触这类游戏,但要注意控制时间,并且要引导幼儿将游戏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玩了动物识别的游戏后,可以带幼儿去动物园观察真实的动物。
亲子游戏是连接父母与幼儿心灵的桥梁,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家长需要不断更新育儿观念,学习科学的亲子互动技巧,用心陪伴幼儿游戏,共同创造充满爱与欢乐的亲子时光。相信通过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亲子游戏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陪伴他们度过快乐而充实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周晓芸,彭先桃,李亚丽.家长媒介素养对幼儿性格品质的影响:教养方式的并行中介作用[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4,40(4):11-18.
[2]蒋彩玲.亲子游戏对幼儿性格品质的影响:家庭亲密度的中介作用[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