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融合, 编织幼儿健康成长安全网
2024-11-23王玮颖
我园是上海市最西北的一所农村幼儿园,周围有很多农田。在嘉定区“大视野”理念引领下,我们走出园门、走进社区,组织亲子研学,充分利用户外资源丰富课程。随着园门的打开,幼儿安全生活成为当下我园要重点思考的话题。
《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书中指出,儿童意外事故52%发生在家庭,19%发生在街道,12%发生在学校。专家认为,意外伤害的特点是意外性和突然性,绝大多数幼儿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可见,让幼儿获得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及能力已迫在眉睫。
一、当前家园社共育中的“壁垒”
1.安全教育的家园社协同度不高
目前,安全教育已融入幼儿园的课程,比如:引导幼儿在参与活动时应用所学安全知识和技能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向幼儿宣传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但是,这些活动大多数还是以幼儿园为主,家长或社区的参与度不高。在幼儿园内,受到环境的暗示,幼儿能自主地学着保护自己,一旦走出幼儿园,安全意识也随之减弱。
2.家长忽视家庭安全教育,对幼儿安全监管不足
我园幼儿家长基本上是来沪务工人员,为了让幼儿能够立足上海,家长大多抱着学好“知识”才能有出息的传统观念,所以平时和教师的沟通更关注“我孩子上课能听懂吗”“幼儿园里会教孩子学什么”等,重知识技能学习,忽视了幼儿在身心健康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在幼儿安全意识培养方面非常薄弱。比如幼儿双休日在家休息,周一经常有幼儿“负伤”来园。有两个原因导致家庭安全意识缺失:一是务工家长的工作时间无规律,家中只有老人看护孩子;二是幼儿双休日会结伴到野外活动,家长放松看护,造成安全事故。
3.村民流动性大,“村中园”的地理位置导致环境安全系数较低
在上海郊区农村,原住民大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迁走,农村的老宅基本上租借给来沪务工人员,这便导致村里的居民流动性大且背景结构多元,安全管理工作不好做。同时,农村随处散养的流浪狗、猫,随意搁置的生活农具用具,裸露的铁锈、铁钉等,都是安全隐患。
那么农村幼儿园只能成为幼儿安全教育的“孤岛”吗?我园尝试将家长与社区卷入幼儿园的教育,不断破解三方互动的壁垒,形成适合农村幼儿园的家园社合作模式,努力为幼儿构建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家园社协作,为安全生活做“加法”
(一)“场景+”安全生活实体验
1.走出围墙,向外拓展课程实施场景
走进社区,了解环境,可以提升幼儿对周边环境安全生活的意识。
我园每年都有开展“秋收”活动的传统,其中安全教育是最不能忽视的内容之一。这个过程中怎样形成家园社的合力?我们有以下思考:
(1)根据幼儿园、家庭、社区不同特点、资源等制订计划,确定工作重点。
(2)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他们眼里的安全是什么样的。
(3)明确活动中不同角色分别承担的工作任务,比如家长需要学习一些急救常识,当幼儿受伤可以及时处理。
(4)活动后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工作,为后期活动提供借鉴。
基于以上思考,教师在活动前和幼儿一起围绕安全问题展开讨论:走出校门沿途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到了目标地准备开始收割时要注意什么?幼儿纷纷说了起来:“外面的路和幼儿园的路不一样,有小石子,走路要看好路。”“我们还要推小车去田里,推车不能东张西望。”“出了幼儿园跟着老师,不能自己乱走。”“田里有泥巴,脚会陷下去,不能自己走进田里。”……在倾听幼儿的想法以后,我们与家长、社区进行沟通,由此制订了“秋收”体验安全活动方案。
2.改造荒地,丰富课程实施场地
我们将临近幼儿园的一块荒地改造成具有一定野外挑战趣味的活动场地,幼儿可在其中爬山、钻洞、架桥、铺路、跨过小沟。这些颇具“野味”的游戏场景,更加接近他们的真实生活。
那么,在园外的场地游戏需要怎么保护幼儿?我们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查看场地,分析安全隐患。
(2)关注幼儿游戏中的真实体验与想法,与幼儿共同讨论:可以玩什么?怎么注意安全?需要什么材料?
(3)与社区沟通,排除安全隐患,如幼儿游戏时围栏及时围好、避开周边的流浪狗等。
以下是幼儿游戏中的片段:
泥坑是幼儿最喜欢玩的地方,他们可以用泥巴塑造出各种好玩的形状,大班幼儿尤其喜欢来这里用砖头垒房子,并有模有样地模仿大人造房子的样子。
小雨:我的连体衣的鞋子好像拔不来了。
明明:我来帮帮你。
小雨:不行,一点也动不了。
两名幼儿费劲地将脚从泥坑里拔出来,但因为用力过大,导致身体歪倒了一下,弄得连体衣和手上都是泥巴。到了水池边,明明看了看小雨的手没有划破的痕迹,两个人才放心地去洗手。“我们应该在泥坑里放块板,在泥坑边上运泥。”他们已经会从问题中总结经验了。
(二)“主题+”安全生活全演练
怎样让安全教育培训更好地融于家庭?第一,家长需求各不相同,需调研了解家长需求,根据家长的需要制订方案。第二,思考如何分类开展活动,以及分批次、分主题开展活动,兼顾不同需求。第三,思考如何体现有限有效、“知识+体验+共享”式的培训,做到知行合一。
1.将安全教育与亲子陪伴活动相结合
我们通过对亲子陪伴活动的调研,发现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意愿是非常强的,但苦于园内大部分家长的工作时间较长,经常会连续加班,幼儿园的亲子陪伴活动时间不太适合上班族家庭。
了解到这一现状后,我们决定以“分批次、分主题”的形式满足各类家庭的需求。比如小班幼儿新入园适应期活动中,教师会让幼儿与家长开展“防拐骗”实景演练活动,通过看图、谈话、儿歌、故事、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我们还在中、大班开展了“家庭安全急救”作为亲子活动体验,比如模拟流鼻血的情况,在保健老师指导下,家长与幼儿一起学习应对的方法。
中班陈子墨的爸爸是家委会成员,自从孩子入园后,坚持陪同孩子参加幼儿园安排的安全教育讲堂,他感叹道:“安全教育课使我学会了不少安全知识,如宝宝家中烫伤如何急救处理、宝宝流鼻血如何急救、家中电器如何摆放在合理位置等。”
2.加强安全教育家庭主题培训
幼儿园也不断为家长提供丰富的安全教育资源,包括安全教育常识、视频、案例等,将幼儿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传达。如,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紧急情况、防止幼儿走失、避免幼儿遭受欺凌等。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一起协助幼儿建立安全感,使幼儿知道教师和家长是可以信赖的对象,产生疑惑时能够主动寻求教师和家长的帮助。
3.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
教师和家长需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向家长传达近期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实际情况,提供幼儿在园内一日生活的相关视频,消除家长的疑虑。同时,获得家长反馈的幼儿在家中的信息,检查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幼儿园改进安全教育提供信息支持,指导家长在居家环境中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意识,正确使用水电设施,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三)“睦邻+”社区资源大盘活
家庭、学校、社区是幼儿安全教育的共同责任人,挖掘各方资源,可以保障安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在资源挖掘与利用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考虑幼儿的兴趣,他们喜欢谁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另一方面,考虑可利用哪些资源为幼儿提供专业支持。
调查中,幼儿说了很多,保安叔叔、警察叔叔、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些都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对象。我们采纳建议,将保安叔叔请到安全教育团队,同时邀请一些家长以“村民”身份加入安全教育团队。不仅如此,我们也邀请了村书记、村委会委员等加入团队,全面筑成安全防线。
1.保安叔叔话安全
幼儿园要组建高素质的安保队伍,提高保安人员的业务能力,守好幼儿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除了这些基本工作要求之外,幼儿园将了解社区变化的任务也交给了“保安叔叔”,请他们给幼儿介绍村里最近的变化、发生的事件,以及怎样进行自我保护等,让幼儿关心生活周边环境的变化,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和防范意识。
2.书记、村民进校园
幼儿园周边都是村民的百家田,平时劳作后的农务垃圾、农粪施肥工具等常常到处乱堆,苍蝇蚊子到处飞、空气中弥漫着臭粪味,尤其是到处乱堆的农具,成为幼儿走出园门、走向田间的安全隐患和主要障碍。还有少数老年村民以幼儿园的广播操音乐声音太大为由排斥幼儿园。于是,我们开展“村民进校园”活动,让周围居民了解幼儿园的日常作息和教育教学工作,增强他们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和认识。我们还会定期邀请书记、村委会委员和村民走进幼儿园,给教师、家委会和幼儿介绍未来新农村的变化与愿景,感受和谐共处、彼此尊重的美好时刻。幼儿园也不定期地邀请村里一些有手艺的村民来幼儿园,给幼儿讲故事、表演节目,演绎一些基本的田间劳作手艺,增强幼儿对周围村民的了解,同时也让村民拥有了一定的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在经常性的交流互动中,村民也渐渐与幼儿园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对幼儿园存在偏见的村民也主动关心起幼儿园,他们对幼儿的爱自然而然地在日常行动中流露出来。
三、我的感悟
由于角色、立场、认知观念不同,在幼儿安全教育工作中,幼儿园、家庭、社区难免有隔阂,这就需要大家在协同中合作,先破壁才能融合。
1.破的是思想的“壁垒”
我们常常被自己的思想所支配,忽视别人的想法需求感受,家长会忽视集体生活与家庭生活的不同,教师有时会忽视家庭差异性,社区会忽视幼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需求。所以,活动中我们不断通过相互沟通、彼此了解、发挥特长、走进现场、反思共研等,尽力避免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努力达成思想上的共识。
2.融的是共同的“心愿”
幼儿是国家的希望,是我们的未来,基于这一共识,我们走在一起。在相融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一个中心,站好两个位置。一个中心即以幼儿为中心,将幼儿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幼儿的需求,成人支持引领。站好两个位置即思考要换位,换位思考彼此所处的位置、各自的困难、彼此的需求等;行动要补位,在行动中,各司其职的同时也要相互补位,尤其遇到突发情况时,教师不仅要守住自己的岗位,更要时时守住幼儿的安全。
家园社协同共育,改变了幼儿园孤军奋战的模式,打破隐形封闭的围墙,是“基于儿童优先发展”理念在农村幼儿园的充分实践。围绕安全教育开展的各类活动,让家长与周边环境中的人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课程有了充分的认识,是教育公平的真实落地,帮助我园成为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高质量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