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背景下幼儿秩序感的培养
2024-11-23朱欣欣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秩序感是对事物样态的感知与情绪的表达,幼儿时期是秩序感养成关键期,需要借助实际生活开展。在生活教育背景下开展秩序感培育活动,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秩序感。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介绍
新的学期,由于地铁7号线的建设,幼儿园迎来了很多变化,玩具搬了家,园里多了很多防护栏,大门也换了位置。新大门临近小学,每到放学时间门口交通拥挤、人车交错,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虽然门口的保安叔叔、学校的物业阿姨、值班的老师、护校的爱心家长都在努力维持着门口的排队秩序,但是效果甚微,放学时的接送问题仍是个令人担心的大事!
2.本班幼儿的秩序感发展现状
本班幼儿正处于大班年龄段,他们对秩序的理解更为敏感,且开始表现出一定的道德感、规则意识。部分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能够井然有序地参加活动,也有部分幼儿对秩序的感知较为薄弱,因此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因为个别幼儿不遵守秩序而引发矛盾的情况。
二、影响因素分析
幼儿秩序感的培养与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等几个方面有关。
大班(5~6岁)幼儿对秩序的理解更有目的性,其行为也更灵活。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更加活跃,不满足于对事物表面现象的了解,而是开始思考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较为单一的规则约束、规范灌输已不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他们更期待从动手尝试中探寻答案。
教师对幼儿秩序感的培育有一定认识,但部分教师的认知较为单一,易将秩序感培养浅显地理解为对班级规则的遵守。
家长对幼儿秩序感的了解较少,在大班阶段,他们更关注知识的习得以及幼小衔接的相关准备,对幼儿的生活习惯、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关注较少。另外,部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这对幼儿秩序感的培养来说是不良榜样。
幼儿园是幼儿、教师、家长教育与沟通的基础,幼儿园的管理与决策在幼儿秩序感的培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有力支持幼儿、教师、家长的发展与成长。
三、生活教育背景下幼儿秩序感培养策略
1.以“生活教育”理念为引导,明确秩序感培养的价值
幼儿园门口的混乱与班级的秩序现状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幼儿的教育需要在生活中进行,单一、单向的规则制定难以真正引导幼儿感知秩序、理解秩序。门口秩序混乱这一事件或许能够成为班级幼儿秩序感教育的生发点。那么,如何利用这一现象来发展幼儿的秩序感呢?
(1)从“生活教育”入手,明确秩序感培养途径
生活教育理论的三个方向均对幼儿的秩序感培养有重要意义。首先是“生活即教育”理念,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幼儿秩序感培养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以具体情境为媒,挖掘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素材与契机。其次是“社会即学校”理念,教师应深入社会,发现社会生活中秩序感教育的元素,结合社会、生活、自然开展相关教育。最后是“教学做合一”,教师的教育策略应以“做”为核心,整合“教”与“学”,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等培养秩序感(见图1)。
(2)提高重视程度,把握生活中秩序教育契机
教师应认识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蕴含着教育的契机。一日生活的有序进行,既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也有利于班级各项活动的高效开展。于是,我们围绕“幼儿园门口的秩序”这一主题进行相关审议,挖掘门口秩序混乱这一现状带来的教育可能性与能利用起来的教育资源,如在超市排队结账的视频、与规则相关的绘本等。
(3)相信幼儿,鼓励幼儿建立规则
“我们可以为幼儿园门口的秩序做些什么呢?”这一问题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幼儿猜想,来接孩子的家长之所以这么“不遵守规则”,“可能是急着见到自己的小孩”,“有的爷爷奶奶没手机可能看不到信息”……带着讨论,我们对大班幼儿的接送者做了调查和统计,发现大班幼儿的接送人员较为复杂,没有有序排队接送的主要以爷爷奶奶为主。幼儿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想出了发徽章的好办法,并且一起合作制作了宣传单和徽章,选出了4位宣传员、12位徽章派发员、6种最好看的徽章,还给徽章取了好听的名字——“文明等待家长”徽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不能因为幼儿年龄小就剥夺其应有的权利,我们应该给幼儿提供自主的机会,引导幼儿在生活实践中思考规则和要求,理解遵守秩序的重要性、了解规则的合理性,并且给幼儿自定规则的机会。
2.给予幼儿机会,鼓励幼儿充分感知秩序
幼儿对秩序感有着自己的理解。“教学做合一”理论提醒我们,幼儿秩序感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完成。
(1)感受秩序的有用
徽章制作完成后,小小派发员们提前收拾好放学物品,一起来到等待区,就像在教室里练习过的那样,他们迅速找到自己负责班级的位置,向家长介绍徽章的作用。发放了一周的徽章后,我们在周五下午对徽章进行了统计。不难发现,在幼儿的努力下,得到徽章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发徽章的动力更足。
派发徽章培养了幼儿的秩序感,幼儿能够直观感受到秩序的作用,逐步形成“自我秩序”意识,对秩序感的理解更深刻。这是幼儿通过实践从环境与活动中习得的,秩序感在他们的心里扎根并萌芽。
(2)优化秩序的功能
为了发出更多徽章,让门口更加有序,幼儿观察了马路、超市、银行等处的排队标志,并按照颜色与图形分类在幼儿园门口制作了标志牌,还举办了展览会活动,向小班和中班的弟弟妹妹们介绍了徽章背后的故事。幼儿排练了短剧《发徽章的故事》、制作了2本秩序册,还在门口设置了情境模拟区。我们希望每个班的幼儿都能参与活动,通过努力让越来越多的家长了解等待区与排队区的位置,并且耐心等待、主动领取徽章,让放学秩序越来越好。
幼儿是热爱秩序的。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有一种本能的对秩序的敏感和追求,从中获得秩序感与和谐的感觉。通过对徽章的统计,幼儿能够直观感受到秩序的功能,从而更加愿意遵守规则。秩序在幼儿心中逐渐成长,内化为自身所需要的秩序感。
(3)内化秩序的意义
“造地铁、换大门、秩序乱、保安忙,大一萌娃来帮忙。”“小调查,大统计,接娃人员很多样。”“大班萌娃来帮忙,放学秩序大变样,保安叔叔夸我们力量大。”徽章派发活动还在有序进行着,幼儿邀请了更多其他班的小助手派发徽章,并且由徽章派发员变成了统计员。行动中,幼儿更加遵守班级的规则,甚至想到了为班级拿取水杯、餐车等活动做标记,让班级的一日生活更为有序。
社会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教育契机,幼儿在发徽章活动中获得对秩序的理解与感知,从而提升自己的秩序感。
3.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强化秩序行为
(1)共建环境
在派发徽章的活动中,幼儿走出幼儿园大门,向家长们宣传耐心等待、有序排队的重要性,大门口的秩序越来越好。家长们乐于听取幼儿的介绍,主动领取徽章带回。经过幼儿提醒,家长们能够耐心、有序地在门口等待。幼儿园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给予幼儿空间,充分信任幼儿,尊重幼儿。
(2)榜样的力量
在秩序感培养中,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能够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在家庭中,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订计划,一起遵守,做好鼓励与示范工作,强化孩子对秩序的理解与行为。
4.完善管理体系,支持幼儿秩序感的培养
了解到班级发徽章这一活动后,园长妈妈还特地定制了“文明家长班”“文明礼仪班”小红旗,助力班级幼儿的发徽章活动。还在国旗下讲话时间倡议所有的班级一起行动起来,为维持大门口的秩序出力。同样给予支持的还有其他班级的老师,他们响应号召,为维持大门口的秩序“添砖加瓦”,比如夏天在等待区设置雨棚,为家长们提供乘凉处……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教育应贯穿于幼儿生活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是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重要场合。在“生活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更需要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遵循幼儿的发展需要,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语
在派发徽章的行动中,幼儿向家长宣传耐心等待、有序排队的重要性,应用活动中习得的经验为班级设计标志,尝试制定规则,共同维持班级的秩序;教师及时捕捉教育契机与价值,相信幼儿的能力,给予幼儿自我提升的机会;家长与幼儿园充分尊重幼儿,为幼儿的秩序感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四位一体的协作,才能使得“秩序感”教育真正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做到教育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