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水闸的故事
2024-11-23韩冰冰周南居平湖
丨活动缘起:水闸放水了
我们幼儿园坐落在美丽的玉渊潭公园,每天来园、离园的路上,孩子们都会经过大大的水闸,但鲜少有人留意过。这天早上,一向第一个到园的贝贝来晚了,他一进班就兴奋地说:“韩老师,韩老师,水闸放水了!”“好多好多水!”“声音可大了,特别吵!”贝贝的声音吸引了其他孩子,大家聚在一起边看边聊了起来。“韩老师,我也看到了,那个水是白色的。”“我也看到了,水闸的门打开了,有这么大!”有孩子边说边张开双臂比画着。“我以前就看到过它放水。”“老师,水闸为什么要放水呀?”“老师,水闸的水会不会放完了?”“老师,没有水了怎么办?”……
作为水务系统的子弟,水坝、河堤、水闸这些水务词汇对他们来讲并不陌生——父母谈论工作时常常会说到这些词。但是,限于生活经验,孩子们对于相关设施缺乏具体了解。没想到,这次开闸放水的活动激起了他们对水闸的浓厚兴趣。于是,我们借机与孩子们开启了一场水闸探索之旅,满足他们对水闸的探索兴趣的同时,帮助孩子们对父母的工作有更多了解。
丨实地探访:玉渊潭试验水电站
“自然课堂实践日”是我园的特色活动之一,即每周会有一天带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到玉渊潭公园内自由探索。在接下来的“自然课堂实践日”,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访了玉渊潭公园里的水闸。
这天上午,孩子们先是来到水闸旁,前前后后绕了两圈,随后又站在岸边,远远观察着这座水面上的建筑。探访当日,水闸没有放水,因此孩子们看到的只有安安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的建筑。但是,孩子们的问题源源不断:“为什么要在这儿建个水闸?”“为了把水拦住,不让它流过去。”“不对,它前几天还放水了呢。”“对,我也看到了,哗哗的,声音可响了。”“它什么时候放水?”“闸门是怎么打开的?”“水闸里面有人吗?”“我们能进去吗?”“那我不知道,我也没进去过。”“我回家问问我妈妈。”
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深入,他们尤其对水闸的工作原理感兴趣,仅仅站在岸边“远观”已经不能解答他们的疑问了。我想到班里企鹅小朋友的妈妈正好在这个闸站工作,何不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来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呢?
企鹅妈妈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没过几天就带着精心准备的资料来到幼儿园,为孩子们做了精彩的介绍。原来,玉渊潭公园的这个水闸是一座科研试验用的水电站,我们看到的部分其实是一座船闸,水电站两侧水位的高度差别很大,船只是没法正常通过的,有了这座船闸调节升级水位,船只就可以顺利通行了。
在地图上寻闸
送走了企鹅妈妈,孩子们对水闸的热情却不见消退。“哪里还有水闸?”“我们能去其他的水闸看看吗?”我找来北京市地图,尽管上面将街道路网展示得非常清晰,但水闸的位置却没有专门标注出来。于是,第二天我向园长求助。没过几天,园长就为我们找来了《北京市城市河湖管辖范围现状图》。
在孩子们对地图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便把地图放大并切分成六块,请他们每组负责一“块”地图,并在上面圈出全部的水闸。当六个小组完成任务,地图再次合为一体的时候,孩子们惊讶地发现:“北京竟然有这么多水闸呀!”
颐和园里的水闸
看着地图上被圈出来的水闸,孩子们兴致勃勃:“我想去这里,它离我们最近。”“我想去这儿,这里的河道特别宽,这个水闸一定很大。”“我想去这里,要坐船过去。”……看孩子们争论不出什么结果,于是我建议他们回家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探访水闸的方案。
新的一周,孩子们带着各自的方案返园了。经过汇总、投票、整合,大家决定去游览玉渊潭上游的颐和园绣漪闸和团城湖南闸。孩子们开始规划起来:“它们两个离得很近,我们走一会儿就到了。”“可以让爸爸妈妈带我去。”“它旁边是颐和园公园,坐地铁就可以到。”
经过园所与闸站管理部门多方协调,孩子们去往水闸实地探访。闸站的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述了绣漪闸的传奇故事;孩子们还亲身体验了闸站工作中雨量计和水位探测等专业仪器的操作。探访结束后,很多孩子意犹未尽,又和爸爸妈妈游览了颐和园公园,感受公园的静谧与美丽。
丨在建构区建造水闸
幼儿园的公共乐高建构区和班级里的建构区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地方。我发现,每次从水闸实地探访回来后,孩子们都会在建构区里搭建水闸,但搭建工程往往止步于水闸的样子初步成形,并没有向水闸结构做进一步深入。于是,我与孩子们围绕“水闸的建造”话题展开讨论。
了解水闸的组成结构
我拿出前段时间大家一起实地参观时拍摄的水闸的多角度照片贴在展板上:“小朋友们,还记得这几个水闸吗?”“它们看起来像什么?”“像个大门。”“像桥,我们可以从上面走过去。”“像是在河上建了个房子。”“是河上面的楼房,有好几层呢!”“是一排大门排在河上。”“你能看出水闸由哪些部分构成吗?”我继续追问。“桥上有窗户。”“有一排闸门,打开的时候水就能流过去了。”“有的是两排闸门。”“对,打开这边让水流进来,打开那边的闸门水就流出去了。”
孩子们讨论的内容越来越具体,我借助图片实时帮他们总结:“所以,我们探访的水闸好像是在河上建造的房子,有的只有一层,有的有好几层;贴着水面是一排闸门,有的闸站只有一排闸门,有的有两排闸门;闸门打开的时候,河水就能从闸站通过,闸门关闭后河水就流不过去了;有两排闸门的闸站,中间就形成了一个蓄水池,上游闸门打开,河水就流进来,蓄水池的水位就会抬升,下游闸门打开,水就流出去,蓄水池水位就会下降;两排闸门同时打开,河水就能直接流过闸站。”孩子们听得专注,对水闸的相关结构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初建水闸模型
了解水闸的结构后,我向孩子们提出了挑战:请他们自己设计、建造一个水闸模型。任务一提出来,孩子们的反应各不相同,“行动派”跃跃欲试,很快就冲到乐高区拿起材料建造起来;“思考派”围着老师提出各种问题;“犹疑派”则左顾右盼,打算先观望一阵再说。
看到不同孩子的状态,我进一步引导道:“这次建造的水闸模型可以和我们参观的闸站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样子就可以。所以,请小朋友们先想一想自己要建造的水闸长什么样子,由哪些部分构成,这几部分各自是什么颜色。想好之后,绘制一幅水闸模型的设计图。设计图纸完成后,再想一想制作这个模型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不必局限在乐高区、建构区、益智区的拼搭玩具,可以从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中选择。”
随后,孩子们开始在纸上画了起来。之后的几天里,他们还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了很多废旧物资,有泡沫箱、牛奶盒、饼干盒、饮料瓶、酸奶瓶等,带到了幼儿园。接下来,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设计想法,将这些材料加工、调整、组装。临近期末,每个人的水闸模型终于完成了!
探究仿真水闸模型
寒假过后,孩子们回到幼儿园,惊喜地发现园里新建了一个“水闸博物馆”,不仅陈列了他们的水闸模型、活动瞬间,还在最明显的中央区放置了一个大号水闸仿真模型。原来,为了支持孩子们进一步深入探究,园里特意请专业团队设计、定制了一个等比缩小的高碑店水闸仿真模型。孩子们围着这个模型转来转去。“你看,它有4个闸门。”“这边河道高,那边河道低,水是从这边流到那边去的。”“它有两层窗户。”“这里有个按钮,它是干什么用的?”
按钮按下,只见闸门缓缓升起;再次按下,闸门又缓缓落下——水闸功能由此实现。孩子们兴致勃勃,反复按动按钮,闸门升起又降下、降下又升起。“小朋友们,你们找找看,是什么结构使得这个闸门能够自由升降呢?”我借机提出了新的问题。“这里有个齿轮。”“里面还有个齿轮。”“闸门是靠齿轮转动升降的。”孩子们观察得很仔细。我继续问:“只有齿轮,闸门就能升降了吗?”“这个齿轮转起来,带着另一个齿轮一起转,闸门就也动起来了。”我进一步追问:“那么,这个齿轮是怎么转动起来的呢?”“uzfBIjDK74pqKYRGWW423Q==按了按钮它就转了。”“按下按钮闸门就能转动了吗?”我继续追问。“这里还有个小盒子。”“盒子里面有电池。”“快看,这里有根线。”“这根线连到了齿轮那里。”……
渐渐地,孩子们跟随我的问题对控制闸门升降的机械和动力装置有了深入地观察和思考。紧接着,我又给孩子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小朋友们,你们的自制水闸模型能不能做些改造,使得它的闸门也能灵活升降,就像这个仿真模型一样呢?”“我能!”“我能!”……孩子们摩拳擦掌,开始了又一次挑战。
升级改造水闸模型
来到“水闸博物馆”,孩子们找到自己制作的水闸模型,对照仿真水闸模型,开始制订并思考自己的改造方案:在哪里加装齿轮?在哪里加装马达?齿轮、马达和闸门如何连接?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改装方案也逐步成形。
接下来就是准备改装零件了。孩子们想到了乐高积木零件,尝试之后他们发现,乐高积木和自己的水闸模型要么大小不匹配,要么连接不上。有些虽然能装上,但头重脚轻,根本就立不住。我问:“除了乐高积木零件,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用到了这种可以转动的齿轮结构?”
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他们不仅在园内找,回到家也兴趣不减,和爸爸妈妈一起盘点起了家里的各种物件。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围在一起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找到的物品,几个特别喜欢机械拼插的男孩子干脆边讲边拆,把从家里带来的小汽车、起重机等玩具拆开,取出里面的齿轮联动结构向大家演示,其他人也纷纷效仿并探索起来。
“我们找来了这么多零件,里面有没有适合你的水闸的零件呢?请小朋友们对照自己的设计图挑选零件,进行改造吧!”几经调整、改造,最终毛毛和达达的水闸模型完成了升级。孩子们围在一起,见证了闸门升起和落下的时刻,为我们与水闸的故事画上了句号。
丨教师反思
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水闸”是一个离他们的生活较远的话题,但作为水务系统的子弟,这无疑是孩子们了解父母工作内容、理解水务工作价值的好机会。幼儿的深度学习需要高度参与和真正自我主导的学习,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对主题有足够的熟悉度和兴趣。如果幼儿有关某个主题的经验仅源于教师、书籍、网络、视频,那么他们所获取的背景知识就会极其有限,参与兴趣也很难深入持久。
在“我们与水闸的故事”这一项目活动中,教师特别重视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幼儿通过多次的实地探访,从岸上远观到走进水闸的核心工作区域,在真实的场景中观察、认识水闸的外形、结构和工作内容等。随着项目活动的推进和幼儿对水闸结构功能探索的深入,需要新的情境刺激他们去深度学习。此时,高碑店水闸等比仿真模型为他们提供了了解水闸闸门工作内部结构原理的机会和条件。
回顾整个主题故事,我们发现:仅凭班级和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很难满足幼儿对于“水闸”主题的深度学习。在本项目活动中,除了常规家园共育模式,教师还需要主动寻求多元的外部支持,如家长的专业知识经验、行业资源等,整合多方资源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