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做好文本细读的策略
2024-11-22谢素荣
摘要:文本细读是一种重要的备课策略,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的细节、结构和意义。教师在备课中可从两个角度出发开展文本细读,一是作为明线的文本细读实践策略;二是作为暗线的文本细读理解策略。在实践与理解的二维策略的引导下,学生能在有限的阅读空间内提升思维能力。
关键词:备课;文本细读;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文本细读是一种重要的备课策略,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的细节、结构和意义。高质量的备课是激活学生学习潜能的“催化剂”。因此,充分重视备课工作对于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备课与文本细读密切相关,备课是为了教学而准备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文本细读则是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深入理解和分析教学所使用的文本,教师可以更好地准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和学习。
一、文本细读在备课中的作用
一是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教学所使用的文本,包括教科书、课外阅读材料、文学作品等。通过文本细读,教师可以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结构和修辞特点,把握文本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二是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分析文本的结构,包括段落组织、主题句等。通过文本细读,教师可以识别文本的逻辑关系和论证方式,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三是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文本中提取教学素材,包括关键词汇、重要观点、例子和练习题等。通过文本细读,教师可以辨别出教学所需的重要信息和例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素材和参考。
四是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与文本相关的教学活动,以发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文本细读,教师可以确定合适的教学活动形式,如讨论、写作、角色扮演等,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提高阅读和分析能力。
五是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文本细读的技巧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文本细读经验,教授学生如何标记、分析和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不难看出,备课和文本细读相互关联。通过文本细读,教师可以深入理解教学所使用的文本,提取教学素材,设计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和学习。备课过程中的文本细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文本细读在备课中的实践方案
笔者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开展文本细读,通过《登鹳雀楼》的文本细读过程,构建教师文本细读的实践方案。
文本细读不仅是读文本本身,还要深入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细读目标。读者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为后期挖掘其作者情感与诗歌表达的哲思进行铺垫。《登鹳雀楼》的作者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之涣,他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而著称。《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在三十五岁时创作的作品,这时的他因遭人诬陷而被罢官,正过着访友漫游的生活。
教材中的文章往往会在题目上给读者主旨与内容方面的提示。如果读者能够抓住文章的标题,就能对文章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推测。标题《登鹳雀楼》表明诗歌的主题可能与登高远望有关,笔者引导学生利用串联的思维形成对主题的初步印象。《登鹳雀楼》的第一句“白日依山尽”,作者通过描绘白天的阳光逐渐落山,勾画了一个景色宜人的山景画面。第二句“黄河入海流”,作者运用黄河入海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界景色的壮观和流动不息的永恒。第三句“欲穷千里目”,作者表达了对远处景色的向往和渴望。他希望能够尽情远眺,欣赏更广阔的美景。最后一句“更上一层楼”,作者则表达了对追求卓越的渴望。他希望能够登上更高的楼阁,亲眼看见更加壮丽的景色。通过对这首诗的文本细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胸襟抱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在细读文本时,教师还要注意文本运用的修辞手法。尤其是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中,作者通常会借助排比、比喻、反问、夸张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在细读文本时,教师要注意文本语言的修辞艺术,进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及想象力。
《登鹳雀楼》是一首全篇采用对仗的绝句。“白日依山尽”中的“尽”和“流”形成了呼应,同时也呼应了白天的结束和黄河的流动。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使得《登鹳雀楼》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中更好地体验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文本细读在备课中的具体策略
(一)文本细读的具体流程
1.明确阅读目的
在开始阅读之前,明确阅读的目的有助于理解文本的主题,进而获取特定的信息,可以更好地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同时,带着目的阅读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2.开展仔细阅读
教师需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标题到结尾,注意每个句子和段落的细节和信息,可以使用标记符号、下划线、高亮或便签等方式标记关键词、重要观点、不理解的部分或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内容。学生理解文本时,要注意上下文和语境,关注词语、短语和句子在文本中的位置和关系,以及它们与其余内容的联系。上下文和语境可以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的整体意义。
3.分析文本结构
教师分析文本的结构有助于其理解文本的组织结构和逻辑关系。在分析时,教师需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词语,识别主题句和支持细节,分析文本的引言、发展和结论部分。文本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文本的整体框架和主线思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提问。
4.预设相关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预设问题并尝试回答。问题可以涉及文本的主题、观点、论证、细节等方面。教师精准预设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文本,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5.拓展阅读资料
如果学生遇到不太熟悉的词汇、概念或文化背景时,教师应查阅词典和参考资料进行解释和补充知识。补充信息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扩展词汇和知识储备。
6.总结归纳文本
在阅读完成后,教师需对文本进行总结和归纳,概括文本的主题、关键观点和论证,整理出关键细节和信息,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巩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为后续的讨论和写作提供素材。
7.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包括讨论、写作、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理解文本细读的具体模式
教师在备课期间除了需要自身实践文本细读的全过程,还要去理解文本细读的具体模式。在备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细读有两条线路,一条是明线,即如何去做文本阅读;一条是暗线,即知识的再生产。教师要帮助学生解构文章,拓展思维,实现对文章的再理解与知识的再生产(如图1)。
教师要开门见山地引导学生在标题中思考文章可能涉及的内容与情景发展,之后快速浏览文章的副标题、段落开头和结尾以及图表、图像等元素,对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阅读完整篇文章后,教师应总结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思想,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核心内容。
在整体阅读结束后,教师要对文章进行分解,可以从文章的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各个部分进行细节性地挖掘。例如,《骆驼祥子》中描写祥子的手指粗糙、强壮,暴露出他辛勤劳动的痕迹,暗示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另外,小说中对于环境的描写也是鲜活而细致的,如破旧的茅屋、肮脏的巷道和堆满垃圾的街道,这些描写刻画出了贫困和恶劣环境对人们的影响。这些细节描写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生活境遇和情感状态,增强了文本的情感共鸣力,也突出了文本的社会意义。
教师带领学生对文本细节进行解剖之后,学生会对文章有着更加深刻、细致的理解。此时,解构文章就会潜移默化地发生。解构文章是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意图。经过整体阅读,细节分析,教师对于文章的结构以及细节已经足够深刻。而通过解构文章,学生可以进一步全面地理解和评估文章的内容与结构,对所阅读的文本会形成清晰的逻辑线。教师继续结合作者经历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实现学生生活与作者经历的时空交织,拓展更加深刻的知识空间与维度。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文章进行解构和理解,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一方面帮助学生深入文本进行品析、鉴赏;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过度解读,以确保学生的文本细读是为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服务,让文本细读成为拓展学生思维、深化学生知识储备的有力工具。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阅读教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本细读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通过仔细阅读,学生可以捕捉到作者的主要观点、论证和细节信息,从而全面地理解文本所要传达的意思。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注重梳理文本细读的具体实践模式,从明确阅读目的到仔细阅读,形成整体阅读感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捕捉细节与关键段落,形成对文章完整且细致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实践与理解双线交织,学生可以充分汲取文本养分,教师则可以切实完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耀伟. 小学古典诗歌文本细读路径初探:以统编版《惠崇春江晚景》为例[J]. 语文建设,2023(6).
[2]陆伟伟.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文本细读[J]. 教学与管理,2020(23).
(责任编辑:姜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