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力发展心理健康产业着力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
2024-11-22于佳任
心理健康产业既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又是构成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增长点,具有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国民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当前,心理健康产业正处在成长期阶段,天津发展心理健康产业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必须高度重视、抓住机遇,加大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
一、天津大力发展心理健康产业已具备良好基础
1.市场认知提升。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其中,18至24岁的青少年抑郁风险检出率最高,为24.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25至3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2.3%,也显著高于35岁及以上各年龄组。焦虑风险检出率的年龄差异呈现出类似趋势。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发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而心理健康观念正在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也随之迎来爆发式增长。
2.市场前景巨大。心理健康产业涉及药物、人工智能高端设备、数字心理健康服务、互联网诊疗等领域,上下游产业链庞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依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我国健康产业规模将显著扩大,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其中心理健康产业是新增长点。天津应加快抢占北方心理健康产业市场,争夺全国市场份额和产业发展先机。
3.市场发育启动。在万亿产业规模的刺激推动下,国内部分地区开展了积极探索,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了心理健康产业园,构建了心理健康产业集群。但目前我国数字心理健康服务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地区,特别以上海市和广东省为代表,其次为海南省、江苏省和湖北省,总体呈“南强北弱”格局,这为天津发展心理健康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天津大力发展心理健康产业的制约因素
1.从产业发展规范看,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责任主体部门。天津早在2019年由政法委、卫健委等16部门联合印发《天津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天津市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导意见》,成为全国首个推动心理健康产业发展的省级地区,起步早、规格高,但后续实施细则没有跟上。特别是由于早期健康管理培训机构管理和运行不规范,导致从业人员鱼龙混杂,严重影响民众对心理健康产业的信任与信心,急需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责任主体部门并制定产业规范。
2.从产业发展聚集情况看,缺少产业发展园区的规划建设,无法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全国影响力。心理健康产业从根本上看要走“市场+园区+企业”的发展之路。在产业发展初期,政府需要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与公共服务,如规划建设产业园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实现机构、人才、资金、项目的高效集聚等,以达到产业启动快、见效好、收益高的效果,但天津目前尚未完成对产业发展园区的规划建设。
3.从行业内企业发育的情况看,没有核心产品,经营内容单一,同质化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天津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企业有300至400家,其中在美团、大众点评上注册的企业有140多家,绝大部分企业只是从事简单的心理咨询服务,经营内容单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极少。
4.从企业经营状况看,缺乏全市性行业指导和支持,产业集聚效果不强,企业活力明显不足。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天津极少数较有影响力的心理健康服务企业也遇到了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例如,天津市格莱德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自主研发了青少年注意力训练等心理健康养成与促进类核心产品,目前在产品体系标准化和商业模式创新化方面走在全市前列。但即便是这样有良好基础的企业,也正面临着做大做强的瓶颈。
三、天津大力发展心理健康产业的路径选择
1.优化天津心理健康产业发展布局。一是打造全国首家省级以应用为导向的心理健康产业园。盘活现有闲置资产,以最小的投入,建立中国(天津)心理健康产业园,实现产业聚集。二是构建“产业—研学”双驱动力。先依托成熟企业对接市场需求,由政府激发产业动能,发挥企业市场主导作用,完善天津心理健康产业发展主体,再结合学术资源进行深度研发,促成企业与高校的“双向奔赴”。三是一体推进天津市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建设。激活引入现有产业力量,促进全市“心灵驿站”良性运转;配合政府做好基层心理健康设施建设,快速提升天津基层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2.抓好产业成链成群,把天津打造成全国心理健康产业的“人才中心、标准源头、创新高地”。一是打造心理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以国家级的心理学重点实验室和天津优势企业为载体,面向全国吸引专业人才和创新科研成果,加强从业培训与素质培养。成立心理健康产业发展协会,指导资格认证,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二是完成心理健康产业各环节的标准化、半标准化或准标准化建设。围绕“儿童心理教育、个案心理咨询、职工心理培训、实物心理产品、压力健康管理”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研发、产业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实现创意产业化、服务标准化、培养市场化。三是构建心理健康产业实践创新基地。扶持在心理健康养成与促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的企业作为行业龙头,树立产业领军人物和学术研究带头人,探索心理健康产业“联营店模式”,持续服务产业输出。
3.激发市场经营主体活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一是推进心理健康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开发建设“心理主题体验园”和集休闲、娱乐、体验于一体的“心理主题体验公园”,将心理健康服务体验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在全国打响健康、快乐的“康乐游”品牌,以“旅游流量”带动“经济增量”。二是将产业园作为天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针对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建立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对外培训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