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四重路径
2024-11-22刘舒冯馨玥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时强调:“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重大任务。”把城市工作做好,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是国家治理的领导核心,党建引领在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何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实现党的领导与城市治理的有效衔接,是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过程中亟待破解的实践课题。
一、强化引领导向,发挥党组织在城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蓝图中,党建引领是打通城市建设与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制胜法宝。城市基层党组织涵盖范围广泛,主要是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城市辖区内各领域的基层党组织为支撑所形成的组织网络。城市基层党组织在城市治理格局中发挥着定方向、谋大局的关键作用,必须重视并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功能,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确保城市治理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是城市治理的领导力量,基层党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发挥关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立场、方向、原则和道路,是城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在城市治理实践中,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元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给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发挥带来挑战,党建工作在某些基层领域的弱化、边缘化问题亟待得到重视和解决。因此,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不断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功能,不断织密组织体系和优化组织结构。党的力量来自于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强大的组织能力,要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就要切实做到“两个覆盖”,即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一方面,要弥补空白领域,实现应建尽建。尤其要做好新兴领域的党组织建设工作,对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领域配备专业党建工作人员,以其他形式开展党的工作,努力将社会各领域各群体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组织合力,从而更有利于城市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仅仅实现党组织的覆盖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已建立的党组织都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化有形覆盖为有效覆盖。这就要求为基层党组织赋能增权,实现资源和力量下沉,使各层级、各领域的党组织与政府、社会组织、群众等城市治理主体形成合力,在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上下贯通的协同机制和执行有力的组织运行模式,共同解决和处理公共事务,确保共同抓好城市治理和群众服务工作。此外,党组织功能的发挥还离不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强化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能力本领,引导其更好地投入到城市治理的鲜活实践中,真正发挥好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促进基层群众参与城市治理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中国共产党经过百余年的城市建设治理实践,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城市治理方略,这一方略所秉承的价值核心就是人民至上。人民城市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了新时代治理价值的拓展,既反映出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展现了对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高度重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城市治理的价值旨归,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的核心作用就在于团结整合社会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形成政党领导、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当前,随着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日益强烈,而美好生活离不开健康有序的城市建设与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就是要不断激发城市的创新活力,通过治理回应人民群众的普遍性问题,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政党使命和担当的集中体现。
在实践中,各级党组织和城市治理部门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综合运用网格化治理手段,在细致了解人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精准解决人民关注的实际问题,为群众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服务,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要利用好党组织的动员能力,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与责任感。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培养群众的共同体精神,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二要拓宽群众参与城市、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渠道。善于运用智能化手段,以智慧党建为依托建立大数据系统以及互动平台,实现基层治理数据、资料的信息化共享,确保群众参与权、知情权的行使。三要利用好党群服务阵地,建立健全激励制度、监督制度。基层党组织要以服务、凝聚、保障为原则,引导群众参与到城市治理中,在为群众建言献策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保障群众监督反馈各项工作的权利,从而真正实现自治、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
三、激活多元共治,提升党建效能与治理效能耦合度
城市治理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仅依靠党组织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实现治理目标。我国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多方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架构。“一核多元”能够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激发城市治理活力,成为符合城市治理现代化要求的可行模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此,要立足于城市发展趋势,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将所属区域的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居民等主体共同纳入参与城市治理的体制机制中,充分释放治理效能。
激活多元共治,可以提高各方推动城市治理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通过让渡部分公共职能的方式,充分释放公共空间,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职责,既能避免街道、社区事务繁杂兼顾困难的情况,又能够有效发挥各主体在服务保障、资源协调、矛盾处理等方面的作用,让多元主体真正参与到城市治理实践中来。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培育工作,在保证其灵活性、自主性等特点的同时,要给予其充足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激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要特别注意治理主体多方参与容易产生权责不清、矛盾冲突的情况,对此要明确层级划分和职责定位,确保城市治理的效果。
提升党建效能与治理效能耦合度是完善“一核多元”治理模式的关键。党建引领已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时代使命,但党建与治理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运行逻辑和架构,不能进行简单的拼凑,否则可能会造成党建工作与治理工作“两张皮”现象。党建工作与治理工作可以通过活动联合、资源共享和平台共建的方式协同开展,各级部门也要同时部署党建内容和治理任务,并进行联合检查,力求在提高治理效能的同时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实现党建与治理、秩序与活力的动态平衡。
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水平
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既是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也是重大的现实课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转向内涵式发展,党建引领城市治理也不再单纯追求表面的覆盖规模,而是将更多精力用于提升城市发展的内在品质、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提升党建引领城市治理创新水平,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创新治理手段,提升治理质效。城市可以逐步建立起党务政务大数据平台,充分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交互,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进而优化公共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此外,在城市社区层面也可通过建立智慧社区平台、智慧党建平台,加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之间、社区与政府之间、居民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互动,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动社区自治、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落实好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确保治理过程规范有效。一是不断完善城市治理的法规制度体系。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规章制度,明确治理各方的权利和责任,确保具备利用法治化思维与方式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打造法治化的治理环境。二是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通过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和素质提升,保障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推动法治化进程与人权保障相结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三是倡导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推动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升。积极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促进法治观念深入人心,通过提高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推动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城市治理体系。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智慧党建赋能城市基层治理的实现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22BDJ1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刘舒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馨玥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周 雯(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