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协作新路径
2024-11-21姚超
在基层,如何凝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阵地协作联动的工作合力?
三级阵地协作联动存在哪些难题?
怎样把各类阵地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调动起来,打通贯通联通,走出一条阵地协作联动新路径?
这“三问”是很多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遇到的问题。安徽池州市贵池区以破解“三问”为抓手,建立了覆盖城乡、资源融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剖析了贵池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阵地协作联动的难题和不足,积极探索阵地协作联动新路径。
上下配合、区域联合、跨界融合
贵池区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要求,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阵地协作联动的工作合力,有力推动阵地资源不断整合融合,促进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开展。
一是上下配合,阵地一体化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中心、所、站三级阵地联动,需要县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同时也需要各方动手、齐抓共管。贵池区明确区委书记、镇(街道)党委(工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做到三级书记共同抓,形成了紧密配合、分级负责、各有侧重的联动运行机制。统一规范阵地建设及运行制度,完善所、站的功能室设置,设计文明实践形象标识,创作《秋浦歌》主题歌曲,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联席会议、经费保障、工作月提示等一系列制度,为协作联动打下基础。
二是区域联合,阵地集成化协同。区级层面注重发挥示范效应,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统筹好区域内阵地资源。根据安徽省文明实践示范中心的标准,贵池区在主城区人流集中地段建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个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用文化站阵地,既避免重复建设浪费,更便于同类资源共享。220个村(社区)一般是在党群服务中心挂牌实践站,或改造利用其它功能阵地,并按照一站多点的思路,在爱教基地、道德超市、家风馆等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基地),形成“1+20+220+N”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矩阵。梅村镇霄坑村在全省首家村级保密教育基地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色,还能助推本地红色资源、茶叶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跨界融合,阵地项目化共享。贵池区按照“打造项目,整合资源”的工作思路,孵化“触摸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民歌传唱”“青年夜校”“居民议事”等20余个受群众喜爱、服务成效突出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将气象、乡村振兴人才培训、青年大学习、基层矛盾调解等各方资源跨界融合到文明实践阵地当中。秋浦街道、墩上街道等镇(街)文明实践所探索民事“民提、民议、民决”的居民议事会制度,被《半月谈》和新华社政论片《伟大的改革》作为基层治理典型向全国宣传推介。融合激发涟漪效应,贵池区涌现出“一约四会”“逢四说事”“红色文旅小剧场”“打镇长热线、找支书解忧”民生热线,“警民议事厅”等基层治理品牌。
“三不”现象
由于基层行政资源、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贵池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三级阵地协作联动过程中,存在精力投入、财力保障有限的弱化,资源没有有效整合的分化等问题,出现顶层设计不完善、部门配合不密切、平台贯通不顺畅的“三不”现象。
从统筹联动上来看,顶层设计不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前期,不少地方力求达标,忽视了不同层级联动发力,部门壁垒仍然存在,导致各类资源无法融合和利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阵地作用发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基层阵地以督导标准化建设为主,没有对阵地协作联动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也缺乏有效管用措施,大多数镇(街道)和村(社区)阵地文明实践阵地资源没有实现共享,尤其是城乡之间隔阂、人才资源紧缺等情况较为突出。
从资源共享上来看,部门配合不密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没有有效整合利用技能培训、法律援助、健康服务、文体活动等方面的阵地资源,群众黏性不强。实践站没有将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公园广场等群众身边,群众参与率不高。部分地区虽然在空间上进行了融合,但由于人、财、物等方面资源共享度不高,加上基层从事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非专业人士,一人身兼多职,精力有限,难以承接上级下沉服务,更谈不上组织优质资源输出。
从阵地协作来看,平台贯通不顺畅。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贵在实践”云平台是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独立开发的,点单、评单等功能已经基本完备。然而,由于没有与融媒传播、智慧城市等各类云平台阵地联通,成为了文明实践“孤岛”。另一方面,线上阵地各项功能相对单一,直播和宣传推介等活动开展得不够丰富,用户活跃度、点单功能有待持续提升和优化,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的需求。
点线面一体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因此,针对贵池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阵地协作联动过程中的不足,要树立大平台、大阵地思维,秉持“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理念,打通部门壁垒、贯通区域资源、联通线上线下渠道,点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集市,线上打造文明实践带,面上构筑融“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层治理”为一体的文明实践综合体,点线面一体发力,推进全域文明实践一站式服务。
首先是重组优化,调动各方力量建设文明实践集市。成立资源整合领导小组,由区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充分激活“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结对共建、联席会议等制度优势,根据文明实践需要和群众需求,对党群服务、文化服务、健康服务等各个部门条块管理的阵地进行资源再配置、再优化,重新设置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集市,努力做到一个场所、多个功能、各方共用。各个部门将服务项目以摆摊设点的形式呈现,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能够逛、能够看、能够学的小而美的文明实践赶集之处,既传播文明,又洋溢着烟火气息。
其次是盘活串联,整合各种资源塑造文明实践带。新时代文明实践资源散落在基层阵地当中,推进主题文明实践带建设,要把各个文明实践集市中富有特色、主题相同的资源盘活起来、串联起来,推动阵地触角向基层延伸,形成丰富有效的供给。各地乡村拥有极具特色的镇村史馆、家风馆、纪念馆等,城市分布着美食、文创、汽贸等商圈,借鉴山东省济宁市42条主题文明实践带建设经验,以文化特征、产业基础、民风民俗等为参照系,按照地域相邻、特质相近的原则,将相似主题合并同类项,打造主题文明实践带,强化带内的资源统筹和活动衔接。坚持因地制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带的“根系”延伸到与居民生活接触密切的便利店、乡村大舞台、田间地头等人群聚集场所,推动文明实践服务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
最后是联通贯通,创新方式方法筑就文明实践综合体。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整体协同联动,需要创新“互联网+文明实践”理念,建立文明实践云平台,将一定行政范围内所有的文明实践资源、服务等全部贯通起来,构建文明实践综合体,一揽子解决文明实践活动的精准性、及时性问题,确保需求调查精准、服务推送及时、调集力量就近、活动开展丰富。提升优化现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打造理论传播、特色服务、文明志愿等特色板块,促进资源集成。依托云平台常态化推进优质资源持续性下沉,弥补部分农村文明实践阵地缺项目、缺人才、缺资金等短板。发挥云平台“精准画像”功能,推动文明实践精准化服务。
通过阵地资源整合,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阵地协同联动,从而达到统筹各方力量、实现多元共治的目的,实现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
(作者单位:中共池州市贵池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