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状及思考
2024-11-14叶秋荣
[摘 要] 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普遍以英语语言及文化教学为主,相对忽视了中国文化的学习和表达。事实表明,尽管大多数高职学生接受英语教育超过十年,但仍很难与外国人进行中国文化相关方面的交流。从高职英语教学出发,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并从多角度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围绕教学观念、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载体等维度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改善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优化英语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文化根基的高素质人才。
[关 键 词] 高职;英语;“中国文化失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9-0149-04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工具,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无法满足当下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要求。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语用能力,英语教学的原则应坚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对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实用性。即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应以实际的中外跨文化沟通交流为主,才能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状
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普遍以目的语(英语)的语言及文化教学为核心,相对忽视了母语文化(中国文化)的学习和表达。这一倾向尽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运用英语来诠释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中,学生面临严重的文化表达障碍。当需要用英语介绍和讨论中国节日、传统美食、名胜古迹以及历史文化名人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时,学生往往无法准确、流畅地运用英语进行表述。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原因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在一些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才培养目标过于侧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设定不够明确,尤其缺乏对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从而在课程设计、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上均未能有效体现中国文化。
(二)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较少
当前,许多高职英语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关于中国文化的介绍和英语表达则显得相对匮乏。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接触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机会,从而影响了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文化教学的融入。即使涉及文化教学,中国文化教学内容涉及不足。这种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使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难以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在这种情况下,久而久之,在跨文化交际中就出现了对中国文化内容表达不充分、不准确的现象[1]。
(三)师生母语文化素养不足
在教师选拔和聘用环节,学校往往更加重视应聘者的英语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并未将教师的母语文化素养纳入考核范畴,亦没有明确提出相关要求,那么教师就不会有意识地将中国文化融入日常英语教学中。而且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虽然教师会有意识地融入中国文化,但没有较好的方法[2]。部分高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缺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主要将精力集中在专业课程学习和英语技能提升上,而忽视了文化素养的培养。另外,由于多种原因,如就业压力、学习兴趣等,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乏足够的动力和热情。这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投入足够的精力去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
(四)教学评价机制的导向偏重语言技能
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机制往往侧重于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考察,而忽视了对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使教师和学生都更加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五)校园文化建设不够
尽管全国高校普遍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但就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校园文化建设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校园内的各类文化活动,如讲座、论坛、文化节庆等,往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不够,导致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相对有限;校园内的建筑、雕塑、装饰等物质环境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上力度不足,缺乏有力的视觉符号和载体,学生感受不到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应对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培养批判性文化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认识到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价值,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民族文化的自信,使其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平等地看待各种文化。具体来说,教学中应强化对批判性文化意识的培养,教育学生辩证地分析和比较中西文化差异,学会客观评估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取向和历史渊源[3]。在教授英语的同时融入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机会在英语语境下深入探讨和表达中国文化的精髓,如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民俗风情等。此外,为避免在实际口语表达中因文化内容的缺失而导致“中国文化失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介绍和讨论中国话题,即使在初期可能会出现语法错误或不流利之处,也要给予支持和耐心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同时,通过模拟对话、专题演讲、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创造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逐渐树立起民族文化自信心。
(二)制订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优化教材
1.制订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应重新审视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纳入培养目标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除了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传播能力。
2.完善课程设置。在课程体系上,可以增设或强化含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课程,如“中国文学英语阅读与翻译”“中国历史文化英文介绍”等,通过系统性、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英语学习环境中接触、理解和阐释中国文化。同时,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期间,可基于“云连接论”的教育理论,实现中国文化和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融合,在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中国文化元素,借此保障教学有效性,确保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思路高质量开展教学,提高高职英语的实践教学能力。在完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教师需合理利用中国文化元素,同时深入挖掘高职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让学生形成文化素养和辩证思维,保障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将文本知识合理划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成不同的模块,例如基础训练与能力拔高模块等,在不同的模块教学期间要合理渗透中国文化的内容,保障理想的教学成果。新时期,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重构需要遵循以下方法:首先,构建基础训练模块。为实现英语教学和文化自信培养的融合,帮助学生走出“文化失语”的困境,教师可选用英语课文和时事新闻等作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发现我国文化的优秀底蕴,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其次,创新能力拔高模块。在此模块的教学中,要设法加强英语技能培训,让学生能够轻松使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实现各模块知识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保障实际教学的成效,教师可借助线上教学的优势,线上指导学生,在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最后,科学应用管理模块。管理模块创新主要是指对教学评价的创新。要想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度,让学生自信介绍本国文化,就要创新评价机制,将“线上课程规章制度”“加分条例”等重要内容纳入评价中,在英语能力评定中增加中国文化输出的测试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3.优化教材。在教材选用和编写上,需注重筛选或自主研发既符合英语语言学习规律,又富含中国文化特色的教材。教材应包括但不限于中国文学作品、历史事件、民俗风情、现代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双语内容,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的恰当方式。同时,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教材中及时更新和补充反映当代中国面貌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用最新、最鲜活的素材介绍中国文化。
(三)改进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
鉴于当前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学虽已在向语言文化教学转变,但仍以英语文化单向输入为主,导致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表达和传播能力受限。因此,高职院校应立足中国国情,改进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研发符合中国课堂实际的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从而在语言教学中更好地平衡中西文化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应顺应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采用更易被大学生接受的多元化教学手段,巧妙地将母语文化教学内容融入英语课堂,力求实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平衡互动[4]。例如,进行体验式教学,通过组织跨文化主题辩论、角色扮演、模拟国际会议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在实际语境中使用英语介绍和讨论中国文化的条件,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以邀请文化专家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文化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中国文化自信。
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以及高质量开展语言教学的双重任务,为达到科学育人的现实要求,需要在现有的教学体系架构中不断创新方法,借此保障英语教学的高效性与创新性。作为高职英语教师,需要合理发挥引导功能,在实际教学环节中积极渗透中国文化知识,借此培养学生的素养。在实践教学期间,要多讲解一些中西文化的对比,并灌输给学生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正确的、纯正的英语表达知识,在此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以便为文化输出和提升学生交际能力提供保障。想要实现以上目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一定要高,要具备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通过磨炼自身的语言文化功底,为培养高素质的跨文化交流人才夯实基础,承担起科学育人的重任。
目前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改善,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教学期间,为实现中国文化和高职英语教学的融合,实现优秀文化的合理渗透,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化内涵和价值的理解,从而为今后的优质文化输出提供保障。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与“Career Planning”相关的教学主题,同时合理应用“云连接论”的理论,对传统课堂模式进行改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在这个主题引入部分,可结合学生实际,增加社会上关于职业的讨论,同时在教师的鼓励下,让学生洽谈理想。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讲解先辈的敬业思想和文化,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正确开展职业规划。为强化教学效果,还可以将我国的政策内容加入教学主题的讨论中,让学生将职业理想和就业政策相关联,我国推出的就业政策有“三支一扶”“应征入伍”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保证文化渗透的功能和效果。学生在了解并认同文化的基础上,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就业态度,培养家国情怀。为实现文化教育的合理渗透,从源头解决“文化失语”,教师还需创新教法,借助慕课+学习通等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交流学习,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将教学资料集中整理后剪辑成教学视频,然后上传到学习平台上,借此催化学生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讨论度,合理达到教学目标。第二,建立英语第二课堂,借此实现中国文化的高效传播。结合现有经验可知,英语第二课堂作用显著,在具体应用中可作为英语学习的积极手段和重要形式,英语第二课堂从本质来说是与课堂教学密切关联的另外一种教学活动,属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补充形式,对学生文化素养提升有关键性作用。正是因为如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应该被及时看到,所以教师要发挥这一特殊教学活动的优势,在第二课堂中加强中国文化的渗透,借此彻底改善“文化失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具体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优质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电影和纪录片,如影片《花木兰》等,借助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英语素养,同时更全面了解中国文化。除了观看影片外,还可以让学生坚持收听中央电视台第九频道的相关节目,了解专题节目中的中国文化,科学活化第二课堂。此外,也可开展新颖且生动的文化教育活动,如“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比赛”,让学生用英语介绍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在竞赛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也可以日常向学生推荐一些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书籍,实现中国文化教育的全面覆盖。
(四)提升师生的母语文化素养
在应对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问题时,提升师生的母语文化素养至关重要。针对教师,应开展系统化的培训项目,不仅要加强其对母语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确保母语语言功底扎实,而且要着重提升其文化修养,使教师深刻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母语文化自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主动承担起母语文化传承的责任,将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内容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母语文化深厚的内涵。针对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可以从三个方面同步推进:首先,强化文化知识教育,确保学生对中国母语文化有深入透彻的了解,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点。其次,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比较能力和文化表达能力,使其在掌握英语技能的同时,能够用准确、得体的英语表达方式来介绍中国文化,消除文化误解。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素质教育,包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参加传统文化活动、研讨古今文化议题等,促使学生接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日常行为和国际交流中自觉地传播中国文化。全方位的培养措施,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培养出既具有高水平英语能力又深谙中国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一方面,积极开展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应充分挖掘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戏曲表演、书法绘画展、民间手工艺展示等内容,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举办中国文化艺术展览,展示从古代到现代的艺术珍品,如陶瓷、国画、剪纸、皮影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另外,组织中西文化对比研讨会,鼓励学生以英语为工具,探讨和分析中国文化的特性和优势,以及与西方文化的异同,通过理性思辨提升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宏观层面,在校园建筑设计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借鉴古典园林布局、采用中式建筑风格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美学韵味。微观层面,学校可以在教室、图书馆、宿舍楼等场所巧妙点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如书画作品、传统纹饰、寓意吉祥的图案等。同时,合理设置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标语,既起到引导和提示功能,又在无形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哲理,使校园环境成为一个无声的教育场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在英语学习中更自信地传播中国文化。
(六)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中国文化的自主学习平台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高职英语教学在应对“中国文化失语”问题上,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5]。在这一平台上,教师可以系统整理并整合各类有关中国文化的网络多媒体资源,如制作包含中国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丰富内容的视频教程、微课件和微电影,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方式自主学习和探索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此外,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中国文化主题的讨论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发表观点、分享心得,通过同伴交流和集体探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开阔文化视野。这种自主学习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积累更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表达词汇。而且教师可以利用平台的在线测试和评估系统,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并弥补知识漏洞,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不容忽视,直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文章通过分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涵盖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校园文化等多个层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文化融入英语课堂中,进而培养出既具有国际视野又熟悉本土文化的优秀人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景.高职英语教育文化导入的困境与突围[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11):82-84.
[2] 杨少双.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应对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52-54.
[3] 陈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及对策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11):47-48,50.
[4] 崔晓霞.中国文化导入高职英语教学的信息化实践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2):99-102.
[5] 李清,张诗甯.高职高专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3):100-101.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