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
2024-11-14康平平
[摘 要]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作为淬炼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劳动品质,应贯通高职教育教学全过程。高职英语是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中重要的课程之一,致力于教授语言技能的同时,肩负着弥补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鸿沟的责任。高职公共英语应以“工匠精神”为导向,从培养有匠心的英语教师以及教材内容整合、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而助力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关 键 词] 高职公共英语;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9-0017-04
伴随人工智能行业的不断发展及产业变革,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接“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国家战略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需要深入思考“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任务,既契合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大大丰富了技能人才的内涵。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部分代表委员提出要完善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体系,增强技能人才供给,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高职公共英语作为高职教育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既有其工具性也有其人文属性,且教学对象涵盖各个专业,覆盖面广,教学时间长,因此研究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具有可行性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德国、日本和美国均是制造强国,其工匠精神的内涵也有所不同。美国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务实、创新和标准化上,重视发明创新与价值发现。美国学者认为,工匠是一群依靠意志和拼搏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因此美国的标准化教育在全社会普及。日本的“工匠精神”在于对产品的负责、对工作的执着,日本学者秋山利辉在著作《匠人精神—— 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中阐述了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对人的品格的重视远远高于其技术的要求,他认为真正顶尖的人都是“德”在前。德国工匠精神以“专注、精致、谨慎”为主要内涵,德国的联邦政府制定了严格、完善的行业标准以保障制造质量。德国坚持采用学徒制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及“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作为工匠精神传承的基本模式。瑞士的工匠精神形成于其学徒制的职业教育体系,瑞士联邦政府、州政府及行业组织组成三方协作机制,为培养“注重实践、坚定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提供了价值理念、管理体制和教育体系。
在我国,自古就有着雄厚的工匠精神底蕴。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分为“技”“艺”“道”三层含义。现代对工匠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起初的研究集中在有关工匠精神感人故事的讲述,旨在弘扬工匠精神;接着,学者开始研究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理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工匠精神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学者开始着眼于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适应时代发展的研究,目前工匠精神逐渐渗透在教育行业中。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有利于指导高职学生形成专注严谨、求实创新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每个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专注严谨、求实创新、追求极致、精雕细琢的优秀品质,它与工匠精神所提倡的优秀精神十分吻合。而职业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培养工匠精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英语课程中有利于指导高职学生形成专注严谨、求实创新的职业精神,拥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自信地选择职业道路。
2.有利于开发以工匠精神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
在《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材各有特色,但是教材内容大部分集中在励志、环保、旅游等方面,话题缺乏时代感,行业背景涉及较少,课文选材内容不够典型,思政功能不突出。工匠精神作为前人积攒的宝贵精神财富,应纳入公共英语教材内容。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淘汰过时的、刻板的课本内容,增加前沿的符合职业发展潮流的教学内容,从而不断完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各校和各地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实用和适用的高职英语教材提供理论指导。
(二)实践意义
1.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意识和职业能力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公共基础课的理念和追求,有利于使学生在校期间持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具备更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能,为将来能够快速适应职场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中,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秀的品德,在未来工作中成为一名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大国工匠”。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英语课中,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工匠精神内涵,将工匠精神体现于课内外实践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走向职场的自信心。
2.有利于为工匠精神融入公共基础课程提出切实可行的路径
通过研究工匠精神内涵及其与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内在关系,分别从教师层面、教材内容、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第二课堂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有助于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课程思政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了解到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涵盖爱国主义教育、道德素养和价值观、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比,受限于高职英语教材题材内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对工匠精神的融入较少,一方面,公共英语课教师自身对工匠精神不够了解,很多公共基础课教师认为工匠精神是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的职业精神,与公共课教师无关;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但教学方法单一。另外,高职公共英语的考核评价并未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其中。显而易见,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是短板。
四、工匠精神内涵与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内在联系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表现,体现了其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其内涵主要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个方面内容。敬业,即从业者对职业的热爱与敬畏,从而全身心投入工作,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任劳任怨。精益,即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卓越,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追求更好。专注即关注细节,耐心、执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工匠精神强调坚持、专注,但绝对不是因循守旧,只有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才能推动世界科技的进步。
(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目标定位及其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
高职公共英语是一门面向三年制高职大一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培养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实用行业培养拥有较好的口语交流、翻译与写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可见,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定位不仅限于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英语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及职业竞争力,为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动力,提高英语学习效果,改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倦怠态度;另一方面英语教学注重工匠精神的融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五、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
(一)培养有匠心的教师,进而使教师能够以自身为榜样在教学中用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工匠型”教师培养的清晰认识,没有建立完善的“工匠型”教师培养体系。公共英语课教师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专业课教师的责任,甚至很多教师并不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事实上,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更加重要,教师的“工匠精神”体现在教书育人的尽职尽责中,脚踏实地的业务钻研中,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中,勇于创新的教学改革中。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工匠型”教师的培养。“工匠型”教师不只强调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要求教师自身以“工匠精神”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工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教学中的渗透上,教师身体力行感染学生更为重要。一个热爱教师这份职业,一个对自己教学精益求精,专注于每一堂课的创新型教师,更能够深深地影响学生。
如何培养一位有“匠心”的教师?一是高职院校需要提供教师提升能力的平台。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织培训提升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组织优秀教师去国外或国内重点职业院校研修、参观、交流,不断提升自我;另一方面,以赛促教助成长,强师赋能共提升。开展各类教学能力比赛、微课比赛等,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信息化水平,而且对教师的“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工作态度也是很大的考验。目前,在职业类院校知名度较高的比赛之一,即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不仅是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考核,同时也是对教师工匠精神品质的衡量。二是建立保障及考核机制,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教师的日常行为中培养“匠心”教师。对“匠心”教师的衡量不仅限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也体现在教学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例如,教师教学设计,乃至工作中提交上报的各类表格、文件的规范性、准确性,都体现了教师精益求精、工作严谨的态度。培养工匠精神,不仅要专注教师的专业水平,更要关注教师工作行为,因为教师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学生。
(二)以工匠精神为引领,重构现行英语教材内容,整合教学素材及资源
工匠精神融入英语教学,并不是在形式上教会学生用英语表达工匠精神,而是将这种精神注入学生内心。现行英语教材,从单元标题看,大部分教师认为与工匠精神毫无关联,其实是教师忽略了教学活动的细节,工匠精神没有清晰明了地写在英语教材中,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整合教材内容,挖掘相关资源。例如《新技能英语》基础教程2这本教材中,第二单元“What an amazing place”,这个单元主题是旅游景点,引入的思政元素可以是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在细节上,参观苏州园林的英语对话中,教师可以拓展对话内容,苏州园林中的拱桥、假山、水池、廊等具有特色的景观都需要设计师和工匠的巧妙创意和专业技能。第七单元“We have only one earth!”显而易见,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环保”,引入的思政元素是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个单元的第二个对话是用废塑料瓶做笔筒的旧物利用,也就是reuse。教师在设计活动环节时,可以要求学生准备废鞋盒、矿泉水瓶等,在课堂中制作简单手工艺品,并用英语表述制作过程,练习口语表达,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又体现了小工匠们的创新和手艺。因此,教师要组成课程小组,集思广益,从教材中挖掘工匠精神的契合点,并随之设计教学活动。第九单元“What’s your dream job?”这一单元第二个对话是谈论岗位职责,工匠精神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内涵不仅仅是大国工匠的精神,也是每一位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因此,在这部分讲话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求职失败及职场被辞退的典型案例视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一方面提升学生的语言听说技能,另一方面将工匠精神植入学生脑海中。
(三)立足课堂教学,丰富工匠精神的融入方式,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到,当前将工匠精神融入英语课堂的方式大部分是“填鸭式”教学,例如教师用英语讲述什么是工匠精神或用英语播放一段工匠精神的介绍,这只是形式上融入工匠精神,而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其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活动。
案例1:《新技能英语》基础教程2中第七单元“We have only one earth!”,在讲解reuse,即废物利用的对话时,教师可以根据这部分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携带简易的废物(瓶子、纸箱等),一堂英语的手工课,既将理论联系实际,营造了愉悦的英语课堂氛围,又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如何做一个能工巧匠。将工匠精神融入英语课堂的方式很多,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案例2:第九单元“What’s your dream job?”在关于工作职责的教学环节中,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整合网络视频资源或制作动画视频,其情境分为求职失败、被辞退两个片段,并于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课堂中用英语讨论应聘者求职失败原因,以及该工作人员被辞退的原因。
由此可见,将工匠精神融入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很多,然而要真正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取得成效,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仔细斟酌,对教学设计精益求精。
(四)将工匠精神培养目标分模块列入学生成绩考评,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其培养效果更加显著
评价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也是评价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学往往重视学生技能的考核,忽视了学生学习行为规范,这就导致惰性强的学生在高职学习生涯中无法形成良好的工作品质。针对英语课程特点,其评价方式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业技能,即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这一部分考评可以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考评一致,分为笔试(阅读与写作能力)、口试(口语表达能力)、听力测试(英语听力能力),另一部分为平时行为表现积分,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分别从“敬业”态度,即学生课堂准时签到、是否按时提交作业,“精益求精”和“专注”的态度体现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或参与课堂活动的质量情况、进步程度,“创新”体现在学生完成教师安排的情景表演、视频拍摄等活动设计是否有创新。
(五)在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第一,基于“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一方面,比赛环节对学生的激励必然激发学生“精益求精”“专注”的工作态度,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比赛也可以围绕工匠精神来开展。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口语赛项中讲述“中国故事”环节,就分别体现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第二,开展影视赏析活动。电影欣赏是学生喜欢的文化活动,我们利用校园场地举办影视欣赏活动,播放励志影片。例如《老人与海》,通过这部电影,学生会明白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遭遇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但是我们绝不低头。
第三,组织别具特色的英语角活动。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剪纸”“包饺子”“太极拳”等为主题,开展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角活动,既提高了学生英语语言的听说能力,同时在实操中让学生体会“能工巧匠”的深刻内涵。
第四,英文情景剧拍摄活动。组织学生拍摄英语情景剧,学生在剧情编排、拍摄、后期视频制作中既提高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整个任务完成过程需要团队合作、专注力和精益求精的品质。
六、结束语
将工匠精神融入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提升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还能够培养其严谨的职业态度和不懈的进取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英语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师育人水平,促使教师向“大国工匠”看齐,以德技双馨为榜样,提升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推行基于工匠精神为导向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卓见成效。
参考文献:
[1] 舒锦蓉.“工匠精神”观照下以职业岗位为向导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校园英语(下旬),2017(7):49-50.
[2] 黄扬飞.基于工匠精神的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0.
[3] 唐鑛,卢衍江,刘华.世界各国工匠精神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工匠精神重塑的启示[J].山东工会论坛,2022(6):35-41.
[4] 原小军.“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现路径探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23, 25(2):75-77.
[5] 刘春.“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的教育追求[J].职教通讯,2016(32):19-20.
[6] 王媛君.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优化[J].新课程研究,2023(9):32-34.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