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视域下的“赛教融合”实践
2024-11-14王赟
[摘 要] 为了进一步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国基于新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提出了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作为新时代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和载体,其实践教学的发展直接关系着课程质量、青年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分析“赛教融合”的价值延伸,并在剖析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提出了“赛教融合”实践的思考与举措,以期切实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借鉴。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赛教融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9-0085-0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家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与需求。为此,“赛教融合”这一教学模式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并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所谓“赛教融合”,即将职业技能竞赛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借助竞赛的实战性和创新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不仅是顺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为高职院校应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高职院校开展“赛教融合”的价值延伸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根本的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在新时代背景下,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特别是通过专业技能竞赛来促进实践技能的提升,是目前我国诸多高职院校的重要着力点和发力点。“赛教融合”实践教学观点的提出,不仅为高职院校青年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拓宽了思路,还弥补了院校教学平台匮乏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专业技能教育的基本趋势,更是学生个人成长成才、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助力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
中华民族阔步于新时代以来,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时,不断在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特别是在工业制造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正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全面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为此我国提出了“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重要观点。这无疑对我国的高职院校及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其应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在继承优良经验与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时代所需、时代所盼融入青年学生的教育引导中,特别是把工匠精神、卓越精神融合到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切实坚定其共产主义信仰,磨炼其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提升其用智慧与双手创造财富的专业技能。事实上,在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历程中,历经了多个视角的探索与尝试,“赛教融合”也已然经过了十余载的发展,在新时代逐步走向成熟。在专业技能竞赛的参与中,无论是青年学生还是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者,都能够直观地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技能的欠缺,以此来强化学习与教育。同时,专业技能竞赛也为不同院校的师生提供了经验交流、技能切磋、相互学习的平台,在交流的同时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为此,“赛教融合”能够针对性且高效地助力新时代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二)促进职业院校人才优化培养
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着力点是不断根据企业、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这与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宗旨是一致的。在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制定上,更多反映的是企业乃至于行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即当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能够做什么的人,这无疑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供了针对性的方向指导。特别是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更新升级、教学方式改革创新以及实训平台的搭建与运用等具体工作中,将市场导向融入全方位。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在计算机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规程导向下,高职院校能够清晰地发现企业对计算机人才岗位的需求,还能够在赛事中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当然,充分利用计算机赛事资源,对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甚至是教学环境的改善与提升也将实现常态化的促进。青年学生积极参与职业大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开阔视野,激发和唤醒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以赛促学的育人目的。此外,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设定以及赛事内容,都反映该项技术的前沿。青年大学生在赛事中能够快速地接触专业技能的最新成果,也能够清晰地发现自身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而在不断的赛事中查漏补缺、展示自我。
(三)护航职业院校学生价值实现
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其他院校,其目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也就是为青年人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为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增光添彩。“赛教融合”育人理念的融入,特别是职业技能大赛,无论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对高职院校来讲,都是检测学习水平和育人质量的试金石,并以企业所需和社会发展的实效性要求来衡量青年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赛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技能大赛就是要通过技能的锻炼与比拼,反向作用于高职院校,使其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促使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练、赛融会贯通,切实将职业技能大赛和高职院校的课程育人结合起来,以赛促学,进而实现育人质量的提升,为青年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保驾护航。众所周知,对高职院校的青年学生而言,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其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还必须拥有企业所需与社会发展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同时对其文化储备、职业态度以及职业道德方面也有诸多的要求或标准。为此,高职院校要想为青年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就必须在育人思路、育人模式和育人方法上寻找突破。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从企业发展、社会发展还是国家需要来讲,具备专业技能的青年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未来发展的共识,也是时代赋予其的使命与责任。“赛教融合”育人理念的融入,就是要培养青年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青年学生的职业修养与实践技能,切实培养出企业青睐、社会所需的国家栋梁之材。
二、高职院校“赛教融合”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视域下,“赛教融合”已然成为诸多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从业者的共识,这也就唤醒或激发了不少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赛事的举办与参与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赛教融合”成为共识,许多高职院校的从业者也意识到了“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种种优势,但在具体实施上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赛教融合”育人功能的发挥,阻碍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进程。
(一)“赛教融合”意识淡薄,“赛教融合”不足
学生通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企业发展所需和时代变迁所盼,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为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提供方向性和针对性导向。然而,在“赛教融合”方面,依然存在意识不足、融合不够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对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而言,尽管其具备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或者管理水平,但“赛教融合”需要综合协调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主体,最终才能参与到赛事中,这就极大地消耗了管理者的时间与精力。同时,高职院校通常情况下拥有许多学科或专业,每个专业都需要参与相关的赛事,管理者在忙于处理管理实务的同时无暇顾及“赛教融合”的贯彻落实;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目前针对职业院校的赛事纷繁复杂,不少企业或社会组织均举办职业赛事,并将其商业化,这也严重影响高职院校赛事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专业教师。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由于部分教师忙于自身职业发展,如职称评定等,极大地占据了个人精力,基本无暇顾及带领学生参与赛事的相关事务,当然,这也是部分教师责任心与使命感匮乏的一种表现。三是青年学生。在高职院校中,青年学生对赛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原因在于不少青年学生认为参加赛事并非课程的组成,这种错误的观点和认识致使“赛教融合”无法落到实处。
(二)专业师资能力欠缺,赛教合力不够
首先,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包含计算机在内的课程,其教学方法仍然沿用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尽管能够确保教学计划顺利进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都全部讲到,但其严重违背了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授课规律,因此其无法切实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也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其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欠缺还表现在课程创新力不足。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简单地将教学课件和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在青年学生面前,将所谓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直白地告诉学生,就视为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要求,这显然是教学能力欠缺的表现。教师作为课程主导,其最重要的职责不仅是要让学生看到“是什么”,还要引导学生去了解“为什么”“怎么办”,尤其是通过课程的科学规划与合理设置,青年学生要“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最后,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对不少学生而言,纯理论性的知识讲解通常情况下都比较晦涩、枯燥,然而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专业技能赛事经验匮乏,致使其无法为青年学生以生动的案例进行展示与教学,这也就更加无法激发青年学生对该项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出现厌恶的情绪。
(三)理论严重脱离实际,资源整合匮乏
在我国一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选择是较为慎重的,这对具体教学而言,既是好事,也是阻碍。原因在于教材的编写与制定往往是针对某项成熟专业技术,这也就直接导致教材内容往往要滞后于该项技术的发展。但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了优质且迅速的发展态势,特别是计算机领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为此职业院校的教材更是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教材严重滞后,那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就无从谈起。此外,仅仅依靠高职院校自身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无法满足青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需,这也就需要借助第三方力量来完成,但一些职业院校考量因素较多,思维比较受限,这也就丧失了为青年学生搭建实践技能培养与提升的平台和机遇。对高职院校而言,无论是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还是青年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主体力量,形成育人合力,这样才能实现“赛教融合”,才能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与使命。
三、“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以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赛教融合”在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已经不是新的观点和育人理念,但在新时代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必然是关键的着力点。究其原因是企业、社会、国家的需要,专业、行业、领域的期盼,而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已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将“赛教融合”育人理念贯彻到了理念革新、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等各个方面,切实为青年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奠定了知识基础,为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以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其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构筑“赛教融合”科学生态体系,杜绝“上热中温下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而正确的意识对物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的“赛教融合”育人理念的贯彻落实也不例外。新时代的发展使我国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形势,这也就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职教育持续推进深化改革,目的是顺应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社会发展的期待、历史发展潮流,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正是着眼于此,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在“赛教融合”的科学生态体系上下功夫、花力气,形成全员一盘棋、拧成一股绳的良好氛围,坚决杜绝“赛教融合”育人理念的“上热中温下冷”。具体体现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的教师根据学院综合部署,在完成自我提升、自我进步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带领青年学生参与到职业技能赛事中,能够参赛的积极应对、精心筹备;不能够参赛的尽可能多地搜集和整理赛事资料,特别是将青年学生带入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中,使其在工作中了解赛事的要求及成果。在构筑“赛教融合”科学生态体系的过程中,对青年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不可或缺,这也是杜绝“上热中温下冷”的必然要求。为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师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讲解还是在实践技能培养上,都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地激发青年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练习、自我成长的意识和能力。
(二)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确保“进得来,上得去”
首先,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提升高职院校贯彻落实“赛教融合”育人理念的关键所在,无论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还是专业技能赛事的筹备与参加,发挥主导作用的都是教师,为此,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技能教师的素养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能够不断地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成为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重要课题。历经长期的探索与尝试,特别是对专业教师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进步进行充分考量后,得出了“严把关”“建平台”“进得来”“上得去”的队伍建设思路。在教师的选聘方面,专业教师不仅要选聘具有专业背景和扎实实践素养的人才,更要考察其职业素养、职业规划、创新思维等多方面能力,进而为建设一支过硬专业知识储备的教师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针对原有的师资,要搭建平台,特别是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思路,使原有师资能够通过交流学习意识到自身的缺失,能够通过交流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进而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再次,注重赛事经验。无论是新引进的教师还是原有的教师,都要通过个人或学校的平台积极参与到职业技能大赛的筹备与参与中,不断积累赛事经验,以身作则,进而带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优化考评体系,特别是将赛事获奖等指标加入师资考评体系中,使赛事的参加不仅仅是任务的完成,更是与教师的个人发展与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以实现教学实践任务和个人发展同步推进,这也能极大地激发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是主要载体,但仅仅依靠高职院校一方的力量很难满足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无法满足“赛教融合”的贯彻落实,当然也就不能为企业、社会、国家培养出应有的专业人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专业技能培养上,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根据学院工作的综合部署,尽可能地拓宽校企合作路径,如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训平台的搭建以及订单人才的培养等。在此过程中,青年学生不仅能够充分感受校园学习与企业岗位所需之间的差别,还能够清晰地发现自身学习所存在的不足,以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技能提升中更具针对性。当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也将“赛教融合”理念贯彻到了校企合作过程中,优先选派赛事获奖的优秀学生到企业就业等。历经不断的探索与尝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校企育人合力,“赛教融合”理念的贯彻与融合,无论是在人才培养还是在教学改革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高职院校必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已然成为其完成责任与使命的助推器和发力点。在这种背景下,“赛教融合”理念的融入与贯彻,特别是着眼于企业、社会、国家所需的教学创新,必然成为高职院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朱慧宁.“赛·练·教”融合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9(46):72-74.
[2] 黄群群.高职院校赛教融合路径研究:基于2022年安徽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数据[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3):73-76.
[3] 赵立宏.“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究[J].科教导刊,2023(21):1-3.
[4] 孙义.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与风险投资课程赛教融合实践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23, 25(4):138-140.
[5] 魏驿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实践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7-89.
[6] 柳奥星.赛教融合助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价值与实践路径[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3,25(1):91-95,132.
[7] 朱德全,杨易昆.职业教育“产赛教”融合:机理、问题与治理[J].职教论坛,2020,36(11):31-38.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