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究

2024-11-14李炎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9期

[摘 要] 通过总结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改革,寻求“1+X”证书制度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方式,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模式和课证融通方式。确立评定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培养过程,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健全管理机制,建立系统的评估体系。根据儿童发展规律,以现代化信息手段渗透,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证书,能够在企业和行业中胜任幼儿教育工作者这一职位,培养具有一定道德情操、专业知识能力和实际技术能力的现代化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9-0053-04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使人才需求增大,企业对从事产业结构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技能的需求和要求增强。2018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学前教育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即指“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中,而“1+X”证书制度授予了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发放权利,更好地实现了双证融通工作深层次实施目标,对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增强职业教育考核力度具有重要意义。“1+X”证书是当前职业教育行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为社会输送大批具备综合素质技术型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方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是职业教育目前要做的重中之重。

一、“1+X”证书制度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参差不齐

随着高校的扩招,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考录取率的提高,造成录取成绩的下降,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艺能力要求高,而大部分含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并没有设置面试这个环节,这就造成有些学生美术、舞蹈、唱歌等方面的能力非常薄弱。同时录取的学生由于成绩相差较大,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另外,录取的男女生比例相差较大,也造成未来幼儿教师的男女比例不协调。

(二)培养理念和目标匹配不合理

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理论知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的共性,忽视实践,轻视能力的培养,较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具有复合型技术技能的幼儿教师,传统的培养理念和现阶段的培养目标匹配不合理。

(三)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由于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专业课程内容选择上大多不符合岗位和单位人才需求和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岗课分离,课程内容无法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特性。课程结构设置也不够合理。一般课程结构主要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等课程模块。结构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开设比例不均衡,同时公共课程和拓展课程开设的比例也不合理,而且这种设置与现阶段“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育人模式不融合、课程与证书结合不紧密、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内容联系性不强。

(四)教学资源建设不充分

人才培养中的教学资源不仅包括教学课程资源,还包括教学设备资源。其中教学课程资源没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大部分学院的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起步晚,多数是通过依托“职教云”“中国慕课”“蓝墨云班课”等教学资源库,通过这些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利用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比较模糊和混乱,建设模式不具体,思路方向不准确。教学设备资源没法发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由于专业的职业特殊性,复合型的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而教学设备配备不齐全、不完善,学生的技艺和才艺不能够在多维的艺术教学实训室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人才培养结果就大打折扣。

(五)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大部分高校由于经费等问题无法招聘到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无法很好地进行骨干教师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优秀硕士生入职率不高,很多授课教师都是跨学科、跨专业转过来的,大部分教师对岗位职业能力不熟悉,缺乏幼儿园教学经验,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所以,“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日常教学更多的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

(六)人才评价和考核方式单一

大部分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注重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对平时实践活动或者课堂提问等也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评价,虽然也加入学生之间的互评,但是缺乏综合性的考评,没有结合行业、企业教师、专家的评价,没有体现“岗”“课”“证”结合的考核与评价,也忽视了对学生思政方面的评价,评价的方式集中在教师手动评分,总体评价和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和片面。

二、“1+X”证书制度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根据现阶段市场需求量、幼儿园以及各幼教机构的岗位要求、幼儿教师工作任务要求、岗位能力要求,在“1+X”证书制度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培养条件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改革后将民间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立德树人、艺文信技、民艺融合。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要以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结果,应根据专业特色、地方经济、区域特点,还应结合国家政策方针、社会经济形态、地方产业结构、职业技能标准以及院校学生个性发展综合考虑。学前教育专业所秉承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文化传承,育人为本,多元发展。因此,培养具有一定的道德情操、专业知识能力和实际技术能力的现代化复合型技术的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最终培养目标。具体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并具备新时代信息技术素质和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愿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并且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科学保教理念与知识、扎实的保教实践能力、反思研究与沟通合作等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等职业群,在托幼机构和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社会办学机构、儿童玩教具及书籍出版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能够从事教学、管理、咨询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艺文信技共生的能力,具体指学前教育人才应具备的技能有通识技能、专业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应具备的素质有艺术素质、人文素质、信息技术素质、科研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根据培养目标进行组织和编排,“1+X”证书制度下,“1”代表学历证书,“X”代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完成学历证书的取得,除了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安排,还有必备的通识课程,为实现学历教育和技能证书培训有机结合,必须把行业企业需具备的技能融入课程中,既要设计课证融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技能课程,又需要有适合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要设置专门的“X”证书相关课程,落实“X”证书的知识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技能,可增加自选选修课程。“X”证书的融入方式应根据现有专业目录和专业教学标准,分析岗位的“职业对应”,按照学前教育专业方向,以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进行选择、对应、细化职业等级证书。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选择对应细化职业岗位能力、岗位技能需求、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技术技能,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教育行业的中小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等机构,包括幼儿园、早教机构、月嫂服务机构、幼儿艺术(音乐、美术、舞蹈)培训机构、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幼儿图书出版岗位等,从事幼儿教师、早教教师、育婴师、艺术教师、英语教师等岗位。

为实现课证融通,需注意课程和课程之间的相关性,以及“X”证书的融合方式方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一个中心,五大核心,技能并重,多向发展”。具体见图1所示。

“一个中心”是指学前儿童民间文化艺术发展与研究中心,创办这个中心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课程学习、实践练习的场所,同时可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的交流沟通,为幼儿园等相关行业幼儿教师提供培训,也可让幼儿进入中心参观、上课。“五大核心”指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以五大核心领域课程为主,同时增加了地方民俗特色课程,如民间文化、戏剧表演、民间美术、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打造具有本院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同时为了满足一些学生多方位的发展,以及兴趣和才艺的发挥,鼓励在校第二年选修自己喜欢或擅长的课程,在满足学分要求下,可以选修本专业的选修课,也可以是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实现技能并重、多元发展。

(三)培养方式

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依托智慧职教平台,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课堂授课。具体方法见图2所示。

通过“三步七环”课堂教学模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步骤完成一个完整的模块学习,每个模块包括七个环节:引、探、学、练、评、悟、拓。让学生通过课上和课后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练习,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巩固和领悟。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管,试点院校、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以及认定机构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在实践练习上结合与之匹配“X”证书相关要求,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通过这种培养方式,真正培养出具有高技术技能的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

(四)培养条件

人才需要在合适的条件下孕育,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优越的条件持续发展,好的培养条件包括良好的师资力量、全面的教学资源、完善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1+X”证书制度下,建设“双师型”教师,以“X”证书为入口,教师先行考取相关匹配职业资格证,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到幼儿园或者托育机构进行实践锻炼,了解行业工作流程,掌握技术技能,使自身成为“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技能。同时,加大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职教20条”指出,建立健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遴选在线精品课程,开发国家规划教材,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在硬件方面,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建设蒙台梭利实训室、智慧教室、卫生保健实训室、幼儿园虚拟仿真实训室、微格教学实验室、幼儿游戏实训室等,同时建设学前儿童民间文化艺术发展与研究中心,可满足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实训,满足保育实践、实验教学、教学技能训练、艺术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需要。这些教育教学设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要求,信息化教育设施能够适应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要求。教育实践基地相对稳定,每20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践基地,能够提供合适的教育实践环境和实习指导,满足学前教育实践需求;在软件方面,专业教学资源库满足学生培养需要,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教育类纸质图书、幼儿园教学资源库、各类学前专业的精品课程、优秀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库,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教学实习幼儿园课程方案等与行业相关文件手册人手一套。

(五)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考评体系,考核方式应注重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综合评价,强调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摒弃单一的纸质闭卷理论考核的方式,提倡考试形式的多元化:采用总结性评价加过程性评价,同时增加增值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方式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理论知识测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化管理(平时考勤、实践练习)。这种考核方式克服了学生突击复习应对考试带来的弊端,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查学生对幼儿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值性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政素养的评价,包括职业精神、信息化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评价主体应从过去校内评价、学校教师单一评价方式转向行业评价、社会评价、开放式评价。评价方式也多样化: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行业企业专家点评、幼儿园一线教师考评,评价贯穿全过程。评价媒介平台数字化、智能化,在内部评价里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定期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在外部评价里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学前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通过这种全员、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及时反馈评价,从而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服务。创新的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三、结束语

“1+X”证书制度下,明确的培养目标、完善的课程设置、多样的培养方式、健全的培养条件、多元的评价体系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关键,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立德树人、艺文信技、民艺融合,对新时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 (11):2-8.

[2] 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6.

[3] 欧阳叶.“双高计划”视域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及优化策略:以湖南省为例[J].鹿城学刊,2022(2):48-52,62.

[4] 杨茜,赵丽梅.基于1+X证书制度的“前端交互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11):90-94.

[5]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Z1):9-16.

[6] 张毅.刍议1+X证书制度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0(2):26-30,74.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