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24-11-14蒋亚莉霍奇道
[摘 要] 校史档案资源具有“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天然属性,是高校的原生态育人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目标一致性、价值共鸣性和内容互补性,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强化思政育人的价值导向,提供独具特色的育人素材,推动先进文化的守正创新。然而,受传统育人理念和固有施教模式的影响,校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依旧存在诸多困境,困束着校史档案育人效能的充分发挥。基于此,高校与教育者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以理念驱动、协同育人、开发整合、持续创新为指导,聚焦于校史档案资源育人意识、育人机制、育人途径、育人手段等维度,探索并践行有效的路径,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
[关 键 词] 校史档案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9-0033-04
高校校史档案完整地记录着高校自建校以来的发展历史,因而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高校需要充分挖掘、全面发挥校史档案的育人效能,切实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性、形式多元化及手段创新性,利用校史档案资源的可靠性和借鉴价值,夯实教育者执行育人任务的思想根基,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远大的理想信念,激励其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进而全面发挥育人功能,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校史档案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联
(一)校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需要
校史档案资源涵盖了学校的历史变迁、文化传统、杰出人物等素材,其内容丰富、底蕴深厚,以真实的记录、生动的形式和饱满的内涵引导着大学生提升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因此,校史档案资源的融入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故事背景和实际案例的必要举措,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突破书本知识固有局限的必要条件。
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需要
校史档案资源的呈现方式包括文本、图片、影像、实物等,高校和教育者依托校史档案资源构建校史档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打造校史档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实施校史档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创新思政育人载体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思政育人多元化和先进性,并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的有力途径。
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推动校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构建多维立体的育人体系,推动跨学科融合并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建立并完善教育效果评估机制,这需要教育者跟随形势全面提升施教能力和教育教学素养,以校史档案资源的运用为导向,全方位探索并践行符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需求、内心诉求和学习要求的育人路径,以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助力大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校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1.校史档案资源的时代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吻合
校史档案资源具有历史记忆和与时俱进的特性,详细记录了学校的重要历史节点和发展历程变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政策导向,其管理、运用和开发也在通过融入数字技术而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以兼具专业性和时效性的素材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塑造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使二者以独具特色的方式在教育内容方面相互印证、相互促进。
2.校史档案资源的育人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契合
高校校史档案资源兼具历史性、文化性和传承性等优势特征,因而具有较强的育人效能,符合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人格塑造和精神涵养方面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目标在于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文化自信,引导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并树立高洁的志向,满足大学生追求积极向上和活泼健康的精神需要。因此,校史档案资源的育人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性相契合,均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要。
3.校史档案资源的精神内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念相一致
校史档案资源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通过传承优秀历史和传播优质信息浸润大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成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和传播正能量的育人任务,借助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开展宣传和组织,有助于大学生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校史档案资源的精神内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均表现出对大学生实施教育传播的内在功能。
二、校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强化政治导向和精神培育价值
校史档案资源具有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功能,校史档案记录了学校与党同心、与祖国同行、与高等教育发展同频共振的历史进程,承载着仁人志士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思政育人的政治导向,指导新时代大学生在校史学习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矢志报国的精神,同时依托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育人元素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行为习惯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并强化大学生的精神培育。
(二)加强道德示范和实践应用价值
校史档案属于高校重要的史料文献,同时也是教育教学中鲜活、生动的施教材料。推动校史档案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讲好校史档案背后的故事,挖掘校史档案资源中的历史记载、理论研究、实际案例等内容,将校史档案资源用活、用好,可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加强思政育人的道德示范价值。同时,校史档案资源源于生活实践,属于高校原生态的育人资源,其以真实记录、完整展现和贴近生活的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育人素材,促使新时代大学生在教育历史长河中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实现思想层次和人格品质的切实提升。
(三)推动先进文化的守正创新
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以历史内涵与时代特征相统一的形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依托文化育人引导大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水平与道德素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史档案资源包括文本、图片、影像、实物等呈现方式,其融入不仅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校史文化在思政育人中的渗透及运用,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而且可以为各类优秀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应用提供适宜的载体,与时俱进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表现形式,为推动先进文化守正创新提供坚实的支撑和重要的驱动力。
三、校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初探
(一)融合意识有待增强
现阶段,部分高校对校史档案育人存在了解不全、认识不到位等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及教育者在运用校史档案开展育人工作方面未树立应有的思想意识,校史档案育人理念缺位的问题较为突出。这直接导致校史档案资源未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素材,校史档案作为鲜活校本教材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也使校史档案资源的思想塑造和价值引领作用得不到强化,难以为思政育人实效性的加强提供助力;同时弱化了校史档案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大学生难以通过校史学习加强文化自信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进而阻碍了校史档案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促进与互相成就。
(二)融合机制有待健全
校史档案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兼具综合性、系统性与复杂性,因而有赖于一套健全的机制做支撑。然而,在校史档案资源育人机制建设方面,部分高校未能高度重视并提供坚实的保障。这使校史档案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缺乏育人长效保障机制,“落实什么”“谁来落实”“如何落实”等问题尚未明确;同时在校内未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各二级学院、各职能部门教育者的主体优势与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加之校外校史档案资源整合机制的缺失,导致校内外校史档案资源育人协同联动的格局得不到构建,校史档案资源育人的校际壁垒难以被打破,因而制约了校史档案资源育人成效的发挥与提升。
(三)融合模式有待创新
现阶段,部分高校在校史档案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依旧难以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困束,未能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发挥校史档案资源的育人功能,不能让学生在校史学习与探索中得到思想的引导和灵魂的塑造;不能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为指导,依托新媒体视听、虚拟现实、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革新校史档案与思政育人的融合形式,弱化了校史档案资源的创造性运用;没有依据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诉求、发展需求及兴趣特征转化校史档案资源的呈现形式和育人方法,没有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校史档案的育人功能,导致校史档案资源育人在学生中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融合途径有待探索
目前,部分高校针对校史档案资源育人依旧不具备综合性的思考和系统性的途径。因缺乏有效的存档和保护,导致校史档案资源匮乏,加之未能以创造性的手段从静态的校史档案中提取动态的育人资源,使部分高校难以将校史档案资源转化为内容鲜活、内涵丰富的校本教材;校史档案资源的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停滞于探索阶段,线上平台建设较缓慢,导致校史档案资源育人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得不到有效呈现;挖掘整合不足、“重管理、轻应用”等问题使高校思想政治深化改革与校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之间存在明显矛盾,弱化了校史档案资源育人效能的充分发挥。
四、校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理念驱动,强化校史档案资源育人意识
要推动校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校史档案资源的育人效能,首要任务在于摒弃固化思想,全面强化校史档案资源育人意识,以正确的理念为驱动力,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校史档案资源对大学生思想层次、精神境界、价值观念、道德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基于此,在顶层设计方面,高校需要以校史档案资源育人为核心导向,牢记“为党管档”“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校史档案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的发展规划,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长远的目光推进校史档案资源育人的全面开展和有效部署。在组织实施方面,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各二级学院等利益相关者要主动承担起校史档案育人的重要任务,为校史档案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献计献策、主动作为,并以校史馆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联动的方式推动校史档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融合,同时推动校史档案资源挖掘运用与学校党团活动的结合,进一步深化文化铸魂育人的施教理念。在具体实施方面,高校与教育者要树立“大思政”育人理念,明确校史档案资源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校要通过设立工作小组、成立编撰委员会、推进档案研究工作高效化等措施,推进对校史档案资源储存管理、编撰研究、提取应用、宣传推广的重视与优化,教育者需要及时革新育人理念,将校史档案资源的融入与运用作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力抓手,探索并践行校史档案资源育人的有效路径,切实提升思政育人的实际成效。
(二)协同育人,构建校史档案资源育人机制
推动校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挥校史档案资源的育人效能,有赖于夯实制度保障并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基于此,首先,高校需要构建校史档案资源育人长效工作机制,针对校史档案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夯实制度基础。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所有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校史档案资源育人机制,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要求为导向,完善督导体系并落实责任制度。强化校史档案资源育人场所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赋予档案管理部门在校史档案资源育人中充分的话语权和发挥空间。同时,制定校史档案资源育人工作考核制度,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案,激励并督促教育者切实提升校史档案资源育人的素养和能力。其次,打造各方育人主体协同联动机制,加强校史档案资源育人的主体支撑。针对校史档案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鼓励全校师生参与档案收集及研究工作,为校史档案资源育人效能的发挥出谋划策、提供参考,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深入探索校史档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内生动力。最后,构建校外校史档案资源协同整合机制。依托思想政治施教载体的拓展,与档案管理部门、文化研究部门、博物馆等校外主体联合建立校史档案资源整合合作关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双管齐下,持续补充并拓展校史档案内容,不断创新校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以校史档案资源共享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大量鲜活、生动的校史育人素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全面提升。
(三)持续创新,丰富校史档案资源育人模式
以开拓创新的态度推动校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校史档案资源育人模式的多元化,有助于人才培育质量的切实提升。第一,高校与教育者需要强化协同配合,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载体为支撑,促使学生对校史档案资源素材进行系统性了解、全面性学习和侧重性掌握,完善校史档案理论知识体系。同时举办校史知识竞赛、校友讲座分享、校史宣传推广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实践中体验并感悟校史档案资源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进而自觉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自信。第二,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为指导,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施教渠道实施校史档案资源育人,以新媒体视听、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大学生喜爱的社交媒体平台为载体,以图文并茂和影音结合的短视频、网络直播为形式,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固有壁垒,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兼具丰富性和生动性的校史档案信息内容,充分发挥校史档案资源的育人效能。第三,依据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诉求、发展需求及兴趣特征推动校史档案资源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应用,以守正创新的态度将时政要闻、民生问题、网络话题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融入校史档案信息素材,引导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不同视角在校史档案信息资源中探索人生真理,以此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参与能动性,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效率实施,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注入不竭的内生动力。
(四)开发整合,拓展校史档案资源育人路径
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模式和施教形式上发生了显著革新,拓展校史档案资源的育人路径,通过发挥优势、弥补短板、突显特色的方式挖掘并整合校史档案资源的思政育人元素,是推动校史档案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举措。其一,推进校史档案素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与校史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对校史资料进行妥善保管、精准分类及高效运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编撰兼具涉猎广度与内涵深度的校本教材,重点关注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和重要方针,全面记录学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征程和全校师生努力奋进的实践过程,用校史档案讲好中国故事,激励新时代大学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自我。其二,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校史档案资源育人平台。针对校史档案资源信息化平台缺失的问题,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以主体协同和校际联合的方式,与知名高校校史馆、红色文化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主体协同构建校史档案资源网络平台,建立校史档案资源数据库并打通信息资源共享通道,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构建“一站式”校史档案资源育人系统,以数字化赋能,充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性与形式多元化。其三,以多维视角丰富校史档案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促进校史档案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宣传部门强化协同配合,积极开设校史选修课程,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实施思政育人;推动校史档案资源整合与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融合,提升思政教育者运用校史档案资源的业务能力和运用水平;依托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将校史档案资源育人融入各专业学科课程教学,应用隐性教育方式,使大学生在校史档案资源的浸润与影响中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五、结论
高校校史档案资源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素材和深厚的内涵底蕴,推动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合,已经成为高校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的有力举措。然而,校史档案资源育人效能的挖掘与发挥是一项兼具综合性、系统性及持续性的工程,有赖于高校与教育者从多个视角、多重维度探索校史档案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针对二者融合面临的困境落实有效的解决对策和优化措施,以此强化校史档案资源的育人功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姚雯竞,沈洋.高校充分发挥校史档案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40(5):61-68.
[2] 谈文彩.高校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理与路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4,46(S1):284-286.
[3] 钟之华.高校校史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J].兰台内外,2024(10):4-6.
[4] 赵琳珊.校史档案资源价值与利用分析[J].黑龙江档案,2023(6):36-38.
[5] 谭诚.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胜任素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4):36-38.
[6] 马勤,陈明九.高校校史档案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探析[J].办公室业务,2023(17):138-140.
[7] 刘宇.鲁艺口述校史档案资源建设研究[J].兰台世界,2022(1):83-85.
[8] 赵丽华.高校校史档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黑龙江档案,2021(3):230-231.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