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普通高中课程的学术性与社会化走向
2024-11-09岳鑫杨明全
摘 要: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发展进程中体现了由重知识到重实践、再到两者融合的动态过程,总体上表现出动态性、系统性、民主性的主要特征。通过打破年级的“葛雷制”模式,开展全、精、深、广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及校内外联合培养,构建了美国学术性与社会化相结合的高中课程体系。结合我国高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未来需以系统性教育改革观落实高中课程改革,注重基础课程,突出专业课程的精深度,兼顾语言和人文素养的训练,充分利用校外的社会资源,联动社会力量培育学生。
关键词: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科技高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英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8.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1128.2024.10.003
高中教育衔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从“奠定基础”向“专业精深”过渡的重要一环,在满足国家科技创新人才需求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1]在新的历史时期,普通高中教育面临重要转型,而课程改革的方向引领、制度建设尤为关键。在已有的高中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我国实施了“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教育学会先后推出大学先修课项目推动高中阶段教育与大学阶段的衔接。然而,这些经验在推广中也面临一些困境。在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方面,美国的高中课程改革与科技高中的发展经验或许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美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政策脉络
“学科”“社会”“学生”被视为课程的三个中心。1918年英格利斯(A. Inglis)在其著述《中等教育原理》中提出了美国中等教育的三大目标:社会公民培养目标、经济职业目标、746d20ac0d762eb265c0190120aeea9b个人修养目标;在英格利斯观点的基础上,美国不断发展和制定出新的中等教育的目标,其共同内核可以总结为:为今后继续的教育做准备,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以及培养完全人格的人[2]。围绕这三个目标,美国的高中课程改革经历了从“失衡”到“基础振兴”[3],体现出由重知识到重实践、再到两者融合的动态过程,印证了普通高中课程的学术性与社会化缺一不可。
胡庆芳学者在其著作《美国高中课程发展研究——从失衡发展到基础振兴》一书中对这一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NEA)成立“十人委员会”,提出高中阶段的目标,就是以促进升学为目标,加强学术性课程的地位。20世纪前半段,受进步主义的影响,课程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一端,但由于过于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的经验课程泛滥,致使学校课程失去重心。20世纪40、50年代,“生活适应”之风盛行,学校课程又偏向“社会”一端。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再次强调了学术性课程的地位,课程重心转向“学科”一端。20世纪70年代,“生计教育”运动兴起,学校增加了大量职业课程,削弱了学术性课程的地位,由于学生学业成就持续下降,人们开始呼吁“回归基础”[3]187-189。20世纪80年代,《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报告掀起新一轮课程改革运动,进一步明确了中学课程结构,取消了放任自流的课程体系。90年代,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了高中课程学术基础标准。2010年,美国颁布共同核心州际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CCSS),包含K-12年级英语语言能力与数学能力要求,实行了更严格的评价标准。在经历了漫长的动态变化后,美国的高中课程从各个时期的偏向某一端逐渐走向“升学”“就业”“全人”目标的融合。
二、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特征
(一)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动态性
在学校形式的发展变化中,从最初殖民地时期的拉丁文法学校、文实中学兴起、公立中学建立,随后商业和技术课程进入中学,美国中学课程越来越宽泛,直到1901年,初中与高中正式区分开。美国高中学校经历了由专门学校到综合化的发展过程。在高中课程改革过程中,美国教育政策的调整密切关注和回应现实中的问题,不同历史时期政府报告与研究者都提出了观点鲜明的主张,进行积极的尝试,体现了美国高中课程改革调节机制的敏感性。课程的综合性、跨学科性在泰勒(Ralph W. Tyler)“八年研究”中已有实践,当时被称为“关联课程”[3]16。早在1944年教育政策委员会报告和1959年科南特报告中就提出了高中选课制度的相关建议;1983年,美国课程改革委员会提出“学科群”的概念[3]30;1977年《生计教育法指导手册》对职业进行划分,提出了“生计群”的概念作为课程改革的参考[3]26。这些概念的提出使美国的课程改革不断产生新样态。进步主义、实用主义、改造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结构主义等思潮也对学校课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美国课程理念的更新迭代。
(二)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系统性
如图1所示,美国的高中课程实行分级管理:国家指导—地方分权—学区决策—学校实施[4]。美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为全国的指导性文件(非强制),各州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州一级的课程标准和指南,学区成立学校进步委员会负责设计学区课程,最后由学校确定最终课程方案。在国家一级,通过政府报告引领改革的大方向,包括确定核心课程、规定选课机制、对课程改革提出建议等,是各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的参照。国家的课程标准由各学科专业委员会制定,基本内容不仅涵盖了教学标准、教师专业标准、评价标准、各年级的学习内容,还包括各级教学大纲与教育系统的相关要求,是各州、各学区、各学校以及教师群体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就是一本重要的教师教学的学习手册。美国的课程标准体现了对课程内容以外的系统性的关照,包括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专业发展、学校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学生的评价机制、教学的监督管理机制等方方面面。国家课程标准只是各州的一个参考,各州再根据全国课程标准制定本州特色的课程指导框架,对相关内容进行细化。学区的学科专业委员会最终根据全国课程标准和本州课程实施指南制定本区的课程实施方案下发到各学校,由学校具体执行。在校一级的课程设计中,具体确定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的内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包含个人的教学目标、对实施过程的设计、评价方式,以及通过评价反馈进行教学改进的内容。美国课程改革的系统性不仅体现在运行机制的设计,还体现在一种更加系统的教育改革观[5]——以课程标准为中心来重建整个基础教育系统,以课程改革推动教育资源、教师队伍、教育评价与监督的整体设计。
(三)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民主性
美国的课程标准从制定到运行,是一个民主参与的过程。国家的课程标准对各州只是参照标准和指导建议,是一个“高标准”的脚手架而非硬性规定。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一些教师专业协会、著名研究机构或基金会相继组织专家学者编制相关学科的全国性自愿标准(Voluntary Standards)[6]。其范围覆盖了社会学科、英语、数学、科学、艺术和体育。在州一级,课程指导框架由全国学术标准专家指导,由州专家小组制定,再由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知名人士进行评议[3]71-72。学区学校进步委员会和课程内容委员会负责学区课程计划的编制和教育评估,其成员包括各学科领域的专家、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3]83。学术团体、政府部门、教育的实施者、教育的参与者及社区成员一起组成参与课程标准制定、运行、监督和反馈的共同体。
此外,一些重要的教育实验、著作和报告在推动美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影响,如NEA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报告、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拉尔夫·泰勒领导的进步主义“八年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的新课程运动等;美国《技术教育标准》从撰写到征集意见、教师和校长评议、修改、出版用了5年时间(1994-1999年),这种专门的、持续性的、全国规模、一线人员参与的集体性专题研究在课程改革中是值得推崇的。
三、美国科技高中课程经验
美国大多数优质重点高中都以科技教育为特色,故本文选取美国科技高中作为其优质校的代表,其课程设置丰富、办学水平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以此窥见美国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课程经验。美国的科技高中一般指STEM高中(STEM high school),STEM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2006年美国州长协会首次提出STEM教育与K-12衔接的问题。2007年,美国国际科学委员会提出将STEM教育由本科阶段拓展至基础教育阶段。自此,美国开始高度关注STEM教育的发展。在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支持下,STEM高中已成为美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不可小觑的力量。
根据《nNQXmYeKbtdcB01PNDj4L/Rzj49WPO1Iv7WOFqGNgY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学校评级,本文收集整理了前五所STEM学校的课程组织情况,对各学校的课程特征进行介绍。这五所学校分别是:内华达州戴维森学校(The Davidson Academy of Nevada)、新泽西州林克罗夫特高科技高中(High Technology High School)和三所特许公立高中——斯科茨代尔基础学校(BASIS Scottsdale)、钱德勒基础学校(BASIS Chandler)、皮奥里亚基础学校(BASIS Peoria)[7]。
(一)内华达州戴维森学校——打通年级的“葛雷制”模式
戴维森学校在2022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STEM高中排名中居于第一位。戴维森学校不是按传统的年龄年级来分班的,而是按照不同的能力水平进行分班的“葛雷制”模式,每位学生入学后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家庭、指导员、课程团队协同合作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该校既包含初中水平的课程也包含高中水平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能力来选择课程难度,只要学生能够胜任,处在初中水平的学生通常也会选择一些高中水平的课程来修读[8]。
1.充分满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的选课机制
该校课程的选择完全由学生能力水平和兴趣决定。在家长、教师团队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已有成就、学习目标制定自己的课程计划。开学前学生需要参加数学和科学的“能力水平测试”,另外,每学期前三周为“诊断期”,三周之后对学生进行评估,如果学力水平不匹配该课程,可以重新选课。学校课程的难度也是随着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调整的。
学校每天有六个时段的课程,每时段一个小时,周一至周四学习核心课程:英语、科学、数学、历史及外语课,同时开放个别选修课。周五分为三个时段,每个时段两小时,分别有15门选修课同时进行。表 1为该校三位12岁学生的课程计划,体现了其课程的丰富性和开放性。
2.“合适”为稳的教学理念
对于资优学生,学校初中水平课程对应的通常是普通高中课程或大学早期课程的内容,高中水平课程对应一系列高中高级课程及大学高级课程,保证课程难度匹配学生的个人能力水平。尽管如此,戴维森学校秉持的观点是越“合适”越好而不是追求“加速”,以确保学生以适当的速度和水平进行学习,保障教育的效果。
虽然有进入大学课堂的机会,但学校更希望学生们大部分核心科目都在校内学习,校内的课堂比大学的课堂班额小,有更适合他们年龄的课程框架和内容,能获得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们也可以享受在内华达大学的学习,在大学里拥有更多外语课、选修课以及大四水平的课程选择。
3.人性化的考试安排
戴维森学校的期末考试不是纯粹的纸笔测验,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测验学生的发展情况距离毕业标准还有多大差距,学校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和改进教学,并帮助家长和学生选择是否继续留在这个环境学习。戴维森学校典型的考试日程安排为:上午时段进行考题文本的阅读,教师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和打草稿,完成对阅读材料的分析;下午时段进行数学和科学课的考试,并完成文章的写作。考试过程中学生会得到教师的反馈和一对一的指导[9]16。
(二)新泽西州林克罗夫特高科技高中——全、精、深、广的课程设置模式
该高中开设了数学、科学、工程与技术、视觉与表演艺术、人文科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等科目,并设置了科研、实习相关课程,体现了文理贯通、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学校课程的内容与难度与大学水平相衔接,为学生进入大学专业领域学习做准备。例如,该校开设的课程中,数学学科包括几何学、代数/三角函数、微积分基础、微积分AB(AP课程)、微积分BC(AP课程)、多元函数微积分、统计学(AP课程);工程与技术类课程包括计算机集成制造、计算机科学A(AP课程)、工程原理、生物医学工程、土木工程与建筑、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数字电子技术、工程设计与开发;科学课程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实验化学、生物学AP课程、物理学C(AP课程)、化学(AP课程)。除了以上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体育与健康是必修课程,外语技能(法语、拉丁语、西班牙语)与人文科学(包括英语、世界历史、美国历史、当代全球问题)也是学生修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学校开设研究基础、数据分析、研究实践与实习指导课程,为学生的学术研究与职业生涯奠定基础[10]。
(三)三所特许公立学校——校内校外联合培养模式
斯科茨代尔基础学校、钱德勒基础学校、皮奥里亚基础学校是三所特许公立学校,具有统一的管理模式。三所高中的课程设置体现出与校外机构的密切联系,除了与大学课堂的衔接,学校还将校外实习、研究、志愿服务融入高三的学期安排。
1.与大学机构的充分联动
学生进入8年级后,学校将安排学习更多复杂的概念和技巧,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10-11年级,他们有机会学习一些大学课程,包括AP课程、AP进阶课程和顶点课程(Capstone courses),平均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将参加11~12门AP课程考试。一般在11年级学生即可达到毕业要求。在12年级,学校会定期开展大学咨询研讨会,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大学、职业规划和奖学金申请,指导学生完成研究设计。
在高三前两个学期,学校还会开设模拟大学课堂而设计的顶点课程,学生将在一起研究、做实验、开展小组讨论。每年的顶点课程会有所变化,不同校区的设置也有所不同。例如,皮奥里亚校区2022—2023学年的顶点课程包括了法医学、心理障碍生物学、流行音乐文学、食物、疾病及免疫反应史、多元函数微积分、统计学、有机化学、意大利语的拉丁词根、电影中的世界历史、性别研究、量子力学、海洋生物学等[11]。
2.广泛开展校外研究项目
在高三第三学期,学生可以选择完成一个研究项目,通过校外实践,训练他们的研究能力,使他们顺利过渡到大学阶段。
项目要求学生在自己选择的领域里设计一个主题,完成一定的实习、工作观察或志愿活动。在接下来的10周时间里,学生每周大约花15个小时与他们的项目导师一起工作,探索他们的研究问题并完成项目报告。这些项目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与研究机构合作,也可以与企业合作。每个项目配备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校外导师。在三个月结束后集体进行项目成果展示[12]。学生的选题充满创造性和实用性,如斯科茨代尔基础学校的学生有的通过研究被子的图案,对世界文化艺术进行赏析;有的研究如何通过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生物学特征预防癫痫;有的通过联系当地企业人力部门,帮助当地青少年获得更多实习锻炼的机会;还有学生研究马的药物[13]。开放的选题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学校、社区、企业的有机联合也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对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建议
虽然美国的基础教育在教育的公平性与成绩表现上有颇多争议,但不妨碍汲取其先进之处。整体来说,学生、学科、社会是课程都要兼顾到的三个中心,从学生自身的需求来讲,高中课程要整合“升学”“就业”“全人”三个目标;从学科来讲,高中教育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为学生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知识和研究基础;从社会需求来讲,高中教育需要为学生培养服务社会发展的技能与品质。从学校层面的教育生态来看,当前国内普通高中学生、教师可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学生、教师的负担过重,自主探索的时间、空间受限;(2)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学生能力发展不足,学习内容与现实及未来生活脱节;(3)学校教育对学生无差别的培养,缺少对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关注;(4)学生学习的功利心较重,缺少对学习意义的真正思考;(5)生源的外流。许多家庭选择让孩子就读国际学校或优质中学的国际部,学生毕业升入国外的本科学习,反映出国内一部分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对比两国的课程标准可以发现,美国的课程标准侧重于对知识和技能的规定,我国的课程标准则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整合[5]241-242。这种表述风格使得学术标准的具体性与可操作性受到削弱。为此,可以从美国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与具体的课程实施来借鉴其在加强“学术性”与“社会化”方面的做法。
(一)以系统性教育改革观落实高中课程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4]。为实现这一目标,不能依靠研究者各自为战,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课程改革要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和制度保障,以长远的规划和决心调动教育研究者、学科专家、专业领域内领军人才协同研制课程标准,统筹设计、扎实研究,坚持系统性改革的思维,通过课程改革带动高中教育的全面改革。
首先,课程改革的落实需要考试评价方式的配套改革。美国大学采取申请制,学生通过SAT或ACT考试认定学业表现,这两种考试都为自适应的考试形式,考试难度会根据考生的答题情况调整。在学校对学生的测评中,既有对核心课程的基础性考察,又侧重对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素养的考察。我国高考采取传统纸笔测验的形式,每位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由于学生数量基数大、教育地域发展不均衡,如何改确实是要慎重的,但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逐渐通过项目式的教学、考核,将研究实践融入到高中阶段的教育,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也许是其中的可行之策。其次,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与学校资源的配套提升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课程的改革必须依托广大教师队伍,只有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设计者、实施者,课程改革才有可能推行并迸发活力。
(二)核心课程应当重基础,专业课程适当提升难度,在考核中轻竞争
核心课程其实发挥的是通识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奠定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基础。如果在基础课程上无限加大难度,易限制住学生的精力与思维,因此,应当在核心课程上注重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要改变理科尖子生必须文科好,文科尖子生必须理科好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模式。
在课程的考察形式上,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审辨性思维的考察,可以多运用写作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辨能力进行考察。通过适当加深专业课程难度来调控人才的选拔,而非通过加大考试难度、为学生施加过多的应试压力来形成竞争。正如戴维森学校的选课模式和考试模式,以学生兴趣和能力为出发点匹配课程,以考察学校的培养服务质量为考试目标。
(三)突出专业课程的精深度,搭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化课程体系
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就意味着成长的机会。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美国科技高中的课程很大程度上与大学课程进行了衔接,部分课程难度甚至超过大学的基础课程,课程的难度随着学生接受能力的提升而提升,不为学生的发展设限。美国大学理事会搭建了AP课程平台,形成了全国性、规模性的课程体系,为学校开发课程打下了基础。同时,大学对科技高中的支持也为美国科技高中课程的多样性和深度创造了条件。
除了在课程专业精深度上的延展,课程改革还要给予地方和学校自主空间,增强课程标准的开放性和发展性,鼓励依托中国传统的教育智慧与当地文化,赋予课程文化创造力,适应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允许“差异”的合理存在。
(四)兼顾语言和人文素养的训练
语言作为联通世界的工具,不仅要学,还要学好。在核心课程中,美国将世界语言作为学生的必修项。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是让学生都要发展成科学家、技术型的人才,因而不能将学生限制于专业课程,应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事实上,许多STEM学校毕业生走向政治、艺术、文化事业的舞台。
(五)充分利用校外的社会资源,联动社会力量培养学生,培育学生反哺社会
高中的社会化走向体现在面向社会生活,校社联合育人。大学、企业、社区、研究机构,这些社会资源相对于学校教育是非常宝贵的校外课堂。美国科技高中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开展校外的研究和实践,在高中阶段就形成自己的研究志趣。这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发现更多有意义的研究问题,为将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形成了社会共同培养,学生反哺社会的良性循环,而这也需要学校、社区、企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EB/OL]. (2023-07-31)[2023-12-21].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3-07/31/c_1129776375.htm.
[2]胡庆芳.绝不让一个高中生掉队——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 2002(03):32-37.
[3]胡庆芳. 美国高中课程发展研究—n0MBK9d+lGBJaiaIL9Zypw==—从失衡发展到基础振兴[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4]陈时见, 赫栋峰. 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 2011,33(05):1-5+89.
[5]陈霞. 标准驱动——基于标准的美国基础教育改革[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0: 238.
[6]赵中建. 质量为本——美国基础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0: 178.
[7]U.S. News & World Report. 2022 Best STEM High Schools[EB/OL]. (2023)[2023-03-21]. 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high-schools/national-rankings/stem.
[8]Davidson Academy. Curriculum[EB/OL]. [2023-03-21]. https://www.davidsonacademy.unr.edu/academics/curriculum/.
[9]Davidson Academy. Curriculum Overview[EB/OL]. (2021-07)[2023-03-23]. http://www.davidsonacademy.unr.edu/wp-content/uploads/2021/07/Curriculum-Overview.pdf.
[10]High Technology High School. Courses[EB/OL].(2023)[2023-03-23]. http://www.hths.mcvsd.org/courses.
[11]BASIS Peoria. School Brochure[EB/OL]. (2020-05)[2023-03-23]. https://enrollbasis.com/wp-content/uploads/2020/05/peoria-tour-kit.pdf.
[12]BASIS Charter Schools. Senior Project Partners[EB/OL]. [2023-03-23]. https://enrollbasis.com/academics/senior-projects/senior-project-partners/.
[13]BASIS Scottsdale. BASIS Scottsdale Senior Projects 2021-2022[EB/OL]. (2022-10)[2023-03-23]. https://enrollbasis.com/wp-content/uploads/2022/10/scottsdale-seniorprojects-21-22.pdf.
[14]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 (2019-06-19)[2024-02-19].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
A Study of the Academic and Socialized Curriculum Orientations
of Ordinary High School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High Schools in the U.S.
YUE Xin YANG Mingqu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Deepening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reflects a dynamic process from emphasizing knowledge to emphasizing practice and then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Generally, it show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djusting, systematization and democracy. Through the “Gary Plan” model that breaks grades, a comprehensive, refined, in-depth and extensive curriculum setting model and joint cultiv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schools, the American high school curriculum system that combines academic and socialization has been constructed. Combined with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high 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high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with a systematic concept of education reform, pay attention to basic courses, highlight the refinement and depth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e into account the training of language and humanistic qualities, and make full use of social resources outside schools and mobilize social forc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Keywords: America; High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STEM high school; Cultivation of sci-tech innovative talents; Elite education
(编辑 姚力宁 校对 张又文)
作者简介:岳鑫,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5);杨明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北京,10087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2年度“十四五”重大项目“中国教育经验的国际传播研究”(编号:22JJD88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