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加速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

2024-11-09苏雨桐

荆楚学刊 2024年5期

摘要: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作用愈发凸显,然鲜有文献对该过程机制进行深入诠释。本文引入网络效应理论视角,基于广域铭岛案例的实践证据,深入探讨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过程机制与加速逻辑。研究发现:(1)平台助力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经历了培育绿色基础、扩散绿色模式、释放绿色合力3个阶段,平台在不同阶段通过“嵌入数字能力-迁移绿色技术-共衍绿色场景”的技术驱动与“培育绿色意愿-缓解绿色压力-凝聚绿色共识”的认知驱动,持续突破绿色技术瓶颈与绿色协同困境;(2)“技术-认知”的双螺旋通过影响绿色技术的用户规模与绿色参与者的互动关系,加快平台网络进入、网络增长与网络效应释放,进而促使制造业全产业链的“绿色浓度”迅速提升。本研究丰富了平台网络效应在绿色领域的应用研究,为“双碳”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启示。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绿色转型;网络效应;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4)05-0096-11

收稿日期:2023-11-15

作者简介:苏雨桐(1999-),女,湖北荆门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平台战略、数字化转型与商业生态系统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对“双碳”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明确要求。制造业唯有通过全产业链的模式才能明确绿色环保的责任主体,形成合力,降低绿色环保的外部性,真正实现绿色经济。然而,本土制造业长期面临着以碳基路径依赖和全球价值链底部增长为内在逻辑的双重锁定机制,突出表现为产业结构限制与绿色技术不足[ 1 ]。加之受限于成本压力与认知偏差,部分制造企业绿色转型意愿低,且转型动力不足,极大程度上阻滞了绿色产业链的建设[ 2 ]。面对制造业绿色转型难度高、时间紧、任务重的困局,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观点开始受到各界的关注与认可。

工业互联网平台(Industrial Digital Platform),定义为“焦点企业组织一系列相互依赖的参与者、活动和界面,以创造、提供和捕获价值的技术和数据基础架构”,其承载的数字技术具备泛生性、开放性、流动性、普惠性、虚拟性的特点,能够通过编排数据资源来加速实体资源的整合、配置与优化[ 3 ],从而有效解决制造企业绿色转型中面临的运营成本窘境和技术突破难题[ 4 ]。然而,相关研究多聚焦于单个制造企业的绿色转型,未能从整体视角出发,系统性考察平台如何助力制造业全产业链实现规模化的绿色转型。此外,部分学者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应用带来的网络效应能够降低用户间联动的边际成本,促进能力交互与信息共享,因而对绿色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降碳等具备重要意义[ 5 ]。然而,已有研究往往基于静态视角,通过实证检验二者的关系,而未能深度融合本土情境,动态演绎工业互联网平台激发网络效应以加速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具体过程。

综上,本文的研究问题聚焦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加速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选取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域铭岛”)为研究对象,探究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过程机制与加速逻辑。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弥补制造业绿色转型研究中平台视角的缺失与动态演绎的不足;二是引入平台网络效应视角,通过构建“技术-认知”双螺旋驱动模型,对平台助力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加速逻辑做出解释;三是聚焦于多维度网络效应激发过程的案例研究,延伸平台网络效应理论在绿色领域的应用价值。

一、文献回顾

0QGBVB7ZjZifc9DcJYvuU8p7WTNmyb4AMzfopBEJ4To=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本土制造业绿色转型

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实现本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数字技术的兴起为此带来了新契机。数字技术为企业内部运营管理低效、绿色治理体系薄弱等绿色转型痛点提供了契合的解决路径,也加速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 6 ]。但由于绿色转型不只是对单个企业生产流程的改造,其目的在于实现制造业全产业链生产过程绿色化,最终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7 ]。因而必须打造发展成熟、经济合理、适应性强、覆盖面广的数字技术,以迅速提升制造业产品技术的“绿色浓度”[ 2 ]。然而,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基础较差,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不足[ 8 ]。且囿于成本压力与认知偏差,许多中小企业难以参与到全产业链的绿色改造活动中[ 9 ]。因此,必须依靠更专业的数字技术服务商来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与产业绿色规模化发展。

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为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提供可行性基础。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上具备积累优势,可以通过资源编排,充分释放数据资源作为绿色价值创造源的关键作用[ 6 ],为制造企业改进生产流程、合理配置能源、优化绿色治理体系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以焦点企业(往往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为核心,链接行业内众多参与者形成平台生态[ 10 ],通过集体行动帮助单个企业解决路径依赖和低端锁定困局。然而,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是成熟商品要素的交易撮合,而是平台提供的数字技术与用户提供的行业经验进行深度融合,产生“1+1>2”的创新价值[ 11 ]。因此,要想在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发挥平台的应用价值,就必须要求平台与各类用户能够共同参与到全产业链的绿色改造活动中,而该前提的成立又受阻于上文所述的绿色转型困境。但既有绿色转型研究多立足于单个制造企业视角[ 2,6 ],平台视角的缺失使得已有研究未能关注该问题。鉴于此,本文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实践证据,结合中国情境展开嵌入式案例探索,以补足制造业绿色转型研究中平台视角的缺失,并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助力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做出合理解释。

(二)平台网络效应激发策略

网络效应作为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核心特征已成为平台理论研究的重要趋势。平台通过“连接”再“聚合”的方式降低交易网络中的总体交易成本,用户从平台获取的价值也会因平台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一旦平台增长突破“临界规模”(Critical Mass),网络正反馈被激发,平台价值就会伴随着规模增长而急剧递增[ 12 ]。尽管已有不少学者关注到网络效应的结果,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新创互联网平台企业常常失败于网络效应被激活之前[ 13 ]。因而网络效应的研究内容逐渐由“后果”转向“前因”,即探寻平台网络效应激发策略。

早期网络效应激发策略研究主要基于消费互联网情境,重点关注网络规模对网络效应生成的影响。相关研究认为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使得平台规模越大,网络价值越高,潜在的网络用户将直接通过网络中的用户总数来评估该网络的价值,并倾向于加入价值更高的网络,从而更易于达到网络效应引爆的临界点[ 14 ]。因而消费互联网平台往往会通过歧视性定价、包络发展等策略迅速扩大网络规模[ 12,15 ],以激发网络效应。然而,在工业互联网情境下,平台企业无法单边主导规则设计来撬动用户规模,且平台用户是决策理性的企业级主体,吸引用户加入的门槛更高。在此之下,平台需要考虑网络关系、网络结构等多维影响因素以制定激发策略。例如,网络参与者的认知行为(如机会主义行为、声誉信号与信任感等)会影响网络关系[ 16-17 ],帮助网络参与者建立清晰的认知,这有助于形成丰富的网络关系,提升网络价值[ 18 ],从而激发网络效应。

然而,目前平台网络效应激发策略仍以数理模型构建的范式为主流,缺乏以质性手段对平台网络效应激发过程的理论剖析[ 19 ]。因此,尽管平台网络效应的结果特征对于实现产业链协同降碳、迅速提升技术“绿色浓度”等具备重要意义,但已有研究结论仍难以回答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激发网络效应以助力企业绿色转型。鉴于此,本文拟结合多维影响因素,将网络效应激发过程与平台企业助力制造业绿色转型的过程联系起来,以质性手段完善工业互联网情境下的平台网络效应激发策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考虑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制造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而对其形成机理的探究又是一个极端复杂的“黑匣”,因此本文采用归纳式、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进行探究。这一方法不仅适合回答“如何”类型的研究问题,并且通过对极端性和启发性案例的剖析,能够挖掘复杂现象背后的理论规律,通过讲述“好故事”为构建“好理论”带来不同寻常的新见解和新启发[ 20 ]。

(二)案例选择

本文选取广域铭岛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主要考量如下:(1)案例代表性。广域铭岛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数字科技企业,其打造的Geega(际嘉)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下简称Geega平台)是汽车行业推出的、全国首个为全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已成功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案例主体具备一定行业代表性。(2)案例典型性。广域铭岛基于自身先进的绿色应用软件与自成体系的“双碳”解决方案,成功构建起跨行业、跨领域的服务生态与多链条融合发展的实力基础,其平台服务案例多次入选工业互联网助力节能降碳的优秀示范典例。(3)案例启发性。广域铭岛是中国较早步入绿色发展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在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委会等组织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拥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其实践经验对其他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绿色领域的经营活动具备启发意义,符合单案例研究的需求[ 21 ]。

(三)数据收集

本文在研究数据与资料的搜集上主要采取实地调研与访谈、搜集新闻报道、文献检索等方式以保证数据资料来源的广泛(表1)。访谈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案例研究中数据收集的三角验证原则(Evidence Triangle),甄别访谈中可能出现的偏误,并采用实时和回顾性原则收集数据直到理论饱和[ 22 ]。

(四)数据分析

本文基于Gioia等(2013)[ 23 ]的结构化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概念化编码。第一步,研究团队以忠于受访者的表述为要求,独立对全部原始数据中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行特征缩写,形成一阶概念;第二步,由研究者依据研究主题将具有相同特征的一阶概念聚合形成抽象化、理论化的构念,获得二阶主题;第三步,对具有相似性的二阶主题进行整合并形成聚合构念;第四步,验证与比对,通过查找和补充资料,对有歧义的编码概念进行统一,并验证数据与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否契合,如果发现数据具备偏差或者与研究逻辑不匹配,则向企业进行验证、补充调研或予以剔除,同时与企业进行交流报告,确认相关构念可以反映企业实践。最终形成的数据分析结构如图1所示。

三、案例分析

(一)网络进入:培育绿色基础

工业互联网平台并非天生就具备助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技术能力与服务经验,因而首先需奠定进入绿色领域的基础。根据案例企业实践,该阶段平台行动核心聚焦于培育绿色基础,即通过在自身原有客群内进行小规模试点,找到进入绿色领域的切入点并汲取自身能力发展所依赖的各类资源,奠定良好的绿色技术基础与用户基础(具体如表2所示)。

1.嵌入数字能力。数字技术的出现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步入绿色领域提供良好的能力基础,但要想将这种能力运用于绿色领域,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技术切入点。广域铭岛在为领克工厂赋能的过程中,关注到了企业智能改造与绿色转型在技术实现路径上的一致性,并结合有关环保与生态的专业知识,对现有数字技术进行改造,充分释放了数字技术于绿色领域的应用价值。具体行动如下。

锚定技术切入点。在了解到领克工厂的改造需求后,广域铭岛考虑对能耗问题的解决即是领克工厂实现降本增效的最优选择,因而决定优先针对涂装车间及联合站房的重点耗能环节进行改造。然而,降低能耗属于绿色发展领域的改造范畴,涉及大量有关环保与生态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要求。在反复评估各类方案的可行性后,广域铭岛最终将目光放在碳足迹可视化追踪技术上。对此,受访人员解释,Geega平台的数字化能力基座能够针对企业数据提供“采-存-算-管-用”全生命周期的支撑和迭代服务,而企业生产各环节的碳排放量同样可以被转化为一种数据资源。这能够成为一个好的数字化技术切入点。

追踪碳足迹。为实现碳足迹可视化追踪,广域铭岛依据绿色领域的专业知识对原有数据采集与核算方法进行改造。一是优化碳数据采集方法。为解决碳数据采集中的封闭性和排他性问题,广域铭岛在工厂不同实地场景中驻扎了大量技术人员,探寻数据勘测仪器的优化方法,并根据企业涉及的用能类别,确定各个环节中碳排放识别、监测与量化的参照标准。二是设定碳数据核算规则。受访人员表示,“由于碳数据标准引擎的缺失,不同场景调取的碳数据不仅不能完全对上,甚至还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对此,广域铭岛在国标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碳数据核算规制,使得离散的碳数据能够按照特定的规则连接起来,从而为进一步的优化管理工作建立量化、精准的数据基础。

应用碳数据。广域铭岛强调,“单纯的数据采集与核算只能积累数据资源,必须借助技术软件将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才能最大化发挥数据的应用价值”。为此,针对重点耗能流程,广域铭岛研发了一系列有关能耗与双碳管理的应用软件。一类是控制优化型软件,通过智能识别高能耗环节并对关键设备进行控制优化,降低企业的能耗与碳排放,以形成减排资产。另一类是辅助决策型软件,辅助企业预判能耗与碳排结果,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以创造配额资产。这些软件的应用助力领克工厂年度能耗成本同比降低了10%。进一步地,广域铭岛将这些软件在吉利其他工厂复用、迭代与优化,逐步沉淀形成“1+2+1”的体系化应用,为平台进军绿色转型服务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培育绿色意愿。培育绿色意愿是指在功能性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帮助其建立对绿色转型的认知,提升用户绿色转型的意愿。平台于绿色领域服务模式的落地必须基于大量的实地场景探索与技术方案实验,这意味着广域铭岛需要对接到更多的绿色转型需求。然而,虽然此时的广域铭岛在汽车行业已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但提及绿色转型,却鲜有企业愿意参与进来。为此,广域铭岛开始通过重新诠释转型需求、提供绿色陪跑服务,提升原有用户对绿色转型的接受度,以获取一定的用户基础来积聚绿色转型服务经验。

重新诠释转型需求。为对接更多绿色转型需求,广域铭岛依据技术指向对已有服务需求进行了细致的拆分,把用户需求中可能涉及绿色集约生产、能源动态配置等服务的需求剥离出来,纳入Geega平台能耗管理与双碳服务板块,以积聚服务经验。同时,为让企业理解到他们原先的痛点诉求与将要进行的绿色转型是高度一致的,广域铭岛还组建了专业咨询团队,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一方面,通过前期咨询让客户意识到绿色转型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意义;另一方面,确保平台服务过程中提供的解决方案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契合,通过咨询的细化让客户与平台迅速达成共识。

提供绿色陪跑服务。考虑到场景的差异性与业务的复杂性,广域铭岛在不同汽车生产基地均驻派了专业技术团队,为客户企业提供陪跑式绿色转型服务,以降低用户绿色转型的难度。除解决绿色转型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广域铭岛还会为用户提供配套的培训服务。正如受访者表示,“我们给用户的绿色解决方案,不仅仅是说帮助企业去节能降碳,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配套服务就是培训,通过培训去帮助企业改变整体的人员理念,使用户能够更好地适应绿色技术带来的变化。”

(二)网络增长:扩散绿色模式

广域铭岛在智博会上正式展示了Geega平台助力汽车企业绿色转型的解决方案,这让作为广西铝产业链重点企业的百矿集团看到了能耗双控政策要求下的破题良方。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论坛上,双方一拍即合,广域铭岛以服务百矿铝业绿色转型为突破口,正式开启跨行业、跨领域的绿色转型服务之路(表3)。

1.迁移绿色技术。迁移绿色技术是指提升绿色技术的传播效能,使其能够在不同领域或不同对象之间转移,从而扩大绿色技术的辐射范围。广域铭岛发现,平台在跨界提供服务时会面临极高的行业壁垒,且同一行业不同对象之间的异质性也会降低技术传播速度,技术人员对此解释道,“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现有的绿色专有技术关联性低、普适性差”。因而,在此阶段,广域铭岛致力于通过补足行业知识缺口、改造绿色共性模块、训练普适化绿色应用、提炼绿色转型方法论,来不断提升绿色技术在铝产业内的传播效能。

补足行业知识缺口。受访人员强调,“将绿色技术在铝行业复用的首要难点其实不在于技术细节,而在于对行业领域知识的学习理解与快速应用。”为了实现绿色技术跨行业、跨领域的迁移,董事长刘向阳组建了一支“双百军团”,亲自带队到百矿集团学习铝行业领域知识。通过向百矿集团的技术专家求教,来了解铝业的产品构成、用能设备、工艺流程等具体知识内容,并将搜集到的行业经验转化为知识图谱,封装在相应的专家系统知识库中。此外,广域铭岛还会将自身缺失的人才直接从铝业内招揽进来,以弥补技术团队缺口,从而加快对新知识的融会贯通。

改造绿色共性模块。行业知识的补足使得广域铭岛能够精准把握重点工艺技术的改造方向。具体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电耗的技术模块,技术人员运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发电解槽工艺自优化软件,用于分析历史槽控数据,进而指导生产,通过机器学习代替人工经验,大幅提升了电流效率,降低电耗成本。二是针对节省物耗的技术模块,广域铭岛不仅指导了发电设备相关技改的执行,还升级了配煤煤质预测模型,通过比对锅炉试烧结果,选择最优配煤掺烧方案,实现燃煤经济效益和能源效益的优化。

训练绿色普适应用。普适化应用模型的打造可以拓宽绿色技术的应用场景,但其生成依赖于海量数据的“饲喂”,受访者对此解释道,“数据时间维度战线拉得越长,训练的应用模型就会越准确,而这些都是需要下苦功夫的,绝不是说存在一个通用的技术拿到哪里都能够成功的,必须与制造实践融合落地”。因此,研发人员结合用户的实地场景与个性化需求,将绿色应用软件封装在不同的解决方案内,通过在百矿集团不同基地内反复迭代来积累相关的应用数据,通过拉长时间维度来提高绿色技术应用模型的普适性,持续深化其应用价值。

沉淀绿色转型方法论。随着服务经验的积累,广域铭岛逐步沉淀出一套助力企业绿色转型的方法论——“法”与“术”的融合。在“法”的选择上,广域铭岛遵循从诊断到优化再到固化的路径,帮助企业通过创效益、建体系、优运营,逐步实现节能降碳的目标。而在“术”的选择上,广域铭岛基于平台核心的数据应用体系与丰富的绿色解决方案,将专业技术、生产工艺和数字技术融合落地,帮助企业摸清碳家底、管理碳资产,实现精准节能、智能降碳。“法”与“术”的融合是使得广域铭岛绿色技术得以高效扩散的重要基础。

2.缓解绿色压力。缓解绿色压力强调帮助产业链上下游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应对绿色转型压力,使其主动参与绿色转型活动中。自Geega平台节能降碳解决方案在百矿集团落地实施以来,已助力企业年化节降效益超8000万元。该成就虽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看到了绿色转型效益,但却仍未能促使其自发参与其中。因为,“中小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力量都比较薄弱,这使得他们在减碳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往往处于被动局面”。为此,广域铭岛开始携手链主共建基座、调整绿色服务模式以降低中小企业绿色转型难度。

携手链主共建基座。广域铭岛基于Geega平台的能力底座,协同百矿集团在铝业内部搭建起行业基座平台,以关联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该平台的搭建降低了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绿色转型成本,使得其无a8a75170eba9e1e446c32876b86ae126需额外耗费成本去构建独立内部系统来承载智能化应用,而可以选择将工业数据托管于Geega平台,以辅助其日常生产运营。此外,行业基座平台有助于细化铝产业链异质性资源,加速行业内部知识能量流动。中小企业借助行业基座平台聚合的实践经验、行业和工艺知识,能够获得空前的自主学习机会,从而不断提升自我认知与能力,得以更加从容地应对绿色转型压力。

调整绿色服务模式。为了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广域铭岛还会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协同转型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使得用户企业能够根据自主意愿参与到绿色转型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并要求用户企业与平台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打磨方案,以此提高企业在路径选择过程中的能动性与参与度,这有助于调动企业绿色转型的积极性。正如受访者讲述,“当用户在参与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获得优质服务体验并看到明显成效时,往往会产生成就感与更积极的转型意愿,主动地与平台对接新的服务需求”。

(三)网络激活:释放绿色合力

2022年5月,Geega平台成功入选工信部评选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这种国家级双跨平台实力,广域铭岛开始正式面向制造业全产业链提供绿色转型服务。然而,广域铭岛以往单点服务模式的叠加很难满足规模化场景的绿色转型需求,正如受访者讲述,“现在的绿色转型不是搭积木式的,而是一个全链条生态的网体,上游下游咱们都得拉通”。对此,广域铭岛开始全面扩大合作范围,期望通过与多元主体共衍链式场景、凝聚绿色共识,来助力制造业实现规模化的绿色转型(表4)。

1.共衍链式场景。共衍链式场景强调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协作,释放绿色产业链、绿色区域链等规模化场景的建设潜力。为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广域铭岛进一步审视自身技术优势与能力缺口,选择与闪布科技、吉利数科、德帆信息等行业领先的技术厂商精准对接合作需求,通过技术互嵌与能力互补,共同支持产业链、区域等规模化场景的减排降碳诉求,以全面加速制造业绿色转型。

协同绿色产业链管理。相比于单点企业的绿色改造,绿色产业链的打造所产生的降碳效益无疑是更为显著的,然而这对要素资源的协同要求往往更高,协同过程也更复杂,正如受访者所述,“单个企业的绿色改造往往是一个闭环系统,重点是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进行管控,而绿色产业链的打造还需要重点考虑资源效率极高化和产品的可回收化”。对此,广域铭岛主动对接了铝产业链内不同板块的技术服务商,通过全链条数据透明化,真实还原产业链上下游的原材料、设备、产线、流程。然后,根据资源循环的既定规则,一起协同末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逐步助力产业链实现综合能耗最小与综合碳排最低。

协同区域碳排放管理。在广西百色市,广域铭岛基于百矿集团的绿色转型赋能实践,为百色市政府打造了一套能源双碳智慧服务平台,帮助政府实时监测碳排放情况,诊断区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通过构建仿真模型,为政府合理配置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决策辅助。此外,广域铭岛还以该政府平台为窗口集结了各类技术服务商,通过该平台中确切掌握到的企业能源消耗数据,针对性地为重点耗能企业对接合适的技术服务商,助力区域实现精准高效的“双碳”管理。

2.凝聚绿色共识。凝聚绿色共识是指通过多元主体积极交流互动,协同绿色发展愿景,高效实现绿色价值共创共享。广域铭岛认为,绿色转型服务最重要的是把绿色的思想传递给大家,“因为只有当大家愿景一致,才能一拍即合,这样才会走得更长远”。为此,广域铭岛开始积极拓展绿色经验交流空间、打造绿色协作生态圈,将多元主体的能力聚合起来,促使绿色生态价值的持续涌现,具体表现如下。

拓展绿色交流空间。随着平台在绿色领域的服务案例接连斩获多项荣誉,广域铭岛开始受邀前往各类论坛会议为大家分享Geega平台助力制造业节能降碳的方法路径,积极与各级政府、生态环境专家、经济学家、行业知名企业就有关“绿色发展”“打造碳中和技术创新高地”等主题开展经验交融、观点交锋、智慧共享的研讨活动。同时,广域铭岛开设了创新体验中心,将行业标杆案例的绿色转型路径通过3D仿真、沙盘模拟等方式展示给参与者,让其对绿色转型建立更清晰的认知,零距离感受绿色发展带来的正向反馈。

打造绿色协作生态圈。广域铭岛以“产学研用融”多位一体的协同模式,在多元主体间建立起高频互动、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广域铭岛将行业一线的项目案例与用人需求相结合,充分整合院校资源和企业资源,通过构建“平台支撑-技术验证-场景实训”的育人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衔接,为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造血。另一方面,广域铭岛还联合顶尖科研单位、产业协会、行研机构等成立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加速前沿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落地,助力技术供给端与用户需求端的精准对接,为绿色应用场景创新、核心技术攻关等提供强大的智囊支持。

四、结论与讨论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过程模型

根据案例实践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经历了培育绿色基础、扩散绿色模式、释放绿色合力三个阶段,逐步从“点-线-面”助力制造业全产业链实现规模化的绿色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过程机制可解析为如图2模型所示。

具体而言如下:

在培育绿色基础阶段,平台行动主要聚焦于嵌入数字能力与培育绿色意愿,强调在自身熟悉的行业领域培育市场进入的基础,实现绿色转型的单点突破。由于具备技术平台属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往往会以自身所擅长的数字技术作为打开新领域的突破口,然而绿色领域涉及大量有关环保与生态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要求,单纯的数字技术难以在绿色领域发挥应用价值。对此,平台行动聚焦于嵌入数字能力,通过锚定技术切入点、追踪碳足迹与应用碳数据,加快绿色专业知识与数字技术融合落地,使自身能够在绿色领域集聚能力开发所必需的数据资源,同时通过构设新的应用体系,驱动碳数据释放价值以奠定绿色技术基础。此外,绿色技术研发依赖于工业实地场景的试炼,因此必须与企业达成业务合作并展开深度交互,而该阶段企业对绿色转型存在认知上的偏差,这成为了平台在寻求协作关系资源时的一大阻碍。对此,平台行动聚焦于培育绿色意愿,通过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感,并帮助用户提升对绿色的认知,将用户转化为关系网络中的固定节点,以此积淀绿色转型服务经验并培育用户基础。

在扩散绿色模式阶段,平台行动主要聚焦于迁移绿色技术与缓解绿色压力,强调在跨行业跨领域过程中增长绿色服务的用户规模,实现绿色转型的横向迁移。由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业务活动十分注重行业经验(Know-how),平台在跨界服务过程中会面临极高的行业知识壁垒,同时不同对象之间的异质性也会降低技术传播速度与平台服务效能。对此,平台行动聚焦于迁移绿色技术,通过补足行业知识缺口、改造绿色共性模块、训练普适化绿色应用及提炼绿色转型方法论,使绿色技术在不同领域或不同对象之间转移,从而迅速提升绿色技术广度和深度。此外,平台在跨界初期未能与企业建立起信任关系,加之大部分企业在减碳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难以主动选择绿色转型。对此,平台行动聚焦于缓解绿色压力,即通过携手链主共建基座、调整绿色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绿色转型的成本压力,并充分调动企业绿色转型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使用户自发地聚集、依附在平台关系网络中。

在释放绿色合力阶段,平台行动主要聚焦于共衍绿色场景与凝聚绿色共识,强调激发多元参与主体协作的力量,实现绿色转型的全产业链覆盖。单一平台资源与能力难以胜任制造业跨行业、跨领域、全要素、全业务、全流程的绿色服务场景。为此,平台行动聚焦于共衍绿色场景,即通过协同各类技术服务商参与绿色产业链管理、区域碳排放管理,以更具辐射性与敏捷性的绿色技术支撑灵活变化的业务场景。此外,多元化的合作伙伴有利于促进生态价值共创的实现,但这也意味着平台需要引导多元主体达成一致共识,建立高频互动、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对此,平台行动聚焦于凝聚绿色合力,即通过拓展绿色交流空间、打造绿色协作生态圈,促使多元主体能力互补、生态互嵌,逐步将绿色发展愿景转化为组织共同愿景,从而突破平台绿色服务的规模化瓶颈。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加速逻辑

本文研究发现,“技术-认知”的双螺旋帮助平台持续突破绿色技术瓶颈与绿色协同困境,通过影响绿色技术的用户规模、绿色参与者的互动关系,加快平台网络进入、网络增长与网络效应的释放,从而促使制造业全产业链的“绿色浓度”迅速提升。其中,技术驱动机制表现为“嵌入数字能力-迁移绿色技术-共衍绿色场景”,认知驱动机制表现为“培育绿色意愿-缓解绿色压力-凝聚绿色共识”。

具体而言:其一,培育绿色基础阶段,嵌入数字能力与培育绿色意愿行动是平台网络进入的“触发器”。根据案例分析,嵌入数字能力解决了数字技术在绿色领域应用价值低、碳数据资源参差不齐等问题,能够帮助平台有效积累碳数据资源并打造功能性的绿色产品。而培育绿色意愿则改善了企业绿色转型意愿不足的问题,使得平台能够基于该绿色产品,以业务自制的方法正式进入市场,并引入新的用户以突破“冷启动”的困境[ 14,15 ]。

其二,扩散绿色模式阶段,迁移绿色技术与缓解绿色压力行动是平台网络增长的“加速器”。根据案例分析,迁移绿色技术解决了绿色技术通用性不足、门槛与壁垒极高的问题,能够加快平台绿色技术的传播效能与辐射范围,也为不同主体间知识、信息与要素资源的流动提供了便利。而缓解绿色压力改善了用户绿色转型能动性差等问题,能够帮助平台强化关系粘性,吸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主动参与互动并创造价值。在二者的共同影响下,网络中的用户节点与数据资源持续累积,平台的产品和服务也逐步丰富,其产生正向反馈又进一步吸引更多用户加入,促使平台网络规模急剧增长而逐步逼近临界点[ 24 ]。

其三,释放绿色合力阶段,共衍链式场景与凝聚绿色共识行动是平台网络效应激活的“引爆器”。已有研究认为,临界点前后的发展目标与策略选择往往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可以作为评判网络规模是否突破临界点而生成网络效应的依据[ 25 ]。案例分析表明,随着平台跨界赋能铝业节能降碳的应用实践得到了公众的认可,越来越多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制造企业主动与平台对接减排降耗需求,这使得平台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故而开始转向生态策略,选择与合作伙伴协作以突破个体能力瓶颈。据此,本文认为,当共衍链式场景与凝聚绿色共识的行动指向使得数字资源、业务资源以及合作伙伴开始向平台聚集时,在临界点边缘徘徊的网络规模极易跨越临界点而迅速形成网络效应,它也代表着大多数网络参与者能够感受到平台“绿色”行动的核心价值并愿意参与到平台网络中。在网络效应的影响下,绿色技术能够在大范围内迅速实现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绿色参与者能够有效推动绿色生态共建与数字增益共享,从而加速制造业全产业链真正实现规模化的绿色转型。

五、理论贡献、启示与展望

(一)理论贡献

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1)本文分阶段、跨层次地演绎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动态过程,有效弥补了制造业绿色转型研究中平台视角的缺失与动态演绎的不足。制造业绿色转型是双碳背景下日益重要的战略目标,但已有文献往往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 2,6 ],而缺少从平台这一重要技术服务商的视角出发,探讨其在助力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过程机制。(2)本文引入平台网络效应视角,通过构建“技术-认知”双螺旋驱动模型,对平台助力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加速逻辑做出解释,建立起平台研究与绿色转型研究的勾连,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研究向深度情境化方向发展。(3)多维度网络效应激发过程的案例研究,延伸了平台网络效应理论在绿色领域的应用价值。平台网络效应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影响等“后果”层面[ 13,25 ],关于其生成过程的研究仍较为片面,以数理模型构建的范式为主流,且主要聚焦于网络规模维度[ 26 ],缺乏结合多元维度、以质性手段阐释网络效应激发过程的理论研究。本文从网络规模与网络关系两个维度解构了平台网络进入、网络增长、网络激发的动态过程,既能够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也能够丰富平台网络效应理论在绿色领域的应用价值。

(二)实践启示

本文提供的管理实践启示如下:(1)“双碳”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依靠大型制造业企业的自我改造,更多地需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协同优势以实现全面、高效的绿色转型。在此背景下,平台企业领导者需主动跳出单一经济价值创造范畴,把其服务单个企业绿色转型的服务经验扩展到全产业链,并积极借助平台身份特性,协同生态伙伴走向经济、环境、社会等多重增值的价值范畴。(2)平台在助力制造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过程中,要尤为注意打造专业性、普适性、创新性的绿色技术。平台企业可以采取从自身熟悉的技术领域着手,结合绿色领域有关环保与生态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要求,打造适用于绿色转型服务市场的功能性应用产品;然后从行业共性切入跨界服务场景,持续打磨通用性的绿色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以拓宽平台绿色技术的传播路径;同时,积极开拓创新网络,协同多元主体的能力,以高效响应复杂、异质且多变的绿色转型需求。(3)平台企业助力制造业绿色转型不能仅从技术维度着手。与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直观经济效益不同,企业大多将绿色转型效益视为一种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其绿色转型需求无法自发生成,集群间难以自发形成利益互补关系。因此,平台需要通过培育绿色认同、缓解绿色压力、凝聚绿色共识来辅助绿色技术的落地。(4)平台企业应注重探索网络效应的激活方式,战略性地选择网络进入、网络增长与网络激活的时间节点与行动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效应优势应对制造业绿色转型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现实情境,加速参与者绿色转型升级与绿色规模化发展。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也存在一定的研究局限。一方面,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模式尚在摸索阶段,且绿色发展理念仍属于比较新颖的概念,不同基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企业绿色转型的方式不尽相同,采用单案例研究可能导致结论普适性不足。未来可以结合多案例研究对此作出进一步探讨。另一方面,本文虽然依据案例企业实践提炼了网络效应生成的过程,但该过程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还需进一步地研究予以细化和揭示。

参考文献:

[1]Unruh G C. Understanding carbon lock-in[J].Energy Policy,2000,28(12):817-830.

[2]解学梅,韩宇航.本土制造业企业如何在绿色创新中实现“华丽转型”?——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2,38(3):76-106.

[3]张明超,孙新波,王永霞.数据赋能驱动精益生产创新内在机理的案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1,24(3):102-116.

[4]潘持春,王菲.数字赋能如何影响企业绿色转型?——绿色创新能力与组织惰性的双重影响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4):89-100,116.

[5]Wayne R G,Ola H,Evgeny K,et al. The rol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ata network effects for creating user valu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21,46(3):534-551.

[6]曹裕,李想,胡韩莉,等.数字化如何推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资源编排理论视角下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3,39(3):96-112.

[7]解学梅,朱琪玮.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如何破解“和谐共生”难题?[J].管理世界,2021,37(1):128-149.

[8]梁中,汪跃.从“双重错位锁定”到“双元解锁”——中国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情景与政策路径[J].社会科学研究,2022(1):68-76.

[9]邬彩霞.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J].管理世界,2021,37(8):105-117.

[10]Jovanovic M,Sjödin D, Parida V. Co-evolution of platform architecture,platform services,and platform governance:Expanding the platform value of industrial digital platforms[J]. Technovation,2022,118:102218.

[11]Jacobides M G,Cennamo C,Gawer A. Towards a theory of ecosystem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8, 39(8):2255-2276.

[12]Katz M L,Shapiro C. Network externalities,competition,and compatibilit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

75(3):424-440.

[13]王节祥,王雅敏,贺锦江.平台战略内核:网络效应概念演进、测度方式与研究前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7):152-160.

[14]Eisenmann T,Parker G,Alstyne M W V. Strategies for two-sided market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6, 84(10):92-101,149.

[15]Caillaud B,Jullien B.Chicken & egg:Competition among intermediation service providers[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34(2):309-328.

[16]Chong L Y A,Lacka E,Boying L,et al. 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in enhancing guanxi and perceived effectiveness of E-commerc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in online marketplace[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18,55(5):621-632.

[17]Ozalp H,Cennamo C,Gawer A. Disruption in platform-based ecosystem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18,55(7):1203-1241.

[18]曹仰锋.平台领导需要堂吉诃德精神[J].清华管理评论,2016(5):60-64.

[19]王节祥,翟梦菲,陈威如.传统双边市场数字化转型的过程研究——网络效应视角的案例分析[J].管理学季刊,2021,6(2):57-78,147-148.

[20]Yin R,Thousand S.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4th ed.)[M].BlackapAYh3P9FQwR/5VGKjIb7g==well Science Ltd,2009.

[21]毛基业.运用结构化的数据分析方法做严谨的质性研究——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9)综述[J].管理世界,2020,36(3):221-227.

[22]Ingstrup B M,Aarikka-Stenroos L,Adlin N.When institutional logics meet:Alignment and misalignment in collaboration between academia and practitioners[J]. Elsevier,2021,92:267-276.

[23]Gioia A D,Corley G K,Hamilton L A.Seeking qualitative rigor in inductive research:Notes on the Gioia methodology[J].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2013,

16(1):15-31.

[24]Zhu F,Iansiti M. Entry into platform-based market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2.

[25]董亮,赵健.双边市场理论:一个综述[J].世界经济文汇,2012(1):9.

[26]Afuah A. Are network effects really all about size?the role of structure and conduc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3,34(3):257-273.

[责任编辑: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