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刺激加中医疗法在脊柱骨折病人术后便秘防治中的应用
2024-11-08王小丽郭婷婷丁志香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stimulation plus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constipation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fractures
WANG Xiaoli,GUO Tingting,DING ZhixiangHaia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Hospital,Jiangsu 2266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Xiaoli,E-mail:18934506091@163.com
Keywords spinal fracture;constipation;quality of life;combined stimulation;prevention;nursing
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刺激加中医疗法在脊柱骨折病人术后便秘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海安市中医院骨科2021年6月—2023年4月收治的脊柱骨折病人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联合刺激加中医疗法,比较两组病人便秘预防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病人便秘发生率、首次排便时间、两次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刺激加中医疗法在脊柱骨折病人术后便秘预防中的应用,能促进病人术后排便,缓解便秘症状,有助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脊柱骨折;便秘;生活质量;联合刺激;预防;护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21.026
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严重创伤,发生率为5%~7%,多发于胸腰段[1]。手术是治疗脊柱骨折的主要方法,能实现骨折复位、固定,但术后病人活动受限,加之手术影响,病人极易并发便秘[2-3]。李艳芳等[4]研究显示,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术后便秘发生率为58.67%,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对其康复期生活影响较大。孙琴华等[5-6]针对脊柱骨折术后便秘预防提出的刺激疗法包括按摩刺激、针刺刺激、电刺激等,但单一刺激疗法效果并不理想;联合刺激疗法是指采用两种及以上的刺激疗法,以强化干预效果。中医采用的灸法加定向透药治疗方法,可培元补虚,益气通腑。本研究探讨脊柱骨折病人术后便秘预防中应用联合刺激疗法加中医疗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骨科2021年6月—2023年4月收治的脊柱骨折病人110例。纳入标准:1)符合脊柱骨折诊断标准[7];2)首次发病,且确定行手术治疗;3)术前无便秘症状;4)无胃肠道疾病;5)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器质性便秘、习惯性便秘及药物性便秘病人;2)服用可能影响排便的药物;3)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的病人;4)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5)研究中途转院病人;6)临床资料缺失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46.29±8.15)岁;骨折部位:颈椎11例,腰椎24例,胸椎20例;骨折原因:坠落15例,跌倒20例,其他20例;手术时间(2.85±0.59)h;住院时间(13.85±4.18)d。观察组55例,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46.50±8.09)岁;骨折部位:颈椎10例,腰椎22例,胸椎23例;骨折原因:坠落12例,跌倒22例,其他21例;手术时间(2.90±0.55)h;住院时间(14.02±4.13)d。两组病人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原因、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1)常规宣教。通过视频、健康手册方式开展宣教,说明术后饮食管理、术后康复历程、术后常见并发症(重点介绍便秘)、术后自我护理要求及其他注意事项,宣教时长为30 min。2)基础护理。术后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指标,管理病人体位,并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3)疼痛管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定病人疼痛水平,每日1次,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干预措施,如评分<4分,则通过转移注意力、音乐疗法等方法缓解疼痛,如评分≥4分,则采取药物镇痛疗法[8]。4)便秘预防护理。采用骨科便秘风险评估量表对病人实施测评,针对评分≥11分的中度危险病人采取预防、护理措施,包括定时排便模拟训练(每天1次,每次8~10 min)、肛门直肠刺激、腹部按摩[9]。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联合刺激加中医疗法。
1.2.1 成立护理小组
1.2.1.1 遴选小组成员
护理小组成员均为本科室护士,共3人。组员资质:工作年限>3年,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非进修护士,熟悉脊柱骨折及便秘预防、护理,熟悉且基本掌握本研究涉及护理操作,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保证全程参与研究。
1.2.1.2 组员培训及分工
护士入组后,由科室有培训资质的主管护师主持开展护理规范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护患沟通技巧(沟通话术、沟通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规护理操作、联合刺激疗法等,培训方式为情景模拟、现场演示教学,培训课时为3课时;培训结束后,采用“现场问答+命题操作”方法进行考核,共10题(问答、操作各5题),全部答对,则培训合格。小组成员协商确定分工,工作内容包括病人资料收集、临床护理操作、观察指标测评、数据统计分析、护理方案制订等。
1.2.2 联合刺激方案制订
1.2.2.1 制订方案初稿
基于文献分析法制订联合刺激方案初稿,研究人员以“(脊柱骨折/腰椎骨折/胸椎骨折/骨折)(术后便秘/功能性便秘/排便)(刺激/疗法/护理)”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5个数据库2018年1月1日—2021年2月28日发表的122篇文献。从护理小组选取2名组员,独立阅读文献,并参考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比较两人筛选结果,如纳入、排除意见一致,则按意见执行,如不一致,则经小组讨论后确定,最终纳入73篇文献。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脊柱骨折、腰椎骨折或胸椎骨折病人;2)研究内容为便秘预防护理;3)观察指标为便秘发生率、排便时间;4)文献语言为中英文;5)可获取文献全文;6)文献结构完整且有数据、证据支持。排除标准:1)与其他检索文献内容高度相似;2)文献质量评价为C级;3)文献结论有明显错误。研究人员再次阅读纳入文献、提取便秘预防护理措施,进而形成联合刺激疗法初稿。
1.2.2.2 修订完善方案
邀请院内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函询,共16人。专家资质:工作年限>10年、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既往有函询经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函询问卷开展函询,函询问卷主体为指标评价,所涉指标包括护理项目、护理时机、护理内容、注意事项,指标评价采用5级评分法,“非常不重要计1分,“非常重要”计5分,每个指标后均设有意见补充栏,根据指标评价结果,剔除重要性评分<3.5分、变异系数>0.25的指标,综合专家意见、小组讨论结果对纳入指标实施修订,进而形成最终版护理方案。
1.2.3 联合刺激疗法
1.2.3.1 胃肠起搏刺激
1)起搏点定位。采用泰士WCH-Ⅱ型胃肠起搏仪针对脊柱骨折手术病人实施胃肠起搏刺激,引导病人取平卧位,选取、标记胃肠体表起搏点正、负极位置,其中胃起搏点正、负极分别为胃窦体表投影处、胃体体表投影处,肠起搏点正、负极分别为剑突与脐连线向上1~2 cm、剑突与脐连线中点。2)胃肠起搏刺激。操作人员采用75%的乙醇棉球对胃肠起搏点皮肤进行擦拭,将胃肠起搏仪正、负极电极片分别粘贴于起搏点正、负极位置,参考说明书设定胃、肠起搏点的起搏频率,启动仪器实施起搏刺激,每天2次,每次30 min,持续干预至排便恢复正常。3)注意事项。正式实施胃肠起搏刺激前,应向病人说明干预流程、配合要求及注意事项;起搏点定位时,应仔细检查定位点皮肤完整性,如有皮肤破损或皮肤疾病,则停止操作;起搏刺激过程中,应仔细询问病人的感受,据此调节起搏频率,如有不良反应,则应立即停止操作。
1.2.3.2 贴扎刺激治疗
胃肠起搏刺激结束1 h后,即可实施贴扎刺激治疗。正式实施贴扎前,了解病人是否有皮肤过敏情况,并检查腹部皮肤是否有破损;之后,向病人说明贴扎刺激实施流程,明确各步骤病人配合要求及注意事项,确保病人知晓相关事宜后即可进行贴扎刺激。指导病人排空膀胱,选取侧卧屈膝位,保持腹部放松状态;采用Leukotape K型肌内效贴实施贴扎,先确定贴扎刺激走向,据此确定贴扎布条大概长度、宽度并实施裁剪,得到宽度为1 cm的“工”形窄贴布条,护理人员以病人脐下5 cm处为贴扎起点,以自然拉力,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螺旋顺时针缠绕贴扎,实现对腹部肌肉的刺激作用,以改善胃肠蠕动,贴扎至下次胃肠起搏刺激前1 h揭下,持续干预至恢复规律排便。
1.2.3.3 中医疗法
1)灸法。取穴:神阙、气海、双侧天枢。方法:将点燃的艾灸贴贴于选定的穴位或病痛部位,通过艾的温热和药力作用刺激穴位或病痛部位,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益气扶正、舒经通络的目的。将艾炷点燃,撕下贴纸,套上防灰罩,贴在选定的穴位或病痛部位之上,施灸时间通常为15 min。选穴依据:神阙穴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具有补气行气之功;气海、关元补益元气;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对大肠有双向调节作用。2)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取穴:双侧天枢、双侧大肠俞。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是利用中频电流产生的电场,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的推动力,通过皮肤或穴位导入人体,作用于病灶,达到活血化瘀、消炎镇痛、舒筋通络、调节和改善局部循环等作用。选穴依据: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大肠俞为大肠之背俞穴,属于俞募配穴法,可调理胃肠,宣通大肠腑气而通便。3)注意事项。灸法:遵医嘱辨证取穴;施灸过程中以局部皮肤发红,伴有温热感为宜。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病人术后遵医嘱确定治疗部位,选择适宜的治疗处方及治疗强度;治疗时会产生正常的针刺感和蚁走感,每次治疗20~30 min,每日1次,至病人恢复排气排便,腹胀缓解;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根据病人感受调节电流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
1.3 观察指标
1.3.1 便秘预防效果
效果评价指标包括便秘发生率、首次排便时间(h)、两次排便间隔时间(d)、每次排便时间(min)。便秘诊断标准:排便间隔时间超过3 d,每次排便时间长,排便困难,大便干燥、坚硬,且病人伴有腹部胀满、头晕、食欲缺乏等症状,即可诊断为便秘,统计便秘病人例数,计算便秘发生率,即出现便秘病人例数/总例数×100%[10-11]。
1.3.2 生活质量
采用便秘病人生活质量量表于病人出院前实施测评,量表包括生理(6个条目)、社会心理(12个条目)、担忧(6个条目)、满意度(4个条目)4个维度,共2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取5级评分法,分值范围为1~5分,总分为28~140分,采用条目评分均值作为维度评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0[1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便秘预防效果比较(见表1)
2.2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联合刺激疗法可强化便秘预防效果
本研究在脊柱骨折病人术后便秘预防中采用联合刺激疗法加中医疗法,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刺激疗法的应用可改善病人的胃肠功能,降低便秘风险。本研究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走向实施贴扎,所产生的竖向、横向拉力分别与腹内外斜肌、腹横肌方向重合,可协同肌肉收缩,强化腹内外斜肌、腹横肌对腹腔脏器的作用,能产生与腹部按摩相似的刺激效应,且具有持续性。蒲兵兵等[13]在骨科术后功能性便秘病人中应用肌内效贴,贴扎操作与本研究基本一致,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8 h排便率、便秘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肌内效贴能缓解骨科术后病人功能性便秘症状,证实了本研究结论。脊柱骨折病人术后便秘的发生与胃肠功能紊乱相关,本研究采用胃肠起搏刺激预防脊柱骨折病人术后便秘,以不同频率电流对胃肠道起搏点实施刺激作用,使胃肠电活动产生跟随效应,可促进胃肠道蠕动节律恢复正常,进而实现对食物的正常消化、排泄。张曙等[14]在功能性便秘病人中应用胃肠起搏仪,所选胃肠起搏点与本研究一致,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周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时间、大便性状评价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胃肠起搏仪能缓解功能性便秘,证实了本研究结论,但该研究所选病人均为老年人,机体自主排便功能较差,故改善效果相较于本研究较差。韩莉[15]对73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术后腹胀便秘实施艾灸联合穴位按摩,结果显示:病人腹胀便秘症状明显改善。刘薇薇[16]对4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腹胀、腹痛病人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病人腹胀、腹痛明显缓解。
3.2 联合刺激疗法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本研究在脊柱骨折病人术后便秘预防中采用联合刺激疗法,结果显示,观察组便秘病人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刺激疗法+中医疗法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中医疗法中,灸法+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能有效缓解病人腹胀、便秘的症状,增加病人的舒适度。贴扎刺激治疗、胃肠起搏刺激均能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联合作用下能强化促进作用,改善胃肠功能,缓解因便秘引起的生理不适,消除其担忧,进而改善社会心理。谭高平[17]针对胸腰椎骨折病人实施穴位按摩及摩腹,其中摩腹作用机制与贴扎刺激治疗基本一致,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提示摩腹能改善病人便秘相关生活质量,从侧面证实贴扎刺激治疗效果,肯定了本研究结论。肖翠梅等[18]针对骨折便秘病人采用刺激经耳皮迷走神经联合中频治疗,其中中频治疗作用机制与本研究中的胃肠起搏刺激基本一致,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肯定中频治疗可改善便秘症状,证实了本研究结论;但因两研究联合干预措施不同,最终呈现的护理结局仍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联合刺激疗法+中医疗法在脊柱骨折病人术后便秘预防中的应用,能促进病人术后排便,缓解便秘症状,有助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微.三步规范化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情况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1):122-124.
[2] 郭玲,陈晓芳,田春燕,等.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脊柱骨折术后便秘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12):83-85.
[3] 杨曼亚.肛门指力刺激技术配合九宫腹部经络推拿法在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腹胀及便秘防治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6):842-844.
[4] 李艳芳,刘晓艳.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便秘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3):1921-1923.
[5] 孙琴华,蒋小燕,袁静霞.耳穴压丸联合智能机械式腹部按摩护理预防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便秘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5):874-877.
[6] 黄林娟.脐疗联合揿针治疗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2):263-264.
[7]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41):3371-3379.
[8] 范金艳,李玉芝,马洋,等.雷达图在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5):2019-2023.
[9] 曹秋菊.穴位按摩改善胸腰椎骨折病人腹胀、便秘的疗效观察[J].循证护理,2022,8(14):1986-1988.
[10] 梅求安,周仲瑜,王刚,等.皮内针联合穴位贴敷对脊柱骨折后便秘病人疗效、排便相关指标及PAC-QOL评分的影响[J].安徽医药,2021,25(7):1308-1311.
[11] 程建,刘明明,郭杨,等.针药结合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3):1274-1277.
[12] 薛奇明,雍凤娇,宋登丽,等.穴位埋线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自主排便次数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6):702-705.
[13] 蒲兵兵,唐超,蒋曙鑫,等.肌内效贴联合艾灸疗法改善骨科术后患者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评价[J].复旦学报(医学版),2022,49(5):759-764.
[14] 张曙,朱丽群,韦玉洁,等.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应用胃肠起搏仪改善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23,37(10):1866-1869.
[15] 韩莉.艾灸联合穴位按摩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腹胀便秘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42(6):461-462.
[16] 刘薇薇.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腹痛的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51-53.
[17] 谭高平.卯时穴位按摩联合摩腹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便秘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2,37(16):2969-2972.
[18] 肖翠梅,罗发展,吴庆梅,等.刺激经耳皮迷走神经联合中频治疗中老年骨折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22,12(28):70-72.
(收稿日期:2023-10-18;修回日期:2024-08-15)
(本文编辑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