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在脑出血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2024-11-08孙玫梅顾晓莉
Application of gait rehabilitation nurs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mbined vision and hearing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SUN Meimei,GU Xiaoli*Dongtai People′s Hospital,Jiangsu 2242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GU Xiaoli,E-mail:13456388@qq.com
Keywords vision;hearing;gait rehabilitation nursing;cerebral hemorrhage;rehabilitation;nursing
摘要 目的:探讨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在脑出血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住院治疗的脑出血病人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护士主导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病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Fuge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运动及认知功能,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视觉;听觉;步态康复护理;脑出血;康复;护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21.023
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出血,给大脑供血和功能带来严重影响[1]。脑出血发生时,血液会进入脑组织中,增加压力并导致脑细胞受损,导致某些运动功能丧失,如肢体麻痹或无力,从而影响病人的正常行动能力[2]。为了能更好地促进脑出血病人康复,需对其进行康复训练。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是一种结合视觉、听觉和运动训练的康复方法,在这种训练中,病人通过观察和听觉反馈来引导他们的步态,通过模仿指导者或使用影像、图像等辅助工具来学习正确的步态模式[3-4]。这种联合引导下的训练可以促使大脑和身体之间更好地协调,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稳定性。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病人可以更准确地感知和控制自己的步态,加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5-6]。对于脑出血病人而言,应用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有助于受损神经重塑,从而促进病人康复。本研究将探讨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在脑出血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旨在为脑出血病人运动及认知功能恢复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住院治疗的脑出血病人94例。纳入标准:1)病人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明确诊断;2)病人为首次发病,且于发病24 h内送院;3)病人出血位置为基底节区,且出血量小于30 mL;4)病人合并肢体活动障碍;5)病人对研究内容知情,愿意积极配合。排除标准:1)合并小脑或前庭功能障碍;2)存在沟通障碍;3)合并精神类疾病;4)合并脑部恶性肿瘤;5)合并脑部器质性损伤。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获得东台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号:S2022-010-022。
1.2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干预,病人分组后为了避免干预过程中相互沾染,将对照组安排在单号病房,将观察组安排在双号病房。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1)活动能力训练: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如吃饭、穿衣、洗澡等。康复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际生活场景指导病人训练。2)运动功能训练:包括改善和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如通过肌肉放松、肌力锻炼和平衡训练提高病人的运动能力。3)语言和沟通训练:针对出血导致的语言障碍和沟通困难,通过言语治疗、语言训练和听力训练等方式帮助病人恢复和提高语言能力。4)认知训练:针对认知功能受损的病人,进行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等,帮助病人恢复和改善认知能力。5)平衡与协调训练:通过平衡和协调训练,改善病人的身体控制能力,减少摔倒的风险。6)心理与情绪支持:脑出血病人常常伴随心理和情绪问题,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病人应对情绪困扰和压力。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
1.2.2.1 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系统
包括8个系统模块:1)单片机控制,单片机型号为STM32,是一个微型电脑,用于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和操作,能够接收和解析输入信号,并根据预设的程序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2)蜂鸣器,蜂鸣器可发出声音信号,给用户提供音频反馈或警报。3)激光发射模块,能够发射激光束,具有光学指示、测量或通信等功能。4)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或检测周围环境中的压力变化,可用于液体或气体的压力监测等场景。5)舵机调节,舵机是一种能够通过控制信号来调整角度或位置的电机,可以用于控制机械臂、舵机门或其他需要角度调节的装置。6)显示屏模块,用于在屏幕上显示文本、图像或其他信息,可以供用户查看设备状态、菜单等。7)节奏模式调节按键,用于调节系统节奏模式,如快速、中等或慢速节奏。8)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供电,确保各个模块能正常工作,可通过直流电源或者电池提供所需的电能。
1.2.2.2 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系统运行原理
该系统可以将拐杖连接到电池上,提供视听觉引导步态训练。使用者可以自主调节蜂鸣器的节奏和激光发射器投射的引导性红线,适应训练节奏和步长。拐杖底部的压力传感器可以记录病人的步数,根据公式计算步行速度。这些训练数据将实时显示在屏幕上,为病人提供训练反馈和监测。
1.2.2.3 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系统在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
1)康复准备:为了避免其他康复活动对训练效果的影响,要求病人康复前行正常的拉伸按摩后进行训练。康复过程中,尽量不让其他康复活动介入,也不要求受试者佩戴任何其他康复辅助器具。2)熟悉系统:病人熟悉系统后,责任护士协助病人使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使用前向病人介绍分析仪的基本功能、菜单、显示屏内容及按键用途。随后向病人详细说明如何正确使用三点式步态模式。病人在责任护士指导下应用康复训练系统开始练习。训练前需确保病人能熟练操作系统,并指导病人调整蜂鸣器、步长挡位及校准压力传感器,确保行走时该传感器能够正确输出信号,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启循环电源开关,重置步数,开始正式训练。3)引导训练:训练前责任护士检查视觉引导功能和听觉引导功能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步数读数为零,并开始记录步态分析仪的数据。病人按照3点步态法进行无引导训练,持续时间为5 min。训练期间,观察病人对产品的使用情况,并提醒病人依据主观感受调整步长挡位及蜂鸣器,5 min后停止训练。让病人休息5 min后,检查步态分析仪记录的数据是否有效和正常。4)听觉引导训练:开机后,责任护士将激光电源线拔掉,关闭视觉功能,确保听觉引导功能正常。检查步数读数是否为0,然后开始记录步态分析仪数据,病人仅在听觉引导模式下按照上一次的要求开展训练,时长为5 min。训练结束后终止步态分析仪数据记录。受试者休息5 min,休息期间检查步态分析仪记录的数据是否正常有效。5)视觉引导训练:训练前,先确保系统视觉引导功能可正常工作,同时关闭听觉引导功能。将步态分析仪记录器调至初始状态,步数读数设置为0。病人在视觉引导模式下进行训练,训练时长为5 min。训练结束后,停止步态分析仪记录,并让病人休息5 min。最后,检查步态分析仪记录的数据是否正常有效。6)视听联合引导训练:系统启动后,确保视觉和听觉引导功能都正常工作。责任护士检查步数读数确认为0后对受试者进行视听联合训练,训练时长为5 min。训练结束后,停止步态分析仪记录,并检查记录的数据是否正常有效,训练结束后,受试者需进行短暂的休息。7)询问病人训练时的主观感受如何?视觉和听觉引导功能是否易于使用?对于产品的改进方面有何建议?8)训练过程护理干预措施:①定期评估,护士应定期评估病人的步态功能,包括行走能力、平衡性和步态模式等。通过评估可以了解病人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计划。②安全保障,护士需要确保康复环境的安全性,如清理走道上的障碍物,确保地面平整,防止病人摔倒或滑倒。同时,护士还应该提供必要的辅助器具,如助行器、手杖等,以确保病人步行时的安全。③正确的体位与姿势,护士应指导病人保持正确的体位和姿势,避免过度前倾或后倾,保持身体平衡。正确的体位和姿势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步态模式,减少不必要的肌肉疲劳。④技术指导与示范,护士应向病人提供正确的步态训练技术指导和示范。包括正确的踏步、摆臂、腿部运动等步态动作。通过示范和指导,病人能更好地理解和模仿正确的步态模式。⑤鼓励和激励,步态康复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护士应给予病人积极的鼓励和激励,增强他们的康复信心。通过正面的语言和姿态,护士可以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康复态度,达到康复效果。⑥心理支持,步态康复可能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护士应给予病人必要的心理支持。通过倾听和理解病人的需求和困扰,护士可以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帮助病人更好地适应康复过程。
1.3 观察指标
1.3.1 Fugel-Meyer运动量表(FMA)[7]
该量表用于评估个体身体活动水平,包括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共33项,每项采用0~2级评分,总分为0~66分;下肢运动功能共17项,每项采用0~2级评分,总分为0~34分。运动功能总分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病人运动功能越强。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2,内容效度系数为0.844,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3.2 Berg平衡量表(BBS)[8]
该量表包括单腿站立、闭眼站立、站起、起立、坐下、上臂前伸、转身1周等14个项目,每个项目计0~4分,总分为0~56分,分值越高说明病人平衡功能越强。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37,内容效度系数为0.854,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3.3 改良Barthel指数(MBI)[9]
该量表包括洗澡、穿衣、运动、转移、进食、如厕、修饰、排尿、排便、上下楼梯10个项目,每个项目计0~10分,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2,内容效度系数为0.863,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3.4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10]
该量表包括计算、定向力、抽象思维、视结构技能、语言、记忆、执行能力、注意与集中8个方面,总分为0~30分,≥26分为正常水平,18~<26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10~<18分为中度认知功能障碍,<10分为重度认知功能障碍。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2,内容效度系数为0.886,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3.5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1]
该量表包括11个条目,所有条目得分相加为总分(0~42分),评分越高说明病人认知功能缺损越明显。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6,效度系数为0.857,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3.6 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12]
该量表包括身体功能、个人角色、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社交功能、情绪状况、心理健康8个维度,每个维度采用百分制评分,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病人生活质量越理想。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2,效度系数为0.851,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4 资料收集方法
责任护士在病人入组时及干预6个月时进行病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测评,由责任护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病人讲解量表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病人了解后,由责任护士向其发放相关问卷或量表,本次共发出量表94份,有效回收9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百分比(%)描述,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见表2)
2.2 两组干预前后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见表3)
2.3 两组干预前后认知水平比较(见表4)
2.4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见表5)
3 讨论
3.1 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出血病人运动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经康复训练后,Fugel-Meyer总分及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维度评分明显提高(P<0.001),与徐智勤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出血病人运动功能。脑出血病人血液进入脑组织并破坏正常的神经元结构和功能,导致受损区域的神经元失去正常的传导功能,从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14]。此外,脑出血引起的血肿会刺激周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反应,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和神经递质,如谷氨酸和谷氨酸钠等,这些物质的释放会引起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导致神经递质紊乱,从而影响运动控制,导致病人运动功能障碍[15-16]。本研究为了促进脑出血病人运动功能恢复,对其实施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与传统康复训练相比该康复训练方法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刺激,通过多重感官的参与,可以增强病人的感知和注意力,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功能恢复[17]。另外,视听联合引导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病人的运动状态并提供反馈信息,病人可以了解自己的动作执行情况,有助于进行准确的运动调整和控制[18]。此外,视听联合引导技术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训练,为病人提供更有趣的训练方法,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更好地坚持康复训练,从而提升病人运动功能恢复效果[19]。
3.2 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出血病人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观察组病人干预后BBS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结果与靳大丽[20]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可改善病人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脑出血会对视觉或听觉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而视听觉损伤会影响病人身体在空间中定位和导航所需的重要信息,当病人视觉和听觉功能损伤后,导致病人平衡能力受损,影响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对脑出血病人实施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该方案是一种综合利用视觉和听觉刺激的训练方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步行情境,帮助病人重建平衡感觉和步态控制能力。与传统康复训练比较,视觉刺激可以通过增加视觉反馈引导病人调整步态,如利用红外线反射展示病人正确的步行姿势,帮助他们纠正步行方式[21]。听觉刺激可以通过声音导向来引导病人步行,如在不同步行情境中播放特定的声音,让病人根据声音的指引步行,帮助他们调整步行节奏和步态,从而改善病人平衡能力,避免病人在日后步行中跌倒,提升病人日常生活能力[22]。
3.3 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出血病人认知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MoCA评分明显提升(P<0.05),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研究结果优于孙菁娜[23]对脑出血病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结果。这说明与传统康复训练比较,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能更有效改善脑出血病人认知功能。脑出血可导致脑部缺氧,影响脑细胞的正常功能,可能导致细胞死亡或受损,缺氧会对脑部的各种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脑出血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增加了压力,并可能损伤周围的脑细胞,这些损伤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脑区域,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本研究对脑出血病人实施的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不仅依靠视觉刺激,还加入了听觉刺激,通过刺激多个感官系统,增加大脑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和处理能力,这种刺激有助于促进大脑的神经可塑性和重新建立连接,从而提高认知能力[24-25]。
3.4 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出血病人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提升,表明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出血病人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通过视听觉联合引导能有效改善病人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帮助病人恢复正常的步态模式,提高行走的稳定性和流畅性[26]。训练过程中,病人通过观察模拟的步态示范视频和听觉引导音频提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正确的步行方式,提升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而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27-28]。
4 小结
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能有效减轻脑出血对脑组织的损伤,改善病人运动及认知功能,提升病人生活质量。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目前的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刺激,可能忽视了其他感觉通路,如触觉和动力学反馈,在日后研究中可将更多感觉通路纳入训练中,可能有效增强康复效果。此外,每例病人的康复需求和生理状况都有差异,当前的康复训练可能缺乏个性化的调整。在日后研究中可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病人的特定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优化,可以实现个性化康复方案的制定,从而提升康复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锦锦.集束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18):83-85.
[2] 陈立霞,李承家,王亭亭,等.芒针透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3,42(5):472-476.
[3] 张敏敏,谢书红,王颖.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精神状态和健康信念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31(7):1057-1062.
[4] 史维娟,王艳妮.视听觉统合训练联合感音刺激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3,47(1):70-71.
[5] 陈静.多层次执行功能训练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23,22(2):51-54.
[6] 王亚,武改,辛鑫,等.言语疗法配合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对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智力及语言恢复的干预效果[J].安徽医药,2021,25(11):2270-2272.
[7] 林艳.运动疗法联合Fugl-Meyer量表对大面积脑梗死功能预后评估[J].贵州医药,2016,40(11):1208-1210.
[8] DANIELLE F,LAUREN H,RUTH S,et al.Berg Balance Scale(BBS)after a 12-week attentionally focused balance training intervention:preliminary data[J].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019,41(2):89-90.
[9] 王赛华,施加加,孙莹,等.简体版改良Barthel指数在脑卒中恢复期中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2020,35(4):179-182.
[10] ALFONSINA D,NICOLE A,ASSUNTA T,et al.Clinimetrics of the Italian version of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in adult-onset idiopathic focal dystonia[J].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2023,2(2):85-86.
[11] PHILIPP J Z,BJRN M,MANFRED K,et al.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on admission predicts acute symptomatic seizure risk in ischemic stroke: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volving 135,117 cases[J].Scientific Reports,2020,10(1):56-58.
[12] 郭新峰,赖世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评价中国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信度、效度和可应用性[qu+O6y/EF1OzfmwkHw+4Gc2Ongb7hVOc5y1YjBqKWOE=J].中国临床康复,2005,2(33):24-27.
[13] 徐智勤,栾烁,朱小霞,等.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0):1078-1083.
[14] 陆清梅,朱桂姬,罗丽琴.早期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对偏瘫肢体的改善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4):59-61.
[15] 赵红芬.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3,37(3):560-562.
[16] 邢影.重度脑出血术后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4):155-157.
[17] 郑荣荣,刘盼,屈姣.基于FMEA模式的渐进性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恢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3,34(11):1638-1641.
[18] 黄燕芳,张燕,吴梦珏.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8):86-89.
[19] 郭晶晶.患者实施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平衡和步行等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8):834-837.
[20] 靳大丽.言语疗法配合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对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智力及语言恢复的干预效果[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1):133-135.
[21] 王凤姣,刘晶,刘思思.视听觉综合训练联合强化肌力训练对帕金森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7,45(9):1358-1362.
[22] 陈游,文擘彬,戴携,等.阶段性康复训练联合心理认知疗法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2):2392-2396.
[23] 孙菁娜.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J].吉林医学,2023,44(10):2960-2963.
[24] 赵平平,祝春青,朱柚梦,等.康复护理理论下的体感模拟训练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3):116-118.
[25] 李伟,柳方.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2):253-254.
[26] 张莹莹.脑出血术后早期整体性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3,29(5):191-192.
[27] 王桂燕,林黎井,黄巧清.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干预效果的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18):45-47.
[28] 蔡新华.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13):2489-2492.
(收稿日期:2024-03-01;修回日期:2024-10-10)
(本文编辑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