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级医院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4-11-08陶红艳文俊蔡莹赵秋芳黄晶郑小娟邓珊珊彭娟

循证护理 2024年21期

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utritional care ability among clinical nurses in secondary hospitals

TAO Hongyan,WEN Jun,CAI Ying,ZHAO Qiufang,HUANG Jing,ZHENG Xiaojuan,DENG Shanshan,PENG Juan*The Central Hospital of Yongzhou,Hunan 425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PENG Juan,E-mail:pengjuan0921@126.com

Keywords secondary hospital;nurse;nutritional care ability;influencing factors

摘要 目的:了解二级医院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量表对永州市7所二级医院的797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二级医院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总分为(239.07±42.9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作满意度、定期接受营养护理督查、在校期间学习营养课、参加营养学习班、定期参加营养业务学习是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二级医院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因素较多,管理者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的管理措施,提高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能力。

关键词 二级医院;护士;营养护理能力;影响因素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21.022

营养护理能力是指在临床工作中为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护士对病人进行准确的营养风险筛查、膳食评估和营养评价,正确实施膳食指导和营养支持所需的综合能力[1]。护士的营养护理能力对住院病人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营养方面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三级医院临床护士营养相关知识的知信行现状研究[2-5],但对于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的营养评估和支持的护理能力、营养健康宣教等营养护理能力等相关研究较少。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住院病人营养筛查率”,而护士作为直接服务于住院病人的主要医务人员,特别是目前我国将近半数人口的医疗诊疗任务是由二级医院承担。因此,了解二级医院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能力水平对改善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和提高住院病人的营养筛查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二级医院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能力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后期提高二级医院护士的营养护理能力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2年6月—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永州市7所二级医院的临床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 Hays[6]提出的样本量为量表条目数10~20倍原则,考虑20%的无应答率,增加20%样本量,纳入样本量应为756~1 512 人。根据样本量的计算要求,7所二级医院便利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在职临床护士填写问卷。纳入标准:1)执业注册在院的护士;2)自愿参与调查;3)临床在岗时间大于1年。排除标准:1)调查期间休假(产假、病假、公休假)或进修护士;2)不直接为病人提供营养护理服务部门的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问卷:根据研究目的及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包括工作年限﹑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职称﹑个人平均月收入、工作满意度、是否为公共营养师、是否定期接受营养护理督查等。2)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量表:采用朱心怡等[7]编制的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已被其他研究者用于护士群体,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63个条目,即营养专业知识(7个条目、临床营养评估能力(10个条目)、营养健康教育能力(13个条目)、营养支持护理能力(18个条目)、营养护理相关素质(15个条目)。以1~5分计分,采用5级计分法,总分为63~315分,分数越高,表明护士的营养护理能力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989。

1.2.2 调查方法

研究小组采用问卷星编辑电子问卷,在征得被调查二级医院的护理部同意后,由二级医院护理部通过微信群发送问卷二维码和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至各科室。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调查对象匿名、自愿作答,所有选项填写完整方可提交问卷。为保证问卷质量,同一个IP地址、电脑或手机只能填写1次。人工筛查删除重复作答或作答不符合要求等无效问卷或回答时间<200 s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797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分析二级医院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特征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得分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作满意度、是否为公共营养师、有无定期接受医院营养护理督查、有无参加营养学习班、有无定期参加营养业务学习、在校期间有无学习营养课是二级医院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 二级医院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得分 (见表2、表3)

2.3 二级医院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以营养护理能力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作满意度、定期参加营养业务学习和接受营养护理督查、参加营养学习班、在校期间学习营养课是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见表4。

3 讨论

3.1 二级医院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总分为(239.07±42.99)分,条目均分为(3.79±0.68)分,处于中等水平,稍高于李海群等[8]研究结果。条目均分中,营养护理相关素质得分最高。营养护理相关素质主要指的是在营养护理过程中的沟通、协作等能力。本研究中纳入的研究对象中,50%以上为30岁以上的护士,多为护师及以上职称,他们参与住院病人营养管理的工作年限较长,临床沟通、协作能力及共情能力相对较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二级医院护士群体的营养护理能力。具体条目中,得分排序后5位中的2个条目属于营养评估能力维度,此研究结果与李海群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二级医院临床护士对如何使用营养评估工具筛查病人营养风险及营养状况的能力不足。这可能与二级医院临床护士对营养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不足、学习营养专业知识渠道有限、未系统接受过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等专题培训[9]有关。提示管理者应提高二级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学习营养专业知识的意识,可以参考营养师联合护理人员开展住院病人营养筛查的模式[10],了解护理人员对营养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营养评估工具的使用情况,指导护理人员掌握匀浆膳﹑医疗膳食等配制,学会使用营养评估工具及营养生化检测、营养仪器设备的管理[11],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营养专业知识储备和营养护理能力。

3.2 二级医院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3.2.1 年龄及在校学习营养课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能力相应提高,其原因可能与临床护士日益积累的营养知识有关。此外,在校学习过营养课的二级医院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能力较强,表明规范的营养护理教育不仅能帮助护士掌握最新的营养护理理念和营养专业知识,还能开阔护士眼界和视野,促使护士营养护理能力的提升。虽然目前各大医学院校已开设营养课程,但营养课程大多被设置为选修课程,同时营养课程教学形式单一,不能激发护理学生在校学习营养课程的积极性。建议医学院校应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合理设置营养课程,并灵活开展案例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等参与式教学法[12-14],通过“老师提问,学生收集资料回答问题”的方法提高护士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护士的学习热情和解决临床实际营养护理问题的能力,为日后步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2 系统参加营养业务学习及营养学习班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定期参加营养业务学习和参加营养学习班的护士营养护理能力得分较高。表明系统、规范的营养学习对提升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有重要作用。提示医院应加强对临床护士营养知识培训力度,一方面,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制订以能力为基础的营养培训课程[15],以线上及线下的形式进行营养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士营养知信行水平。另一方面,将营养相关知识作为护士规培学习重点内容之一,进行系统培训及考核,全面提高临床护士的营养专业知识储备,进而提高营养护理能力。

3.2.3 定期接受医院营养护理督查

本研究结果显示,定期接受营养护理督查的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得分较高,表明监督检查机制在营养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示管理人员应成立质控督查小组,根据营养相关知识查检表,对护理人员进行督查考核,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管理者可参考“多元整合型督查模式”[16],对临床营养护理质量的督查标准和督查方法等方面进行多元整合,构建适合不同科室的营养护理质量评价的敏感指标,从过程和结果方面监控营养护理质量,提升护士的营养护理能力。

3.2.4 工作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工作满意度低的护士营养护理能力得分较低,分析原因可能与二级医院护士在学习机会、职业发展规划和待遇薪酬等方面与三级医院差距较大,特别是本研究所在的二级医院护士人群中一半以上护理人员的薪酬为2 000~4 000元,与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差距较大。已有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与薪资水平呈正相关[17],本研究二级医院临床护士可能因薪酬待遇低,工作满意度较低,导致护士投身临床营养护理工作的热情和动机缺乏,影响护士学习营养专业知识和开展营养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导致营养护理能力较低。提示管理者可以通过完善绩效分配方案[18-19]和人事待遇相关考评机制,对临床工作出色的护士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并在职称晋升时给予政策倾斜,从而提高二级医院临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营养护理能力。

4 小结

二级医院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通过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系统的营养培训、完善营养护理督查方式和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等方式提升护士的营养护理能力。本研究仅纳入湖南省永州市二级医院的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较局限,后期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调查,同时结合质性研究深入探讨主客观影响因素,为制订科学、合理的干预策略,提高二级医院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DIMARIA-GHALILI R A,GILBERT K,LORD L,et al.Standards of nutrition care practice and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for nutrition support and generalist nurses[J].Nutri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2016,31(4):527-547.

[2] 齐玉梅,马旭东,刘先夺,等.全国医疗机构临床营养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调研[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28(11):34-36.

[3] 潘晨,王瑾.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临床营养科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28(5):36-39.

[4] 沈娟,秦侃.安徽地区多中心住院病人肠外营养使用状况横断面调查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8,25(4):213-217.

[5] 刘红,黄赵刚,王小华,等.安徽地区住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现状及营养药物使用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0):1044-1048.

[6] HAYS W L.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s[J].Psyc Critiques,1983,28(8):642.

[7] 朱心怡,赵梅,杨雅,等.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1):1672-1679.

[8] 李海群,朱心怡,赵梅,等.安徽省4所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5):602-608.

[9] 张静,黄青青.新入职护士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培训的设计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7):607-610.

[10] 黄师菊,蔡有弟,周雪玲,等.基于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构建营养护理模式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9):1287-1291.

[11] 王丽静,齐玉梅,马旭东,等.我国三级医疗机构营养科专业人才队伍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29(8):41-45.

[12] 李宁,李倩,乔明武,等.农业类院校营养生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河南农业,2022(21):24-25.

[13] 柯尊丽,李瑞.中医药院校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食品,2022(7):46-48.

[14] 沈晓桦,崔屹.案例-任务驱动模式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7):497-499.

[15] VAN HORN L,LENDERS C M,PRATT C A,et al.Advancing nutrition education,training,and research for medical students,residents,fellows,attending physicians,and other clinicians:building competenci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ordination[J].Advances in Nutrition,2019,10(6):1181-1200.

[16] 熊晓菊,黄丽红,尹世玉,等.多元整合型督查模式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9,34(8):69-71.

[17] 杨思琪,杜昕昱,刘远立.我国三级公立医院护士薪酬满意度调查[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29(8):57-62.

[18] 沈余,权渝,杨远志,等.改革护士绩效考核模式降低护士离职率[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11):1331-1332.

[19] 谢金霞,杨瑞红,曾丽媚,等.基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下共用护理单元绩效分配方案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7,28(21):3609-3612.

(收稿日期:2024-01-16;修回日期:2024-10-10)

(本文编辑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