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4-11-08丁文泽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8期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在教学期间系统地引入具有实践性与探究性的课题内容,这与当前所提倡的“大单元式”教学理念相得益彰,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实现了对学生自主性、合作型与探究性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在中学美术教学课程中开展项目式教学,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教学为例展开实践,并形成了此次创意教学设计。

一、项目式学习内容

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指导下,我国山水画学习不仅是技艺的传授,还是文化、历史以及审美素养的综合培养。本单元的教学核心是理解艺术家是如何通过笔墨的方式表达与自然界的联系,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学生将结合艺术家创作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信息,学习我国山水画的历史脉络、语言形式以及造型规律等特点。在这期间,教师着重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文化创新能力。

在“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教学中涉及我国山川水景,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旅游或日常观察为切入点,这也是构建学生对自然认知和情感体验的基础,将这些经验与美术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自然情感体验与山水画中意境表达相联系,在欣赏、讨论中深化个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综上,笔者在此次项目式教学中共设置两个大的教学任务和四个子任务,具体如表1所示。

二、项目式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究山水之境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探险活动,揭开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神秘面纱,一窥我国山水画丰富的文化意蕴以及深邃的情感表达,体验无与伦比的艺术韵味。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将从山水画的历史渊源展开,了解时代的变迁发展,讨论创作者的技法与构图,分析其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欣赏名家画作中解读作品,感受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深呼吸,想象一下,我们正漫步于富春江的山水间,感受着江南的美好风光,耳边是潺潺的流水声,你们听到远处鸟儿的嬉戏声了吗?(此时播放着舒缓的古风音乐,偶尔有鸟叫声)

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试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充满意境的山水画卷。

(二)情景引入:问题驱动

教师:通过刚才的想象,我们窥见了富春江的美景。你们知道吗?我国历史上的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在1650年被火焚烧后分为了两段,目前前段《剩山图》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无用师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卷不但在艺术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成为连接两岸人民情感与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此时播放《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的视频)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视频以及老师讲述的小故事,你们认为这幅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有着怎样的艺术魅力呢?

学生1:在视频中,我被《富春山居图》的自然美所震撼,黄公望深浅变化的水墨技法让其作品中的山水似真似幻。

学生2: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我觉得这幅作品中有着深远的意境,其不仅是作者展现出的山水表象,还有其个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教师:同学1与同学2分享得非常好,而且都提到了画作的意境和画家情感的表达,我们结合从小学到高中所学的古诗文,试想一下:为什么我国文人士大夫对山水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怀?

(教师组织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探究)

学生3:我认为这与文人士大夫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他们崇尚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师:同学3的回答非常有见地,那么,山水画作中的景色与真实的山水景色又有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教材。

(三)完成迷你项目

任务一:认识·探究:中国传统山水画

◆子任务一: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文化内涵、感受画中情怀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作品欣赏中感受我国传统山水画的文化内涵,理解创作者所要表现出的山水情怀,增强学生个人对我国传统艺术的认同感与艺术鉴赏力。

教师:南北朝时期著名画家宗炳所著的《画山水序》中就有所介绍,《画山水序》是我国最早关于山水画理论的著作,其对后世山水画的创作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山水以形媚道”,就阐述了“山水有自己的独特形态,并由此展现了自然界的‘道’,体现出天地万物的规律,为此山水画不仅是对自然的临摹,还是在传达一种深远的哲学思想和情怀”。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讨论了《富春山居图》和《画山水序》,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山水画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不将山水画称为“风景画”?山水画为何成为古代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呢?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并派一名代表发言。(将学生分为4~6人的学习小组,进行组内讨论)

小组1: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山水画是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创作者对个人情感、自然态度以及哲学思考的展现,这与西方的风景画相比较更注重意境的表现和精神世界的传达。

小组2:我们小组认为山水画的重点在于“山水”,其不仅代表着山水自然景观本身,还承载着我国文人对自然和谐、天地合一思想的向往,因而,山水画既是创作者精神寄托的载体,又是文人墨客的理想世界。

小组3:刚才小组1和小组2的同学表达得非常好,我们小组也认同,在这里我们小组想要补充的是,山水画强调的是笔墨和构图,其中蕴含着创作者个人的修养,体现了创作者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认可。

教师:刚才三组同学表达得都非常好,内容很深刻,的确,山水画不仅再现了当时的自然景观,还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寄托,山水画与风景画最大的区别就是:我国的文人墨客更多地想要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并以艺术创作的形式来传递这种思想或者情感,因而山水画成为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反映出他们对精神世界和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同,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现代社会中,山水画的存在对我们有何意义?

学生1:山水画传递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和谐社会所倡导的主题,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鉴赏山水画来寻求内心的宁静。

学生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个人艺术素养的提高,可以通过鉴赏山水画满足我们的精神追求,实现个人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的提升。

◆子任务二:探索山水画创作规律与技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规律,熟练地掌握山水画的基本创作技巧。

教师:我们刚才一同欣赏了《富春山居图》,并分享了自己对这幅画作的感受,现在我们认真观察这幅作品,思考一下:黄公望展现出了怎样的创作技法呢?

学生1:我发现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多次使用中锋有力向下刷的方法,展现了土壤的厚实,使得山体更加真实。

学生2:在这幅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丰富的笔墨颜色变化,由浓向淡过渡,这种变化让整幅画有种立体的感觉,仿佛人就站在真实的山水景色面前。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且总结得很全面,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技法体现,才能成为我国经典之作,刚才同学1提到了黄公望通过不同的笔触与方向展现出了山水画中石头的质感,我们将其称为“长披麻皴”。“长披麻皴”是一种常见的传统皴法,多应用于水墨山水画,其特点是使用较长的线条,模仿麻布纹理,以此来展现景物的质感和层次感。

教师:在《富春山居图》中展现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接下来,我们一同欣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看看这幅作品又有怎样的构图特点。(向学生展示《溪山行旅图》的图片,见图1)

教师:《溪山行旅图》是北宋时期山水画家范宽的作品,展现出山峦的雄伟。对于这幅作品,你们有怎样的感受呢?

学生1: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我被高耸入云的山峰震撼,试想一下,我们站在山脚下是多么渺小。

学生2:我被画面中旅行者的形象震撼,在画面中其那么小,却让整幅作品生动起来,有些烟火味道。

学生3:我喜欢画面中的飞瀑和溪流,这些景物的存在,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都非常好,可以紧抓画面中的景物,由整体到局部,刚才的分析让我们对《溪山行旅图》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对比《富春山居图》和《溪山行旅图》,你们发现范宽使用了哪些绘画技法呢?

学生4:在这幅作品中,我发现范宽同样使用了传统皴法,通过短而密集的墨点绘制出山石,给人一种坚硬、险峻的感觉。但是这与《富春山居图》的“长披麻皴”有所不同,一种是线条流畅,一种是增加山石的立体和质感。

教师:同学们观察和总结得非常好,的确,在《溪山行旅图》这幅作品中范宽也是用了多种绘画技巧,并且这些技巧与《富春山居图》有很大的差异,如皴法的方式不同、构图形式不同,范宽采用的是“巨碑式”,其目的是突出山峰的雄壮,在画面中,范宽使用了“三远法”,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教师:在刚才的分析中,我们提到了构图,最常见的构图方法有高远法、平远法和深远法。(通过课件展示不同构图方法的特点,见表2)

教师:这些构图方法不仅展现出物理空间,还蕴含着我国传统山水画的哲学思想,就像是高远法可以展现出人类对自然景物的崇敬,平远法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习和掌握构图方法可以辅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山水画。

教师:除了构图,山水画中的笔墨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在我们一同欣赏《六君子图》(见图2),看看这幅作品与其他作品又有哪些异同点呢?

学生1:《六君子图》线条简洁、有力,给人一种高洁、脱俗的感觉。

学生2:《六君子图》中的岩石呈现出淡淡的墨色,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学生3:我发现在《六君子图》中,倪瓒留出很多空白,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刚才同学3提到了“留白”,在这幅作品中留白并未让画面显得空荡,反而有种云雾缭绕、浮想联翩的感觉,这就是《六君子图》中最大的特点。

教师: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散点透视”的技巧,通过对比不同的作品,我们来理解其应用方式和营造的氛围感。

任务二:感悟·表达: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

子任务一: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教学目标:让同学们理解山水画的意境表达方式,体会山水情感与精神。

教师:现在,我们观察《六君子图》和《青卞隐居图》(见课本23页),思考一下作者是如何通过留白的方式来营造出作品意境的。

学生1:在《六君子图》中,倪瓒的留白是营造出了空灵、深远的感觉。

学生2:在《青卞隐居图》中留白也有类似的效果,给人一种山林幽静和隐逸的感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山水画中留白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给欣赏者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现在让我们一同探究画家如何通过画笔来传递自己的情感。

学生3:倪瓒在《六君子图》中采用了简约的笔墨和大片留白,传递出超凡脱俗、追求高洁的情操。

学生4:王蒙在《青卞隐居图》中绘制繁密的山石树木,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通常在山水画中,笔墨与留白是相辅相成的,以此来营造出画面的意境之美。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假想自己是一位古代的文人墨客,正游历在《六君子图》和《青卞隐居图》中任意一幅场景中。

(学生闭上眼睛,进行想象)

(几分钟后)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分享一下刚才游历的场景或者自己游历的体验。

子任务二:体验与表达个人对山水画的感悟

教学目标: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对山水画的感悟和理解。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给大家设定两个主题:秋山晚照和春日江畔,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自己更想表达哪个主题,为什么?

教师:刚才同学们分析得都非常好,每个主题都有其独特的魅力,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刚才所学技巧尝试创作,并在下节课进行展示和分享。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中学)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