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情境式教学

2024-11-08姚雪叶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8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数字化教育教学的推广落实,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将成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重点任务。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历史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历史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基于此,本节课在信息技术和课程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取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历史课堂的优化创新。

一、教材分析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是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3课的内容。本节课上承春秋战国的战乱历史,迎来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下启第4课汉承秦制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巩固,这三课贯穿起来构成中国早期封建制度的雏形。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秦的统一结束了中华大地的长期战乱,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秦朝虽二世而亡,却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延续发展,对后代的意义深刻、影响深远。

二、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量,在初中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已经简单了解过秦统一中国以及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够更深入地进行学习探究。除此之外,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但是对于秦朝迅速覆灭的深层原因及秦始皇严政的颁布意义,不是很了解,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从秦的角度感受秦统一的意义与秦灭亡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树立辩证看待问题的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以及教学材料,培养学生从秦朝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秦统一的意义与秦灭亡的原因。

3.史料实证:通过教材以及相关教学资源中的史料分析,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相关措施。

4.历史解释:通过相关史书评价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帮助学生树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国家观念与民族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掌握秦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秦末的社会矛盾以及农民起义,认识秦朝灭亡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历史意义,树立国家统一的家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帝王有“祖龙”“千古一帝”之称,他的帝陵坐落于现在的陕西,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说到这里,大家知道他是谁了吗?

生:秦始皇。

师:没错,今天,我们就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历史文物入手,跨越历史的长河,走进秦朝即将统一的时代。

通过简单的师生交流进入今天的课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结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的资料创设虚拟的场景,让学生随着一个个兵马俑、青铜器的出现,身临其境地去特定的历史时期沉浸式体验教学。

(二)基于史料,探秦统一

▲任务一:确定时代背景

师:此时,我们已经到达特定的时空中,在你手边现在有一份《吕氏春秋》书影,请结合手中的史料确定目前的时代背景。

学生探讨交流,最终得出秦统一的历史背景。

《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末年,其中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

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通过多媒体播放战国中后期的历史影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战乱中百姓的生活是如何的艰难,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对于处在当时背景下的人民来说,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他RjH40doJVjWouesUga3UtaIdyvpThfs2OB0AZfqheqc=们的共识,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

师: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说,你们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生:秦朝的统一是顺应历史发展的,也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

教师总结:秦统一的客观条件:(1)民心: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2)经济: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任务二:多角度分析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师:除了两点客观原因,我们继续探究,秦能够最终实现大一统还有哪些原因?

学生结合教材上的“学思之窗”进行交流分析,总结秦统一的原因。

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秦朝统一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结合视频、教材内容以及自己的知识储备总结原因。

教师总结:(1)秦的地理位置:秦“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2)秦的国力储备: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3)秦的人才力量:商鞅变法,李斯善政,有蒙恬、王翦、蒙武等武将。(4)秦的军事战略: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秦在具备了人民求统一、盼发展的客观因素之外,兼具历代君王尤其是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经济、人才、军事等一应俱全,因此秦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任务三:秦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

师:秦始皇在成功打下秦朝天下、实现国家统一后,是用什么手段去巩固大一统局面的呢?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究。

师:秦始皇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地方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长官领取固定俸禄,对中央负责,中央实现集权。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集权于君主,即君主专制。

同学们,结合我们前面讨论以及理解,你能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秦朝的政治制度清晰地展现出来吗?(如图1)

师:我们继续探讨,在政治上国家已经统一稳定,其他方面还有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秦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编制户籍、统一法律。(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3)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4)交通: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5)移民: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至此,秦朝真正实现了大一统。

▲任务四:探究其统一的意义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探究与总结,我们从秦统一的背景、准备、统一的过程进行学习,结合你们学过的历史知识从中国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秦统一有什么意义?

生: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师总结:秦统一的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说,即:(1)疆域:初步奠定中国疆域。(2)政治: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形成。(3)经济:促进各地经济交流和社会发展。(4)民族:促进民族融合、民族发展。

(三)情境体验,感秦覆灭

师:秦朝犹如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流星,划破中华大地的战乱局面,建立了统一王朝,却也极快地消失在历史中,我们继续跨越时空的旅行,直接定位到秦朝末年,感知秦覆灭的原因。

此时的中原大地再次掀起战乱,在这场战乱中,秦朝快速灭亡了,本节课我们将通过起义军的角度分析问题,现在我们划分小组,同学们分别代表三方阵营,从农民起义、刘邦以及项羽三个角度分析秦灭亡的原因。

★农民起义组:

身份:楚国农民。原因:徭役沉重、严酷刑法。

公元前209年,我们一队是被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按照秦朝法律,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于是我们铤而走险,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但是由于缺乏战略统帅等原因,很快我们就失败了。

秦朝灭亡,陈胜起义失败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刘邦组:

身份:魏国人,秦国官吏。原因:吏治败坏。

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最终建立汉朝。

★项羽组:

身份:原楚国贵族。原因:贵族复辟。

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刘邦击败。

师:同学们展现了起义的表层原因以及秦朝速亡的表现结果,但是抛开自己阵营的原因,起义更深层、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此时你们作为秦朝末年的百姓,借助史料想一想秦统一后的生活,探究最核心的因素。

学生派一人为起义阵营的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综合上述分析归纳秦朝灭亡的原因有:(1)严刑酷法暴政,失民心,阶级矛盾尖锐。(2)秦朝统一后,制度僵化,缺乏弹性。(3)缺乏治理统一大国的经验。(4)秦朝连年征战,导致国力被消耗。

(四)辩证分析,作业布置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经历了在民心所向之下,秦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也看到了最后秦的民心尽失,各大起义军导致了秦的速灭。下节课我们将展开一场有关秦始皇功绩评价的辩论赛,请同学们提前查阅资料准备辩证发言。

六、教学总结

本节课借助信息技术支持,为高中历史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感受秦统一与速亡的整个过程,其间通过大量的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国家观念与民族情怀。总之,信息技术为高中历史课堂以及学生主体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作者单位:泗洪姜堰高级中学)

编辑: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