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德育活动 寻求学校发展之道
2024-11-08刘学诚
德育工作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应该把握时代要求,立足学校实际,完善实践体系,创新活动路径,为学校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岳阳市岳阳楼区桥西小学(以下简称桥西小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完善德育实践体系,通过创设情境、多科协同、多元评价、多方联合的德育活动路径,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立足于学校实际,聚焦立德树人
桥西小学是岳阳市岳阳楼区的一所公立小学,建于1972年,占地面积2183平方米。桥西小学自建校以来先后被评为家校共育星级学校、学校工作综合考评先进单位、自主发展先进单位、岳阳市语言文字达标建设合格学校、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示范学校等,并在岳阳市岳阳楼区中小学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成建制班级合唱比赛、中小学艺术节、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等多项比赛中获奖。然而,近年来,桥西小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桥西小学所处的城西地区有许多住户已搬迁至其他地方,且近年来新生人口逐年下降,导致生源大幅度减少,教师也逐年调离。另一方面,桥西小学所处的老城区学校相对集中,学校附近三公里范围内就有两所中大规模学校。截至2024年上学期,学校仅有7个教学班,在编教师22人,学生人数由鼎盛时期的近千人下降至两百多人。桥西小学正面临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桥西小学全体教师努力调整心态,始终相信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同样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应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虽然桥西小学如今学生人数较少,但这也有利于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桥西小学全体教师达成共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开展德育活动,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成长,帮助教师在育人中获得成就感。
探寻教育的本质,完善实践体系
1.价值取向——强调学生的立场、体验和收获
德育活动是桥西小学的教育核心之一,其价值取向不仅要符合国家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要与学校“精雕细琢、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有机统一。因此,在德育活动的价值取向上,学校努力保障人人参与而不追求场面的宏大,选择注重学生的体验而不是走形式主义,选择高效有序的活动方案而非繁琐的环节,选择个性化活动而非标准化展示。桥西小学始终坚持强调学生的立场、体验和收获,并努力让这一价值取向转化为实际,将学校的发展出路落实到每一个活动中。
2.组织环节——在双重视角下实现协同共育一体化
目前,学校许多教师都需要同时教授多个学科,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缺乏专业性,容易将德育工作局限于定期举行升旗仪式、开展主题班会以及听讲座等活动。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完善了德育活动的组织环节,基于双重视角来开展德育活动。从“机构”的角度来看,德育处作为核心机构,要对每一次德育活动负责,以确保其目标设定、过程实施和评价展示指向学生本位的立场。同时,德育处还可以与其他部门分工合作,邀请学校、社区和相关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从“人”的角度来看,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教师作为引导者,家长和社会各界作为支持方,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公共活动的共同体,从而提高全体师生和整所学校的发展水平。
3.实践环节——采取“三段四阶式”组织架构
近年来,随着学生人数和社会关注度的下降,桥西小学的活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无序性和随意性。这种浮于表面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处于被动参与的层面,与他们的真实生活有所脱节,也与他们的情感体验相悖,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甚至会引起他们的抵触和厌烦,从而降低活动的效果。为解决这个问题,桥西小学广泛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规范优化实践环节,并采取了“三段四阶式”的组织架构。其中“三段”包括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四阶”包括活动策划、活动实施、成果应用和活动评价。这一系列做法旨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
基于儿童真实体验,有效开展德育活动
1.创设情境,贴近生活
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真正融入德育实践中,获得情感陶冶和价值观培养。因此每年五一劳动节,学校都以“劳动技能大赛”为契机,将家庭生活情境引入校园,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置比赛。例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整理书桌和叠衣服,三、四年级的学生剥蚕豆、大蒜,五、六年级的学生缝扣子、拧螺丝等。这些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事务,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他们对劳动的认同。
节日庆祝也是德育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让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走进学生的内心,增进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据此,学校开展了“粽情端午”“共享中秋”等主题活动。端午节,学校组织学生包粽子、吃粽子,还开展画面额、绘彩蛋、编蛋兜等活动;中秋节,学校则组织学生吃月饼、做灯笼,并将做好的灯笼挂在校园里供师生欣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节日氛围,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了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多科协同,相辅相成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各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并融入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意味着德育内容不能与学科教学相分离。对此,学校积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在德育活动目标的统领下,提倡各学科教师梳理与活动目标相匹配的德育内容,聚焦相同的德育目标,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德育主题活动资源的开发,实现各学科德育内容的横向贯通,形成多学科协同的德育活动新模式。
每年四月,学校都会开展读书活动,并在读书活动中采取阅读挑战的形式鼓励学生完成书签制作、图文并茂、读书小报、人物小传、好书推荐等挑战,每一个挑战项目都由相应科目的教师给予指导,实现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时,学校不仅安排语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数学、英语、音乐等其他科目的教师也一起参与。美术教师给低年级学生读想象力绘本《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并指导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的苹果;音乐教师给中年级学生朗读完《渔夫与鱼》的故事后,和学生一起编排音乐情景剧;等等。
3.发展导向,多元评价
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为他们的行为提供方向。因此,将德育评价纳入德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更科学、更全面地评估活动效果。例如,在入队仪式前,学校首先会安排学生参加少先队知识闯关活动,让预备队员对自己掌握的少先队知识进行自我评估,之后让队员们互相评估,最后再由高年级的少先队员对其进行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和他人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4.多方联合,场域融通
好的教育实践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共同分享、相互激励,并最终相互促进。2023年4月,桥西小学和岳阳市百年名校岳阳楼小学共同成立了岳阳楼教育集团。岳阳楼小学作为集团龙头校对桥西小学提供理念、技术、师资等多方面支持。桥西小学抓住机遇,以集团化办学品牌项目“岳阳楼下诵经典”为抓手,每月与岳阳楼小学师生共同前往千古名楼岳阳楼开展活动。活动中,学生们一起吟诵《岳阳楼记》,共享阅读时光,欣赏古建筑,交流生活,畅谈理想,在校与校、人与人、人与古今的生动互动之中,学生心中的高远之志与道德之花也在不断的磨砺与激励中生长生成。
除了与岳阳楼小学合作外,桥西小学也积极促进场域融合,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壁垒。例如,在开展学雷锋活动时,带领学生前往附近的公园,清理公园里的石凳草坪。这样的活动更加贴近实际需求,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体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加深自己对他人及社会的意义认知,进而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在教育变革的新时期,桥西小学结合自身实际,以德育活动为抓手,完善实践体系,探索出创设情境、多科协同、多元评价、多方联合的活动路径。桥西小学始终强调学生的立场、体验和收获,积极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