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同步练习
2024-11-07李宏
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下图为1907年潘达微创作的一幅漫画《依样画葫芦》,该漫画反映了( )
A. 清王朝立宪运动得到了广泛支持
B. 戊戌维新践行君主立宪制度
C. 清王朝实行假立宪真专制的骗局
D. 结束君主专制成为革命诉求
2. 20世纪初,清政府大力筹办新式军队,形成了南洋新军与北洋新军两股主要势力,南洋新军后来参与了武昌起义,北洋新军将领则策划了逼迫清帝溥仪退位。这一现象说明清末新政推动了( )
A. 辛亥革命的发展
B. 君主专制的延续
C. 君主立宪的传播
D. 社会性质的变化
3. 这是中华民国发布的一枚纪念章,上面写有“鄂军政府”“起义纪念”等字样。该纪念章是为了纪念( )
A. 黄花岗起义 B. 保路运动
C. 武昌起义 D. 二次革命
4. 孙中山曾经说过: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为此,孙中山主张( )
A.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B. 创立民国 民主政治
C. 国共合作 开展北伐
D. 平均地权 关注民生
5. 有学者研究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后,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三民立国共和肇始;下联:五权宪法民主方兴”。依据对联内容,合适的横批为( )
A. 三民主义
B. 民主科学
C. 窃取果实
D. 中华民国
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国务员的职责体现了( )
A. 民主共和 B. 主权在民
C. 三民主义 D. 权力制约
7. 梁启超曾撰文:“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其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 扩大了人民民主权利
B. 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C. 结束了军阀混战局面
D. 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8. 有学者指出,涂在辛亥革命之上的“新漆剥落已尽”,革命前的“旧相”显现。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 严重脱离中国国情
B. 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C.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D. 尚未改变社会性质
[进阶训练]
9. 清末新政所涉及的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的改革举措不乏相似之处,且更为广泛。慈禧太后血腥镇压了戊戌维新却默许了新政的推行,其态度变化主要在于( )
A. 个人利益喜好
B. 维护封建统治
C. 西方列强支持
D. 革命党人起义
10. 自晚清开始,以秋瑾为代表的一批女革命家兴办女学,参与革命,并提出了争取男女同等的参政权、受教育权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社会生活全盘西化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 女权意识逐渐增强
D. 封建伦理思想已经彻底瓦解
11. 武昌起义消息传到广西后,当地旧官僚连夜制作“广西全省人民恭请沈大都督领导广西独立”三角旗。随后,广西咨议局开大会推选广西旧官僚沈秉垫为都督,王芝祥、陆荣廷为副都督并通电各府、县广西独立,成立军政府。这一现象的出现最能说明( )
A. 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B. 革命赢得大众支持
C. 清朝统治陷入孤立
D.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12. 传统中国存在摈弃于四民之外的“贱民”阶层,如闽粤之蛋户、绍兴之堕民等。1912年,福建蛋民发起请愿活动,提出“临时中央政府组织法亦有人民一律平等之规定,其不能独外于蛋族也明矣”。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 解决了近代中国的根本矛盾
B.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传播了民主平等理念
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绝非某种偶然因素的结果,也不是某个或某些历史人物主观选择的结果。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如果不具备客观的历史需要,没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任何人都无法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把它制造出来。……辛亥革命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产物。
——摘编自欧阳军喜《无法告别的革命:关于辛亥革命的几个问题辨析》
材料二 国外学界不乏人物认为辛亥革命为“非革命”或“假革命”。如美国华裔学者陈志让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什么社会改革,是一场“假革命”,高慕柯说辛亥革命“犹如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仅仅是“政体的变革”。日本学者横山英认为,辛亥革命是带有资产阶级因素的政治势力自上而下借以整顿原有封建统治秩序而发动的一场政治变革,不具革命性质。……总之,这些学者要么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政权变更,要么认为是汉族人发动的排满运动,反正所谓辛亥革命不是革命。
——摘编自王小荣《略述学界关于辛亥革命若干问题的分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绝非某种偶然因素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上述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不是革命”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