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18课 辛亥革命

2024-11-07徐育

◀ 素养夺标 ▶

1. 概述辛亥革命的背景、结果及结局,分析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2. 归纳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影响,认识其对辛亥革命的指导意义。

3. 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理解其原则和地位。

4. 概括辛亥革命后的中外势力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探究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 本课必备 ▶

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 背景——清末新政

(1)目的: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2)过程:1901年,宣布实行“新政”;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组织“皇族内阁”。

(3)结果:“新政”失败推动革命到来。

2. 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成立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发展为“三民主义”。

(2)发展:以广州黄花岗起义为代表的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二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2. 开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

3. 发展: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4. 高潮

(1)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王朝结束。

(3)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5. 结果:1912年2月,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性质: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2. 意义(功绩)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2)思想文化: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

(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 局限(败因)

(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