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析

2024-11-07邹荔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新课改理念将强化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任务群在新课改背景下孕育而生,借助学习任务群的引导,推动学生高效、系统、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并获得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快速提升,而学习任务群是大单元教学的典型呈现形式。在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可为教师选择教学形式、有机整合教学资源提供思路。本文试就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进行一番探析。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高中语文 大单元教学 有效策略

【课题项目】本文系莆田市2023年度名师专项课题“任务群视域下的中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PTMS2023045)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0-0178-03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为师生互动创造了必要条件,有利于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并借助学习任务群的导向性推动学生系统而高效地完成各项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准确掌握单元知识,提升语文学科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把学习任务群当成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形式,尽可能凸显大单元教学活动的优势,以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汲取和掌握能力。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一、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和学习任务群有机融合的依据

一方面,学习任务群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学习任务,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怎样学习,学习对象是什么,而“群”即为大单元教学的核心体现。学习任务群和大单元教学作为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两者之间能否有机融合,最初被提出时备受关注。在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习任务群和大单元教学之间构建联系,可预防学习任务群成为无源之水,为学习任务群的创建提供有效的突破口和立足点,还能够对大单元教学发挥作用,让大单元教学操作性更明显,从而实现教学活动和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从理论研究的层面来看,新课标明确倡导“进一步优选教学内容,以学科大概念为教学核心,提高课程内容的结构性,以单元主题为引领,提升课程内容的情境性,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质量落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高中语文课程教GsN9BTuCDDWp9PyfOsvbO3dAoR66baYQ1j2U56MkL6s=学中,单元教学活动和“大概念”之间有不解之缘,彰显出构建先进教学形式的无限潜力。另一方面,大单元教学和学习任务群具有十分一致的教学指向性,即均重视以议题或主题为统领,涵盖组织实践活动、营造教学情境、综合教学内容等,为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显著优化提供了清晰、系统的路径,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幅提升。

二、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合理设计学习任务群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教师应做好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工作,这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基础和依据。在设计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将学习任务作为大单元教学线索,全面解析单元课文主题,有序落实学习任务。换句话说,高中语文教师在做好单篇课文教学的前提下,应积极彰显单元学习任务群的指引价值,借助教材各个单元中选编的文质兼美的单篇课文,积极推动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发展。比如,在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细致研究本单元几篇课文的共性,并提炼出恰当的单元主题及教学目标,据此在大单元教学目标的统领下针对性地设计学习任务群。具体来讲,教师通过研读第七单元每一篇课文,会发现本单元选编的内容均属于写景抒情类文章,其教学目标都需要学生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真正情感和思想观点,以明确作者的创作目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故都的秋》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学习任务群时,建议依据大单元教学目标,具体设计如下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以问题为引领。结合校报征稿内容标准,鼓励学生给校报编辑部推荐教材这篇《故都的秋》,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人物访谈(对作者郁达夫的访谈)、点评批注、推荐词等项目,同时将这些内容以专版形式做整理,以高质量呈现任务完成情况。任务二,以问题为驱动。侧重提炼《故都的秋》的关键词,诸如作者笔下的“悲凉”怎么还能给人以美感?依照课文内容分析其描写特点及意蕴内涵。任务三,以实践为推动。指导学生结合“故都的秋”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搜集与“秋”有关的素材,涵盖视频、图片、文字等,并与内容之间做好整合搭配,还可以自创解说词,任务成果以出版或朗诵的形式展现。教师是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做好学习任务群和单元教学目标的整合工作,尽可能彰显大单元教学的意义,营造活动化、层次化及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让经典课文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内涵式发展奠定基础。

(二)彰显大单元引领价值

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需要高中生明确了解完成各项任务的基本思路,诸如做什么、如何做等。在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一般会涉及到较多的学习任务,任务的形式通常也非常多元,使各个任务之间极易出现逻辑不清等问题,造成大单元教学效率低下,难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将学习任务群置于大单元背景下,就可使教师设计的任务群中的单个任务能在大单元教学目标的统领下,依据相应的需求针对性设计学习任务,并以一定的逻辑为学习任务排序。这样可让各个学习任务都具有明确的价值,使其具有更大的实践意义,从而实现语文知识的高质量传递。比如,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选编的篇目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这些均为古诗词,都蕴含丰富的概念和知识,诸如留白、蕴藉、反语、借代、用典、比兴、暗示、象征等表现形式。在大单元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全面解读每一首古诗词的内容、创作风格、艺术手法等特点,提取共性信息,将其作为统领整个大单元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具体来讲,教师在解读教材中会发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聚焦在“生命的诗意”,内容为魏晋到唐宋的八首经典诗词。依据新课标指导思想及大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所设计的学习任务群主要是帮助学生在阅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拓展文言知识,增强文化自信,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计如下学习任务。①画出课文中的特殊句式、虚词等文言知识,体会古今语言方面的异同。②反复诵读,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诗词的意境美和艺术价值。③利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揣摩作者写作目的,感知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明确诗人的思想境界,以提升审美水平。④体会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及当代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实践证明,教师在领悟整个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将其作为设计学习任务群的总纲领,以此确保设计出的任务群能代表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及教学要求,还能为学生学习类似内容指明方向,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快速提升。

(三)落实文本细读和整合

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及教学视角,重新核定自身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应深入研究大单元教学的特点与优势,颠覆传统以单篇作品为教学内容的模式,在从大处着眼整个单元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做好文本细读工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在学习任务群教学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内容整合的方式把握大单元的宏观特点,还应通过细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各篇课文的个性特点。只有全面落实文本细读和单元整合,才能让学生在把握单元整体特点的同时还可对单篇课文的个性特点有清晰的认知,最终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及学习能力的显著提升。比如,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包含《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百合花》《哦,香雪》七篇课文,涉及不同形式、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应用学习任务群观念组织教学活动,从整个单元角度把控教学内容。教师还应充分发挥任务驱动的导向作用,以任务为线索,把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大单元中各种类型的课文材料重新整合构建,然后从局部着手让学生在掌握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扎实掌握单篇课文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从宏观角度可整合出如下教学内容。①朗读诗歌,把握作家们别样的青春理想,培养高中生概述及速读的能力。②品味诗歌中的意象,明确诗歌借助意象抒情的艺术手法,利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方式归纳突出人物特点的一般方法。③揣摩人物的心理特点,把握小说主题。④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激发其青春热情。教师从宏观角度对大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梳理之后,还应通过微观细读的方式就单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和设计,以构建适合的学习任务群,从而将大单元总目标的落实践行到各个学习任务中。以《沁园春·长沙》这一首词为例,在细读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学习任务。①搜集资料明确《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②找出课文的关键词,感受课文中呈现的意象,明确课文情中显志、景中寓情的写作特点。③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积极情感。④体会革命前辈的革命壮志、博大情怀,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向上、奋勉的热忱。在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从宏观层面整合教学目标的同时,借助细读学习任务将宏观目标落到实处,可让学生在把握同类型课文学习技巧的基础上还能汲取到单篇课文的个性化营养,最终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四)注重课堂比较和互文

从外在形式来讲,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形式为“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其实质是反映了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选编文章的基本原则。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以学习任务群为引领组织大单元教学活动时应明确核心议题,关注单篇课文之间的联系性,努力整合教学资源。在实际互文性的大单元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大单元中单篇课文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借助原型、重写、典故、模仿、引用等方式,找出单篇课文之间的差异之处和互通之处,实现对比互文,推动学生全面把握大单元学习的主旨和核心。比如,在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时,由于本单元选编的五篇课文均为写景抒情类散文,因此,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就可以自然情怀的文学作品和人文主题类阅读与写作活动构建任务群,尽可能理出单篇课文之间存在的联系性,以推动高中生从深层面对散文这一体裁有系统的认知。《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这三篇课文,均是取材于同一座城市,并且都是围绕同一座城市的景色进行描述的,朱自清、郁达夫、史铁生三位作者十分默契地选择了借景抒情的描写手法,将目之所及的美景用文字呈现的方式传达了自身的独特情感,并且恰到好处地升华了情感,体现了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大单元中的上述三篇课文做深层次的对比可以发现,三者的描写侧重点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突出的是景物的“美”,借助通感、比喻、叠词等艺术形式,精雕细琢,彰显了月下荷塘的幽静朦胧;《故都的秋》中的景物描写更多凸显了秋天的“韵味”,借助秋枣、秋雨、槐蕊等常见景物,平淡质朴地写出了故都秋天的悲凉清静;《我与地坛》中的景物描写更注重对“情感、思想”的提炼,从字面看是追忆往事、描写景物,其实课文中穿插了大量对人生意义和生存状态的思考,读者阅读之后都会觉得清醒入骨。这样将对比与互文作为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学习任务落实的主要形式,不仅可让学生对整个单元中各篇课文的共性一目了然,而且还可在对比中理解作者各有特色的创作目的和思想情感,为学生鉴赏能力的优化创造了条件。

总之,将学习任务群理念引入到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是践行新课改指导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稳扎稳打、精耕细作,通过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群,发挥大单元教学目标的统领作用,恰当选用教学方法等措施,尽可能优化教学效果,以便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张丽雪.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24(3):134-136.

[2]张多永,白爱萍.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3(3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