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天性 契合特点

2024-11-07廖旭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本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指引,探讨了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教学策略。在分析现行教材中单篇短章与整本书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强调了整本书阅读在拓展学生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促进阅读思考、养成阅读习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深入研究儿童阅读的自然性与特殊性,提出了营造“自然”之境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包括建立自然的阅读时间和提供自然的阅读环境,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位、发展高阶思维品质。本文旨在为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推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自然 阅读兴趣

【课题项目】本文系厦门市首批“市管区培”湖里区小学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23年度课题“整本书阅读视域下‘快乐读书吧’的实践策略研究”(编号:XMXDHL2023020103)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0-0169-03

《新课标》在拓展型任务群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1]现行教材的课文多为单篇短章。虽然统编本教材在单篇文章的文字数量上有所增加,高年级课文个别篇目达到1000字左右,但相比整本读物仍显短小。整本的书在内在逻辑、故事结构、人物关系、文字数量等方面都较之单篇课文更复杂、更丰富,对学生阅读时间、阅读专注度的要求更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简言之,开展整本书阅读在拓展学生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促进阅读思考、养成阅读习惯方面,有单篇课文无法比拟的优势。多读书,读整本的书,已经成为共识。关于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方法也不可谓不多,重提“整本书阅读”又应该有怎样的视角?笔者认为,应顺应儿童天性,契合儿童阅读的特点,以自然之法,借助整本书阅读,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位,发展高阶思维品质的目的。

一、儿童阅读的特点

(一)阅读之自然性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特别是5~9岁的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好奇心是不能也不需要教授的。借助图画、文字等形式的阅读从而探寻外部的未知世界,是儿童的普遍心理。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内在动力。绝大多数学生对阅读怀有极大的兴趣,就像儿童不会拒绝食物和空气一样,他们的天性也不会拒绝阅读。只要阅读环境合宜、阅读时机恰当、指导方法得当,阅读对于儿童来说也可以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然的行为。

(二)阅读之特殊性

整本书阅读的开展是基于班级的集体性阅读,是语文课程整体框架下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整本书阅读的特殊性首先在于是教师与学生,四五十人共处一间教室,同在一个班级的集体阅读,空间上、情感上极易形成阅读的聚合场。其次,整本书阅读是在教师介入和参与下的阅读活动,必定要发挥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

认识儿童阅读的自然性与特殊性,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出发点。在此前提下选择策略、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固本培元”之目的。

二、营造“自然”之境

纵观诸多整本书阅读的开展,大多存在形式包装过度的现象,重形式而轻实质,把本该是安静地捧书而读的自然状态硬生生做成了一场场光鲜亮丽的阅读“运动”,看似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则学生的眼睛和大脑专注于书籍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并没有得到激发和养成。笔者提倡,让校园内的阅读活动趋于自然,让班级整本书阅读的开展回归自然之态。整本书阅读的开展,不能靠一场场阅读活动,而应渗透在每一个真实的日子里,每一个切切实实的阅读行为中,“让孩子捧起一本书来,认真把一本书读完”。因此,就要极力营造一种自然之境,力求还原阅读的本真状态。

(一)自然的阅读时间

阅读的时间安排从刻意到习惯成自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用心设计。笔者将每周一上午的第一节语文课设为阅读课。这节课,不上教材中的课文,不讲评作业,就是纯粹的阅读课。有时是40分钟的自主阅读与摘抄;有时是读书小组阅读分享;有时是班级读书交流会;有时是观看《朗读者》。总之,就是与阅读有关的那些事。

每天中午以及每周五下午的班会课后十分钟,是学生自行交换图书的时间,学生可以在此时间内借阅或交换书籍。在这些特定的时间段内,学生会自然地进入教室,参与阅读活动。固定的阅读时间有助于形成有规律的阅读节奏和生命节奏,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固定的阅读时间逐渐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在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已经习惯性地投入到阅读的世界中。这种习惯的形成经过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和巩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得到了提高和深化,他们对于书籍的热爱也愈发浓厚。

(二)自然的阅读环境

校园内,最吸引学生的应该是教室。学生一天内在教室里待的时间最长,最合乎自然状态的阅读环境当属教室。教室应该“长成”图书馆的样子。一间教室就是一座小图书馆。教室最美的样子就是小图书馆的样子:有书橱,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图书;有书柜,摆放着几十种最新期刊。无论书橱还是书柜,都敞开,不限定、不登记,学生自由取书、自主登记。教室的另一个角落,设置学生交换图书处,他们把自己已经不需要的书刊拿到这里自由交换。教室后排是阅读展示栏,学生可自由张贴阅读海报、阅读摘抄、思维导图等。一切都不约束,不拘束,开放、自主。

三、运用“自然”之法

教学形态下开展整本书阅读,有别于学生自主自发的个人阅读。因此,运用适当的策略、方法是必然的选择。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置于第一要素,足见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是首要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都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契合儿童的心理与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喜欢什么方式,教师就提供什么方式;哪些方式有利于保护学生阅读兴趣,就采用哪些方式,既顺应儿童阅读的特性,又取法于自然。

(一)书目的选择

阅读书目该如何选择?教师要把握好度,应对有害于学生的书刊坚决制止,不应对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过多人为的约束。一般情况下,学生所读书籍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既要有童话、寓言等文学读物,也要有科幻、天文地理等科普书籍。因此,班级图书馆书目的选定,除了教师依据教材选定作家系列作品或著名出版社的经典图书系列以外,还可以向学生发布书目调查问卷,征集孩子们希望阅读的书目。哈利波特系列得票数高,就全套购置;学生喜欢家长却较为反对的“马小跳”系列,笔者做通家长工作后,也全套出现在班级书橱。学生在班级图书馆既可以读到经典名著、名家作品等“主食”,又可以按照阅读兴趣读到喜欢的流行“快餐”,既有主流引导,又有个性需求,二者相辅,班级图书馆才具备了更大的吸引力。表1是经过笔者近年来的长期实践及根据学生实际出发整理出的阅读书目。

(二)教师的引导

在笔者看来,让儿童爱上阅读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即热爱阅读的家庭和热爱阅读的老师。阅读指导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家长与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的原则,学生能够更加信任老师并接受其指导。很难想象,一个天天要求学生多阅读但自己不阅读的老师能够真正开展好整本书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应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并能够随口说出马小跳做的各种有趣事情,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到惊喜和兴奋。当学生问老师是否也读他们正在阅读的书籍时,老师的回答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在与他们一起阅读。

教师可以作为讲述者,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受。例如,在周一的阅读课上,老师可以分享周末到咖啡馆阅读的场景和感受;在遇到好书推荐会时,老师可以上台推荐优秀的曹文轩、金波等著名作家的作品,甚至可以推荐超出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类著作。老师的讲述应该让学生感到老师与他们一样在阅读,在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师也可以作为朗读者,为学生朗读精彩的片段。例如,在共读曹文轩《草房子》时,老师可以在课前3分钟朗读“艾地”章节中秦大奶奶的故事、桑桑将家里的碗柜改装成高级鸽笼、将蚊帐改成渔网打回鱼虾等精彩片段,与学生一起开心欢笑。朗读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当推荐《绿山墙的安妮》时,老师可以拿起这本书朗读第一章“林德太太吃了一惊”,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并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最后,学生可以人手一册开始全书阅读。[2]

(三)激励的措施

渴望成功是儿童的天性。成功让人产生胜任感,让人感觉“我能”“我行”,还可以让儿童产生“自我同一感”,获得自我确认,“对,这就是我”。整本书阅读持续时间长,思维难度大,更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帮助每一个孩子在阅读中享受成功的体验。同一片草原,羊儿都喜欢,有的吃得多,吃得快,消化吸收好;有的羊吃得慢,吃得少,消化吸收不好,牧羊人绝不会鞭打吃得慢的羊儿。同理,丰富的阅读资源,有的学生读得快、读得多,有的学生读得慢、读得少,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励,用成功激发下一个成功,让学生从内部生发出想阅读、爱阅读的动机,激发阅读兴趣。整本书阅读的最好办法不是老师规定,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发现书里的精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阅读收获,这是最顺应儿童特性的方法。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多读几本书,更重要的是培养阅读的兴趣。

我们有多种多样的展示、交流方式,教师不做统一规定,学生任选自己擅长、喜欢的表达方式。如共读《草房子》,可以是片段摘抄加一两句感悟;画一画书中的人物关系图,写一写人物性格概述;擅长画画的同学则画秃鹤、桑桑的人物素描图等。

我们有各式各样的奖励办法。共读完《草房子》,班会课就集体观看电影《草房子》;共读完《狼图腾》,就集体观看电影《狼图腾》。学生说,在教室里和老师同学一起看电影,真的很过瘾。共读完《绿山墙的安妮》,开展了一次读、演、讲相结合的班级读书交流会。为了庆祝交流会的成功,当天设为“无作业日”。一学期结束,评选班级“小书虫”,合影留念,教师以书相赠。

把握儿童阅读的特点,循着儿童阅读的脉理,以一种更接近自然之态的方式,辅之以适当的激励措施,将整本书阅读的开展化作学生自动自发的习惯性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柯月红.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学周刊,2023(34):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