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实施策略
2024-11-07龚敏
【摘要】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培育幼儿生活及劳动技能,强化幼儿劳动观念,并使幼儿切实感受到劳动的魅力与价值。文章以农村幼儿园为研究焦点,结合农村地区特色资源、学前教育水平、对种植活动开展的思考及实践,从资源筹划、师幼趣味互动、过程记录、情感升华四个方面探究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实施策略,旨在使每一名幼儿都能通过参与种植活动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提升。
【关键词】农村 幼儿园 种植活动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0-0133-03
种植园地里既有泥土、砂石、植物,也有活生生的小动物,就是一个浓缩的生态园,是真正的大自然环境。在幼儿园里开展种植活动,是幼儿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的能力。
一、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存在的问题
种植活动对幼儿有重要意义,但实际幼儿园却未真正开展种植活动或成效一般。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种植区域小。幼儿的种植活动受限,种植植物品种单一且每次只能少数人参与,无法真正深入体验种植的过程与快乐;二是忽略幼儿的自主性。实践机会被老师或者家长代劳,让幼儿失去了探索学习的机会;三是教师忽视种植活动对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重要性,未将其视为一门种植课程、园本课程,家长们并不明白其中蕴含的巨大教育价值,以致影响幼儿在整个种植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度。
二、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实施策略
农村幼儿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农耕文明、农业资源等优势,通过开展种植活动可以使幼儿在接触自然、农田、生活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与感性认知,提升幼儿劳动技能、生活技能、审美情趣及自然观念,进而帮助幼儿理解其所处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对乡村文化、本土资源产生认同感、归属感。为此,农村幼儿园需要在把握幼儿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优化种植活动实施策略,保证种植活动适应幼儿成才成长需求,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积极筹划活动资源,做好种植活动实施准备工作
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资源丰富,但实施种植活动需要教qL9CgZabU1n9Wr9ywIjB7w==师基于各项活动要素的关联性建立好活动架构,组织好活动程序,才能保证种植活动有序、高效实施。
1.创设真实种植场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尚处于心智发展初级阶段,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在认知客观事物、积累实践经验时往往需要依靠真实、具体、可感受、可操作的环境与场景。为此,教师应为幼儿认知发展提供场景“支架”,通过创设真实种植场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1]。
笔者所在幼儿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园外有大片的空地及周边居民的种植地。在活动开展前,笔者通过与各部门沟通,征得社区同意,选择了光照充足、空气清新、周边干净整洁、适宜植物生长且可供幼儿实时观察、偏于主动参与的区域作为幼儿园种植地。同时,引导幼儿集体讨论种植内容,确定种植农作物,根据幼儿兴趣爱好、对农作物的认知程度等选择茄子、空心菜、黄瓜、玉米四种农作物,并以此为基础划分种植园功能。此外,按照幼儿的意愿将其分为四个小组,对本小组的农作物进行照顾与观察,激发幼儿的责任意识。
2.精准投放活动材料,引导幼儿有序参与
活动材料是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实施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教师需要以安全性为基础,投放丰富多样、适宜探究的活动材料,进而为幼儿参与种植活动提供支撑。
教师在开展种植活动前投放了小耙子、小铁锹、小铲子、喷水壶、放大镜、绿色肥料等材料。同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各类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动画视频,以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为其演示各类工具的使用技巧、注意事项、应用场景等,如小铁锹可用于疏松土壤、挖穴定植、盖土等,但尖部锋利,切忌对着他人,使用时也需要格外小心。在动画视频播放完后,请幼儿尝试使用工具,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种植实践能力,为其后续参与活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3.合理规设活动主题,保障种植活动事半功倍
为使种植活动能高效展开,需在准备阶段率先设定主题。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凸显本园教育特色、满足幼儿全方位成长需求为指向规设主题,而后围绕主题设计活动方案、聚拢活动资源、设定活动目标,保障种植活动事半功倍。例如,教师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设为活动主题,引导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回归自然,了解植物特性,在实践中对土、水、肥料、阳光等植物生长条件有更多的理解。因为幼儿习惯用拟人化的视角看待客观事物,会在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将小树、小花、小草看做共同成长的好伙伴,幼儿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有效在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达到提高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育儿质量的目的。
(二)高度重视师幼交互,调动幼儿参与动因
在幼儿园种植活动实施过程中,由于幼儿缺乏经验,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与鼓励。高度重视师幼趣味性交互,以巧妙的指导方法调动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内在动因。
1.以师幼交互支持幼儿主动探索研究
为促成幼儿与环境进行交互,于环境中主动汲取知识、积累经验、提升认知,教师在实施种植活动时需要为幼儿腾出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幼儿行为表现与之进行交互[2]。以黄瓜种植为例,种植黄瓜的小组发现同一片种植园地内黄瓜幼苗的长势各不相同,有的黄瓜幼苗翠绿健壮,有的则发黄萎蔫。对于此种现象,幼儿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笔者便以问题发散幼儿思维:“咦,为什么黄瓜幼苗有的健壮,有的弱小呢?”“大家看这块土地的泥土十分干燥,黄瓜是因为口渴所以就长不高了吗?”“我们怎样浇水才能让黄瓜幼苗长得更快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幼儿为黄瓜幼苗补足水分,经过一段时间后果然发现幼苗生长快速,幼儿也得出结论:“黄花幼苗的生长与土壤中的水分有着密切联系”,并且逐步构建起“均匀浇水”的种植经验。
2.以师幼交互鼓励幼儿动手解决问题
提升幼儿动手实践能力是农村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的价值所在。为降低幼儿动手实践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师幼交互的方式鼓励幼儿动手解决问题。例如,幼儿在种植黄瓜时,黄瓜苗慢慢长高并长出一些细长的“小胡须”,这些“胡须”弯弯曲曲,但并没有开花结果,幼儿对此表示疑惑。笔者借助多媒体呈现黄瓜“须子”的作用——攀附在其他植物或物体上,有利于牢固植株、抵御强风。幼儿了解“须子”的功能后纷纷想要为黄瓜植株建立支撑物,部分幼儿指出可以建一个架子让须子攀爬;部分幼儿则表示架子难度太高,可以树立一根木棍让须子攀附。幼儿动手操作将木棍埋在土中,还左右晃动检查木棍的牢固性,真正获得了创新力、实践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提升。
3.以师幼交互强化幼儿综合能力
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致力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这就需要幼师引导幼儿仔细地看、大胆地说,还要在活动中优化品格,树立崇尚科学、热爱自然等主观意识,为幼儿今后学习成长夯实基础。以幼儿动手播种为例,教师可在幼儿实操前将播种的过程以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而后指引幼儿尝试说一说播种有哪些步骤。教师在肯定幼儿积极观察、思考、表达的同时,需适时追问,根据幼儿的表现抓住师幼交互着力点,通过追问引导幼儿反思,再次观察图片并组织语言回答问题,达到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观察等能力的目的。
(三)丰富过程记录方法,打破教育领域界限
记录种植活动过程有助于幼儿积累感性认知材料,巩固劳动与生活技能,进而提高种植活动实施效果。为此,教师打破各领域的界限,将种植活动与智育、美育、探究等进行整合,以跨领域融合丰富过程记录方法。
1.以图表记录植物长势,提升幼儿数学能力
图表作为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简洁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幼儿前书写能力、计数能力[3]。笔者与幼儿共同制作了《种植记录册》,各个小组在册子封面上绘制所种植的农作物图画并写上名字或号数,赋予幼儿“小小农学家”的新身份,让幼儿在记录与观察植物生长时更加积极主动且持续稳定。同时,册子内以图表呈现植物的长势规律,每日引导幼儿观察植物,测量植物的高度,数一数植物叶片、花朵、果实的数量等,配合简单的图画将这些数据记录在小册子中,幼儿翻阅册子、对比前几日的数据可以直观感受到植物生长的勃勃生机,从中获得成功感与满足感。不仅如此,笔者会引导幼儿对照册子内容讲述自己的种植体验、种植收获,总结种植过程中的问题,笔者则将幼儿的疑惑、问题转化为生成性资源,通过补充资料、启发引导等有效锻炼幼儿思维能力、数学能力、思考能力。
2.以绘画记录植物形态,培养幼儿审美意识
文字与数据记录虽然直观简单,但不够形象。为此,笔者引导幼儿以绘画记录植物的形态,如植物的幼苗形态、花苞形状、果实形象等,指导幼儿把握植物形态的特点,将绘制好的植物图画粘贴在对应的生长轨迹上。同时,引导各小组分享绘画作品,对比分析不同农作物生长的共性特点与区别,如不同农作物生长都需要经过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过程,但有些植物的花各不相同,如:南瓜、花生的花是黄色的,茄子、豌豆的花是紫色的,辣椒的花是白色的等。除此之外,随机补充自然小知识、农业小知识,如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植株生长快速,土壤疏松的地方植株长势更好,并引导幼儿将这些条件、环境等画下来,如在图画中增添圆圆的太阳、在植株旁边增加喷水壶等,可以促成幼儿对自然、农业知识的积累,又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四、注重幼儿情感体验,积极分享种植收获
幼儿能否在参与种植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决定了种植活动的实施质量。为此,农村幼儿园教师需重视幼儿情感体验,引导幼儿分享种植收获,以此提升农村幼儿园教育科学性,培育幼儿终身劳动意识。
1.以趣味游戏帮助幼儿回顾种植过程
为提升幼儿对种植活动的理解,笔者与幼儿共同总结归纳了在种植中可以应用、需要掌握的小知识,如种子萌发的条件、黄瓜须子的作用、西红柿花朵的颜色与叶片的特点等,共总结出不同难度的三十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教师以闯关形式开展知识竞赛,不同关卡对应不同的物质奖励,幼儿可以自选关卡参与竞赛,能够有效激发幼儿争先意识,提升知识巩固的趣味性。最后,请幼儿谈一谈此次活动的体验与感受,如一名幼儿表示:“我觉得,我们种的青菜太美味了”,另一名幼儿指出“植物就像小朋友,需要爱护它”。由此可见,幼儿通过参与种植活动真正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并能结合自身实际、生活等认识到种植活动的价值。
2.以学科交融优化幼儿情感体验
消除学科壁垒是基于幼儿园种植活动统筹育儿资源的举措之一,幼师需以学科交融优化幼儿情感体验,使幼儿能在种植活动中有更多收获。例如,幼师可将幼儿种植所得果蔬摆在讲台上,引领幼儿观察这些果蔬有何特点,而后引领幼儿将它们画出来,亦可用废旧纸壳、橡皮泥、塑料瓶将它们做出来,达到种植活动与美术教学活动联动的目的,将自然知识与美术知识融合起来。再如,幼师可将幼儿种植果蔬、花草的过程编成儿歌,如小种子真可爱、爱阳光爱雨露等,继而将语言领域活动与种植活动交融在一起,有效培育幼儿的表达能力,幼儿还可在回顾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并能积极参与儿歌创编,使幼儿情感体验更优,提升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的育儿质量。
3.以生活体验引导幼儿分享种植收获
将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成果“可视化”可以提升幼儿的幸福感、成功感,进而保证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实施效果。为此,笔者以家园共育为依托,请幼儿将自己种植并收获的蔬菜带回家中,请妈妈做成美味的菜肴,从而引导挑食的幼儿也能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到蔬菜的来之不易,进而改善其饮食规律,促进其健康发展。不仅如此,家长可通过幼儿的成长与改变意识到种植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家长对农村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的配合程度,改变家长固有教育观念。
三、结语
种植活动是农村幼儿园常见教育活动之一,可发挥农村幼儿园农业资源、农耕文明优势,帮助幼儿形成与发展认知、积累生活经验。为此,教师要对种植活动的实施进行精心规划,整合优质活动资源做好准备工作,在活动实施中注重师幼交互及全过程、多样化记录,并引导幼儿分享自身种植体验、感受与收获,进而形成完善的种植活动组织结构、操作流程,最大化提升种植活动价值。
参考文献:
[1]寇娟娟.浅谈农村幼儿园“蔬菜种植园”的有效利用[J].中华少年,2020(1):2.
[2]梁艳芳.基于“全收获”理念,构建农村幼儿园种植课程的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16-17.
[3]李银萍,李喜梅.田园种植 魅力无限——试论利用田园种植促进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53-154.
作者简介:
龚敏(1986年2月—),女,汉族,福建沙县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