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特色作业设计研究

2024-11-07张艺兰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教师应关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形成高效的教学过程,推动学生的有效发展。作业是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对语文作业设计做出调整,在减负的基础上实现增效,提升作业的综合效益。本文对新课程下小学语文特色作业设计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从学科育人渗透、多样作业布置、作业评价调整三个方面给出了针对性的调整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双减” 特色作业 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0-0124-03

教学的优化是提升教学效益的必由之路,教师应就学生的发展需求做出分析,联系新课程的要求做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革新,提升教学的综合效益。从实际来看,影响语文教学综合效益的因素有很多,教师应围绕实际情况找准教学切入点,实施针对性的教学调整。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双减”工作的推进,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为了构建有效的作业设计,教师可以从特色作业的设计出发做出分析,围绕“双减”的要求做出针对性研究,想办法通过作业形式的优化与作业内容的调整提升作业的综合效益。接下来,笔者将围绕自己的研究发现就自己的心得做出简要阐述。

一、结合学科育人,布置多样作业

育人是新课程提出的新主题,教师应认识到教育的育人作用,在作业的设计中渗透核心素养与德育要素,实现作业的针对性调整。为做好这一工作,教师需要做出针对性分析和研究,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做出解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德育的工作要求,进而做出资源的针对性开发,布置多样的语文作业。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调整作业类型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双减”要求的渗透,严守作业题量限制,防止过量的作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一)基于核心素养,布置合适作业

核心素养指向学科学习中学生需要培养发展的关键能力,其对教师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围绕核心素养做出Ot9QnBBAPV5f9ZBMn9d2VaLFMjLCVaxMlFyXFeauwcs=教学的针对性规划。对于作业的布置而言,为渗透核心素养要素,教师应对当前教学的内容做出分析,研究教学的主题,分析与当前教学相关联的语文核心素养维度,在此基础上再做出资源的针对性筛选,构建相应的语文作业。一般而言,教师要先做出作业类型的规划,再进行作业资源的开发,进而完成作业的针对性设计。如,在进行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的学习时,为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便可以从“文化传承与理解”出发来布置学生探究作业,让学生从重阳节的调查出发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实际中,作业的内容可以设计为“课下通过问询和检索的方式搜集更多重阳节相关的材料,说一说重阳节的习俗”。在完成作业的拟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节日介绍的微课,供学生阅读学习,了解更多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知识。如此一来,借助针对性作业的设计,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可以得到培养。

(二)布置德育作业,落实立德树人

德育是育人工作的重要要求,其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在过去,教师过于强调教学,忽视了育人功能的发挥。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德育要素的渗透,从学生的品德培育出发选择德育主题,构建针对性的德育作业。一般而言,对于德育作业的规划,教师应结合当课的内容做出德育要素开发,再整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地域性资源,形成针对性的德育作业。在完成德育作业的规划后,教师还要对其影响做出针对性评估,分析其可能达成的效益,并做出细微的调整。如,在进行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本课的教学内容出发构建学生作业,引导学生的品德发展。通过研究可发现,本课所学习的内容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其代表着我国古代所取得的璀璨成就,教师可以从本课的内容出发做出拓展,让学生就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材料做出搜集与整理。在学生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能有效形成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展示更多的中华文化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获得品德的熏陶与发展。如此一来,借助作业的合理设置与展现,德育教学就可以有效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这对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与学生品德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课程综合,布置实践作业

实践作业是指以学生实践为过程的作业,这一类作业的布置强调学生的体验,重视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形成个性化的语文作业,教师要联系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学习要点做出分析,从各个课程的教学目的出发来规划实践作业的类型,形成针对性的作业内容。在实际中,教师可以从语言运用、生活情境、学科融合三个方面做出拓展,形成针对性的作业内容。

(一)立足语言运用,布置调查作业

语言运用主要指学生运用语言的技巧,小学阶段的学生应掌握与人交流的方式与方法,并能完成调研、调查等基本研究行为。为了推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建运用语言的机会,形成调查作业。通常来说,调查作业强调学生的实际调研,教师要结合当前教学内容做出分析,选择合理的方向来形成调查主题,构建调查作业。在完成调查作业的设置后,教师要围绕学生的调查需求材料做出分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调查。通常来说,调查作业的辅助材料可以是调查注意事项、调查报告清单等,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拟定和协助。如,在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围绕本课的内容来构建学生调查作业,以此推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通过研究可发现,面向海洋馆的调查与本课的教学主题相吻合。教师可以从海洋馆调研出发组建学生调研小组,将学生划分为4~6个人的小组。在完成小组划分后,教师要做出调研目的和内容的强调。一般而言,本次调查作业的目的可以设计为“通过调查与询问海洋馆工作人员和实际的观察,记录海洋馆的海洋动物的种类和名称,分析其突出特点”,调查内容则可以设计为“与海洋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从他们口中了解更多的海洋动物知识”“参观海洋馆,记录自己看到的海洋动物”等。为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调查,在课上,教师要展示调查方法,并告知学生礼貌地对他人发起问询的方法,以便学生进行调研。如此一来,通过调查作业的布置,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建实际交流问询的机会,推动学生语言能力发展。

(二)结合生活情境,落实校本作业

校本作业属于地方性课程作业,其与校本课程配套,和国家、地区课程相并列。从实际效益来分析,校本作业属于个性化课程配套的作业,其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情况上,与当地的教学密切相连,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为了构建个性化作业设计,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来构建校本作业。从实际学科特点来看,语文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拟制作业,基于此,教师便可以从生活情境出发来构建针对性的校本作业。如,在实际中,教师可以构建以“古诗中的节日”为主题的语文校本课程。针对该课程,教师便可以围绕传统节日的调研形成学生研究作业。在实际的校本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围绕适宜学生课外阅读的古诗词来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描绘了节日的古诗开展学生教学,扩充学生的诗词积累和文化认识。在作业的构建中,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古诗做出整理,围绕古诗对传统节日的描绘去搜集更多关于该节日习俗的介绍。如,对于古诗《元日》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对春节进行调研,搜集现实生活中春节的习俗,并进行交流。如此一来,借助校本作业的设置,教师就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为学生构建节日探究的真实场景,这对学生的文化认知提升与语文学习兴趣增强有重要的意义。

(三)落实学科融合,布置综合作业

跨学科教学是新课标为语文教师提出的专项要求,基于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科间的联系,想办法构建跨学科作业。从实际教学的设计来看,在构建跨学科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科间的联系做出作业的调整,构建综合性更强的跨学科作业。从作业的具体设计来看,教师应从学科间联系做出分析,分析作业构建的切入点,然后从语文与对应学科的联系出发构建针对性的作业。通常而言,跨学科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紧抓学生的发展需求与跨学科教学的内容做出作业形式的选择,进而确定内容,形成作业主干。如,在三年级下册《火烧云》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从本课教学内容出发做出分析,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出发来布置综合作业。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火烧云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其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会涉及。相应地,教师在布置本课的作业时,便可以从“火烧云的原理探究”出发来形成跨学科融合作业。在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火烧云相关的图片和相关信息,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询和检索的方式获取更多的关于火烧云的材料,了解一些与火烧云相关的生活小常识。如此一来,通过学科融合作业的渗透,教师就可以扩充作业的类别,为学生创建探究场景,这对学生的发展较为有利。

三、重视作业评价,落实评价导向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要点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为提升作业设计的综合效益,凸显作业的个性化,教师应做出作业评价的强调,借助评价要点的针对性调整来提升评价的综合效益。一般而言,教师可以从评价主体扩充和评价依据明确两方面做出调整。

(一)突出学生主体,组织学生互评

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教师是评价的践行者,特别是作业评价,教师总是承担了作业评价的主要职责。在当前,随着作业模式的调整,学生实践作业和活动作业的数量大幅提升,对于这一类作业,教师单纯的评价难以起到有效评估的效果,教师应做出作业评价主体的扩充,凸显学生评价的效用。从价值和影响来看,学生评价的实施不但可以扩充评价的形式,提升评价的科学性,还可以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提供助力,发展学生的元认知素养。为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评价,教师需要为学生做出评价要点和方法的展示,帮助学生做出研究。如,在进行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教学时,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构建学生角色扮演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课的文本内容设计话剧表演。对于这一类型的作业,由于学生会进行创意改编,活动的主观性较强,教师评价的效益会出现下滑。相应地,教师就可以从学生评价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作业评价。在演出中,学生一般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相应地,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表现情况和他人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最终结合综合评价情况选出表演最为出色的小组。如此一来,学生评价便可以发挥出其价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发展。

(二)设计评价量表,引导正确反思

评价依据的明确对评价的有效实施有重要的意义。在过去,教师在实施评价时很少会制定清晰的评价表单,其实施的评价也只是在心中进行大致计量,这样的评价设计使得评价的结果会受到教师个人喜好的影响。为提升评价的有效性与精准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和新课程的培养要求做出评价量表的构建,用评价量表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情况,以此实现有效评价。如,在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的教学中,针对这一口语交际,教师设计的学生作业可以是讲故事。在实际中,做出有效评价,教师便可以从讲故事的要素出发做出评析,理清评价学生讲故事效果的要素。一般而言,吐字清晰、语言流利、抑扬顿挫、带有情感是评价讲故事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评价要素构建评价量表。如,对于吐字清晰,教师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标准进行评分,结合学生的表现给出评定。这样一来,通过评价量表的应用,教师就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讲故事表现,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引导学生正确反思。

总而言之,作业设计的效益会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直接干预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融合“双减”要求,提升作业的设计效益,构建语文特色作业,教师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做出分析,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选择作业类型,进而开发相关的作业资源,生成有效作业。在实际中,教师可以围绕学科育人渗透、多样作业布置、作业评价调整三个方面做出针对性研究,形成有效性更强的语文作业设计。

参考文献:

[1]王荣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研究[J].亚太教育,2022(19):169-172.

[2]王志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讨[J].家长,2020(7):127-128.

[3]封顶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7):26+29.

[4]王莉娟,刘金远.多元化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策略——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的研究[J].教师博览,2022(15):9-10.

[5]马燕.“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