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2024-11-07肖琼娥
【摘要】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学校的实际育人水平,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在此背景下“双减”政策得以有效颁布,其同样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教学方向。为此,教师应该积极革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有效突破以往传统教学的弊端问题,进而落实“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尤其是针对小学阶段的作业设计,教师应该在确保作业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降低机械式、重复式的作业数量,促使小学生能够在高效完成作业的前提下有效巩固语文基础知识。基于此,本文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优化策略做进一步探究分析。
【关键词】“双减”背景下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0-0106-03
小学语文作业是帮助小学生有效内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教师有效判断学生实际知识掌握情况的关键手段。然而,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主要以机械式的课文背诵、朗读、字词抄写等单一化、重复化的作业为主,缺乏个性化、兴趣化作业的设计。其中作业设置的“质”不但有待提升,而且大“量”重复式的作业内容同样难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对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阻碍。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双减”政策为指导思想,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性格特点和实际学情,设计更具个性化、针对性的语文作业,进一步提升语文作业的层次性和高效性,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体验感,进而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助力小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一)有效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双减”背景下教师对语文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同样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对小学语文学习和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均有所不同。为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有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更具差异化和针对性的作业内容,有效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如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作业内容的分层设计,引导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可以选取适合自身当前学习水平的作业内容,其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促使小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得以有效激发,推动班级所有学生均能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能力的全面提升[1]。
(二)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小学生有很高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同时思维还并未发育成熟,相对而言思维较为局限和简单。在进行知识获取时大都是利用形象的思维,对新鲜、有趣的作业形式更感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就需要创新作业形式,不应该仅是盲目机械式地进行知识的传输,还需注重有效预防小学生对学习出现的排斥心理,注重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使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够得以充分激活,助力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如在进行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期间,可以有效融入一些游戏类、故事类、合作探究类等趣味性的作业内容,引导小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有效复习与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快乐学习的教学目标,使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有效激发,进而能够更加享受作业完成的过程,提升小学生的学习体验感[2]。
(三)有效顺应“双减”政策的教育理念
“双减”政策的推出为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给予了制度与政策方面的有利支持以及有效保障,在小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不能仅局限于完成课堂学习与课后作业,同样需要和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种人才培养机制相适应。为此,教师应该有效转变以往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将“双减”政策的目标要求真正落实到位,帮助小学生有效摆脱以往题海战术教学模式的束缚,进一步消除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所产生的排斥、厌烦心理,以便能够引导小学生把精力与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方面。除此之外,在“双减”政策有效推行以后,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的过程中,同样需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理念,积极运用现今便利高效的教学方法与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多元化的作业设计,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课堂学习中,都可以把语文作业元素有效融入其中。如此一来,布置的语文作业就可以不断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创新,实现对小学生创新素质有效培养的教学目标,促使语文作业设计更具有效性,进一步达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3]。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分层作业内容,有效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小学生因年龄、认知水平等各方面原因所产生的影响,导致其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即便教学内容、教学环境都是一致的,最终所呈现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也有较大的差距。为此,教师应该给予小学生个体差异足够的重视,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有目的性地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针对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学情,围绕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各种难易程度作业的设计,然后,让小学生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作业,从而全面提升相应能力[4]。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这节内容的学习前,教师就可以结合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预习作业的设计。如针对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后进生,可以有效设计基础层的作业内容,要求后进生能够熟读课文、标记出本节课的生字生词,将各个自然段的中心思想使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提升后进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累积能力;针对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中等生,可以设计提升层作业,要求中等生能够将“四季之美”均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进行总结分析,有效提升中等生的分析总结能力;而针对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较为优良的优等生,教师可以进行拓展层作业的设计,如要求优等生能够有效分析课文内容,并基于课本内容进行句子的仿写,有效激发优等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第二天进行课程讲解期间,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课堂交给同学们,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作业内容的讲解,对于学生们的不同表现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鼓励和肯定,最后再针对性地进行共性问题的讲解,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借助这种分层作业的布置,不仅能够全面激发不同层次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而且还能够有效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促使小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得以全面提升,实现“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5]。
(二)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内容,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以往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通常小学生都是被动完成的,对于作业设计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小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依照教师的设计思路来完成作业练习。而伴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教师对于小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着重将小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对其学习潜能不断进行挖掘,从而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所以,教师可以有效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内容,使作业题目变得更加丰富、灵活、多样,摆脱以往单调式、机械式作业模式的限制,把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成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促使小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化,有效引导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6]。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小学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这节内容时,按照教学要求需要小学生能够将故事讲得更加生动且富有吸引力,这对小学生来说就需要其具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为了使小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充分依据小学生的特长与兴趣[7]。如,将以往的“讲故事”进一步扩展,引导小学生能够把“讲”以画面、肢体语言、声音等各种不同方式呈现出来。如可以分成表演组、朗读组、绘画组等,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依照自身兴趣选择小组,如选择表演组的同学,应将表演的特点突显出来,让小学生依照自身的理解进行民间故事的改编,试着把故事编撰为简易的剧本,如把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利用表演“讲”出来;选择朗读的同学应强化朗读民间故事的训练,同时在作业群里采取录音的方法提交作业;绘画组则需要把故事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利用小学生喜爱的风格,如国画、卡通、漫画等,将故事内容呈现出来。这种作业设计的创新不仅能够让小学生的选择更加广泛,而且还能够在寓教于乐中将小学生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他们能更为自主地进行学习,充分地对小学生的读、写、说、听等综合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培养[8]。
(三)设计生活实践性作业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极其紧密的关联,为此,“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注重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有效强调生活实践性,促使小学生能够把课本中所学的教学知识点有效应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中,认识到语文知识无处不在,进而引导小学生能够学会认真观察生活,逐步累积生活经验,有效体会语文知识的魅力所在。所以,在现今“双减”政策深入推行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开发生活资源,有效进行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以作业为切入点将教学内容和生活间的距离拉得更近[9]。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这篇文章时,此文主要是细致地描述了竹节人这种传统玩具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可以进行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促使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更好地提升,积极鼓励小学生找寻生活里的材料,进行这种传统玩具的制作。同时,让小学生把制作的成品在班级里进行展示,并将制作过程分享出来。在制作竹节人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制作自身比较拿手的玩具的兴趣,然后引导小学生将自己的制作方法和同学进行有效分享,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作业完成积极性和学习体验感。借助这种生活实践性作业内容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摆脱和消除以往大量书面作业所引发学生的反感心理,而且对于小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也极其有帮助[10]。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对教师作业布置的任务量进行了有效控制,而且同样对课后作业呈现形式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进行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双减”政策为指导思想,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际学情与教学内容,有效完成分层作业内容的设计,进一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效完成多样化作业内容的设计,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效完成生活实践性作业内容的设计,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使“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落实,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广娣.聚焦双减减负提质——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23(39):48-50.
[2]池剑芸.“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J].华夏教师,2023(24):37-39.
[3]崔雪松.“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探索[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3(5):115-117.
[4]田小霞.“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J].科普童话(原创),2023(2):68-70.
[5]刘艳芳.“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质量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J].课堂内外(初中版),2023(12):13-15.
[6]王荣刚.“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16):17-18.
[7]王巧会.“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4):25-27.
[8]李阳红.“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与探讨[J].新课程导学,2023(24):33-36.
[9]田雷.“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特色作业实践研究[J].课堂内外(初中版),2023(12):45-47.
[10]张文彬.聚焦“双减”,优化作业设计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提质增效的相关分析[J].教师,2023(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