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探析

2024-11-07郭云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其强调的核心素养培养任务使得初中各学科教学工作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改革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改革时,考虑到学生们正处于各方面思想观念全面发展的青春期阶段,教师也要通过对其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引导其逐渐产生对国家与社会的高度认同感的同时,通过对自身责任的明确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与努力学习的意义。本文就简要论述了几点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 家国情怀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0-0094-03

随着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能够更加轻松地获取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与知识,但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整体的学习思维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其极容易受到社会上部分消极信息的影响,对社会与国家产生错误的认知。面对这一情况,考虑到初中历史课程中包含较多爱国教育素材,家国情怀又是历史学科主要的核心素养培养任务之一,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整体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家国情怀进行全面培养的科学策略,以此实现素质教育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的全面落实。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时存在的不足

(一)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认知不够准确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普遍意识到了实际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的重要价值[1]。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面临较为沉重的中考升学压力,因此,部分教师在对学生各方面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往往会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而更加重视对学生其他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锻炼,并因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对其考试成绩的影响不够明显,而忽略了其具有的重要价值,最终导致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的家国情怀培养策略也较少。

(二)家国情怀的渗透方法不够科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初中各学科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往往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2]。面对这一情况,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时,往往也需要教师通过对整体教学方法的创新,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各方面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但部分教师由于对这一教学要求的认知不够准确,在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培养时,仍然更习惯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策略,并希望学生们通过对教学活动中相关爱国知识的死记硬背,实现自身家国情怀的有效提升。由于整体的学习体验较为被动且枯燥,因此,绝大部分学生很难与实际教学内容中的各种爱国元素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最终直接影响其家国情怀素养的发展水平。

(三)缺乏对学生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往往更加强调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面对这一情况,考虑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的各种历史发展规律对于现代社会仍然较为实用,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时,往往也更加强调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但受到整体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虽然对整体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与优化,但由于忽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很多学生对教材中各种爱国情感的认知仍然只停留于理论层面,无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家国情怀的准确实践途径[3]。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价值

(一)确保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中,考虑到学生正处于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且历史学科本身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特点,因此,加强对学生各方面思想品质的培养已经成为整体教学活动重要的开展原则[4]。而在加强了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后,教师往往需要从较为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带领学生梳理事件的经过与传达出的社会发展规律。这样就可帮助学生通过对各种历史事件人文价值的分析,逐渐意识到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并以此帮助其在处理其他学科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从较为多方位的角度入手,明确问题的本质与具体的处理方法。

(二)加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随着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各国间经济与文化的深入交流也导致部分学生受到西方消极文化的影响,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错误的认知[5]。面对这一情况,考虑到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家国情怀的教学素材时,往往需要对相应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进行全面的掌握,且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各种历史事件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因此,在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往往也可确保学生逐渐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加直观的认知。并确保其在整体家国情怀素养的影响下,形成对各种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责任感。

(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学生本身正处于身心素养发育较为矛盾的青春期阶段,因此,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容易因较大学习压力与外界其他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产生情绪过于激烈或较为叛逆等情况[6]。这时若教师与家长仍然以严厉的态度督促其进行改进,极容易导致实际的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严重时甚至会使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而在加强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后,往往可以帮助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产生更加强烈的认可。这样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其也可以受到各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而逐渐形成更加科学的生活态度与学习态度。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科学途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明确家国情怀的培养主题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中,由于整体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特点,因此,在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培养时,教材中的知识安排往往也是最重要的教学依据[7]。面对这一情况,考虑到部分教学内容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含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较为抽象,教师也要加强对其重点教学内容中家国关系的分析,并以此通过教学主题的升华,明确针对性更强的家国情怀培养目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学生在对各方面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素养,并通过其知识结构完善性的提高,实现其整体家国素养的持久性发展。例如,在进行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中“抗美援朝”一课的教学时,虽然从字面上来看,其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我国当时的国际环境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教材中描述的各种战争中涌现的黄继光与邱少云等战斗英雄的表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实际的行为中均体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对此,教师就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这些战斗英雄的行为举止进行提问:“若这些英雄不做出相应的行为,这些战争是否会获得胜利?若抗美援朝战争在这些战役的影响下最终失败,会对我国造成怎样的消极影响?”通过对教材中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就可帮助学生在分析各种基础历史知识本质的同时,从更加直观的角度对其中包含的家国情怀知识产生更加准确的认知。

(二)借助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家国情怀感知的直观性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中,考虑到很多教学内容中包含较为丰富的人文元素,因此,若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灌输式的讲解策略,极容易导致学生因对各种知识形成过程的认知不够准确,而很难掌握其中包含的深层次家国情怀教育素材。面对这一教学情况,考虑到历史教学活动中讲述的各种历史事件均是真实发生过的,教师就可借助教学情境对实际教学内容进行直观展示。通过学生对情境中真实教学元素的轻松分析,加强对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的直观感知,并通过整体教学难度的降低,确保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发展动力的有效提高[8]。例如,在进行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五四运动”一课的教学时,为了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确保学生对实际教学内容中包含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进行更加直观准确的感知,教师就可提前借助信息技术搜集一些有关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以及运动开展过程中某些细节的资料,随后要求学生在课上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对《巴黎和会》的会议内容进行复现。这样在真实情境的影响下,学生往往就可更加直观地将自身带入当时学生的视角分析问题的本质,并在情境中真实氛围的影响下更加准确地感受到国家强盛具有的重要影响以及我国现在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最终确保其对国家与社会产生更强的认可感。

(三)借助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家国情怀的水平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中,由于整体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因此,加强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灵活运用始终是确保其各方面核心素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面对这一情况,在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虽然各种历史事件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距离较为遥远,但由于其传达出的各种历史发展规律对现代社会的建设工作仍然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教师也要积极围绕教学主题开展一些家国情怀方面的实践活动。通过明确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决当今社会的各种问题。以此确保学生们在对各种家国情怀素养相关的知识进行应用的同时,结合实践活动中的反馈实现自身家国情怀素养水平的持久性提高[9]。

例如,在进行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单元的教学时,由于其实际的社会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比存在较大的时空距离,因此,仅通过教师对各种战争中爱国精神的讲解,往往很难使学生从情感方面对知识中包含的家国情怀素养教育内容进行准确感知。面对这一情况,在完成对本单元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就可带领学生到本地的抗战纪念馆或烈士陵园等场所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在对场馆中介绍的各种事件与英雄人物的经历进行分析的同时,结合各种类型的历史文献与文物等更加直观地感受日本侵略者对我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我国抗战精神中传达出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与必胜信念等思维品质。最终通过教学形式的优化,实现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积极性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共同提高。

(四)通过中外历史的对比,提高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客观性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中,受到课程整体综合性特点的影响,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对我国的发展历史进行准确掌握,同时也要通过对世界发展史的分析形成更加良好的时间与空间意识。面对这一情况,考虑到我国的发展过程与其他国家的发展过程相比,均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在对其他国家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时,引入我国同时期代表性较强的社会现象与历史事件,如苏联解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重要建设时期。最终通过对比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感受到我国发展战略的科学性。

四、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新课标》的全面落实,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初中各学科教学工作中要开展的原则之一。面对这一情况,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工作中,考虑到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通常会影响到学生后续整体的爱国情怀与价值观念,教师也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探究自身各教学环节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进行全面培养的科学途径。最终确保学生对国家与社会产生较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确保自身逐渐成长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世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6):154-156.

[2]赖才莲.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22):97-98.

[3]刘想君.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J].新课程,2021(29):4-5.

[4]郎静.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1,18(33):236-237.

[5]孙广荣.初中历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策略[J].情感读本,2021(12):37.

[6]陈锦凤.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1):1438.

[7]刘章.“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分析[J].新一代,2021,25(2):169.

[8]王宏萍.“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J].空中美语,2021(6):130.

[9]刘召召.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