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活动一体化设计策略

2024-11-07华宝娈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活动一体化设计策略。首先分析了课外阅读在激活学生课内学习兴趣中的作用,其次探讨了如何通过课外材料深化课内语篇的理解,最后讨论了如何利用课内阅读活动提升课外阅读深度。通过具体实例和策略分析,本文展示了一体化阅读活动设计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升及文化素养培养方面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 课内外阅读 一体化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0-0082-03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更是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改革需求。在这一背景下,课内外阅读活动一体化设计策略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将课外阅读资源和课内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一体化设计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到丰富的文化素材和现实生活情境,还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形成更为有效和持久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内外阅读活动的有机结合,学生能够在真实语境中应用所学,在交流中提高语言技能,增强跨文化理解,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以课外阅读为引,激活课内阅读之情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将课外阅读作为一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课内阅读的兴趣和情感投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动机,还能促进其对英语学习的深入理解和兴趣。

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使其在接触广泛的文化和知识背景下,增强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课外阅读活动的设计需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因此,选取与他们生活背景、文化习俗及兴趣爱好相关联的英语阅读材料,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促进深入理解。例如,若学生对科技发展感兴趣,教师可推荐科技发展相关的英文文章或报告,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宽视野,激发探索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课外阅读中的发现和感悟带入课堂,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英语学习的热情。为此,教师可在课堂上设置分享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新词汇、有趣的话题或文化现象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二英语“Wildlife Protection”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Chinese Youth Embrace New Attitudes Toward Pets and Wildlife”作为课外阅读材料,以此为桥梁,促进学生在听说读各项技能上的提升,同时深化他们对野生动物保护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首先,在听力环节“Saving endangered wildlife”,教师可以提前提供文章中关于2014年一群中国年轻人拦截装满狗的卡车的故事。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在听力练习前了解到中国年轻一代如何积极参与动物保护,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援活动。这样的背景信息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动物保护行动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其次,在口语讨论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提到的年轻人改变对待宠物和野生动物态度的例子,例如中国年轻人对狗的爱护以及他们对象牙和其他野生动物产品态度的转变。学生可围绕如何通过个人行动和社会活动来保护野生动物这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练习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目的。这不仅能够提供实际语言使用的机会,还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环保意识。最后,在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分析文章中的案例,如中国青年如何参与动物保护活动,以及这种行动如何影响了中国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和政策。通过与课本中的阅读材料“The Strange Tale of the Milu Deer”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同时也能够探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和方法。这种课内外阅读活动的一体化设计,不仅促进了学生英语学习技能的提高,还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以课外语篇为辅,深度解读课内语篇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将课外阅读材料与课内教学内容相结合,以课外语篇为辅,深度解读课内语篇,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策略。教师需根据课内文本的主旨和核心语言点,精心挑选适宜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英文报刊文章、短篇小说、诗歌或者是专业领域的论文等,其内容应与课内教学主题相呼应,语言难度适中,这样既能吸引学生兴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种精心的材料选择,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拓宽知识视野,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比较分析课内外文本,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主旨和核心语言点。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如文本对比分析、主题讨论、语言点归纳等,引导学生探索课内外文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这种比较分析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能够促进他们对语言形式和功能的认识,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此外,将课外阅读材料作为拓展阅读,有助于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应用新知识,促进他们对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的深入探索。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材料中的实例,结合课内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如模拟写作、情景对话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语言使用场景中。这种应用性学习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语言点的掌握,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高一英语第四单元“Natural disasters”的教学中,教师引入路透社的文章“Japan quake: Rescuers rush to reach survivors”为课外阅读材料,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对自然灾害主题的理解,并提升他们的英语技能。

在撰写新闻摘要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专注于文章中描述的7.6级地震造成的破坏情况,包括至少55人死亡、数千名救援人员在严寒天气中努力抵达西海岸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学生需要提炼出救援行动的细节,如珠洲市长描述的90%房屋可能已被摧毁的惨状,以及紧急救援队伍在北端半岛遇到的困难,包括多起火灾和对建筑及基础设施的广泛破坏。在发音练习中,教师可以选择文章中的特定词汇,如“rescuers”“struggling”和“damaged”,让学生练习这些词汇中的无声辅音、有声辅音以及-ed结尾的正确发音。通过重复练习,学生能够更准确地发音,特别是在描述自然灾害相关情境时。

利用文章中的具体情节,如日本政府部署紧急救援队伍、救援人员面临的挑战以及全球对此灾害的响应,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表达对灾害应对策略的看法。讨论可以围绕如何提高救援效率、如何在灾害发生后迅速恢复基础设施,以及国际社会如何协助受灾国家等话题展开。在语法练习中,学生可以从文章中找到包含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实例,如“Around 200 tremors have been detected since the quake first hit on Monday, which warned that more strong shocks could hit in coming days.” 通过分析这些句子,学生可以深化对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使用和功能的理解。学生可以选择基于文章中的某个方面,如对珠洲市和轮岛市灾后情况的描述,或者是日本政府和国际社会对灾害响应的方式,来准备一个有关自然灾害的演讲。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将研究具体的灾害案例,学习如何在公众面前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信息。通过结合课外材料,教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在阅读、发音、口语、语法和写作等方面的英语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对自然灾害主题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全球责任感。

三、以课内阅读为梯,提升课外阅读深度

在高中英语教学领域,将课内阅读活动设计为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深度的跳板,是一种富有远见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旨在利用课内阅读活动的有序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拓展他们的课外阅读视野。

在课内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阅读技能,包括词汇理解、句子解析、主旨把握和推理判断等。这些技能的培养,为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课内阅读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课外阅读中。通过设置,如主题研究、读后感或批判性评论等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课内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更为开放和多样化的阅读环境中,运用和拓展自己的阅读技能。这种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和技能迁移,是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深度的关键。进一步,教师应利用课内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全球视野。通过选取涵盖多种文化背景和视角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和比较不同文化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增强他们对全球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以此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他们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而在课外阅读中追求更高层次的理解和探索。

例如,在高三英语单元“The value of money”的教学中,通过“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片段的深度阅读和分析,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对这部作品的深度理解。首先,教师可以播放“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电影的视频资料,如“At the Hotel”的场景视频,学生可以看到亨利如何利用他的一百万英镑钞票改变了他的处境,加深对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的理解。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分组重述课文中“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各幕内容的关键情节,如亨利初次尝试使用巨额钞票时的经历。学生需用自己的话来叙述事件,并表达对亨利处境的看法,学生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和社会问题,分析金钱价值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识别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元素。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选择“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特别是在重要场景中的人物交流,如亨利与裁缝店老板的对话。通过模仿对话中的节奏和语调,学生可以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表达的自然性。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编写一个短剧本,要求保留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情感张力,如使用情态动词和过去将来时表达假设和可能性,学生可以在实际文本中练习这些语法项目。例如,讨论亨利对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预测和他的计划。通过这种写作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构造,同时提升创作和表达技能。通过这些课内阅读和活动,学生对“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的理解将不仅限于表面的情节,而是能够深入探讨作品中关于金钱、社会和人性的复杂主题。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利用课堂上学到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技巧,探索故事中未涉及的场景和深层含义,从而实现由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深度的自然过渡。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活动一体化设计策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互动和深入学习英语的平台。课外阅读材料与课内内容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动机,并加深他们对文化和知识背景的理解。通过分享和讨论课外阅读中的发现,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见解,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此外,通过对比分析课内外文本,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还能够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未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多媒体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如数字化阅读平台、在线论坛和社交媒体等,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并与全球读者分享交流。此外,教学设计应更多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差异,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荐和学习路径,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策略,高中英语教学有望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度语言能力、深厚文化素养和全球竞争力的未来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君繁,杨静艳.“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23(11):65-68.

[2]付宇航,姜帆.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活动设计[J]. 海外英语,2022(5):181-18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