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科融合体育的实践教学研析

2024-11-07修倩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学科融合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也是进一步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举措,在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灵活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合理融入体育学科,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与欲望,让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就针对英语学科融合体育学科的实践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英语 体育 学科融合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0-0079-03

过往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的职责是训练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美育等能力是体育学科与艺术学科教师的职责,这种不正确的教学观念,不仅会影响英语课程育人价值的深入发挥,而且难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在新时期,英语教师需要树立全面育人理念,将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组织开展多元化人才培养活动。体育是一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学科,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融合性,符合学生的认知与需求,对于初中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可以将英语学科与体育学科有机融合,规划设计趣味多样的体育活动,带领学生学习英语单词、英语词汇,逐步提升学生英语课程探索学习积极性。

一、学科融合的重要意义

学科融合是指打破学科单一化、孤立化的教学趋势,促进学科之间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教学思想与活动,既是学科创新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科持续发展的趋势。具有互动性、协作性、开放性、整合性等一系列特征,可以有机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优势与教学资源,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落实,达成全方位训练学生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的目的[1]。一方面,利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可以助力学生思维多元化发展,其可以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思维模式有机整合,为学生思维积极性与灵敏度强化提供助力。另一方面,利用学科融合可以让学生学习能力与效率进一步增强,让学生能够自主高效探索学科知识,体验与感受课程学习的乐趣和热情。此外,规划设计学科融合活动,还可以训练与激活学生的跨学科思考能力、探究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知识视野。

二、英语学科融合体育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学科融合教学目标,助力学科融合

目标是影响学科融合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教学当中每个知识模板、每个环节的规划处理都需要指向特定的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课程学习都拥有清晰、明确的路线,并围绕这条路线展开探究活动。因此,在英语学科融合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精准界定学科融合教学目标,为后续学科融合活动系统化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例如,在英语学科与体育学科融合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贴合体育课程具备的特征,设计核心教学目标:争取在创设构建英语学科情境过程中,灵活使用体育课程中有趣、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体育学科任务过程中,学习英语知识,逐步提升英语语言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操练句型、词组以及关键词语,协同提升学生的体能以及语言运用能力。以核心目标为立足点,将英语课程与体育课程深度融合,打造学科融合教学体系,可以让学科融合教学活动系统化、高质量落实。

(二)创设体育情境,趣味导入新课

体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效率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因此,在“五育”融合背景下,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科学合理开发挖掘体育资源,提炼体育元素,规划设计多元化导入活动,营造趣味生动的教学情境,激活与提升学生英语课程学习欲望,引导与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为后续英语学科教学功能作用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发体育内容,组织开展英语课堂教学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体育学科、英语学科两者之间并没有关联性,在英语学科中很难灵活引入体育教育资源。但是实际上,英语教材中涉及许多体育知识,可以科学合理融入体育内容,比如阅读与体育相关的文本、体育运动技巧与体育项目相关的词汇时都可融合体育,提升教学整体质量。对此,英语教师在组织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贴合教学需求,深入挖掘与开发体育内容,有意识渗透落实体育资源与体育精神,深化英语课程教学效果,增强英语课程教学有效性[4]。

1.融入体育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初中教材中涉及的体育素材、体育知识与理念相对较多,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使用、灵活巧妙开发这些内容与素材,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英语知识,帮助学生开阔知识学习视野。除了灵活使用课内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发挖掘课外体育素材,包括线下体育专题项目训练活动、线上英语阅读练习活动等,比如与体育关系密切的句式、单词、文本等,利用课内外多元化的体育素材,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与学习英语单词、词汇等知识,也进一步调动学生体育学习与英语知识学习欲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英语学习理念[5]。同时,教师还可开发挖掘校内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学校组织开展的大型体育运动,带领学生了解体育运动有关的英语单词、句型等一系列知识。例如,沪教版九年级下册Unit 5 “Sport”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单元教学内容和知识,明确掌握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Sport”,单元教学的重点与核心内容,即让学生利用英语表达体育运动体验、正确看待他人对体育的看法,能够自主阅读与体育运动相关的英语文本。在单元教学核心任务与重点内容的引导下,首先,可以选择与文本相关的体育内容和知识,如“football, basketball, volleyball”等一系列单词,以及重点语句“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亲身示范的影响作出相应的动作,让学生对运动词汇有大致的印象与认识。接着,教师可以介绍相应的英语词组,并融入有关的动作,鼓励学生跟随英语老师读单词、做动作。最后,学生回答自己牢记的内容,比如有学生说“play basketball”“play football ”“play table tennis”等,借此导入本节课主要任务“Learn the vocabulary of sports words”。

2.提炼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学科思维

除了贴合教材内容,融入体育资源与体育教育内容之外,教师还可融入课外素材,培养学生学习思维与学科学习欲望,比如可以讲解体育运动的功能作用、体育运动的发展历史等,让学生能够利用课堂学习体育知识,开阔自身的眼界,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并且树立良好的学科学习思维以及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目的[6]。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1 “Helping those in need”课程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了解与认识“blind person, poor person, homeless person, disabled person, deaf person”等特殊人群英语词汇之后,教师就可拓宽教学视野,引入课外教学素材,熏陶与培养学生品德素养,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残奥运动会的视频,展示残奥运动员为国奋斗的视频、图片等,让学生直观了解与认识。其次,在这一基础上,提出问题:“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se Paralympic athletes? Please use one sentence to summarize and describe their characteri?鄄 stics.”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研究,学习与体会残疾运动员具备的品德素养,感知体会他们身上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最后,与残疾运动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活中不良的现象与情况,比如受到捐赠的人长时间不劳动,单纯等待社会与国家救助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现象,并且提出问题:“How we should help people who really need it?”依据英语教材文本对话、互动部分,学生可以快速得出相应的答案:“Provide clothes, food, etc. to those in need, and write letters to the local government.”在这一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In addition to the material and resource support and help, how also can you help them? If you were a disabled athlete, how would you want someone else to help you?”鼓励学生采取小组交流互动的模式,快速得出结论,即对于特殊人群不仅需要提供物质的支持,而且需要从技能和心理层面帮助他们。通过导入课外体育素材,多维度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明确掌握社会上特殊人群的心理特征,明确掌握如何帮助特殊的群体。同时,学生还可发散自己的思维,回归日常生活,在充当体育赛事志愿者时,可以采取正确的方法与选手交流沟通,帮助选手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四)组织趣味实践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

艾伦·雷普克认为,学科融合最合理、最优异的表现就是模糊学科存在的界限,让学科独特的功能和效应可以发挥。体育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与活动性特征,主要以体育活动项目开展为载体,对于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在英语学科与体育学科深度融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体育学科的功能作用,规划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借助活动引导与带领学生深度学习英语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与质量水平。例如,Unit 5 “Sport”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规划设计以下活动:一是“读、做”活动,为学生展示单词卡片,随机选择学生阅读卡片内容,并且作出相应的动作。在这一过程中,英语教师不仅可以教授英语词汇与词组,而且需要为学生讲解这一词组对应的一系列体育动作,反复、多次操练,要求学生跟随教师大声朗读,并且做出与之相对应的动作,巩固英语词汇的掌握与认识。二是“配对”活动,将学生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小组,分发不同的英语词汇、词组卡片。组织开展组内交流活动,活动模式为:一个学生大声朗读,说出一个单词,另外两名学生则快速做出单词相应的动作,或者由一名学生观看卡片,做出卡片词汇相关的动作,另外两名学生根据动作内容,说出单词。要求学生小组同时进行操练,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巡视,及时检查学生阅读情况,纠正与改善学生错误、不正确的发音,也可指出学生动作不合理、不正确的地方。三是趣味游戏活动,游戏活动规则为:随机选择7~9名学生前往讲台,由其中一名学生说出本节课所学的体育运动单词、词组,其他学生则需要快速做出对应的动作,若是做出与之不对应的动作则失败、淘汰。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深刻、全面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词组与单词。

(五)设计趣味英语作业,改善作业形式

作业设计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学生知识学习成效的关键环节,在英语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继续挖掘初中英语教材中与体育运动、身体健康相关的知识,规划设计丰富有趣的英语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与落实作业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体育练习习惯,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帮助学生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内化吸收、迁移应用所学的知识。例如,Unit 5 “Sport”这一课时与体育关系密切,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可以深入学习体育技能、体育习惯与爱好,并且可以利用“I enjoy…”“I like…”“…is my favorite sport.”等,讲解自己比较喜爱的运动,掌握的体育习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学习成效,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作业。一是要求学生使用英语语言详细记录自己一周内体育运动情况、体育运动信息等,包括学习的体育技能、完成的各种体育项目,以及体育运动时间、体育运动体验与感受等。二是组织实施小组交流合作活动,阅读与观看同学体育运动记录,并使用英语,讲一讲同学喜爱的体育运动。三是鼓励学生写一篇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文本,详细介绍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并指出体育运动项目类型、项目活动内容以及体育运动的价值。通过上述英语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树立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与观念,而且可以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英语学科与体育学科有机整合,可以让英语学科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关注,根据教材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有机整合英语与体育学科,组织设计多元化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蒋乐娴.浅谈体育艺术特色教育与中学英语学科的相互作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31):129.

[2]杨蓓.“赛事名城”背景下的口译课与体育英语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以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J].现代英语,2023(5):9-13.

[3]彭小南,张进亮.“以学生为中心”的实用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以北京体育职业学院为例[J].海外英语,2022(14):206-208,215.

[4]赵慧.“五育并举”指引下英语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的命题分析——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读后续写”为例[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2(1):61-64.

[5]姜建红.培养核心素养,助力多维人才 ——探析初中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英语画刊(初中版),2021(2):57-58.

[6]叶雪璃.“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Unit 2 Students Who Volunteer为例[J]. 英语教师,2022,22(17):99-102.

作者简介:

修倩(1981年9月—),女,汉族,吉林长春人,本科学历,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英语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