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质量标准下的高中日语期末统考阅读理解试题命制
2024-11-07李明昊
【摘要】本研究以《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分析了广东省Z市高一年级2022、2023年两年阅读题目的内容效度。对两年统考试题文章的体裁、题材、考查方式、长度、生词量、难度以及考查技能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两套题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基本符合现阶段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业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照2024年1月的适应性训练真题,汇总两套阅读试题命制的优缺点后又给出了后阶段的命题和教学建议,从而助力教师和考生的教学、学习和备考。
【关键词】学业质量 阅读理解 试题命制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山市教育教学课题“学业质量水平下的高中日语试题数据驱动命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2022206。
【中图分类号】G633.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0-0073-03
一、引言
阅读理解是高中日语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掌握良好的阅读技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其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学科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为依据,结合课程内容以及学生日语学习的阶段性发展规律总体描述了学生各个方面的典型表现特征,共有六个等级,其中高考要求达到五级标准。不同于英语学科,日语考生大多都是在进入高中后才开始学习日语,需要在三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达到高考要求实属困难。由此,在每个阶段及时、准确地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新课标》要求的学业质量,及时对教学进行监控和调整便显得极其重要。本研究以广东省Z市高一年级2021—2022学年度以及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的阅读统考试题进行命题质量分析,以期为统考日语阅读理解试题的命题提供参考。
二、核心概念与研究依据
(一)学业质量标准
因Z市学生均是从高中入学开始学习日语,需要在高一整个学年完成初中部分的内容。针对高一年级的实际情况,本研究以《新课标》为教学方针引领。不同于《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2011版)》,《新课标》中首次出现了核心素养以及学业质量标准的概念。学业质量标准是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可以直接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和教育评价,是促进核心素养进入学科和课程标准、用以指导教育评价的桥梁。《新课标》中详细介绍了学业质量的含义,并以核心素养水平的划分作为参考对各级别的学业质量标准做以论述。学生需要在实际情况下调动自己已有的能力进行准确表达,最终掌握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资源管理能力等。通过以上环节学业质量标准将课程标准和考试评价进行了有机链接。
(二)研究依据及难度对标
本研究对高一年级期末统考的日语阅读理解测试进行研究。受客观因素限制,绝大多数考生均是高中零起点,高一统考的考查内容还局限于初中部分。为了指导和规范高考的命题和实施,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18年编写了《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日语)》(以下简称《考纲》),对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等进行了统一说明,对各地的统考试题命制亦做出了指导。由此本研究参考《新课标》以及《考纲》对试题命制的内容效度进行研究。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学习内容,本研究将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试题难度与《新课标》中的二级难度对标。
三、研究内容和数据分析
本研究以广东省Z市2021—2022学年度(以下简称试题一)以及2022—2023学年度(以下简称试题二)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阅读统考试题为研究文本,对文章的体裁、题材、考查方式、长度、生词量、难度以及考查技能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随后由两名从事高中日语教学5年以上的研究者独立对上述的研究项目和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的一致性为91.86%。
四、研究结果
Z市阅读理解试题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完形填空,设一个语篇由10个小题构成,每题1分,计10分。第二部分为阅读选择,设三个语篇,每个语篇后有5个小题,每题2分,计30分,总计40分。
(一)体裁、题材及考查方式
表1 Z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阅读文体裁、
题材及中心内容统计表
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两年的统考试题覆盖了包括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四大体裁在内的文章,覆盖范围较广。从题材上看,两年统考试题既包括口头陈述、调查报告、新闻报道,又包括科普教育、人物故事等内容的语篇,主要考查了口语语篇和书面语篇两个维度。但是对于诸如路标指南、图表标识、地图图例、操作图示、漫画等其他类型的语篇却尚未考查,可以在后期的命题中予以尝试。从文章的考查方式这一角度上看,两年统考题的A篇均是完形填空类型,这一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掌握所给选项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情况,亦可以考查考生理解全文以及文章前后逻辑关系的能力,是一种良好的命题尝试。B、C、D三个语篇均与高考的考查形式相同,要求考生在阅读文章后回答5个选择题,可以帮助考生尽早明确高考的考查范式,积累解题经验。
(二)文章长度和生词量
表2 Z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文章长度及生词量统计表
从表2看试题一和试题二的语篇总长度基本控制在1300~1500字之间,试题总长度也被控制在2600~2800之间,具备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虽然《新课标》和《考纲》中尚未对高考阅读理解模块考查的文字量进行要求,但是结合近10年高考真题的平均文字量(语篇总长度2000~2500字)来看,两套试题的文字体量的把控处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之内,不影响测量考生实际的阅读能力。两套试题的生词量均在10词左右,但是试题均在生词中给了考生中文注释(除考查考生对生词词义理解的题目),不影响考生答题。但是考虑到现阶段考生并未学习过多的语言知识,在后阶段的命题工作中命题人可以适当减少生词量,助力考生更加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
(三)难度、目标指向及考查技能
表3 Z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文章难度、
目标指向及考查技能统计表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套试题难度均处在适中或是容易的区间,比较适合高一年级考生现阶段的学情,有助于激发考生学习日语的热情。两套试题都覆盖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以及思维品质三大要素,相对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阅读水平。从考查技能这一维度上看,两套试题均考查到了6个要素中的5个,主要考查了考生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及判断生词词义两个维度,强调语言知识的重要性,体现了考查的基础性。试题亦兼顾了考查考生思维品质的题目,但是两套试题中对文化意识考查的题目数量相对较少,也没有考查考生对作者态度的题目,需要在后期的命题中大胆尝试。
五、讨论
(一)现阶段试题分析
近两年的统考阅读试题取材内容丰富、话题贴近教材,贴近考生日常生活。阅读文本长度合适、设问灵活、选项长度合适,贴近现阶段高一考生的学情,有较高的参考意义和价值。试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文中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了考生对文章的基本结构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语篇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整体来看,两套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题能有效地促进一线教师和考生在今后的日常学习中更加注重从“语言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为师生后阶段的教学和备考工作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但是两套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似乎不太一致,需要命题组在后期的命题工作中予以注意,尽量保持每个模块的整体稳定性。在后阶段试题的命制过程中,命题组可以借助难度测量软件,测量待公布试题的词汇和表达难度,并对照高考往年真题及历年统考题的数据,进行合理调整。
(二)高考新题型下的阅读试题命制
2024年1月,高考外语各语种新课标卷的适应性演练在我国九个省市自治区落下帷幕,各小语种新课标卷正式推出。阅读模块的语篇数量和题目数量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是题目的顺序却从第三部分提升到了第二部分。表4展示了2019—2023年高考日语真题及适应性演练题目阅读字数的统计结果。2021、2022年两年的阅读文本字数处于五年调查结果的峰值,均超过了2000字,本次适应性演练的文章长度基本与2023年真题相符,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表2显示,Z市高一年级的阅读文本长度基本控制在1500字左右,已经接近近年高考真题和适应性演练题目的文本长度。
表4 2019—2023年高考日语真题及
适应性演练题目阅读字数统计
从考点分布上来看,适应性训练的考点分布一改往年真题的风格,不再拘泥于平均分布各个考点,而是要求学生在读懂文章细节的基础上概括主旨、明确作者意图,从而解决问题。适应性联考中,第21、22、23、25、27、29、32、34题(占阅读试题总比例的40.00%)均围绕了考查文章的具体细节展开,不仅考查考生能够正确读懂句子、获取必要信息,同时还考查了考生结合文脉推测主语等能力,结合日语的语言特色进行考查,符合日语学习的规律。表3中Z市两年的统考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具体细节的题目数量分别为10题和13题,分别占阅读试题总比例的40.00%和52.00%,与适应性考试的命题特色基本保持一致。在今后的试题命制过程中,命题组可以充分考虑本次适应性考试的特点,将考查文章具体细节的题目数量尽可能控制在总体量的35%~45%。另外,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命题组亦要注意到日语的语言特色,结合日语表达的暧昧、省略等日语表达的特点进行命题。
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以及适应性演练真题的题目特点,建议后期的统考试题命制中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1.坚持命题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试题命制的导向性。命题组要重视试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命制试题时出题人必须注重试题难度匹配现阶段学业质量标准,保证题目的政治指向正确、试题情境真实、题目内容科学、试题整体符合教育测量学的要求以及规范,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处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坚持以日语学业质量标准为命题依据
在命制试题的过程中,命题组必须坚持以日语学业质量标准为命题依据进行命题。以广东省Z市为例,学生需要达到学业质量标准的一级(高一上)、二级(高一下)、三级(高二上,即需要达到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时的水平)、四级(高二下)和五级(高三整学年)水平,故命题组需要准确把握每级学业质量标准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在此框架上合理命题。
3.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命题导向
命题组在命制试题时,必须坚持以日语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为命题导向,科学地规划试题的命制过程,保证试题符合《新课标》《考纲》的相关要求。命制试题的过程中,命题组必须要合理搭建出试题的命制框架,坚持以情境为依托、任务为驱动、表现特征为观测点、任务达成度为水平划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辛涛.学业质量标准:连接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考试、评价的桥梁[J].人民教育,2016(19):17-18.
[3]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