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博爱教育 促进全面发展

2024-11-07罗银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博爱之爱是一种内省和修炼,更是一种修养,一种人生境界。学校挖掘“博爱”的文化价值,倡导博爱教育理念,打造博爱育人环境,构建博爱德育方式,推行博爱教学模式,实施博爱日常管理,建设和培养教师、家长队伍,对于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博爱教育 倡导理念 打造环境 构建方式 推行模式 实施管理 建设队伍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0-0055-03

“博爱”即普遍的爱,不同人、不同物皆可被视为爱的对象。“博爱”之“博”不只是对人类而言的,而是对宇宙万物而言的。孔子云:“泛爱众,而亲仁。”

一、倡导博爱教育理念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校实施“博爱”教育,不仅体现最崇高的师德境界,树立人师楷模的显著标志,张扬爱心和人梯精神,而且能够营造真诚、博爱、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学会爱众人、爱万物,包括爱国、爱家、爱学校,更包括爱自己。因此,我校秉承“爱满天下,教育为公”的理念,大力推行“规范+情感”的管理模式,以“人本主义”为指导,以“感受爱、播种爱、弘扬爱”为办学策略,通过实施博爱管理,强化博爱德育,塑造博爱队伍,推行博爱教学,打造以“博爱”文化为特色的校园,形成“博爱教育”体系,使博爱教育成为一棵真正的生命之树。

二、打造博爱育人环境

以“博爱教育”为核心理念,着力打造学校博爱文化,让“博爱”的环境熏陶人,以“博爱”的精神感染人。学校以“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尊严与幸福,让学生拥抱成长的多彩与快乐”为办学目标,以“学有特长,全面发展,德智双全,身心两健”为育人目标,坚持“以爱育爱,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提升质量,打造品牌”的办学思路。以“求真、向善、立美、博爱”为校训;形成了“厚德、笃行、求实、进取”的校风;“博学、严谨、赏识、善导”的教风;“砺志、勤学、至诚、合作”的学风。大力倡导教师应有的五种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勇挑重担的实干精神。

校园内醒目的“博爱石”,教学楼门楹联:爱是教育灵魂始终唯我讲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德乃树人根本但凡来者立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熠熠生辉;教学楼大厅内的“五爱”文化墙、三风一训、校歌《五爱伴我成长》无不渗透着“博爱教育”的内涵;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楼道文化:绘本《爱心树》、习惯礼仪、孝道文化、教师和学生的笑脸墙等,也是激发博爱精神的动力源泉。充满“博爱”气息的独具特色的教室文化,更是激励着每一位师生去体味世间万物之真善美,播撒团结友爱的种子。校园里,教师的微笑和鼓励也是爱。平时,除了值周领导、值周教师、礼仪生外,校长也会时常站在校门口,面带着微笑迎接每一位老师、学生和家长。看到学生红领巾没系好,会叮嘱学生整理衣冠,当地上出现一片纸屑,也会弯腰捡起,这种润物无声的行为时刻影响着每一位师生。

三、构建博爱德育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博爱”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坚持“博爱德育课程化、博爱教育活动化、学生参与全员化”,大胆创新、积极实践,探索德育工作新举措、新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感悟中觉醒、在践行中升华。

(一)博爱德育课程化

学校倡导“自主、博爱、创新、卓越”的德育方式,“博爱德育课程”从“博爱礼仪、博爱影像、博爱视野”三个方面入手,每个德育课程选材切入点小,关注细节,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具体生动,实实在在,达到了可信可学可用价值追求。学生入学要学习《临洮县五爱小学“博爱”学子礼仪规范》,包括仪容仪表、仪态规范,言谈举止、体态语言礼仪,课堂、集会、赛场礼仪,尊师礼仪,同学间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家庭礼仪等十四项内容。平时推荐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影像资料,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浸润心灵、丰盈生命,促进“博爱”精神成长。

(二)博爱教育活动化

进行“博爱德育”很好的契机,就是结合一些有意义的重大节日开展各种中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如“缅怀先烈慰忠魂,童心闪耀中国梦”清明扫墓、“铭记师恩 感恩于行”感恩教育,“弘扬先贤智慧,传承中华文化”孔子诞辰日纪念活动,“庆华诞、诵经典”“汉字书写大赛”“庆国庆书画展”“迎新年联欢会”等各类实践活动;定期举行“六节两会”(音乐节、美术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数学文化节和古诗词大会、英语素养大会),举办书画展、文艺汇演、经典诵读、歌咏比赛、趣味运动会、校园足球联赛、科技创新大赛等。让学生在展示中培养才艺,在艺术中提升素养;在趣味中强身健体,在竞技中展现自信;在活动中趣享数学,在想象中发展思维;在舞台上光芒四射,在表演中陶冶情操;在动手中探索科学,在实践中放飞梦想;在绘画中再现童心,在欣赏中发现美好。在经典中浸润童年,在吟诵中传承文化,在交流中提高口语,感受汉字语言美。

我校还创设了“三礼三研学”德育特色品牌活动。“三礼”指一年级启蒙礼、四年级成长礼和六年级毕业礼。启蒙礼是中国传统礼仪,被视为人生四大礼之一。以“启智明理”为主旨,通过庄重的启蒙礼仪式,让一年级孩子们在“自正衣冠、朱砂启智、开笔润心、击鼓鸣志”中感受传统礼仪的文化沉淀,告别幼童成为学童,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迈出人生坚实的第一步。四年级学生步入十岁,是一个新的人生起点,是人生的第一个里程。以“幸福成长”为主题,用一场不一样的成长礼仪式,把祝福和嘱托送给孩子,教育他们心怀感恩,以“孝、忠、礼、义”的实际行动,告别孩童之年,让学生感受童年的快乐和多彩,欢笑着迎接意气风发的少年。在浓情肆意的夏日里,六年级学生迎来小学毕业季,我们以“感恩励志”为主题,举行一场毕业典礼。让学生学会感恩,立志成才。一束鲜花、一句寄语、一次定格、一生难忘,是童年美好的追忆;感恩母校、心怀梦想、志存高远、扬帆启航,是青春求学的誓言。

“三研学”是指学生的县域、市域、省域研学旅行活动。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及认知特点,分阶段开展四年级县域内研学,了解家乡历史;五年级市域内研学,品味风俗文化;六年级省域内研学,见识多彩世界。“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旅行是行走的课堂,是最美的遇见。这项活动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研学旅行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为学生搭建了参与和展示的舞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师生道德情操,让学生富有个性地成长,让学校充满昂扬向上的朝气,而且使“博爱”德育活动生机勃勃,富有时代特征,将“博爱”的种子植根于学生心田,让他们言行有标准,心中有理想,眼睛有亮光,做一个从容、自信、有尊严的人。

(三)爱国教育经常化

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常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如组织校外参观实践,如参观临洮县陇右革命纪念馆、临洮县党史馆、甘肃省博物馆、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等,使红色基因渗进学生血液、浸入心扉,让他们在爱国主义主题相关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实践精神,生成爱国主义情感。此外,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如每年新生开笔礼、孔子诞辰纪念日活动、每周国旗下经典诵读等,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独特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心态。

(四)民族团结特色化

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也是不可小觑的一支蓬勃力量,凝聚着各民族的团结繁荣。我校有回族、壮族、白族、藏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同学共计27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校把每年的五月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其间学校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八个一活动”,即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学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观看一部民族团结影片、召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队会、写一篇民族团结作文、办一期民族团结手抄报、办一次民族团结书画展、办一场民族团结主题文艺演出等;做到了“五个结合”,即坚持民族团结教育分别与德育、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常规、教师培训相结合,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使全体师生增长了民族知识,增强了民族意识,增强了全体师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爱国爱家的积极情感。

四、推行博爱教学模式

博爱课堂,是以生8580826d7202a89824044a9fa8d6f09e为本,关注学生身心成长的课堂,博爱课堂是全员参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推行“352”博爱课堂教学模式,模式特色是“三博爱”:博爱课堂、博爱教师、博爱学生;“五规范”:准备充分、微笑上课、鼓励先行、平等对话、效率至上;“两发展”:人的发展(教师、学生同步和谐发展)、学校的发展。推行“352博爱教育模式”,实现了高效教育、愉快教学、和谐发展。

实施博爱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教学语言准确亲切,吸引学生注意;教学情绪热情关切,激发学生情感;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启迪学生智慧;教学方法灵活生动,面向学生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博爱课堂教学的建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爱”,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获得感、成就感,有了愉快的生命体验,以爱育爱,让孩子们真正爱上学习。

五、实施博爱日常管理

学校以“明礼启智”为校训,以培养“知书且达礼,全面有个性”的学生为目标,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渗透博爱教育。一是每天当学生迎着阳光走进校门,就能看到学校领导、教师、礼仪生微笑的面容,在师生相互问好中,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礼仪教育渗透其中。二是按照“分批入队”的原则发展队的组织,实行全员入队。每年10月13日是建队日,队干部实行申报、演讲、评选、轮换。每年六一前夕要进行入队前教育,6月1日都要进行入队仪式,老队员给新队员佩戴红领巾,使少先队在学校中更加充分发挥“博爱”教育,在仪式中让全体少先队员感受“博爱”精神。三是建立红领巾广播站。由学生自己写稿、自己播音,开设了“佳作欣赏”“来稿选播”“点歌台”“心理咨询”等栏目,学生非常喜欢,激发了学生爱的热情,对学生自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关爱和帮助“四类儿童”。每位老师和班级内单亲、留守或者残疾儿童建立帮扶关系,平时在生活、学习、精神上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爱的教育,内心充满阳光和温暖,从而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六、培养博爱家长队伍

学校实施“博爱”教育,还延伸至每一个家庭,延伸至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力,才能达到“博爱”教育的最终目的。学校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讲堂,专门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孝道文化教育、感恩教育、夫妻道、亲子教育、心理疏导课、终身成长课等,引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精髓,注重对孩子的交流,学会和孩子的行为对话,了解儿童的需要,注重培养亲情,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能力,用正确的方法给孩子优质的教育。 另外,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如和孩子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参与班级书画展、经典诵读、家校足球联赛、旱地冰球联谊赛,和孩子同台演出等,使他们懂得爱孩子就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良家风,使之成为知识渊博、胸怀宽广,具有“博爱”精神,并能为社会做贡献的有用之才。

总之,学校“博爱”教育的全面实施,不但落实了立德树人之根本,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生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树立了学校形象品牌,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使学校走出了一条崭新的育人之路。

参考文献:

[1]向世陵.“博爱”的哲学[J].中国德育,2016(10):70-73.

[2]刘冬梅,方丰.陶行知博爱教育思想意蕴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71-172.

[3]沈晓阳.博爱观念的现代诠释[J].社会科学辑刊,2003(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