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2024-11-05王菲
【摘 要】 化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点学科,其知识点的抽象性和繁杂性,对初次接触化学的初中生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为此,文章结合化学学科本身的特性,提出生活化教学的观点。文章首先简述了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然后明确了在初中化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实施生活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最后,从展现生活现象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构建生活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深入分析、组织生活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做好课后复习以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展开分析。期望文章的讨论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生活情境
初中化学教材内容与人类的吃穿住行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人类每天的营养摄入量也与化学元素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重视生活化教学,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指导学生展开分析与研究,以此降低学生的化学学习难度。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他认为教育只有与生活紧密相连,才能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生活化教学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生活化知识引入课堂,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能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提升与发展。学以致用是当下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理论知识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真正地展现出来。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合理地引入生活元素,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生活化化学活动,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认知,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生活理念为支撑的初中化学教学意义
(一)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但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浅薄且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学生只有近距离接触事物,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相应地,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也会得到提升。在当前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化学知识,有序地引入生活现象或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知识的探究中来,以此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初中生的学习往往带有感性色彩,他们很容易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积极的学习心态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即当一名学生愿意学习时,他们会付出百分之百的精力去了解,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为此,教师在组织化学课堂的过程中,应立足化学教材,积极引入生活化的化学元素,通过与化学知识的充分融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看到化学的实际作用,从而形成科学的态度。同时,学生也会获得向上的学习动力,会利用所学的知识去主动解决现实问题。再加上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会对不同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端正自身的科学态度。
(三)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新课标指导下的化学教学已经从“唯分数”教学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化学教材内的知识是学者们经过大量实验探究提炼出的精华,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化学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无法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答现实问题。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应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学习平台,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生活化教学开展应当遵循的原则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生活化化学教学的开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提升了化学教学质量。为了使生活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几点教学原则。
第一,生本化原则。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师生的课堂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导。为此,教师必须转变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特别是在生活化的化学课堂教学开展中,教师更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化学知识展开分析与研究,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第二,科学性原则。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教师依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生活化的教学作用未能体现出来,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到化学的学习价值。为此,教师必须明确科学性的教学原则,合理地组织化学课堂,逐步改变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使其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探究。
第三,问题性原则。在化学课堂教学开展中,教师除了依照教材内容开展教学之外,更要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间。一般情况下,教师会直接下达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但这种方法依然未能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影响化学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设梯度问题,在问题的逐步引导下,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究。
第四,渗透性原则。生活元素在化学课堂的引入,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但脱离课堂学习以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又会降低。为此,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持渗透性的原则,将生活现象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无形中自然地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展现生活现象,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导学是一节课的开端,好的导学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在以往的化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都会忽视此环节,即便有也只是通过旧知识来引出新知识。虽然这也是一种导入方式,但长期采用一种方法,难免让学生感到乏味,进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不仅优化了导入环节,而且生活现象的引入能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他们参与课堂互动做好坚实的铺垫。然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虽有很多,但并非所有都可以应用于化学课堂之中,对此教师必须认真筛选。关于生活化化学资料的选择,教师可以直接上网搜索,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知道的生活化学现象,这样才能提升生活化教学的针对性,将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例如,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展示剪刀、铁锅等常见生活物品生锈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铁生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何才能保护好它们?”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相应地他们还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进行回答。有的说剪刀和铁锅生锈是因为它们所处的环境潮湿,有的说铁生锈与苹果被腐蚀是一样的道理,因为长期与空气接触。无论同学们回答得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给予鼓励,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想,去探究铁制品生锈的条件。生活化现象的引入,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出本课的重点内容。
(二)构建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深入分析
从学生兴趣入手组织化学课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开展教学,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然而,受到应试理念的压制,依然有部分教师还在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整个课堂枯燥、乏味,学生难以全身心地融入进去。为此,教师必须树立起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通过合理创设生活情境,突破传统化学课堂的弊端,引领学生的深入探究。
例如,在“水的净化”一课的学习中,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本节的重要内容“了解水的净化的方法,通过练习过滤的实验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然后挖掘出与生活有关的内容,将此作为生活情境构建的主要内容。结果发现,水的净化的方法适合情境创设。其次,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创设情境,一般视频创设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利用网络搜索与水的净化方法有关的视频内容,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一一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的几种方法。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学习感悟,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情感的升华。在上述的课堂教学开展中,学生获得了足够的自主权,有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其学习的热情大幅增加,同时也看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组织生活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探究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依托的学科,这说明单纯的书本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教师必须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践活动。实验活动不仅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还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教师在组织化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我分析与研究,以此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生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还必须融入生活元素,这样学生才能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元素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教材内的很多知识,单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而将口头讲述转化为实践活动,便可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这一过程,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例如,在“制取氧气”一课的学习中,教师便可以组织如下的生活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向大家介绍本次的活动:“经过上面的学习,大家了解了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今天就请同学们利用生活化的材料,来自制氧气。”然后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活动小组,各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指导下,设想方案、整合材料、开展操作,最后在大家的协同努力下完成氧气的制取。如下是班内一个小组的氧气制取方案:材料准备,洗干净的药水瓶,能套在药水瓶瓶口的小瓶,玻璃缸;实验过程,把药水瓶灌满水,塞进几颗水草,放在玻璃缸内,向玻璃缸内倒水,使水面超过药水瓶口大约为1cm,用手按住灌满水的小瓶,将瓶倒置在玻璃缸,套在药水瓶口(套的过程中,确保小瓶的瓶口浸润在水面后再松手),将装置好的玻璃缸放置于阳光下面,然后就会看到有气泡进入小瓶内,最后小瓶里的水都被挤出去,并用手按住小瓶,将它取出。实验现象,将带有火星但没有火焰的火柴放在小瓶内,火柴棒立刻燃烧起来。实验结论,说明小瓶里收集的是氧气。化学实验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力,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力。因此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秉持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从根本上提升化学教学效率与质量。
(四)做好课后复习巩固,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化学教学工作以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为目标。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为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在解答现实问题中,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同时还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完成“燃料及其利用”这一单元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文献资料或网络平台搜索化石燃料、清洁燃料的实际用途、对环境的影响,然后将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宣传清洁燃料的宣传单,将其在社区内宣传,让人们认识到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在整个过程的开展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而且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搜索与之有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在无形中实现了生活内容与化学知识的结合。
五、结语
生活化化学教学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而且提升了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真正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生活化教学与化学学科属性相符,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因此,加强对生活化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生活化教学理念备受大家的关注,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树立起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并在把握学生基本情况、化学实际内容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方法,以实现两者的充分结合,从而推动化学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学生日后更高层次的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巨芳. 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讨[J]. 考试周刊,2021(57):143-144.
[2] 孙燚. 生活化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策略探索[J]. 成才,2022(17):36-37.
[3] 戴建华.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活化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J]. 成功:上,2021(11):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