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启蒙 培根铸魂

2024-11-05陈红梅

电脑迷 2024年10期

【摘 要】 3~6岁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和道德品行塑造的关键期,他们的思想价值、品德观念、行为习惯等正在逐步形成。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不仅是对幼儿的未来负责,还是对社会的贡献。文章旨在深入探索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幼儿园品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立德树人;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实践

幼儿园作为幼儿接触社会的第一站,其品德启蒙教育的质量对幼儿未来的人生轨迹具有直接影响。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如何将立德树人理念与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有效结合,成为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地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剖析当前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幼儿园品德教育的改进提供实践参考。

一、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一)塑造健全人格的基础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品德启蒙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同情心、正义感等品质,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品德教育,幼儿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塑造出健全的人格。

(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品德启蒙教育在幼儿园阶段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幼儿在园期间,可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帮助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品德启蒙教育能够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已开始接触社会,学着与人交往。通过品德教育,幼儿能够学会尊重规则、遵守纪律,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同时,品德教育还能让幼儿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这些文化价值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并为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实践策略

(一)创设品德教育环境,营造积极氛围

在幼儿园中,应充分利用装饰教室、布置走廊等方式,展现积极向上的品德故事和名言警句,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品德的熏陶。教师应以身作则,展现出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举例而言,在组织“自觉遵守幼儿园规定”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教学的方式,引入一个与遵守规定相关的有趣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围绕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如何遵守规定,以及不遵守规定所带来的后果展开。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让幼儿明白遵守规定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自觉遵守规定的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主题,例如:“你们认为为什么要遵守规定呢?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遵守规定的情况?它带来了什么后果?”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幼儿思考,并促使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接着,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幼儿进行分享。在幼儿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倾听,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当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可以点头表示赞同,或者简单地说一句:“这个观点很有趣,你是怎么想到的呢?”这样的反馈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并鼓励其他幼儿也积极参与讨论。

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可以逐渐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守规定。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在幼儿园里,我们应该如何遵守规定呢?在家里,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呢”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发现自己在遵守规定方面的不足之处。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些建议可能涉及如何改进规定、如何加强监督等方面。教师应认真倾听幼儿的建议,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回应和反馈。这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此外,在装饰教室和走廊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遵守规定相关的元素。比如,在墙上贴上“遵守规定,从我做起”的标语,或者摆放一些象征秩序和纪律的物品,如小交警模型、红绿灯玩具等。这些元素不仅能够提醒幼儿要遵守规定,还能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巩固和强化这一意识。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以身作则,展现出良好的师德师风,自觉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定,做到言行一致,为幼儿树立榜样。

(二)融入日常生活,实践品德行为

品德教育应贯穿于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参与各种活动,如分享玩具、帮助他人、遵守规则等,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品德的力量。

举例而言,在一次生动而富有意义的“交通安全牢记心间”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一个引人入胜的关于遵守交通规则的小故事作为开场,详细描述一个小朋友在过马路时如何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从而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危险。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可让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兴趣。紧接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遵守交通规则的看法和经历。幼儿纷纷踊跃发言,有的讲述了自己曾经因为遵守交通规则而避免了一场交通事故的经历,有的则谈到了身边的朋友或亲人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受到的伤害。通过分享,幼儿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还发现了自己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的不足之处。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守交通规则。教师提出问题,如:“我们过马路时应该注意什么”“乘坐公交车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等,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教师也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如设置更多的交通标志、加强交通宣传等,以改善交通环境,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为让幼儿更直观地体验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教师组织了一次“小小交警”角色扮演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穿上了小交警的服装,扮演起交警的角色,在模拟的交通场景中指挥交通。他们认真地学习交通手势,模拟指挥车辆和行人过马路。通过角色扮演,幼儿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过马路、如何安全地乘坐交通工具等交通安全知识,还体验到了交警工作的辛苦和不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加深了对遵守交通规则的理解,还培养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三)利用故事教学,传递品德理念

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品德故事,向幼儿传递诚信、勇敢、善良等品德理念。通过讲述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幼儿理解并感受到品德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

举例而言,在组织“孝顺父母”主题教学时,幼儿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或寓言,故事中的主角因为孝顺而获得了幸福和成功,而不孝顺的行为则导致了不幸和失败。这样的故事能够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引发他们对孝顺这一品德的思考。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感的传递和角色的塑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和冲突。教师可以适当地放慢语速,强调关键情节和角色的情感表达,使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故事所蕴含的孝顺精神。

故事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分享自己对孝顺的看法和经历。在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大胆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通过分享和交流,幼儿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孝顺的意义,还能够从他人的经历中汲取经验和启示。为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孝顺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例如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孝顺父母的具体行动,或者让他们画出自己心中的孝顺场景。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受到孝顺的实践意义。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孝顺父母。例如,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思考:“我们平时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来表达我们的孝顺呢?”“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时,应该如何处理才能更好地体现孝顺?”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孝顺的实践方式,并激发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践行孝顺精神的动力。

(四)开展角色扮演,体验品德情感

角色扮演是一种让幼儿亲身参与、体验品德情感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场景和角色,让幼儿在扮演中体验不同的情感和行为。

举例而言,在组织“学会控制个人情绪”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场景,如家庭聚会的场景,并在这个场景中设置幼儿可能遇到的各种情绪挑战。场景设定好之后,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如聚会的主持人、快乐的幼儿、生气的幼儿、沮丧的幼儿等。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特定的情绪表现和情境触发点,以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幼儿需要按照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特点,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幼儿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绪。

随着角色扮演的深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节转折,以触发幼儿的情绪变化,如在家庭聚会中,一个快乐的幼儿突然因为玩具被抢而生气,或者一个沮丧的幼儿因为得到家人的鼓励而重新振作。这些情节转折不仅可以让幼儿更深入地体验情绪的变化,还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情绪失控时调整自己。

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分享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以及他们是如何处理自己情绪的。通过分享和交流,幼儿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更好地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Oa4KTDn5fvwmt2S+qZpFeA==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教学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情绪控制的内涵和要求,还能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五)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制定品德教育计划,形成教育合力。

举例而言,在组织“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习惯养成情况,同时向家长传达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计划。在制订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和计划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自理能力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小小值日生”活动,让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负责擦桌子、整理玩具等任务,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在礼貌待人方面,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和正确的行为举止。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线上社交平台,定期向家长分享幼儿在园的表现和进步,同时了解幼儿在家中的习惯养成情况。对家长反馈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应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主题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幼儿深入理解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小熊维尼”的故事,故事中维尼因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尊重。通过故事的讲述和讨论,幼儿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良好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如在幼儿洗手时提醒他们节约用水、在排队时引导他们遵守规则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教育,实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

三、结语

通过对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实践的深入探索,可以发现,在幼儿园品德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幼儿品德的养成。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设计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教师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品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干沁文. 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 考试周刊,2023(47):12-15.

[2] 施冬梅. 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践[J]. 基础教育论坛,2023(21):90-92.

[3] 袁翠玉. 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德育创新策略分析[J]. 家长,2024(0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