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景教学法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2024-11-05闫秋玲
【摘 要】 文章探讨了基于情景教学法的小学数学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首先,情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情境认知假设和情景教育的五要素,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其次,通过具体阐述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如情景创设、问题情景化、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结合、艺术与数学结合以及情景化评价等策略,展示了该方法的多样性和实际操作性。最后,通过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文章论证了情景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动机、促进理解与应用能力、培养合作与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学习效果;学习动机;数学概念理解
一、情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情景教学法源于学习与情境相融合的理念,它通过情境演化来优化课程教学的教育活动范式。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涉及多个知识点,包括词与物、符号与意义、能指与所指、认知与行为,以及不同类型知识之间的关联。早在1929年,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就提出了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知识的方式可能导致“呆滞的思想”问题。他认为,学习知识的关键在于利用和当下的运用,并强调知识必须与人类的感知、情感、欲望、希望以及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起来才具有价值。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建立在信息加工和心智计算机隐喻基础上的认知革命的发生,情境认知逐渐成为认知与学习领域的主要方法。情境认知的假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产生于行动者的身体与其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具身性和情境化特点;2. 认知源自行动者与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嵌入于社会环境中;3. 认知在行动中并为行动目的而产生,具有计划性;4. 认知分布在物质和社会环境中,语言使用和物质实践是捕获这些特性的相关范畴;5. 许多智能行为并不需要明确的内在表征,重要的是世界如何向行动者呈现自身。
教育活动依赖教育者对人的认知机制的理解和把握,并通过每个受教育者的认知活动而实现。在情境认知的理论视角下,教育活动更加关注情境在学生认知及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情景教育不仅提出了新的教育问题,还为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路径。我国的情景教育起源于李吉林的探索。她通过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连接,将儿童学习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从培养兴趣、引导观察、发展思维、激发情感和训练语言等方面归纳了情景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形成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一)学习动机与兴趣
情景教学法注重数学知识与真实生活情境的相结合,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情景化、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相比之下,传统教学法往往将数学知识孤立地呈现给学生,缺乏与实际生活情境的联系,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因此,情景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动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二)理解与应用能力
情景教学法通过运用情景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利用实践活动、艺术与数学的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相比之下,传统教学法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对概念的阐述和规则的讲解,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情景教学法在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应用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三)合作交流与问题解决能力
情景教学法倡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通过设计合作性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协作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相比之下,传统教学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因此,情景教学法在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境生动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和实践。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相比之下,传统教学法往往侧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因此,情景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综合来看,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促进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相比之下,传统教学法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教育者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三、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范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情景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还能促进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情景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模拟真实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授几何形状时,可以利用校园中的建筑物、操场等真实情景中的线条,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形状的特征,并引导他们发现几何形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设计、道路的规划等。
(二)问题情景化
问题情景化是情景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策略。通过提出情境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来解决。例如,教授加法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日常生活情境,如购物结账、分配零食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来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情景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实施方式。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特定的角色,体验和应用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教授时间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职业的人物,如医生、老师、警察等,根据角色的不同需求来计算时间,从而提高他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实践活动结合
情景教学法强调将学习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例如,教授分数时,可以利用食物、玩具等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比较中理解分数的概念;教授几何时,可以利用纸板、积木等材料进行建模,让学生通过实际搭建来探索几何形状的特征。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艺术与数学结合
情景教学法倡导将艺术与数学相结合。通过绘画、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来呈现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来教授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感受数学的美妙。例如,教授几何时,可以利用绘画和造型来展示几何形状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来理解几何概念。
(六)情景化评价
除了教学过程强调情景化外,情景教学法也强调评价的情景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景化的评价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全面评价他们的数学能力。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并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以此为依据评价他们的数学能力。这种情景化的评价不仅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还能够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案例
在教学《元角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货币的概念和使用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摆放各种商品,并准备一些货币道具,如假钞和硬币,让学生在购物、找零的过程中体验货币的使用情景。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货币的价值和作用,更深入地理解货币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情景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去超市买了一些水果,总共花了30元,他用了一张50元的钞票,超市老板找给他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情景化问题,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货币计算知识,理解找零的概念,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此外,情景教学法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可进行角色扮演的情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商店老板、顾客等,通过模拟实际情景来进行数学学习。例如,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在模拟的小商店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购物和找零的练习,从而加深对货币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将抽象的三角形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生活情景中理解和应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活场景,比如一个小岛上建造房屋的情景。学生被要求设计房屋的平面图,其中需要考虑到房屋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从而引导他们探讨三角形的特征和性质。这样的情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情景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一个农场里,有一个三角形的鸡舍和一个矩形的谷仓,学生需要计算鸡舍和谷仓的周长和面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被激发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景中扮演特定角色,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农场主和农民的角色,讨论如何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特征将鸡舍和谷仓分类。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能够培养合作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学生可以展示他们设计的房屋平面图、计算的周长和面积以及根据特征分类的结果。通过学习成果展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以上的情景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学生不仅能够在实际情景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对教学方法的持续探索,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数学教学往往侧重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缺乏与实际生活情景的联系,这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将数学知识与真实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本研究通过探讨打造情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发现情景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促进理解与应用能力、培养合作与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彦秋.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创新构建方法[J]. 中国标准化,2023(10):202-204.
[2] 邱彩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景教学法[J]. 学周刊,2022,2(02):37-38.
[3] 王琴.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方法及作用研究[J]. 学周刊,2022(2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