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教理念在现当代文学教育中的应用

2024-11-05辛雨

长江小说鉴赏 2024年18期

[摘 要] 本文聚焦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现当代文学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实施策略,剖析了现代职教理念的核心要素,探讨其与文学教育的内在联系。本文重点阐述了将职教理念融入文学教育的具体方法,包括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等。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本文旨在为革新现当代文学教育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 现代职教理念 现当代文学 教育创新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现当代文学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分支,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具有独特价值。然而,传统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探讨现代职教理念在文学教育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其核心要素与文学教育的契合点,提出具体实施策略,为革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新思路,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文学人才。

一、现代职教理念的核心内涵

1.能力本位

能力本位理念强调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在现当代文学教育中,这一理念体现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批评、创作和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围绕特定的职业能力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如文学编辑、文案写作、文学评论等。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演练和项目任务等方式,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环境中锻炼能力。评价体系也从单一的知识考核转向多元化的能力评估,包括作品创作、项目完成度、团队协作等维度,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2.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理念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统一,旨在缩小学校教育与职场需求的差距。在现当代文学教育中,可SYYnfVnUdi2CZVffUxaNKA==通过构建“双元”课程体系实现工学结合。一方面,深化文学理论、文学史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增设文学创作实践、文学作品编辑、新媒体文学等应用型课程[1]。同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邀请业界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体验机会。鼓励学生参与文学期刊编辑、文化活动策划等实践项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提升其职业适应性。

3.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理念强调学习的持续性和终身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意识。在现当代文学教育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建立开放式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跨学科学习机会;引入自主学习模块,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资料分析和知识更新能力;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源和远程教育机会,支持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进行持续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在文学发展的新趋势中不断调整学习策略,适应文化产业的变革。

4.个性化培养

个性化培养理念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当代文学教育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个性化培养:实施弹性学分制和模块化课程设置,允许学生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开发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数字化教材、在线课程、虚拟仿真等,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实施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自评、互评和过程性评价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潜力。

二、现代职教理念与现当代文学教育的契合点

1.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现代职教理念与现当代文学教育在培养实践应用能力方面高度契合。文学教育不应局限于对作品的理论分析,而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例,设计综合性实践项目。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主题表达,组织他们创作一部反映当代青年奋斗精神的短篇小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文学理论知识进行创作构思,实践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技巧,并通过互评和讨论提升作品质量[2]。这种实践可深化对原作的理解,还可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文本分析能力和批评能力,为其未来从事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现代职教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与现当代文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在教学中,将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有机融合至关重要。以贾平凹的《秦腔》为例,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叙事学角度分析《秦腔》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深入理解贾平凹如何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现陕西乡村的变迁。组织学生进行实地采风,深入农村体验生活,收集素材;指导学生运用类似的叙事技巧,创作反映当代乡村振兴的短篇小说或报告文学。通过这种理论学习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学生对文学理论和创作技巧的理解,提升文学创作和社会观察的实际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有效地将抽象的文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创作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和内化理论知识,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3.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现代职教理念与现当代文学教育在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具有共同点。文学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提供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可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如当代诗歌创作、网络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写作等,让学生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方向。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开设选修课程和跨学科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3]。通过个性化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在特定领域的深入发展,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培养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现代职教理念强调终身学习,这与现当代文学教育的目标高度一致。文学是不断发展的学科,要求从业者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设置研究性学习项目,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感兴趣的文学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文本细读、撰写研究报告,培养自主学习和学术研究能力。可组织文学沙龙、读书会等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引导学生关注文学新趋势,如网络文学、跨媒体叙事等,培养其对文学发展的敏感度。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源和远程教育机会,支持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进行持续学习。

三、现代职教理念在现当代文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1.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1.1基于职业能力需求设计课程模块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时,应以文学相关职业的能力需求为导向设计课程模块。通过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编辑等岗位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各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根据这些能力需求,设计相应的课程模块,如文本分析、创意写作、文学理论、编辑实务等[4]。每个模块应包含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实践活动和评估方式。在模块设计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同时,要考虑不同职业发展路径的需求,设置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1.2实现课程内容的灵活组合与更新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方向,灵活组合不同的课程模块,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例如,面向文学创作方向的学生,重点选择创意写作、文体学、叙事学等模块;而面向文学批评方向的学生,侧重文学理论、批评方法、文化研究等模块;还应建立课程内容更新机制,定期评估各模块的相关性和时效性。根据文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保持同步。

2.推行项目化教学模式

2.1设计贴近实际的文学项目任务

推行项目化教学模式时,设计贴近实际的文学项目任务至关重要。以《平凡的世界》为例,设计“乡村振兴文学创作”任务。学生需深入研究《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田晓霞等人物的奋斗精神,结合当代乡村发展现状,创作一部反映新时代乡村面貌的中短篇小说。任务要求学生实地调研乡村生活,采访当地居民,收集真实素材。通过这一项目,学生能够深化对《平凡的世界》的理解,还能将文学创作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培养其观察社会、表达思想的能力。这种贴近实际的项目任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2.2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项目化教学模式不仅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还强调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继续以《平凡的世界》为例,可将“乡村振兴文学创作”项目扩展为小组任务。学生组成创作团队,共同完成从选题、调研、创作到作品呈现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有人负责调研,有人负责编辑和修改。团队成员需不断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共同打磨作品。这种协作模式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突破传统叙事模式,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如融入多媒体元素或采用非线性叙事等,以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3.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3.1开展文学创作实践活动

文学创作实践活动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的核心环节。组织文学创作工作坊,邀请知名作家担任指导老师,定期举办创作讲座和指导会。学生在工作坊中完成创作任务,如短篇小说、诗歌或散文,并参与作品研讨。设立校园文学奖,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优秀作品可推荐至文学期刊发表。开展“跨媒体文学创作”项目,引导学生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广播剧、微电影或动画短片,培养其跨界创作能力。组织开展文学采风活动,带领学生深入生活,积累创作素材。

3.2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供实习机会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是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与出版社、文化传媒公司、文学网站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实习计划。设立“企业导师”制度,由行业专家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开设企业课堂,定期邀请业界人士来校举办讲座,分享行业动态和职业经验。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岗位。组织“文学项目孵化”活动,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文学项目,对优秀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并协助对接相关企业进行孵化。通过这些措施,学生能够及早接触行业实践,了解市场需求,提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4.创新评价体系

4.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是创新评价体系的关键。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知识维度,评估学生对文学理论、文学史的掌握程度;在能力维度,考核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创作能力、批评能力等;在素质维度,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引入作品集评价方法,要求学生建立个人作品集,包括创作作品、评论文章、项目报告等,全面展示学习成果。采用“360度评价”模式,结合教师评价、同学互评、企业导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4.2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提升和最终成果。在过程性评价中,采用学习档案袋方法,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阶段性成果和反思日志。设置项目里程碑评价点,在项目进行的关键节点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引入同伴互评机制,培养学生的批评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在终结性评价中,除传统的论文考试外,增加“作品答辩”环节,学生需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或研究成果,并回答评委提问。设立毕业创作要求,作为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考核内容。这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最终成果,能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于现当代文学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1.教师观念的转变与能力提升

将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于现当代文学教育,首要挑战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与能边的提升。传统文学教育中,教师多注重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应对这一挑战,需系统性地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可通过组织专题培训,使教师深入理解现代职教理念与文学教育的融合点[5]。鼓励教师参与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等实践活动,提升其实践指导能力。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支持教师到出版社、文化传媒公司等机构挂职锻炼,积累行业经验。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优化师资结构。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加实践教学、项目指导等指标的权重,激励教师重视实践教学。通过这些措施,培养一支懂文学理论,精通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为现代职教理念在文学教育中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2.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传统文学教育资源多以理论教材和经典文本为主,难以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求,为此需重构符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文学教育资源体系。开发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新型教材,如案例式教材,将文学理论与实际创作案例相结合。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收录各类文学作品、评论文章、创作经验分享等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开发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模拟文学创作、出版编辑等工作场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整合校内外资源,如图书馆、文学院、出版社等,构建开放式学习平台。引入MOOC等在线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鼓励教师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如文学创作工作坊、文学批评研讨会等,丰富教学资源。通过多元化、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建设,为现代职教理念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3.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是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于现当代文学教育的关键挑战。传统文学教育与行业实践脱节,难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为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可成立文学教育产学研联盟,吸纳出版社、文化传媒公司、文学网站等机构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文学人才。构建“双导师”制度,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学生的实践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合作,由企业提供真实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定期举办文学人才需求论坛了解行业动态,及时调整培养策略。通过这些措施,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合作模式,有效提升现当代文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结语

将现代职教理念引入现当代文学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和强化实践环节,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性。未来,文学教育应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具备深厚人文底蕴和卓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此过程中,平衡文学教育本质与职教理念,将成为持续探索的重要方向,为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乔露.“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多模态教学与价值输出[J].山西青年,2024(13).

[2] 李燕妮.基于过程性考核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探赜[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2).

[3] 郝瑞芳.以“职业导向”建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例[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6).

[4] 王东.文学教育学的独异探索——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教育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3(21).

[5] 钟灿权.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10).

(特约编辑 范 聪)

作者简介:辛雨,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