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阅读时代大学生深阅读数字素养培育问题的思考
2024-11-05陆浩东董惠霖李桥珍
[摘 要]数字化信息时代,大学生的浅阅读现象屡见不鲜,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深阅读素养培育和引导十分必要。目前,大学生的数字阅读意识淡薄,数字阅读能力不强,数字阅读道德模糊等问题较为普遍。从大学生数字素养的根本问题出发,提出注重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增强其数字阅读意识,加强深阅读服务内容的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深阅读习惯,规范其数字阅读伦理道德,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数字阅读实践活动并做好自我监管,提高其数字化阅读效果,促进大学生的数字素养能力提升。
[关键词]浅阅读;深阅读;数字素养;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4.9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24)05-0013-08
1 引 言
2014年至今,“全民阅读”已数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我国政府也颁布一系列全民阅读相关促进条例草案,鼓励国民多读书以提升综合素养。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电子阅读成为阅读的主流方式,阅读形态变得越来越便捷、随意,阅读内容呈现跳跃式、碎片化,人们的阅读逐渐满足于“快餐式”的浏览视觉享受和心理愉悦的浅阅读效果。在全社会倡导提升全民素质的浪潮中,全民阅读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为社会所关注。然而,浅阅读泛滥,深阅读缺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全民阅读的质量和效果,也引起了教育界、图书馆界和出版界的重视。
大学生浅阅读现象十分普遍,深阅读数字素养亟须培育和加强。高校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应数字技术带来的革新变化过程中,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更具创新性和生动性的方式,实现服务育人职能[2]。当大量的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时,其所生成的数字化产品具有很强的解说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效率。而高校图书馆如何通过各种活动,以碎片化、介入式的服务,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培养大学生深阅读素养,提高大学生阅读水平,以及重新思考和定位阅读服务,都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时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对数字化环境中大学生浅阅读的问题及其根源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大学生深阅读形成过程中数字素养培育难题及其对应的合理解决办法,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培育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2 文献调研
1994年,美国学者Birkerts[3]创造性提出“深度阅读”,意指缓慢而沉思地读书。针对信息获取的方式,学者们展开了对深度阅读的解读,如Wolf等认为深阅读是促进读者对书中内容的推论、演绎推理、批判分析和反思洞察的过程;Elkerdi等强调深阅读是阅读思维从碎片化、经验化向整体性、理性化的深刻转变;Lotman强调读者在深阅读时会从表象的世界抽离,转而凝视内在[4]。还有的学者从交流互动维度来理解深阅读,如Hall等提出深阅读要求读者全身心参与其中,是互动的状态[5];Billington认为读者与文本通过对话和互动形式产生新的意义。
在我国,深阅读由来已久,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率先倡导慢阅读、深阅读,他认为读书时应做到“居敬持志”,专注与书对话。自2000年开始,国内学者对深阅读的研究逐渐深入。以凌遵斌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深阅读是人们深刻领悟知识,吸取营养,锻炼个人思考、逻辑能力的行为;周亚则提出深阅读是一种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读者从中可获得丰富的书面语言和深刻的符号含义。随后,关于深阅读的研究内容不断细化和分化,从深阅读推广的模型、策略、方法的理论研究,到个案、实证数据分析的应用研究,如李凡捷等[6]提出深阅读是一场读者深度参与的主体间性对话的实现机制;李桂华[7]倡导读者可采取“线下阅读+线上对话”或“线上阅读+线下对话”的模式构建融合式阅读环境,以复合阅读图景[8],科学介入读者阅读行为的转变过程,引导读者进行“复合阅读”[9]。
新型阅读行为赋予了阅读素养新的含义,阅读素养教育开始兼顾传统和数字阅读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国外,对数字阅读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大型素养评价项目中关于数字阅读素养或数字阅读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如性别、阅读态度、ICT技术的应用能力、元认知策略等方面的实证研究,且研究对象基本都是中学生[10]。而后PISA于2012年把数字阅读水平从低到高分为五年等级水平,并且描述了读者达到每一个等级的表现[11];2016年,“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将“E阅读素养”加入测试,以此评估四年级学生的网络阅读能力[12]。国内对数字阅读素养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对国际上阅读素养评价项目的介绍、应用、阅读能力结构划分以及阅读行为方面的研究,如王健等[13-14]对数字阅读的定义和内涵进行研究,又如王晞等[15-17]对国际阅读素养评价的研究,但是鲜有对数字阅读素养教育的研究。
纵观这些对深阅读和阅读素养的研究,学者强调的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深度阅读的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可见,读者的阅读习惯、态度、内容、形式和环境等因素对阅读的重要性。这也表明深阅读与数字阅读素养关联分析,探究如何激发读者由浅入深的阅读欲望、习惯和实践是可行的。虽然国内外关于数字阅读素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一定基础,但是研究对象多为中小学生。鉴于此,借鉴深阅读、阅读素养、数字素养方面研究成果对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培育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大学生深阅读的价值体现
深阅读是读者作为具有心智能力的有机体与适合其条件的阅读对象相遇,在适当的情境下产生积极的行为动力,然后发展出高参与度的阅读行为[18]。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出大量的新技术和新事物,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快餐式”的浅阅读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渐渐被忽略。
3.1 加深阅读意识,重构阅读文化景观
信息技术让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更方便快捷,数字化阅读有助于人们了解音频、视频传播的大量数字信息,各种娱乐性的主媒体作品和短视频平台成为人们阅读内容的主体部分,而传统的、经典的文化内容却逐渐被遗忘,可见,数字化阅读的弊端渐渐显露,并为人们所诟病和担忧。
阅读是人们不可或缺的认知活动,更是吸纳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深阅读追求的是永恒的价值理念,而不是以适应变化万千的社会随即消失的信息[19]。依托数字技术的深阅读,不仅可消除数字化阅读中的浅阅读弊端,还能仰仗新技术的传播提高人们深阅读的意识和思考。大学生进行深阅读将有利于锻炼其自主性和自觉性,以及数字阅读素养能力的培养,推动其养成健康的数字化阅读习惯,进而重构良好的阅读文化景观。
3.2 重塑精神内涵,提升阅读品味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阅读功利化问题也日趋普遍,大量娱乐性、消遣性的阅读内容消解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大学生群体也毫不例外受到了影响。深阅读是对阅读内容的深度加工和理性的思考过程,它不仅转变人的思维方式,也能丰富人的精神内涵,提高人生境界。借助深阅读可让大学生在浮躁的现实生活中沉淀自我,从而不断探索前行,逐步提升阅读品味,增强面对人生的智慧和勇气,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3.3 增长智慧,培养创新能力
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随即在各个行业掀起一股“智慧”浪潮,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服务接踵而至。智慧既是人们最理想的愿景,也是对人的最高评价,正如“智慧是生命的觉解状态,热爱生命必然追求智慧”[20]。智慧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受知识、阅历、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1]。深阅读促进深度学习,是对知识和信息的提炼和加工,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也是创新的源泉。深阅读通过批判理解,重新建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迁移应用,形成创新思维,进而提升至深度学习的高级思维。这种高级思维活动恰恰是智慧生成的基础,而高阶思维能力也是深度学习的结果[22]。在相同的背景下产生深阅读和深度学习,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关联和共同使命。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如何进行深阅读和深度学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用新技术加持其智慧的生成,更是新时代赋予大学生成长的红利。
3.4 促进深度学习,增强民族文化底蕴
大学生一旦习惯以浅阅读获取知识,容易养成浅学习、浅思考的习惯。而深阅读激发深层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批判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有益于人的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高阶思维能力是深度学习的内在动力,一经养成阅读和学习的良好习惯,就会产生终身学习的强大动力。正如“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号召,“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民族文化是国民的精神追求,更是整个民族的精神寄托。大学生肩负民族振兴的重要使命,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中坚力量,深阅读能促进大学生注重自身文化内涵的培养,也利于其精神世界的铸造,更有益于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解读。
4 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现状和问题
得益于我国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建设以及网络使用成本的持续降低,移动互联网已成为最具活力的虚拟生态和信息媒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其中,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9%[23]。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8%,较2021年的81.6%提升了0.2个百分点[24]。可见,上网的便利性和信息的丰富性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数字阅读给人们带来新奇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焦点模糊化、阅读理解浅层化、阅读体验迟钝化。目前,不少大学生容易在阅读过程中专注力不足、心浮气躁、缺乏思考,出现阅读目的功利化、阅读内容娱乐化、阅读理解浅层化等问题。浅阅读现象的泛滥,渐渐使大学生养成为浅阅读的习惯。数字阅读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自学形式,培养大学生的深阅读习惯,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数字阅读素养。
4.1 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速描
大学生接受的教学和学习活动都是在有形或无形的特定学习环境中进行的[25]。在数字环境中,良莠不齐的数字资源对大学生数字阅读能力而言是一种新的考验,而阅读行为容易影响数字阅读效果,如果数字阅读效果不佳,就表明大学生缺乏数字阅读素养。
4.1.1 数字阅读意识决定大学生的阅读效果。数字阅读意识是读者已具备的数字阅读知识和在数字阅读活动中所呈现的心理状态[26]104。目前,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主要以零碎浅阅读为主,缺乏系统性。虽然可随时随地浏览各种信息,[JP2]但这种零碎的浅阅读很难获得逻辑思维训练,无法形成注意力集中,且稳定、健全的数字阅读心态,甚至容易导致阅读迷航。
4.1.2 数字阅读能力影响大学生的知识存储。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第三课堂”,学校改革创新的“第二生命”,校园信息文化的“第一圣地”[27]。大学生对数字设备的认知和操作都具有较好的悟性,能熟练运用新媒体数字阅读设备进行专业学习[28]。在日常读者服务中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惑时,首先想到的是用手机或电脑搜索答案,过度依赖网络搜索,容易影响其对阅读的理解、识记、比较能力[29]。而一些大学生使用数字阅读更多的是追求视频、音频等带来视觉、听觉上的愉悦体验,如果接触的数字资源内容浅显,那么更容易影响其阅读分析、综合、评价能力,最终影响其深度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形成。
4.1.3 数字阅读道德衡量大学生的数字信息伦理认知。数字阅读道德是读者在数字阅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阅读道德品质,它是规范数字信息生产者、加工者、传播者及信息使用者行为关系的伦理准则,是新媒体时代每位读者都应该遵守的道德标准[26]105。如果大学生树立了数字阅读伦理意识,那么他在数字阅读中能够明确区分和杜绝危害国家安全以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30]。目前,部分大学生的信息伦理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学术规范问题上,如学术伦理规范意识淡薄,缺乏对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认知,尤其是对涉及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版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缺乏清晰的认识。在数字阅读时随意打开网页,缺乏知识产权法律意识,随意上传和下载他人成果,甚至无视侵权行为是否给国家带来信息安全隐患,是否会侵犯他人利益等。数字阅读伦理意识、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缺乏,容易影响个人信息使用的信誉。
4.2 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问题本原
数字时代的大学生数字阅读以零碎化的浅阅读为主,缺乏系统性阅读训练。数字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独立思考与探究能力不足,数字阅读伦理意识模糊等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
4.2.1 大学生数字阅读环境不够规范,数字环境治理不易。数字环境对个体数字阅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数字环境治理容易出现难监控、易反复的问题。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有责任和义务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字阅读空间,最大程度地结合学校的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数字阅读的培养和教育。事实上部分高校图书馆也存在对数字阅读专题教育不够重视,与学院教育、学科培养的联系不够密切,缺乏对大学生有效的引导。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安排的数字阅读专题讲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外,家庭经济条件也是大学生数字阅读的影响因素之一。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日常购买的学习所需的数字阅读工具的费用较宽裕,用于数字阅读的设备较为齐全。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大学生在进行付费数字阅读时会顾忌费用的问题。因此,在培养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时,不能忽视数字阅读的基础条件。
4.2.2 大学生阅读热衷于浅尝辄止,缺乏足够的专注力。数字化阅读媒介的新变化,是大学生阅读行为改变的直接原因之一,相较于传统的纸本阅读,大学生更侧重于快速浏览、扫读或跳读的阅读方式[31]。一是为了拓展交际能力、休闲娱乐;二是为了解答一些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数字阅读能够快速获取阅读内容,但伴随而来的浅阅读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大学生在阅读经典作品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和专注力进行深阅读,容易转向阅读消遣类读物。还有部分大学生缺乏自控力和专注力,习惯边玩游戏或聊天边阅读,以至于对阅读的文献或信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而数字阅读目的不同,也容易导致深浅阅读质量各异。此外,不同阶段的大学生阅读效果也不尽相同,高年级学生对各种网络资源平台、专业数据库的数字阅读工具相对熟悉,其数字阅读效果较好,而低年级大学生则相对差一些。
4.2.3 大学生数字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缺少深入思考与辩证。和社会上的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群体阅读信念感普遍较强,且学习能力也占较大优势。从数字阅读的界面来看,无论是弹窗、链接,还是信息推送,都比传统的纸本阅读更丰富多彩,大学生普遍数字阅读欲望较强,但阅读效能却没有与阅读欲望成正比。大学生运用数字设备的能力与数字阅读欲望成正相比,但数字阅读能力却与数字阅读欲望成反比,究其根源在于每个大学生的数字阅读素养不尽相同。大学生的数字阅读能力参差不齐,对数字环境中的认知也各有差异。他们从数字网络资源中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但事实上,其评价能力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并从阅读理解、识记、比较分析能力的不断训练才能获得。过分依赖网络搜索获取知识信息,省去了传统阅读模式带来的阅读理解、识记、比较分析,很难形成对阅读内容的思想性和学术性的深入思考和评价,不利于提高自身独立的思考能力。如果一味追求数字阅读的便捷性,求快、求新、求多,少思、少探究,一旦习惯了“快餐式”浏览的阅读,或者依赖“投喂式”信息推送,大学生的数字阅读就容易养成缺乏深入阅读和辩证思考的浅阅读。
4.2.4 大学生数字阅读伦理意识模糊,制约数字素养能力提升。从数字阅读的载体形态看,音视频、图像等动态设计效果展现了数字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大学生倾向数字阅读,尤其是在专业领域理论研究的时候,如果配以音像作品解说要比纸本文字叙述更容易解读,这也是大学生在数字阅读意识驱动下,倾向使用数字阅读方式获取所需知识的主要原因。然而,一些大学生的数字阅读伦理意识普遍模糊,使其对数字阅读产品的侵权行为认识不足,缺乏抵制不良数字阅读行为的能力。这也体现了提高大学生数字阅读伦理意识,培养其数字素养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5 促进大学生深阅读素养能力提升的对策
大学校园浅阅读泛滥、深阅读缺乏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质量,高校图书馆应着力于阅读环境、深阅读服务方法,激发和培育大学生的数字素养。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有效治理数字阅读环境,正确引导大学生通过数字阅读获取知识,学会去伪存真且少受负面因素影响,是提升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关键。高校在多元协同中形成了科学的育人体系,各部门立足“三全育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育人体系的科学性、时代性,强化育人实效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2]。高校图书馆深入探究社会化阅读发展趋势,有助于为大学生构建完善的公共阅读环境,提高大学生的数字阅读素养。
5.1 注重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增强其数字阅读意识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时,应侧重如何进行数字阅读,遵行哪些规章制度,把数字阅读常识教育课程纳入新生入馆教育课程体系。数字素养通识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1)馆藏资源、数字电子资源和数字阅读电子设备介绍以及数字阅读工具、平台和专业数据库利用。例如,通过优化阅读内容的形式改善阅读平台给读者带来的阅读新体验,促进其深度阅读。从元认知的特征设计阅读内容系统,明晰逻辑框架,提供有效的提示信息,帮助读者规避“阅读迷航”,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提升阅读效果[33]。2)数字伦理道德教育。例如,通过信息与文化的双向互动传递,要求培养大学生的“五育”素养的培养,即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通识入馆教育和数字阅读实践活动。以新媒介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深化大学生对数字阅读常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贺州学院图书馆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广西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挑战赛”,大学生从中强化了信息意识,提高了信息知识掌握程度,培养了信息应用能力,增强了信息伦理与安全素养,全面提升了信息素养教育水平;组织大学生参加以“礼敬中华传经典,培根铸魂育新人”为主题的第六届广西高校大学生“学问杯”影评大赛,通过重温经典影视作品,从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强其艺术实践,美育其心灵,激发大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通过数字阅读实践活动,使大学生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字阅读素养。
5.2 加强阅读服务内容指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数字阅读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获取的便利性以及读者体验的互动性不言而喻。数字时代的数字资源虽丰富却庞杂且良莠不齐,容易造成大学生以碎片化的浅阅读方式进行阅读。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服务中要密切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阅读内容浅层化。一些出版机构虽然出版纸质图书多年,但数字阅读出版情况不太理想,从而导致高质量、专业化的数字阅读作品缺乏[34]。这势必成为数字阅读的一大障碍。正因为许多数字阅读作品内容质量不高,从而失去深阅读应有的价值。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布“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其中,前十名竟然有《红楼梦》《百年孤独》《瓦尔登湖》《追忆似水年华》等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这一结果引起了文化界的深思[35]。“去经典化”阅读现象不仅是读者对深度阅读经典失去信心,也引发了人们对经典阅读二次创作如何保留经典作品深度内涵和艺术意蕴问题的思考。诚然,媒体为了追逐利益和出版商出版的阅读内容是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而从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也可以看出,大学生深度阅读的内容主要聚焦在各类考试的参考书以及金融、管理方面的作品,因而这些作品就自然成为阅读内容生产的热点。二是阅读内容泛娱乐化。随着泛娱乐化阅读作品的比重增大,大学生容易倾向轻松有趣且不需要深度思考的阅读内容。因此,在引导大学生阅读时,应注重阅读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教育学生回归阅读正轨。例如,贺州学院图书馆依托广西图书馆学会组织在校大学生开展“品味书香·享阅读之乐”2024年华南“共读半小时”阅读活动,通过具有仪式感的共读行为,诠释“让阅读成为习惯”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阅读内容碎片化。大学生热衷在短时间内捕捉更多信息,从中获得新鲜感和满足感,尽管这些碎片化的内容能够满足他们的一时需要,但这些阅读内容在新媒体的作用下也潜移默化影响了他们的阅读习惯,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难以完成系统的、完整的、有深度的阅读,而是只习惯于接收不需要思考的碎片化知识和信息。
5.3 培养深度阅读习惯,提高对延伸阅读的理性判断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日益丰富,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学习、科研资源的主要渠道,大学生电子阅读的时间、频率不断攀升,但大学生是否真的通过电子媒介“读书”?这个问题不得而知。澎湃新闻的一篇评论认为,“如何引导大学生使用好图书馆资源,培养深度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提升专业学习和学术科研能力是关注图书馆借阅量下降更值得深思的。”尽管数字化阅读不等于“肤浅”阅读,但无论是主动检索,还是系统智能推荐,都在助长着读者形成碎片化的阅读习惯。
数字阅读的类型不同,其产生的阅读效果也不一样,有选择性地采用不同设备和阅读方式,是发挥数字阅读长处而不为其局限困扰的必然路径,知“狼性”而后“与狼共舞”的策略[36]。大学生如果能够主动认识数字阅读,深谙阅读与思考之间的紧密关系,了解数字阅读对自身学习的影响和挑战,并能自觉地加强数字阅读能力的培养,就能更好地适应数字阅读社会。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专题讨论会和阅读分享活动,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相互切磋、交流沟通,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针对大学生的不同诉求,依托信息技术为大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资源推送,满足其阅读诉求。引导大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制订自己的阅读目标,在数字阅读常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数字阅读,并对自己在知识获取的内容、体系、学科等方面的相近性、可用性、客观性作出评估、辨别和推理。开展网络舆情案例分析,让大学生学会客观批判,保持自己正确的想法和价值取向。增强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效能感,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助于促进其数字化阅读的深度开展[37]。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舒适性与便捷性,让身在其中的大学生加强阅读过程的互动与交流,从而达到数字化阅读的深度思考,使其阅读水平在分享中得到提升,培养他们的数字阅读素养,帮助他们取得高质量的数字阅读效果,以适应其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
5.4 净化数字环境,降低数字阅读的负面影响
在规范出版行为、整顿信息渠道、治理数字阅读环境方面,有关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等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数字阅读环境治理的决心和力度。这些政策法规为高校图书馆治理和规范数字阅读环境提供了依据,加强了网络平台的监管,降低了网络不良内容对大学生的干扰。严格把控网络平台内容审核,杜绝各类网站和应用软件发布不良链接,用法律的手段保障网络环境的健康安全。
纸本阅读的“读书”与数字阅读的“读屏”终究不同,为此,高校图书馆要在扩大图书馆种类覆盖面的同时,提高专业匹配度,更充分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破解图书馆供需的结构性失衡问题。面对阅读方式、阅读氛围的改变,图书馆唯有转变职能,充分发挥未来学习中心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沉浸式深度学习体验,实现学习范式重塑,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自身优势,打造特色网络平台,开设数字阅读素养相关课程,注重培养大学生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大学生学会抵制数字阅读内容中的负面信息,不完全依赖网络搜索获取知识信息。此外,也应加强对负面数字阅读内容、不良作品的惩处力度,侧重对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警示教育,对生产、传播不良作品的大学生加重处罚,为大学生创造享受阅读、沉浸式阅读的氛围,推动他们以更从容的心态“泡图书馆”,进而建立兼具系统性和个性化的个人知识体系。
5.5 密切与院系合作,积极开展大学生数字阅读指导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曾经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多年,这位“老图书馆人”表示,“各个院系、各个部门都没有比图书馆更适合作为大家聚合的地方,在这里大家可以碰撞出很有价值的新东西”。为此,葛剑雄教授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的“共同空间”功能[38]。实践是提高数字阅读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文献服务中心和文化教育基地,应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协同联动高校各院系,积极开展大学生数字阅读指导,服务育人,提高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以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助力高校育人工作。一是密切了解各学院的专业课程,根据每个学院的专业特点及大学生数字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制订不同的数字阅读素养教育课程,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健康阅读并及时反馈信息。二是加强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学习数字阅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开拓馆员的视野,让馆员从数字阅读中受益,更好地为大学生进行数字阅读指导。贺州学院图书馆通过举办业务知识讲座培养阅读服务人才,从而进一步提高馆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持续创新与发展。三是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活动主题,与相关的校内部门共同开展活动。例如,贺州学院图书馆在西部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选拔时与本校宣传部、团委、教务处、各院系、学生会等多方合作,采用“极速对抗”和“现场答辩”方式,共同举办系列阅读主题活动,通过选拔赛使大学生拓宽阅读面,加强信息素养知识储备,也使大学生的总结反思、临场应变等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5.6 加强数字阅读道德的约束,构建有效监管体系
大学生在数字阅读中应加强数字阅读道德的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牢固树立合理使用数字资源的意识,保护数字资源知识产权,遵守高校图书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的规章制度,同时杜绝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例如,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互联网及电子阅览室管理的相关规定;不擅自访问非法网站和色情网站;不查阅、复制、制作、传播有损国家安全的信息;不恶意下载数字资源,保管好个人网络账号,学会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不利用获得的文献资料非法牟利;尊重版权,自觉维护知识产权法;注意防范网络钓鱼、恶意软件等。同时,要引导大学生学会保护自身利益,在获得最佳阅读体验,获取丰富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自我监管,给予他们在数字阅读中更多的信息安全保护和关爱。此外,还要加强对数字环境的有效监管和规范治理,对大学生的数字阅读行为、意识和动机进行引导和干预,督促大学生加强自我监管,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与大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双赢[39]。
6 结 语
在数字时代,大学生阅读功利化、娱乐化和浅层化的现象十分普遍,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开展深阅读服务刻不容缓。数字阅读素养是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知识构建的重要方面。如何引导大学生对繁荣的数字环境表象下个体阅读素养负面影响有清晰的认知,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数字阅读环境,提升大学生数字阅读能力,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有益于了解当代大学生数字阅读的状况,从中找到解决大学生在数字阅读意识、技能、伦理等方面缺失问题的关键。大学生在碎片化、浅层化、功利性阅读等数字阅读主要负面表征的当下,需要整合国家、社会、行业、高校等多方力量,消除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数字阅读环境中的不良因素。高校图书馆应进一步净化数字阅读环境,优化知识传播途径,加强信息资源监管,并着力于大学生数字阅读意识、数字阅读知识、数字阅读技能、数字阅读伦理的培养和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大学生数字阅读能力,进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3-11-03].http:∥www.ccps.gov.cn/xtt/202308/t20230831_159093.shtml.
[2]李玉海,谢倩,王常珏.信息文化助力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3,41(6):36-41.
[3]BIRKERTS S.The Gutenberg Elegies:The Fate of Reading in an Electronic Age[M].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1994.
[4]彭佳.另一种文本中心:回应尤里·洛特曼的文本观[J].符号与传媒,2011(2):188-193.
[5]章祺.浅析数字阅读时代“深阅读”[J].中国出版,2017(5):29-31.
[6]李凡捷,李桂华.“深阅读”之争议与再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26(6):16-25.
[7]李桂华.从多元到复合:大众阅读行为的演变与发展[J].人民论坛,2021(8):100-103.
[8]李桂华,刘静.转向:全媒体时代青少年复合阅读图景[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5(2):72-87.
[9]袁昱明.复合阅读交流本体论:图书馆学重建的基础[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2):5-12.
[10]周惠敏.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37(1):55-61.
[11]PUBLISHING O.PISA 2012 Assessmen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Mathematics,Reading,Science,Problem Solving and Financial Literacy[J].Oecd Publishing,2012:264.
[12]MARTIN M O,MULLIS I V S,HOOPER M.PIRLS 2016 Assessment Framework,2nd Edition[R].Timss&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2015.
[13]王健,张立荣.新媒介时代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6):73-77.
[14]程远.浅谈数字阅读素养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J].中国出版,2016(24):19-21.
[15]王晞.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测评目标、特点及其分析[J].教育评论,2003(2):99-101.
[16]唐青才,王正青.国际学生阅读素养测评的理念与方法:基于2009年NAEP与PISA的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1):73-77.
[17]朱伟,于凤娇.国际阅读评价研究对我国阅读教学的启示:以PIRLS2011和PISA2009为例[J].考试与评价,2012(4):52-55.
[18]李桂华.深阅读:概念构建与路径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3(6):50-62.
[19]吴健.大学生数字化深阅读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137.
[20]张立文.和合哲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
[21]约翰·杜威.人的问题[M].傅统先,邱春,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2]杜娟,李兆君,郭丽文.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10):14-20.
[2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4-05-14].https:∥www.cnnic.net.cn/NMediaFile/2024/0325/MAIN1711355296414FIQ9-XKZV63.pdf.
[24]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OL].[2024-05-14].[JP2]http:∥www.chuban.cc/yw/202304/t20230423_32710.html.
[25]肖珑,赵飞.面向学习环境的大学生信息素养体系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3(5):50-57,38.
[26]候壮.大学生数字阅读[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27]陈建龙.大学图书馆的本来、外来和未来: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36(6):7-12.
[28]邓李君,杨文建.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3(7):67-73.
[29]欧继花,罗紫初,李科生.大学生数字阅读供需鸿沟探析:基于数字阅读的实证调查[J].图书馆学研究,2016(4):94-101.
[30]邓李君,杨文建.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3(7):67-73.
[31]刘丽杰.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嬗变及对策探究[J].贺州学院学报,2021,37(2):121-124.
[32]王玉蓉.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课”育人体系的关键着力点与实施路径[J].贺州学院学报,2023,39(1):135-142.
[33]胥雅.当代大学生移动深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39.
[34]范文静,刘益,王蕾.全民阅读转型与提升展望[J].出版广角,2016(1):18-21.
[35]张喜艳,郭晓桃,程康明,等.数字化深阅读困境与策略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情报科学,2023,41(4):133-140.
[36]周宪.从“沉浸式”到“浏览式”阅读的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2016(11):143-164,208.
[37]胡甜.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71.
[38]王钟的.图书馆借阅量“断崖式”下降,需要关注哪些真问题?[EB/OL].[2024-03-23].http:∥news.youth.cn/jsxw/202403/t20240323_15150744.htm.
[39]杨文建,邓李君.基于内涵的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36(10):97-104.
[作者简介]陆浩东(1968—),女,硕士,研究馆员,贺州学院图书馆;董惠霖(1984—),男,本科,副研究馆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李桥珍(1986—),女,本科,馆员,贺州学院图书馆。
[说 明]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媒介时代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BTQ00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