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儿童与故事相遇

2024-11-05徐之峭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4年8期

摘 要:二年级语文教材编排了大量故事文本,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以及生活中的故事等。二年级开展了“过一种故事生活”的主题活动,主要围绕搭建说写桥梁、构筑四格空间两个方面展开。多元化的活动,启发学生生动演绎;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学生沉淀反思。开放多元的“过一种故事生活”主题活动,为儿童提供了更多与故事邂逅的机会。活泼泼的儿童,与故事相遇,以故事为媒,款款走向开阔丰盈的语文学习新天地。

关键词:二年级语文;故事生活;主题活动

*本文系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学习胜任力与儿童语文生活的双向建构研究”(编号:L/2021/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年级语文教材编排了大量故事文本,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以及生活中的故事等。故事中活泼的语言、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深受学生的喜爱。于是,我们在二年级开展了“过一种故事生活”的主题活动。

一、 “过一种故事生活”主题活动实践

“过一种故事生活”主题活动主要围绕搭建说写桥梁、构筑四格空间两个方面展开。

(一) 搭建说写桥梁

学习语文,要能“说”会“写”。说和写,都是语言生命的表达;说写融合,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过一种故事生活”主题活动中,首先包含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的口语表达活动。

1. 读故事

从《小蝌蚪找妈妈》开始,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就编排了多姿多彩的短篇小故事:古时候的故事《曹冲称象》,生活中的故事《玲玲的画》《一封信》,有趣的动物故事《坐井观天》《寒号鸟》《狐假虎威》,童话故事《雾在哪里》《雪孩子》《纸船和风筝》《风娃娃》……不同的故事,朗读的要求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故事的生动有趣。尤其是童话故事,充满丰富的想象,更要让学生循着故事情节的主线,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 讲故事

讲故事的形式有多种,可以讲述全文,也可以讲述部分。如教学《寒号鸟》一课,我们创设了“读者剧场”,分设三个“角色”,一个是喜鹊,一个是寒号鸟,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容易忽略的旁白。首先,抓住喜鹊的第一次“劝”详细品读,发现喜鹊的着急与关心,以及寒号鸟的懒洋洋和不耐烦,抛出“读”的第一个小妙招:理解不同角色,读出不同语气。接着,关注喜鹊和寒号鸟对话前的动作提示语,如寒号鸟“躺在崖缝里”,进一步感受寒号鸟的懒惰和得过且过,为后面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得出“读”的第二个小妙招:关注提示语,感受角色内心。与此同时,我们观照全文——在其他的旁白语句中,喜鹊“一早”飞出“东寻西找”,对比寒号鸟的“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两项对照,角色的不同特点清楚地呈现在眼前。

3. 演故事

故事还可以演出来。比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描写狐狸神态、动作的词句,如“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摇了摇尾巴”“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读出狐狸的反应之快、狡猾和虚张声势,再寻找描写老虎神态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通过老虎和狐狸反应的对比,进一步感受狐狸的狡猾虚伪。学生在充分品读之后,在学校的“郎郎丫丫小剧场”演绎这个故事,情感充沛,入情入境。如此,以“演”促读,以“演”促思。

4. 编故事

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看图写话的有效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教师抓住故事中的关键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结合语文园地中“加入形容词”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能将一句话写得生动、有趣。学生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践,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句子的扩充写话。接着,我们尝试进行段落的填空式补充,再根据提示看图写话。从多幅图写话,过渡到多幅图中空缺一幅的补充想象,再到单幅图的想象写话,不断搭建写话的支架,难度由低到高,呈阶梯式递进。

(二) 构筑四格空间

教师为“过一种故事生活”设计了一句“宣传语”——四格空间,创意无限。我们通过小小的“四格”,引导学生用文字与画面,从不同的维度描绘故事,围绕“图”和“文”进行双向建构。

1. 看图创文,讲述故事

看图创文,需要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图片的主角、场景、故事情节等。二年级的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较弱,对图片内容及故事情节的把握,离不开教师的指引。教学中,我们根据四格空间中的图画,设计了四格空间思维导图。有了思维导图这一抓手,学生能找到故事中的关键线索,较为完整细致地讲述故事。在此基础上,教师步步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断延伸图画空间,促使他们根据图片内容展开联想,而不仅停留在图片的画面上。“接下来”,就意味着学生的思考是有根据的,是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分析与联想的,思维一直在场。

2. 读文创图,描绘画面

我们还精心设计了绘制“四格画”的活动。“四格画”由4个画面组合而成,通过图画传达故事信息,有别于其他语言或视觉艺术形式,有独特的组织结构和叙述技巧,是“画”与“话”的合奏。根据故事的发展,分为起因、发展、转折、结果四个部分。在阅读了自己喜爱的故事之后,学生可根据故事的这四个发展过程,梳理关键信息,用画面表达关键情节。

二、 “过一种故事生活”主题活动回顾

在二年级的“过一种故事生活”主题活动中,学生用文字和画笔,通过不同的方式描绘妙趣横生的故事。多元化的活动和多维度的评价,是“过一种故事生活”主题活动的亮点。

(一) 多元化的活动,启发学生生动演绎

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等活动,在“读者剧场”“郎郎丫丫小剧场”活灵活现地展示。而这些丰富多彩的展示,离不开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琅小的学生一直学习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他们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小组成员的不同观点,并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合作完成任务。除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创编故事之外,我们还鼓励他们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与爸爸妈妈交流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在构筑四格空间的活动中,学生基于已有阅读经验大胆想象,做到画与说、画与写有机结合。面对空白的格子,学生会构思故事脉络,想象的空间不断被打开。

(二) 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学生沉淀反思

“过一种故事生活”主题活动中,在评价主体上,学生个体和同伴、家长与教师共同评价;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多种方式,支持学生独特、丰富的学习历程。

我们设计了讲故事评价表,从“声音响亮、态度大方”“故事完整、条理分明”“表达流畅、有感染力”等方面开展自评、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构筑四格空间的活动中,我们从“主人公是否明确”“是否抓住关键信息”“是否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构建故事”“是否有精彩细节”等维度开展“图”与“文”的双向评价。

开放多元的“过一种故事生活”主题活动,为儿童提供了更多与故事邂逅的机会。活泼泼的儿童,与故事相遇,以故事为媒,款款走向开阔丰盈的语文学习新天地。

(徐之峭,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