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教育样态

2024-11-05汤勇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4年8期

今年两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所谓“新质生产力”,指的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手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创新等方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将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积极变量、重要孵化器,必将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催生理念、目标、内容、方式和治理的系统性变革,呈现全新的样态。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态呢?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教育,应该积淀学生素养,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品行、创新能力与精神比分数更重要。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以及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教育,应该是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从“统一批发”转向个人定制,学生有权选择自己学什么,自适应学b8zMyRZvMehhLYyvYwvK8A==习将成为主旋律;从固定空间转向多元开放,所有环境与空间都可

以用于学习或者触发学习;从传统学习转向泛在学习,学生可以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学习;从单一内容转向综合全面,学习不仅仅是学知识,而且是和生活对接、跟社会连接,与解决现实问题相衔接。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要求个体必须具备不断学习和自我改善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成为学习方式转变的重中之重。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教育,应该是把教育现代技术深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与学的增能提效准备了工具箱,为教育的深度、广度和可能性的延展搭建了脚手架。

如远程教育、在线教研、智慧课堂等新型教育教研模式的运用,将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教研方式;AI教育从必修课、公开课到社团课程,将激活师生的学习与发展潜能,更好地适应、创造乃至驾驭人工智能时代;虚拟实验室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操作,将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实验效果;等等。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教育,应该是一趟“美的历程”。校园不再仅仅是一个学园,而会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花园、田园、家园、公园、乐园。在这里,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人交往,可以自由自在地参与各种社团活动,读喜欢的书,做喜欢的事。学校会成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场景”——学习讨论场景、问题辩论场景、人机互动场景……师生关系会成为亦师亦友、情同手足、共生共学、共同成长的关系。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教育,还应该是一种蓬勃向上的教育生态。这种蓬勃向上的教育生态,意味着教育要坚持人文关照,注重管理的人性化,充分调动教师的热情与激情,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自我效能感,以更灵活、更有效率、更有温度的行为设计与组织架构,让教育创意、教育创新自然生发,让一个个“新质学校”和“新质区域生态”不断涌现。

教育有了这样的样态,“新质生产力”在教育领域就有了应有的状态,也有了生机勃勃的形态。

(汤 勇,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