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实践探微
2024-11-05陈荔平
摘 要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议论文写作课程的编排顺序不利于一线教学实际操作,有必要引进项目化学习理念,建立合乎学情学理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程序。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着力建构议论文写作层级性的项目任务;重视议论文写作情境性项目活动的创设;凸显议论文写作项目多样化的学习成果;建构议论文写作项目可视化的学习过程;自主开发议论文写作个性化的资源库。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 高中议论文 写作教学
当前实施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写作课程内容丰富,写作要求具体明确,写作文体多种多样,体现了新教材在写作教学上的革新。其中对高中阶段着力要求学生掌握的议论文写作,写作课程编排紧密关联单元教材内容,着重读写一体,部分单元还配有专题写作短文。然而,不少一线教师对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缺乏整体性、系统化的认识,只是依照教材编排的顺序教学,缺乏层级性、推进性的教学建构,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此,引进项目化学习理念,建立合乎学情学理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程序成了当务之急。
一、项目化学习的内涵
项目化学习(简称PBL)18世纪末被引入教育领域,成为欧洲教育界普遍认可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项目学习定义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1]。我国学者认为它是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它引导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来精心设计项目,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Wbi1WbgPK96f3fhZy0NyHw==的自主探究活动来解决项目中真实、复杂的问题,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建构式的学习、小组协作式学习,掌握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2]。
基于上述关于项目化学习的阐释,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项目化议论文写作教学以高中议论文写作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通过提供议论文写作支架,开发议论文写作资源库,设计议论文写作评价反思量表等环节,在议论文写作实践中有序建构议论文写作技能,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特征
1.着力建构议论文写作层级性的项目任务
统编高中教材关于议论文写作课程指导有八个专题,集中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与选择性必修“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等任务群,分散在必修上下册、选择性必修上中册。八个写作专题的写作短文指导从学写议论文到学写驳论文,最后到学写申论,总的来说,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写作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把八个写作专题指导作为八个总项目任务(见表1),以此作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总目标,前五个写作专题指导侧重于学习议论文写作基础知识技能,后三个写作专题指导侧重于学习议论文写作的高层次技能。每一个总项目任务可分解为数个子项目任务,教师可围绕子项目任务,设计议论文写作课时教学。
前五个专题写作短文分布在教材的五个单元,有多个子项目任务,不可能在教学本单元时逐一进行写作教学训练,而且有些子项目任务还存在重复,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教材单元内容、单元(研)习任务,整合子项目任务,分阶段、分侧重点设计逐级提升的写作活动,形成层级性、递进式的写作教学系列模式(见表2)。
表2 写作系列及议论文写作子项目任务
写作系列 议论文写作子项目任务
基础阶段1 ①针对现实问题提出明确观点;②学习议论文结构:并列式、正反对比式;③学习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④要有读者意识;
⑤学习拟题;⑥学习积累素材
基础阶段2 ①学习提出有意义的观点;②学习比较让步分析法;③学习列作文提纲;④学习层进式结构;⑤学习选用论据;⑥学习论证方法:类比论证、演绎论证、因果分析
提升阶段1 ①学习精准审题立意;②学习归谬法、“虚拟论敌”;③学习理清逻辑链条;④学习概念界定;⑤学写驳论文
提升阶段2 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②学会质疑与追问;
③学会辩证分析;④学会文明说理;⑤学写申论
2.重视议论文写作情境性项目活动的创设
通过设计项目活动完成项目任务,项目活动必须具有情境性,指向真实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在统编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中有不少写作任务,已经做了情境设计,比如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的第三道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以生活情境为载体,意在引导学生探究并解决所处的时代、所面对的现实中的真实问题,架起学习与生活的桥梁,培养学生从解决书面问题走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从总项目中分解出来的子项目常常没有现成的相应匹配的情境性活动,这就需要教师选取生活中的素材,为学生创设演讲、辩论等情境性活动,架起“为(现实)生活而写”的桥梁,如为了让学生学会“议论要有读者意识”,以“2023年8月24日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写一封告××书,着力引导学生面对不同的读者(听者)采取不同的态度与言语,如对日方政府要义正言辞,对各类民众的反应要警醒告诫。
3.凸显议论文写作项目多样化的学习成果
传统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成果一般就是学生习作,但项目化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成果多种多样,除了习作,还可以通过主题辩论会、班级演讲赛、提纲式作文展评、课前五分钟热点时评、素材积累能手汇报等活动,凸显项目学习成果的多样化,促使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更加自信,在交流中更加健谈。如课前五分钟热点时评活动,学生自己找热点,做课件,相互点评,每月评出“最佳时评家”。又如子项目任务“积累属于自己的真实可靠的材料”,通过每学期末评选“素材积累能手”,展示学生每学期的素材积累成果,促进学生自我内化、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4.建构议论文写作项目可视化的学习过程
长久以来,学写作文的办法常提“多读书”“多写作”“多体悟”,不像数理化教学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流程、可视化的解题步骤,这也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习得感不强。为此,项目化议论文写作教学着力建构项目学习过程的可视化,让教与学“看得见”。项目学习过程的可视化指学习支架的可视化与评价过程的可视化。传统的写作教学流程多是阅读经典范作—模仿借鉴—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而项目化议论文写作教学流程是探寻经典范作的最佳学习点—建构可视化学习支架—设定评价量表—学生写作、自评(互评)—教师校正补充,阅读经典范作由原来的宽泛的“读”转向建构可视化的学习支架,单一的结果评价转向多样的可视化的过程评价,通过项目学习过程的可视化,促进学生自我发现文章问题,自我修正文章偏差,自我建构写作技能。
以子项目任务“选择论据”为例,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名句名篇和新鲜语料作为2023年新课标Ⅰ卷“好的故事”的论据。本次项目学习过程的可视化着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建构可视化论据选用的学习支架:选用名句,显性名句→直接引用表述,隐性名句→阐释名句内涵,表述为“名句+自己观点+阐释”;选用名篇、新鲜语料,聚焦话题→剪裁匹配观点的细节要点。二是设定可视化的评价量表,这既是自评、他评的依据,又是矫正自我偏差的准绳,这样“看得见”的学习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习得感、成就感,也极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素材选用评价量表见表3。
表3 素材选用评价量表
评价要点 水平描述 评价
结果
素材选择 4~5分:素材选用精准,新颖独特,符合话题,突出关键
2~3分:选择的素材角度多样,某角度符合话题要求
0~1分:素材选择随意,没有针对性,空洞泛化
素材取舍 4~5分:素材取舍分明,善于选择典型细节要点
2~3分:直接移用,简单概括或还原素材内容
0~1分:素材无取舍,杂乱无章,重复堆叠
素材多样性 4~5分:素材丰富多样,今昔映衬,见解独特
2~3分:素材具体但不够丰富,不够新颖独特
0~1分:素材单一且不够完整具体,没有表现力
素材表达 4~5分:逻辑严密,行文严谨,分析透彻,有说服力
2~3分:有一定逻辑,但不够严密,分析不够透彻
0~1分:缺乏逻辑,线性思维,文段没有说服力
5.自主开发议论文写作个性化的资源库
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的资源库主要是指写作素材库与范例库。对于素材积累,就目前而言,教师“投喂”的多,学生自主收集整理的少,被动积累素材造成了学生消极内化素材、素材选用多雷同的弊端,因此很有必要指导学生自主开发议论文写作的素材资源,建构起个性化的素材资源库。在议论文写作教学初始阶段,教师要从素材选取来源、选取内容、主题分类、整理方式等方面做指导与示范。然后,每个学期初,教师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确定若干素材大主题,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对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名人典型、时政热点等选择性收集整理,学期末展示交流阶段性资源库的成果。由于素材资源是学生自己内化后的“产品”,学生就容易记得牢、用得顺手。
对于范例库的开发,指导原则是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泛,选择的范例应是自己有体悟的,可以学得会的。从体式分类入手,指导学生向内从教材中选取可资参考借鉴的议论文经典范例,向外从书籍、报刊、网络中选取评论大家的文章,以及重大考试的优卷,作为自己写作时的范例。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项目化议论文写作教学,聚焦写作项目任务的层级性,重视写作活动的情境性,凸显写作成果的多样化,着力于写作过程的可视化,彰显写作资源库的个性化,最终实现议论文写作教学评一致,促进学生写作素养不断提升。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项目化议论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编号:FJJKZX23—23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任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蒋立红.PBL项目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0.
[作者通联:福建三明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