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探究

2024-11-05伍秋婵黄丹妮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8期

【摘要】“双减”政策及新课标的贯彻落实,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全面优化教学设计,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切实做好“减负增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以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数学大单元教学通过将零散的知识有效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结构“松散”、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教师实施大单元教学引导学生触摸数学知识的内核,能够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数学学习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在深入分析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现存不足的基础上,总结了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并提出规划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教学策略,旨在依托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海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A05).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大单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单元内容进行重构,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形成结构化、逻辑化的知识网,使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发展其数学思维、推理意识和应用能力奠定基础.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教师应关注大单元教学的特性,以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优化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科学实施教学评价,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并发展核心素养,提高数学教学的质效.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现存不足

(一)单元维度不够大,知识整合不到位

目前,大单元教学已经成为多数教师之选,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创新性、整体性的特点,打破了传统以“课时”为单位的固化教学方式,并且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单元,便于学生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但是部分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理念的理解存在偏颇,容易混淆大单元与单元整体教学,在教学中往往仅按教材单元结构组织教学,难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学生接触到的是零散的知识点,难以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影响大单元教学效果.

(二)指导方法较单一,教学缺少灵活性

大单元教学具有灵活性,可以促使教师更好地融合相关主题内容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升教学质效.但部分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过于关注教学进度的完成,未能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与规划教学内容,致使教学设计过于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部分教师更倾向于选择直接讲授方式,使得教学过程缺少灵活性,既无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反馈机制不完善,评价内容不全面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连接“教”与“学”的桥梁,客观且有效的评价可以起到助教、导学的作用,既能帮助学生改进不足,完善自我,也能促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率.然而,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重心放在如何规划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活动上,忽视了教学评价,一些教师仅仅依据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不全面,难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不能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优势与价值.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聚焦核心素养,实施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把握这一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明确大单元教学与传统教学设计的不同,凸显出整体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整体视角,科学规划大单元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完善评价体系,从而将零散的数学知识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教师要打破以往教学中“一课一目标”的模式,以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核心,合理安排课时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内化与吸收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具有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二)主体性原则

在“双减”背景下,打造高质量的课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既是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也是教师所面临的新挑战.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相契合的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也要明确“教”与“学”关系的转变,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并采用问题点拨和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双减”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

(一)统筹教材内容,规划教学目标,凸显单元核心概念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课程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明确课程目标能够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要想提高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成效,教师应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统筹教材内容,科学规划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覆盖必要的数学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关键素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紧密贴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参考.在数学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剖析教材内容,理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联,从中筛选出适宜组合为大单元教学的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明确的目标导向.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上述信息,在掌握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科学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指明学生学习方向.如此,学生也能根据大单元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内容,理清学习思路,把握知识重点,更加有序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关联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知识,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目标一:培养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边长、周长求解公式等知识,为学习新课知识奠定基础;在课中,设计“猜一猜”“分一分”“看一看”教学环节,借助多媒体展示几个不同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初步理解面积;在课后,设计实践类作业,要求学生找到生活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用相应的面积单位去度量,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本质.

目标二:提高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如,学生可以运用工具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观察包含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然后用乘法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迁移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目标三:提升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基础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答案:5×4=20(平方厘米)”“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分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答案:2×2=4(平方分米)”;进阶题目:“在一张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白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解裁剪下的正方形的面积.答案:最大正方形的边长=长方形的宽,由此推导出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4×4=16(平方厘米)”;应用题目:“小明家的卧室长是6米,宽是3米,小明想用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面,需要用到多少块地砖?答案:6×3=18(平方米),18÷1=18(块),则需要18块地砖”.教师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设计教学目标,符合“双减”的要求,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单元实施,丰富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实施,提高教学质效.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发展密切相关,如推理能力、模型意识、创新意识、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向,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情境创设法、问题引导法、实践探究法等,运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活数学课堂,提升教学效果.

1.创设适宜情境,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组织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单课时”教学的理念,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各个单元知识进行整合与分析.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插入图片、视频或者生活案例等素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视化形象,促进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强化核心素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关联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内容,以大单元的形式围绕核心概念“图形与几何”展开教学活动.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多边形的切割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多边形能够分割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使学生认识到规则图形与不规则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多边形的面积.另外,为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对情境内容进行补充,如设计“校园绿地面积”求解相关情境,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或者到实地测算校园内树木、花圃、草坪的占地大小,将数据记录下来,准确计算出校园绿地面积,以此引导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求解方法,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其几何直观,提高其数学核心素养.

2.巧妙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基于学生真实学情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因此,教师要采用问题引领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3.开展探究活动,强化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实施大单元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可以将自己在大单元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迁移运用到新知学习探究中,以此实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应“双减”政策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教学为例,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需掌握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可以简单地分析和绘制扇形统计图,并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可联系对应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以及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等内容组织大单元教学.以“绘制扇形统计图”为核心设计如下实践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国土总面积是多少,并计算其中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最后根据已知信息绘制扇形统计图.教师依据学生能力水平科学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活动方案设计,与组内成员互学互研,顺利完成活动任务.学生也能在交流和讨论中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提高自身的迁移运用能力.

(三)基于整体角度,完善评价体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双减”背景下,为确保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兼顾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过程,多采取激励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大单元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后,可以开展多元化评价来完善学生的认知,除运用传统的书面测试方式,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参与、项目作业和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系统、全面地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数学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及时反馈,准确地识别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增强批判性思维.如此,在评价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改进不足,提升核心素养,促进自己在各个方面均衡发展.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整合了本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内容,围绕“小数的运算”这一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包括课堂参与性、合作表现、问题解决能力等多方面内容,表扬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同时指正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自评清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具体如下:(1)是否具备自主探究小数加法、减法的计算能力,是否能够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2)是否具备建立数的加减法模型的能力及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3)能否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且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4)能否顺利与他人展开合作e5ef738f857af900d5a1ab9438d9c0b1,或者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完成自主评价,然后提出关于大单元教学的建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学习需求,不仅有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也便于教师更准确地发现学生的优劣势,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大单元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结 语

在“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每位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基于整体角度,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够消除碎片化教学的弊端,改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成效,使学生获得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在数学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应以培育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坚持整体性、主体性的原则,明确教学目标,凸显大单元核心概念,不断优化单元实施,丰富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珍珍.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优化研究[J].考试周刊,2024(27):80-83.

[2]徐新连.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4(11):57-59.

[3]索南才让.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以“三角形”为例[J].新课程,2024(8):106-108.

[4]原幼英.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4(7):45-47.

[5]陈淑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4(4):88-90.

[6]朱佳丽.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1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