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域下蒙古包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4-11-04尚雅凡
[摘 要]以符号学为视角,引入符号学的横组合与纵聚合关系理论,探索蒙古包文化与室内设计的关系。以蒙古包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目的,根据蒙古包的文化特点分为表现符号和实义符号两大类进行归纳总结,解析其特征和背后的象征意义,并探索蒙古包文化如何融入当代室内设计中。
[关 键 词]符号学;蒙古包文化;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28-0040-03
文献著录格式:尚雅凡.符号学视域下蒙古包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天工,2024(28):40-42.
符号学作为人文学科中的显学及跨学科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对人文学科研究影响深远。符号学中的横组合与纵聚合关系在探索当代设计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创新中具有重要意义。蒙古包作为蒙古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研究价值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在符号学的视域下研究蒙古包文化,提取蒙古包所蕴含的文化符号,并通过融合创新应用到当代室内设计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蒙古包的文化背景
(一)历史文化综述
蒙古包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经典居所,它设计巧妙、造型精练,是依据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而设计的。然而这一结构设计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漫长的时间不断积累完善的。早在石器时代,阿拉善的岩画中就绘有“以树为枝、兽皮覆盖的窝棚”,展现了原始游猎先民的居住方式。随着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从狩猎转向游牧,蒙古包的结构也发生了转变。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父子乃桶穹庐而卧”,这里的“穹庐”就是指北方游牧民族的毡房;西汉《盐铁论·论功》中还记载“枝柳为室,毡席而盖”。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包日渐完善。到了清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条件逐渐消失,庙会盛行,藩王兴起,使蒙古包朝着更大、更华丽的方向发展。通过梳理蒙古先民的生活方式与蒙古包的演变过程发现,蒙古包从原本可以移动的“家”逐渐固定下来,后转变为地域文化代表符号,成为唤起人们文化记忆的载体。
(二)当代蒙古包的分类
当代的蒙古包可划分为我国新疆地区的哈萨克族蒙古包、内蒙古地区的蒙古包以及蒙古国蒙古包三种类型。本文选取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内蒙古地区的蒙古包为研究对象。
二、蒙古包中的符号分类与提取
(一)蒙古包文化的表现符号
1.造型符号
蒙古包的结构主要有龙骨、毛毡、附件三部分,其中决定蒙古包造型的是龙骨,龙骨又包括套脑、乌尼、哈纳三部分。套脑是指蒙古包的天窗,位于庐顶,普遍呈半球体,是蒙古包的关键部位,和毛毡配合可以开合。光从天窗照入,人们可以通过光照计时。乌尼是蒙古包的顶杆,指蒙古包顶部放射状的细杆,斜插于套脑和哈纳之间,将顶部的受力分解到哈纳,在整个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哈纳是蒙古包下层的围壁,由柳木编制而成,呈菱形网格状,首尾相连,构成蒙古包的圆柱形墙体,可以伸缩,便于折叠携带,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将乌尼带来的力向下分解传导。
2.色彩符号
蒙古族对色彩的偏好,一方面源于蒙古族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源于文化信仰。蒙古族将对色彩的理解和信仰建立联系,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自然之色和人文色彩两个方面分析蒙古族色彩偏好的由来(见表1)。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2/nSoPcYn9PCEVLNoU82Mqfb.webp)
3.纹样符号
蒙古包的装饰对称、稳定、均衡、紧凑,套脑、乌尼、哈纳以及桌柜上都有装饰纹样。蒙古包的装饰纹样源于长久以来人们对自然中的动物、植物以及非生物形象的模拟,体现了蒙古族先民尊重自然的精神。蒙古包的纹样分为自然纹样、动物纹样和规律纹样三种(见表2)。
(二)蒙古包文化所蕴含的实义符号
1.蒙古包结构反映了社会文化
蒙古包的内部布局与蒙古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传统蒙古包的平面布局为同心圆,从精神层面表达了蒙古族先民的意愿。“圆”有圆满齐全之意,宇宙也可以看作是广大无边的圆。蒙古包中心摆设火撑,有祈愿家族兴盛、子嗣繁茂之意。西北是蒙古包象征尊贵的位置,蒙语为“怀穆日”。由此,门户、火撑、怀穆日连成蒙古包的主线。蒙古包内主线以西称为“苍天”,代表着男性,通常放置男性的物品,蒙古族在狩猎、战争之前都要向西边祭拜“苍天”,因此男主人的马具、兵器都放在西边,吃饭的座位也在西侧;主线以东称作“福天”,代表着女性,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女性又有着孕育后代的重要使命,也因此炊具和女主人的生活用品都被放在东侧(见图1)。
2.蒙古包结构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蒙古包的结构受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内蒙古地区风力大,蒙古包的圆柱形可以分解风力,风从蒙古包的两侧通过,从而减少受力。其次,从室内到室外都是以圆圈分层,室内以火撑为核心圈扩散,中间圈层是牧民起居休息的地毯,最外圈是陈设的杂物和家具;室外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内蒙古地区以畜牧业为主,饮食习惯偏向奶制品和肉食,牧民以圈养牛、羊、马为生(由内而外分别是生活圈、牧牛圈、牧羊圈和马群圈)。这也体现了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以蒙古包为中心,生活圈层层递进的特点(见图2)。
三、符号学视角下室内设计更新的方法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2/m47WkVKWRMcdSxrYKrEdxD.webp)
在设计中,利用横组合关系与纵聚合关系,是探索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创新之道。横组合关系也叫“句段关系”,是基于语构学规则,形成一种结构化的联结,其中各个符号按照特定的组合方式相互关联,构成等值性的语义表达。符号的横组合指将符号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组合,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顺序或层次,强调符号间的平等,以并列、交错、相邻等形式存在。而纵聚合关系是将不同符号按照一定的顺序或层次进行组合,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秩序。纵聚合强调符号之间的层级关系,每个符号都处于特定的位置,有特定的作用。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或层级关系进行组织,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一)融入蒙古包的造型
在室内设计中,可以利用横组合关系,将蒙古包的造型符号与室内设计中的关键元素进行结合,如将天窗(套脑)、顶杆(乌尼)、围壁等结构与室内设计的门框、窗户、吊顶等相结合,使空间中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这种室内设计既有当代设计的特点,又能通过外形让人即刻领悟到“创作源泉来自蒙古包”,这种联想也与纵聚合的特点一致。这类设计不再是表面的粉饰,体现了设计师对文化的深层次的理解。由此可见,横向和纵向的组合方法能使设计在保留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引入创新和个性化元素,实现设计作品文化深度与现代美学的完美结合。
(二)融合内涵丰富的纹样
蒙古包的装饰纹样具有丰富的寓意。在设计实践中,利用符号学横向组合和纵向聚合的理论,运用蒙古包的文化符号,创造出既有层次又有视觉吸引力的设计作品。横向组合可以将各种传统纹样符号以水平放置或交错放置的方式排列,每个符号作为子系统独立存在,并通过独特的材质、色彩等展现其独特的品格。纵向聚合则要求在设计中对纹样符号的应用不能一味堆砌,构建纹样符号的系统的垂直排列结构,按照特定的逻辑或情节运用符号,在进行空间设计时环环递进,达到空间叙事的目的。如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入口处就可以借助蒙古族的传统符号引发人的联想,进入单独空间后进一步运用了蒙古包的文化符号与之呼应,突出连贯一致的空间主题。
(三)融入典雅的色彩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2/MoFEDVNeNdqxewVdUg7zgt.webp)
色彩是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对人们的情感、心理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含义,传达不同的信息,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在漫长的时间里,蒙古族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中形成了特殊的色彩文化。如红色代表火焰,有温暖辟邪的寓意;乳汁、羊群、奶制品养育着蒙古人,所以白色意味着圣洁;黄色是尊贵的颜色,代表着土地,也象征人丁兴旺;蓝色代表着天空;绿色代表着草原等。他们把对天地的崇拜与感恩融入自己的色彩观中。蒙古包文化所使用的色彩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巧妙运用色彩,将使基于蒙古包文化的室内空间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四、结束语
总之,设计的内涵在于文化,而符号是文化最直观的表现方式之一。蒙古包文化因其鲜明的地域性、独特的审美性、包容性等特征,具有独特的魅力。以符号学为基础,解析蒙古包所蕴含的文化符号,并结合符号学理论中的横组合与纵聚合,建立蒙古包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桥梁,为少数民族文化在当代环境中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可能。那些文化符号不仅是视觉上的装饰,更是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载体。本文以对蒙古包文化的探讨为基点,探讨了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当代室内设计、如何融入当代人生活的问题,希望能为设计师提供一种创造性解决方案,将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既实用又有文化深度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3743.
[2]林幹.匈奴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44.
[3]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04.
[4]莫静.藏族装饰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横组合与纵聚合关系[J].居舍,2024(12):16-18.
[5]郭玮.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江西建材,2018(2):45,48.
[6]刘畅,雷青.文化场域视角下蒙古包文化基因图谱构建与设计转译[J].包装工程,2023,44(6):286-301,310.
[7]伊日贵.蒙古族传统图式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20.
(编辑: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