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古城木雕技艺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
2024-11-04王序
[摘 要]平遥古城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之一,其悠久的木雕技艺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从历史传承和当代创新两个角度,探讨平遥古城木雕技艺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访谈等方法,系统梳理了平遥古城木雕技艺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其在传统工艺、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并探讨了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推动其创新发展。平遥古城木雕技艺既要保持其传统的工艺和艺术特色,又要与时俱进,在题材、风格、用途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实现传统技艺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平遥古城;木雕技艺;历史传承;当代创新
[中图分类号]J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28-0034-03
文献著录格式:王序.山西平遥古城木雕技艺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J].天工,2024(28):34-36.
平遥古城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木雕技艺历史悠久、独具特色。通过分析平遥木雕的历史沿革、工艺特点和艺术风格,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实践,旨在揭示这一传统技艺的文化价值和当代意义,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一、平遥古城木雕技艺的历史发展
(一)明清时期的兴起与繁荣
平遥古城木雕技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这一时期,平遥作为山西省的重要商业中心,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许多富商大贾在此兴建豪宅,对建筑装饰艺术提出了高要求。木雕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技艺,因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表现力而备受青睐。当时,许多木雕艺术家汇聚平遥,在富商的资助下,创作出了大量高水平的木雕作品,用于装饰宅院、庙宇等。这些木雕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人物、动物、植物、几何图案等,艺术风格独特,体现了明清时期平遥地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色。随着平遥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木雕技艺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平遥古城的重要文化标志之一[1]。
(二)近现代的衰落与复兴
进入近现代以后,平遥古城木雕技艺经历了一个衰落和复兴的过程。20世纪初,受到战乱和社会变革的影响,平遥古城的经济受到冲击,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需求减少,木雕技艺逐渐衰落。许多木雕世家难以为继,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然而,随着20世纪后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觉醒,平遥古城木雕技艺重新受到重视。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一些木雕世家的后人重新拾起祖业,传承技艺,同时也有一批新的木雕艺术家投身到这一领域。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平遥古城木雕技艺逐渐恢复生机,并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焕发出新的活力。随着人们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工艺美术的重新认识,平遥古城木雕技艺迎来了复兴的契机,重新展现出其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二、平遥古城木雕技艺的艺术特色
(一)精湛的传统工艺技法
平遥古城木雕技艺精湛。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积累,平遥木雕艺术家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技法和工序。他们采用传统的手工工具,如凿子、锤子、刀具等,通过多道工序,如选料、打坯、雕刻、打磨、上色等,精雕细琢,将木材变成精美的艺术品。平遥木雕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动感,讲究虚实结合、疏密有致,体现出高超的雕刻技巧。同时,平遥木雕也十分讲究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常用材料有黄杨木、楠木、樟木等,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材质,并通过烫、煮、晾、晒等工艺,使木材更加坚固耐用。精湛的传统工艺是平遥古城木雕技艺的特色,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源泉[2]。
(二)题材内容的丰富多样
平遥木雕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几百年来,平遥木雕艺术家创作了大量不同题材的作品,涵盖了人物、动物、植物、几何图案等多个方面。在人物题材方面,有戏曲人物、神仙、佛像、儿童嬉戏等;在动物题材方面,有麒麟、狮子、仙鹤等祥瑞动物;在植物题材方面,有牡丹、莲花、松、竹、梅等吉祥植物;在几何图案方面,有回纹、云纹等传统纹样。这些不同题材的木雕作品,反映了平遥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艺术风格独特
受到地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影响,平遥木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粗犷豪放和细腻精致两种风格。粗犷豪放主要体现在一些大型的建筑构件和家具上,如斗拱、檩条、落地罩等,雕刻手法粗犷有力,线条简练流畅,给人以雄浑壮阔之感。细腻精致主要体现在一些小型的工艺品上,如首饰盒、烟盒、笔筒等,雕刻细腻入微,纹理清晰可见,给人以精巧灵动之感。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艺术风格在平遥木雕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体现出平遥木雕艺术家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感受力,使平遥古城木雕技艺在众多的传统工艺中脱颖而出,展现出别具一格的魅力。
三、平遥古城木雕技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1.政府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为平遥古城木雕技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和措施。专项资金的设立为木雕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经济保障。政府支持建立了木雕博物馆、研究所等机构,系统性地收集、整理和研究木雕技艺。扶持政策鼓励木雕艺术家开设工作室、培养学徒,举办展览和比赛等活动,提升了木雕技艺的社会影响力。这些举措为平遥古城木雕技艺的保护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2.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新市场
平遥古城作为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木雕技艺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大量游客的涌入为木雕产品创造了广阔的销售空间。游客购买具有平遥特色的木雕产品作为纪念品和礼物,为木雕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来源。旅游业促进了木雕技艺的推广和宣传,游客通过参观木雕博物馆、体验木雕制作等活动,加深了对这一传统技艺的了解和喜爱。木雕艺术家根据游客需求不断创新,开发出更多具有现代气息和实用性的木雕产品,如木雕工艺品、木雕家具等,为木雕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面临的挑战
1.现代社会变迁中的生存压力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对平遥古城木雕技艺造成了一定冲击。机器生产的家具和装饰品大量涌现,价格优势明显,压缩了传统手工木雕产品的生存空间。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实惠、款式新颖的工业品,而非传统手工木雕。这种市场环境变化导致部分木雕艺术家面临销售困境,影响了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3]。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也使人们减少了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关注和欣赏时间。木雕艺术家需要在保持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探索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市场需求的途径,这成为木雕技艺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2.传统技艺传承的困境
平遥古城木雕技艺面临后继乏人的严峻挑战。年轻一代普遍不愿意投身传统手工技艺行业,更多选择稳定、高收入的职业。许多木雕世家难以找到合适的传人,技艺濒临失传风险。传统的师徒制在现代社会中难以持续,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木雕行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回报相对较低,难以吸引年轻人加入。技艺传承还面临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问题,一些独特的工艺和设计容易被盗用,打击了艺术家的创新积极性。如何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融入传统技艺,培养既懂传统技艺又具备现代设计理念的新一代木雕艺术家,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3.市场需求与审美变化的适应
现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消费习惯变化对平遥古城木雕技艺提出了新的挑战。年轻消费群体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兴趣减弱,木雕产品的欣赏和收藏需求下降。现代审美趋向简约化、个性化,传统木雕的复杂纹样和装饰风格与之产生了一定矛盾。木雕产品在功能性和实用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4]。市场对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要求提高,而传统木雕制作周期较长,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木雕艺术家需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开发符合现代审美和实用需求的新产品。如何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价值与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木雕技艺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四、平遥古城木雕技艺的当代创新探索
(一)题材内容的创新与拓展
平遥古城木雕技艺在传统题材基础上积极进行创新和拓展,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趋势。木雕艺术家开始尝试融入现代元素,如城市景观、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主题,将当代社会的特征和人们的生活体验反映在木雕作品中。他们还将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符号相结合,探索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富有时代感的新型题材。此外,木雕艺术家也在尝试跨界合作,与当代艺术、数字媒体等领域联动,开发出一些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的创新作品。在题材的表现手法上,一些艺术家开始运用抽象和概念化的手法,将传统题材进行现代诠释,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这些创新和拓展不仅丰富了平遥木雕的题材内容,也为这一传统技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地与当代文化对话,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二)艺术风格的多元化发展
平遥古城木雕技艺在保持传统艺术风格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木雕艺术家开始尝试将现代艺术思潮与传统木雕技法相结合,创造出兼具传统韵味和现代感的新风格。例如,有的艺术家尝试将极简主义的理念应用到木雕创作中,通过简洁的线条和造型表达深刻的艺术内涵;还有的艺术家探索抽象表现手法,将传统图案元素进行解构和重组,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现代木雕作品。在材料的运用上,一些艺术家开始尝试将木材与其他材料如金属、玻璃等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混合媒材作品,拓展了木雕艺术的表现边界。此外,数字技术的引入也为木雕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有的艺术家开始运用3D建模和数控雕刻技术辅助创作,实现了传统技艺无法完成的精细雕刻效果。这种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不仅丰富了平遥木雕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当代审美需求,吸引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的欣赏者。
(三)用途功能的现代转化
平遥古城木雕技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新用途和功能。木雕艺术家开始将传统木雕元素融入现代家居设计,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家具和装饰品。例如,将传统木雕图案应用于现代简约风格的茶几、书柜等家具上,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满足了现代生活的实用需求。在室内装饰方面,木雕屏风、浮雕壁画等传统形式被赋予新的设计理念,成为现代家居中的艺术亮点。此外,木雕技艺还被应用到办公用品、电子产品配件等现代生活用品的设计中,如木雕笔筒、手机壳等,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大型木雕装置艺术开始出现在商场、酒店、文化中心等场所,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元素[5]。这种用途功能的现代转化不仅拓展了平遥木雕的应用领域,也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其实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实践
平遥古城木雕技艺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道。木雕艺术家努力在保持传统技艺精髓的同时,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实现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坚持传统的手工雕刻技法,同时运用现代设计软件进行创意构思和方案优化,提高创作效率和设计水平。在工艺流程上,传统的木材处理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使用真空干燥技术处理木材,提高作品的耐久性。在教育传承方面,传统的师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既传授传统技艺,又培养现代设计和市场营销能力。一些木雕工作室开始尝试“非遗+旅游”模式,将传统木雕技艺与文化体验旅游相结合,既传播了传统文化,又开拓了新的经营模式。此外,通过与院校、艺术机构的合作,木雕艺术家不断吸收新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推动传统技艺的创新发展。这种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实践,既保留了平遥木雕的文化根源,又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为这一古老技艺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五、结束语
平遥古城木雕技艺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平遥木雕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任务。通过积极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应用领域,平遥木雕正在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未来,平遥木雕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继续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平川.在世界文化遗产里重新认识山西[J].文化月刊,2023(12):42-43.
[2]伍江,王建国,段进,等.“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学术笔谈[J].城市规划学刊,2023(6):13-19.
[3]李曼,李燕燕,厉建梅,等.认知—情感视角下遗产旅游难忘体验的形成与演变研究:基于平遥古城游客追踪数据的多层次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4,38(2):165-172.
[4]张敏.非遗题材纪录片文化记忆的建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3.
[5]李思扬.非遗产业化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J县M木雕非遗工坊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4(2):128-131.
(编辑: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