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剪纸艺术形式化语言的探究
2024-11-04张韬
[摘 要]剪纸艺术作为西府地区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在当地人心中有着其他艺术无法替代的地位,从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到娶妻生子的生命仪式,再到入住新宅的祝福,都离不开剪纸艺术。剪纸已经和当地人的生命、情感相连接,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 键 词]剪纸;情感;形式化语言;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28-0022-03
文献著录格式:张韬.西府剪纸艺术形式化语言的探究[J].天工,2024(28):22-24.
一、西府剪纸概述
西府是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泛称,对应现在的宝鸡及周边地区,过去以凤翔为中心,设有“凤翔府”,衍射到周边的各县区,形成了关中地区的一个文化中心,也是秦腔的发源地。这里民风淳朴,文化繁荣,从西府社火、泥塑、剪纸、皮影、刺绣,再到西府美食岐山臊子面、擀面皮、凤翔豆花泡馍、肉夹馍等,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一批批学者被这里的文化折服,追寻其历史,研究其内蕴。
西府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当地人心中,剪纸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融入他们的血液中,并且世代传承了下来。西府剪纸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化语言更是值得深入探讨。这种艺术形式化语言体现在剪纸的图案设计、色彩运用、构图布局以及象征寓意等多个方面。它融合了地域文化的精髓,通过简洁明快的线条和丰富多彩的图案,传达出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景。西府剪纸的图案往往取材于自然界与日常生活,如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这些元素经过艺术家的巧妙构思与精心剪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趣。同时,色彩的运用也是西府剪纸艺术的一大特色,红色、金色等色彩不仅增添了作品的喜庆氛围,也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此外,西府剪纸的构图布局讲究对称与均衡,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使得整个作品既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
二、西府剪纸的不同用途
(一)庆祝春节
在宝鸡当地有句民谣:“二十四扫房屋,二十七八贴花花。”剪纸已经成为当地人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这些剪纸贴在大门的横梁上,被称为“门楣画”,亦称“门旗”“福笺”“铁锨头”,这些“门楣画”一般由图案和文字构成,抽象对称的图案是为了装饰、衬托文字,文字内容一般为“国泰民安”“家和万事兴”“耕读传家”“向阳人家”“新春大吉”“出门大吉”等美好寄语,一字一色,色彩端庄、喜庆,且和门板两面的门神形成一种照应,显得精神抖擞、安详和谐。屋内的窗户上和大的家具上都贴满了不同大小的大红剪纸,这些剪纸的内容有“红梅报春”“春回大地”“年年有余”“岁岁平安”“合家欢乐”等,很少看到文字,都是以绘画图案的形式出现。植物和动物的形象都有,配合着少量的人物,这些剪纸上的形象生动活泼,充满生机。
(二)庆祝结婚生子
结婚生子关系着家族的繁衍和兴衰,剪纸成为其仪式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仪式感体现在方方面面。结婚那天婚车上必须要有个大大的“囍”字,从婚房到迎亲车辆,再到待客的宴席厅,都有大大的“囍”字,营造了喜庆的氛围。各种各样喜庆的图案出现在婚房里,有歌颂爱情的民间故事,有百年好合的美好祝福,有早生贵子的无限期待。女方的陪嫁品上也有这些剪纸。等孩子满月后,又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家里又贴满了剪纸,表达对孩子的祝福,有寓意美好生活、快乐成长的,还有各种具有辟邪除灾寓意的图案,表达了一个家庭对生活安稳、家族安康的追求以及一种朴素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西府剪纸的题材
(一)西府剪纸中的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是西府剪纸的一个重要题材,人们为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每年的生肖成为必备的题材。鼠年的鼠肥硕而可爱,夸张手法的应用强化了老鼠的耳朵、身子和长长的尾巴,整个作品空间布局疏密有致、形象生动。牛年的牛憨厚朴实,牛的犄角充满了力量,强壮的身子和四肢让牛看上去极其稳重,又蕴含着一种奋斗的精神。虎必须充满王者之气,而当地人讲究的“上山虎”让虎有一种威风凛凛的霸气。人们相信这些生肖剪纸会带来平安和幸福,带给他们一年的好运。这些十二生肖的剪法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种动物,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剪法。不同的创作者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而采取不同的手法和方式,使作品产生了多种样式。比如龙的剪法,有的创作者在龙头上下足了功夫,强化了龙头的造型,饱满有力,看起来精神抖擞。有的创作者更加注重龙整个身子所展现出来的绵长变化的气势,剪裁出来的龙气势宏大。
(二)西府场景性剪纸
剪纸艺人在生活中把自己在某个地方看到的美景或某个让自己难忘的生活场景,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创作成一幅幅剪纸作品,这些作品的不确定性让作品充满了生机和情趣。这类作品在剪法上形式多样,没有固定的套路,结构严谨,又加入了创作者的表现手法,在对景致的选择上往往有取舍和很强的针对性,整个作品的气息自然而生动。在对生活场景的描绘上注重典型画面的再现,具有很强的叙述性,让作品充满了故事性,形象的选取上生动而富有变化,让作品看上去具有演出话剧般的效果。
四、西府剪纸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对称性语言的大量使用
在传统审美观念中,对称美是一种高级的美,象征着圆满和合,让作品看上去庄重,具有一种稳定感、肃穆感、仪式感。如“囍”字就具有对称美,预示着成双成对,双喜临门。这些作品注重结构的和谐稳定,同时很注重线条的变化和粗细的搭配,在稳定的基础上,确保形象的生动性。根据不同的题材,有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两种形式,这些作品大多以成双成对的形象出现,如“双牛图”两个牛呈对角之势,犄角相对,呈战斗之态,作品以牛角为中轴线通过对折产生了两个对称的牛的形象和周围装饰的图案。也有一些作品用对称图案产生一个形象,最常见的是石榴作品,将纸张从中间对折,从石榴的中间剪裁,最后呈现的是左右对称的一个石榴,两边的叶子和枝条也具有对称性,整个作品看上去具有趣味性,生动自然。还有一些全对称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由一些具有抽象化的符号性语言组成,整个图形看上去既充满了一些节奏性的语言,又极富有变化。
(二)文学性语言的融入
西府剪纸在作品题材的选择上很注重文学性语言的融合,许多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成为剪纸的重要内容,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精卫填海、八戒吃瓜等。这些剪纸的人物造型准确,同时又注重人物气质的刻画,在表现形式上强化了脸部特征和服饰的描绘,让人物形象鲜活而具有标志性的特征。在动作形态上注重整体的气息,在背景的描绘上也很考究,往往和人物气质相配,自然天成。
(三)表现手法上剪与刻的自如切换
西府剪纸在表现上除了以剪为主外,为了强化细节,增强作品的可观性,还使用刻的技法,这些手法的运用使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强化了艺术语言,在构成上形成空与实的合理分布,使整个作品的构成更加复杂多变,增强了可读性。如在人物的刻画上,大量使用了剪和刻相结合的手法,比如昭君出塞、黛玉葬花等,使人物更加生动,同时这些作品在表现上又注重一种整体格调的传达,在“势”的营造上下了一些功夫,整个作品构思巧妙而充满了情趣。
(四)虚与实的语言应用
虚与实作为剪纸艺术的一种基本的构成语言,用虚去体现实,用实去表现虚,没有虚就没有实,没有实就体现不出虚,虚离不开实,实依赖虚,这种哲学性理念的应用,构成了剪纸独特的艺术风格。西府剪纸在构成上更加注重作品虚与实营造出来的一种美,在虚与实中强调作品的稳定性。为了让整个作品气息畅达、形象生动,很少看到大面积的虚和实,而是注重虚与实所营造出的空间感,注重线的匀称变化,让整个作品充满生机,自然而畅达。
1.以实的语言表现为主的作品
这些作品在表现上以大的面为主,注重整体造型的描绘,并用小的剪裁去强化物象的基本特征,或用装饰性的图案打破单一的实,让作品看上去生动协调,比如常见的“富贵猪”的表现,用红色的纸剪裁出猪的形态,在肚子上刻出小小的花纹,或者“福”字,一下子打破了整个作品表现上的单一和感受上的沉闷,让作品生动活泼起来了。
2.以虚实结合表现语言为主的作品
这类作品在表现上注重语言的多样性,大多采用剪和刻的手法,注重画面的构成,在空与实中寻找一个平衡,采用空—实—空—实的自然过渡,这种过渡往往通过线、面来完成。这些作品用线表现出丰富的形体,内容丰富而生动形象。像“喜鹊报春”,整个作品以枝头的喜鹊为画面的中心,在喜鹊的表现上先剪出喜鹊在枝头鸣叫的轮廓,再刻出眼睛和羽毛,这些内容的表现采用以虚带实和挖空的手法。在枝头的表现上以一个细长的枝干为主,其他部分挖空来体现这种空间感。在枝头上有着漂亮的、盛开的花朵和花蕊,花朵由圆形的花瓣组成,花瓣中间镂空,外延用圆形的线条来体现,花蕊则用实的形体来表现,整个作品呈现出S形,虚实结合,生动而富有情趣,展现出一种阳光喜庆的美。
(五)装饰性语言的应用
在西府剪纸中可以看到无所不在的装饰性语言的应用。从文字上的装饰性图案,到形体特征描绘的装饰性,这些装饰性符号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丰富而自然,构成了西府剪纸的基本元素。有以点的形式出现的,大小不同的点,或圆或扁,或规则或不规则,或以单个形态出现,或以各种组合的形式出现。还有以线的形式出现的,或直或曲,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有鱼纹、祥云纹、环带纹、象纹等多种多样的线条纹饰。剪纸吸引人的一个地方在于它变化无穷的魅力,即使是同一个创作者,也很难剪出相同的剪纸,不同的心境和不同的手法,往往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即使是相同的手法也很难做出相同的作品。无论采用何种装饰语言,都遵循着画面的平衡性、趣味性、变化性原则,附着在形体之上,体现出一种神完气足的统一性。
西府剪纸注重刀法的应用,剪出来的作品有一种凌厉感,与南方剪纸那种秀润之美不同,很注重情感的自由宣泄,在形象的塑造上也符合当地朴素直白的审美要求。在纹饰的修饰上有王者之气,没有哗众取宠的感觉。
五、西府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而经济效益不高的剪纸慢慢被边缘化。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西府剪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让西府剪纸适应现代生活,和现代的家居环境融为一体,让西府剪纸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提升居室的文化内涵,彰显居住者的品位,这是西府剪纸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不仅要在形式上创新,在内容上还需要拓展,不能局限于原有的题材和表现手法。同时西府剪纸还面临着从传统的手艺向现代工艺靠拢的问题。传统的剪纸要求创作者长期学习和实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严重影响了西府剪纸在市场上的推广。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成批量地对一些经典的作品在市场上进行推广,如何在推广的过程既能保证产量,又能保持手工作品的亲和力和自然感,同样值得思考。另外,剪纸艺术不应只在纸上体现,如何把这一艺术形式应用在其他材质上,也值得创作者思考。可喜的是,西府剪纸艺术已经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产品的设计、企业的品牌设计中都运用了西府剪纸的元素。相信随着不同艺术形式的进一步融合,西府剪纸会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六、结束语
西府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本土艺术,在新的时代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让这门艺术在新的时代下发光发热,需要我们不断给予关注和保护,在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不断创新和发展,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
参考文献:
[1]陈计萍.从符号学的角度解析陕西剪纸艺术[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7.
[2]朱珂.陕西传统民间剪纸艺术造型的探索与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9.
[3]王蓓.陕西民间剪纸的创新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4]冯静涵.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3.
(编辑: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