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绣的特点及创造性转化研究

2024-11-04杨小婷

天工 2024年28期

[摘 要]以楚墓出土的刺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纹样(包括几何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色彩及造型结构的美学特征,并探讨了如何与现代设计相互融合。通过一系列作品,如刺绣服饰、摆件、艺术品的创造性转化成果展示,揭示了楚绣能通过创新设计实现与当代生活的无缝对接,为楚绣艺术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关 键 词]楚绣;纹样;造型结构;创造性转化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28-0012-04

文献著录格式:杨小婷.楚绣的特点及创造性转化研究[J].天工,2024(28):12-15.

基金项目:湖北省博物馆馆级重点科研项目“湖北省馆藏文物创造性转化研究”(24A02)。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楚墓出土的刺绣的特点及创造性转化,不仅是为了保护与传承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为了探索其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思考如何在不失其古典韵味的前提下,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之与现代设计美学相结合,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在对历史资料的梳理与分析中发现,楚绣以丝为媒介、以针为笔,在丝绸上展现了生动的几何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等,它们各自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讲述着一则则古老的故事。纹饰的多样性与技艺的细腻程度,都令人惊叹楚绣的成就。其中,楚绣在色彩的使用上尤其精妙,红、黑、金的穿插,展现了古人对配色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超技法,而且运用得恰到好处,形成了夸张、唯美、浪漫、独特的审美风格。在楚绣的造型结构上,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显示出它们的复杂性和规范性,呈现出一种对称美和秩序感,体现了楚文化在审美上的严谨与考究。楚绣的这些美学特征使其在创造性转化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通过研究这些传统元素,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中,创作出既具有楚文化特点,又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的刺绣作品。

在创造性转化过程中,设计师要重新解析楚绣元素,找到一条传统与现代有效融合的创新之路,充分利用现代设计理念,使得这门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目标,为传统刺绣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开辟出一条道路。

二、楚绣的纹样特点及创造性转化

作为楚墓中的丝织品之一,楚绣以其华丽、典雅的特征备受青睐。楚绣以几何纹样、动植物纹样为主,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风貌,其中由于使用了金银线,显得尤为华贵,常用于贵族的衣物及礼仪装饰。楚绣纹理清晰简洁,表现出一种别致精巧的美感。将这些特点应用到当代创作中,不仅需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绣制技艺,还需将传统艺术语言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才能使楚绣在今天得以活态传承。

(一)几何纹样

楚绣的纹样类型丰富,其中几何纹样简洁、鲜明,不仅体现了楚人的审美趣味,而且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楚绣通常以平行、交叉、堆砌和嵌套等方式构成既有规律又有变化的纹饰。例如,矩形与宽窄不一的条带相互组合,能形成步移景变的视觉效果。圆形常常被创造性地变化为半圆、圆环或波浪状,通过这些变形,圆形不再单调,体现出无穷的变化。这些纹饰尽显对称之美,能充分展示楚绣工艺的精湛。

几何纹样在楚绣中不仅是装饰性的图案,也往往具有深层的文化内涵。例如,方形和圆形的结合被视作“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的体现;交叉的直线和曲线代表着天地的运行和生命的延续。在楚文化中,方形往往象征着地面,而圆形则象征着天空。这一诠释反映了楚人如何观察自然界的形态,并借此来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理念。

楚绣中的几何纹样不仅反映了楚文化的丰富内涵,其形式也给今天的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灵感。在尊重传统的同时,通过现代设计手法的运用和创新,可以使这些古老的几何纹样焕发新的活力,从而在当代继续发光发热,实现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从家居布艺设计,到时尚服装,再到欣赏性作品,不同领域都可以依托楚绣的几何纹样,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设计作品。如武汉地铁8号线湖北省博物馆站的柱子就将这些楚绣图案镂空,以木雕的形式呈现,既古朴典雅又具有当代设计的美感,是创造性转化很成功的案例(见图1)。

(二)动物纹样

动物纹样通常采用抽象造型的方式,在表现J6MrF7iY6btl/PS0s2uoPA==技法上,既有写实的倾向,也有装饰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在形态上,纹样细腻生动,充分展现了动物的精神与活力。图2是笔者根据楚墓出土刺绣复活的刺绣作品《龙凤虎》,这幅作品由凤凰、龙、虎穿插构成,每种动物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以凤凰为例,画面中的凤凰昂首挺胸,一边翅膀压着龙,另一边翅膀打着虎,表明它在楚文化中象征着高贵和权力。在对楚绣的创造性转化中,笔者保留传统动物纹样的文化精髓,同时赋予其现代审美的元素,这一过程不但是对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创新的构思。通过对龙、凤和虎的图案进行抽象化处理,又结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标准,利用色彩的冷暖和晕染变化,创作出受现代人欣赏的作品。

在楚绣中,动物形象常常与神话故事紧密连接,例如,龙和凤凰常常被置于云彩或水波之上,既表现其神秘性,也呈现出一种超然的美感。在现代创作中,设计师可将这种传统意象简化,采用更为抽象、简洁的设计方式,使作品既便于绣制又符合现代设计的趋势。

(三)植物纹样

楚绣中的植物纹样体现了楚人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楚绣中,植物纹样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其中既有写实的植物形象,也有抽象和变形的植物图案,以茱萸纹和莲花纹为主。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被喻为纯净和圣洁的象征。从各类楚绣作品中可以看出,莲花的呈现形式多样,皆经过刺绣艺术家的精心设计与细腻表现。

楚绣中的植物图案,线条流畅、层次分明,时而幻化成凤鸟羽翼,展翅翱翔,时而相互穿插,花上生枝,枝上生叶,叶上又能开花,体现了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如图3是笔者根据楚墓出土刺绣,对传统元素形式进行抽象和提炼,创作出的新颖而具有当代感的刺绣作品。通过改变植物纹样的排列组合方式,打破传统的构图模式,使作品展现出更多的创意和多样性。再如图4,是笔者根据楚绣设计的系列晚礼服,夸张大胆,具有视觉冲击力,更符合当代年轻人张扬的个性和审美,是楚绣创造性转化的典型成功案例。

楚绣中的植物纹样不仅是对自然界美的体现,更是楚文化独具特色的视觉符号。通过现代设计手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植物纹样的创新活力,与当代生活紧密结合,展示其独有的时代价值和文化魅力。

(四)人物纹样

在楚墓出土的众多刺绣作品中,人物纹样常以抽象的形象、独特的风格记录了战国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与礼仪庆典。

如图5作品是笔者根据楚墓出土刺绣,创造性设计的作品,人物脸部的轮廓由两只背道而驰的凤组成,人物的五官则由花组成,上部两个花瓣中心用黑色点缀,形成两个眼球;中间用咖啡色勾勒出鼻子的轮廓,用红色点出鼻头的高光;下面的两片对称叶片用红色,形似红唇。整个画面虚实结合,极为抽象而巧妙,充满了神秘、浪漫的色彩。

在楚绣的创造性转化中,人物纹样的转化和再设计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设计师在充分尊重传统工艺和符号语汇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审美观念,使这些纹样更加契合现代人的需求。例如,设计师可对人物的姿态和配饰进行适当简化,以适应现代的设计语境,或者采用当代流行的色彩搭配,赋予人物纹样新的视觉效果和时代情感。

楚绣中的人物纹样在当代创作中的创新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探索,也是文化传承的实践。通过创新设计,这些古老的纹样以全新的面貌呈现于现代社会,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同时为楚文化的广泛传播搭建了桥梁,使得千百年前的艺术瑰宝得以在当今世界焕发新的光彩。

三、楚绣的用色特点及创造性转化

楚绣以其色彩的独特性与鲜明性,在古代丝织品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楚绣的色彩运用不仅展现了楚人高超的染织技艺,也反映了楚文化特有的审美观念。

楚绣的色彩多以自然界的颜色为基准,力求真实地反映自然环境中的色彩搭配和变化。在某些刺绣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鲜艳的红色与深沉的蓝绿色相互交织,既形成了视觉上的冲击力,又通过细腻的过渡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和谐。这种大胆的色彩对比,不仅增强了刺绣作品的表现力,还起到了突出主题的效果,使得刺绣作品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

楚绣在色彩运用上还体现出层次分明、富于变化的特点,能够根据不同的纹样和图案进行灵活调配,即使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纹样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调,这种色彩的微妙变化为刺绣作品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意韵。此外,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楚绣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所选择的染料均来自自然,如植物、矿物等,其色彩的历久弥新可能与使用的染料和固色工艺有关。楚绣所使用的染色工艺不仅让色彩饱满、持久,同时更加环保。总之,楚绣色彩的美学特征体现在色彩选择的自然性、对比的强烈性、层次的变化性以及工艺的独特性上。对当下的设计师来说,从中汲取灵感,并与现代美学标准相结合,是实现楚绣创造性转化的关键。如图6中的系列丝巾,就是根据楚绣转化而成,成为被人们追捧的博物馆热销文创产品。

四、楚绣的造型结构特点及创造性转化

(一)对称与均衡

在出土的楚绣实物中,对称与均衡是其独特的造型结构之一(见图7)。楚绣的对称性不仅体现在图案设计的整体布局上,更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上,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秩序的认知。楚绣的造型讲究整体和谐,在整体里讲究创造性,和而不同。

对称性在楚绣中的运用多种多样,既有严格的轴对称,也有近似对称等形式。通过对称布局,将复杂的纹样有序地排列组合,如几何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等都经过巧妙的设计,使得作品在视觉上达到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平衡。例如,常见的长方形刺绣品多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手法,两侧的纹饰在色彩与形态上呈镜像分布,不论从哪个方向观察,都能给人以秩序感和美的享受。

在楚绣作品中,均衡是通过微妙调整各设计元素来实现的,特别是在刺绣作品的整体布局与单一纹样的组合上。设计者通过调整纹样大小、相互间距以及形状,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均衡美感。这种均衡美感与对称产生的秩序美感相结合,使楚绣的图案更加生动且具有穿透力。

设计师在提取传统元素进行现代化创作时,要依照传统审美去思考新的设计语言。比如,在创作现代服饰或家居用品时,不管是在图案设计还是整体构图上,都应体现对称与均衡的原则,使作品具有古典美感,同时体现现代设计的简洁和谐,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从而实现楚绣艺术的创造性转化。

(二)对比与协调

在形式上,楚绣常利用纹样之间的对比,强调纹饰的差异性。例如,将刚健的几何线条与柔美的曲线相结合,使作品既显示出坚固的结构感,又不失流动感。通过精细的针法,使点、线之间的粗细、曲直形成鲜明对照,这样不仅突出了主体图案,更增添了层次上的美感。

颜色的对比与协调在楚绣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或使用对比色彩,如红与绿、蓝与橙等,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或使用相近色彩,通过渐变、过渡的手法,营造细腻柔和的视觉享受。对比与协调的艺术手法不仅使楚绣在视觉效果上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而且为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当代设计师在楚绣的基础上,可引入现代美学元素,将现代简约设计理念同古老繁复的传统纹样相结合,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又不拘泥于古老的形式,让现代人重新解读楚绣的美,让作品在对比中展现新颖的协调美。

(三)节奏与韵律

楚绣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与它的造型和内在韵律息息相关。刺绣纹样多采用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使图案在平面上产生律动效果,仿佛拥有了生命的脉搏。楚绣的韵律性在于其纹样设计的节奏感。比如,在刺绣的行、列排布中,往往以不同大小的纹样交替出现,或以不同色彩的线条相互呼应,形成规律性的视觉节奏感。这种安排使得作品既不显得呆板单一,也不过于杂乱无序,而是在看似随机的变化中维持一种内在的和谐,让观者的目光在作品上流连,享受每一个细节所带来的美感。韵律性还体现在整体构图与局部细节的和谐统一中。通过不同大小、密度和强度的各种视觉元素的组合,楚绣形成了韵律感,给人以动态美的感受。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借鉴这一点,通过调整线条的张力、纹样排列的间距、颜色对比的强度等方法,让整个作品充满韵律与节奏感。如图8是楚绣纹样在现代酒店装潢设计中的运用,玻璃图案和地毯图案均选自楚绣纹样,设计师通过调整线条的张力、纹样排列的间距、颜色对比强度等,让整个空间充满韵律与节奏感。

五、小结

楚绣在中国古代丝绸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文通过对楚绣的深入解读,旨在探究楚绣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通过对楚绣纹样、色彩和造型结构等方面的系统梳理与分析,明确了这一传统工艺的美学价值,并着眼于如何将这一文化融入当代设计中,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

传统艺术的创新不应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更应关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运用与普及。楚绣在现代设计师的巧手之下,以创新的形式回应时代的需求,展现了历史与现代对话的无限可能性。同时,楚绣得以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成为传统与创新、历史与当代交融的一个创造性典范。

参考文献:

[1]涂雨潇,李正.“同源异构”:楚绣和汉绣的艺术特征对比研究[J].丝绸,2023,60(12):137-145.

[2]刘咏清,谢琪.论楚绣几何纹所含天地之数[J].丝绸,2018,55(11):89-94.

[3]李瑞军.浅析当代艺术创作中软材料的运用[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20.

[4]付吟轩,毋必越.楚绣纹样的构图及形式分析[J].收藏与投资,2024,15(4):188-190.

[5]张晓华.轮廓线在“楚汉绣”图式中的风格意义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9.

(编辑: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