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以来中国非遗电影的创作路径及影像呈现

2024-11-03齐青张艺帆

电影评介 2024年15期

【摘 要】 21世纪以来,关于非遗的中国电影创作建立在新的国际背景和时代要求之上,非遗保护热潮带动了非遗电影的创作活力,文化强国建设方针指引着电影创作深入非遗文化进行影像表达。通过对当下非遗电影的归纳和整理,发现非遗电影不同的创作逻辑和运作思路,分析非遗电影影像内容背后所承载的人文地理和民族情感风貌,以此梳理电影艺术与非遗文化交互现状,探求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及文旅价值意义,从而建立中国电影产业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 非遗; 创作路径; 人文地理; 民族情感

【作者简介】 齐 青,男,山西朔州人,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影视创作及影视产业研究;

张艺帆,女,山东济南人,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硕士生。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青年课题“新技术驱动电影产业转型发展研究”(编号:20CC168)阶段性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化积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一直丰盈着我国的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21世纪的全新号召之下,更加凸显了其文化优势。在21世纪以来全球性非遗保护热潮以及中国时代要求之下,“非遗题材电影的出现和繁荣超越电影本身的‘讲故事’和‘票房’代表的经济取向,承载着比影片本身更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使命”[1]。

一、21世纪以来中国非遗电影的创作环境

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谭鑫培,1905)以传统京剧剧目为蓝本拍摄而成,自此不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国电影,如《阿诗玛》(刘琼,1964)、《霸王别姬》(陈凯歌,1993)等,展现着非遗和电影艺术融合的魅力。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保护非遗的热潮,中国电影也开启了非遗电影创作的新篇章。

(一)国际化非遗保护热潮下的电影市场环境

21世纪以来,国内外开始掀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浪潮。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强调文化多样性作为人类共同遗产之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呼吁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全部文化遗产给予积极的保护。[2]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32届大会上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认定“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包含“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方面[3],联合世界诸多国家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成为第6个加入《公约》的国家。公约强调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影响着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创作理念。党的十九届ae247618d95f07019855628d692bfeae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2021年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的发展目标。②自电影在中国诞生开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电影艺术交互发展,从20世纪20年代取材于旧文学、武侠小说的武侠片、古装片,十七年电影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和戏曲艺术片,第五ae247618d95f07019855628d692bfeae代导演拍摄的《黄土地》(陈凯歌,1984)、《红高粱》(张艺谋,1988)、《霸王别姬》(陈凯歌,1993)等极具中国色彩的影片,均体现着中国电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创作传统。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1世纪以来,从全球呼吁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和宣传,到我国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电影强国,非遗电影的创作既延续中国电影历史传统,又符合当下的时代要求。

(二)非遗电影多样的创作土壤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分为十大类,分别是民间文学类、民间音乐类、民间舞蹈类、传统戏剧类、曲艺类、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民间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4],呈现出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特点;基于上千年的文学历史为基础进行改编创作的民间文学类电影,如改编自元杂剧《赵氏孤儿》的《赵氏孤儿》(陈凯歌,2010)、改编自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动画电影《白蛇:缘起》(黄家康/赵霁,2019)等;以传统体育类中的太极、咏春、少林功夫等为基础进行创作的电影,如“太极”系列电影、“叶问”系列电影;以民间美术为基础创作的《唐卡》(哈斯朝鲁,2012);以传统戏剧类为基础创作的《村戏》(郑大圣,2017)等;均展现了当下已经形成的多样且丰富的非遗电影创作现状。

截至2023年末,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3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总数为1557项①,加上省级、市级、县级不同等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扎实的非遗基础代表着非遗电影创作的丰厚土壤。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使得创作者能够汲取非遗之养分于中国电影的创作之中。动画电影《雄狮少年》(孙海鹏,2021)的导演孙海鹏多年在广州生活,在电影创作之初选择了广州地区舞狮文化来满足充满烟火气的热血故事的电影定位,舞狮对于孙海鹏来说“无疑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创作方向”[5]。导演陈力在创作《爱在廊桥》(2012)之初,被福建寿宁淳朴的民风、传统北路戏、廊桥文化所感染,从而以国家非遗“北路戏”为原型,创作了这部以一代北路戏艺人对艺术的坚守和爱情为故事的电影。

宣传非遗、增益旅游价值,也是文旅发展与电影产业融合的目的,形成更为针对性的经济文化举措。2022年3月,四川广元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发布讲述剑门关非遗传承故事的电影《白月光下》(徐海,2022)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由一场剑门豆腐宴讲述上千年非遗传承力量,影片在剑门关实地拍摄取景,借由电影宣传鸟道、猿猱道、关楼等景点,以及豆腐宴、剑门关土鸡汤等美食,体现文旅价值。[6]2023年4月,霸州文化旅游发布首部胜芳古镇非遗电影《小镇双雄》(刘子斌,2023)公映相关事宜,影片讲述对国家级非遗项目——冀中笙管乐的保护,河北廊坊霸州的胜芳古镇拥有十档传统音乐会,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音乐会和省级非遗项目崔庄子音乐会在电影拍摄期间提供支持,电影也为胜芳古镇旅游业宣传助力。[7]

二、非遗电影多样的创作路径

中国非遗电影创作路径以将非遗作为电影文本、非遗本身作为故事主线、电影中融入非遗元素为主,将非遗作为电影文本的创作方式多将民间文学进行改编,结合时代审美和价值进行电影化表达;以非遗本身作为故事主线的创作方式多以非遗保护和传承目的为创作初衷,主要围绕非遗进行故事编排,多以小体量的艺术电影为主要形式;在电影中融入非遗元素是较为普遍的创作方式,非遗不再作为电影的重点,而是作为元素以灵活的方式点缀在电影创作之中。

(一)以非遗作为文本的电影创作

追光动画公司创作的国产动画电影“白蛇”系列电影建构在非遗民间文学《白蛇传》之上,融入现代思想和逻辑讲述传统民间故事。《白蛇:缘起》延用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白娘子和小青的姐妹情深、白娘子和法海的恩怨等经典故事情节设定,同时加入现代元素,如新角色宝青坊主、蛇母具有当下网络游戏角色形象风格;《白蛇2:青蛇劫起》(黄家康,2021)以青蛇为主人公进行讲述,延伸出民间文学的创作空间,讲述为救姐姐小白的小青所经历的劫难和成长的故事,在角色中融入当下流行的女性主义思想,刻画城市街景,加入赛博朋克风格等多种元素。目前,“白蛇”系列电影已经成为知名商业IP,持续变现商业价值,第一部《白蛇:缘起》总票房达4.69亿元②,第二部《白蛇2:青蛇劫起》票房达5.80亿元③,第三部《白蛇:浮生》(陈健喜/李佳锴,2024)自今年上映以来,已获得票房3.97亿元。④

以元杂剧《赵氏孤儿》为基础创作的电影《赵氏孤儿》,讲述程婴因为巧合卷入赵氏灭门事件,救出赵氏孤儿并抚养成人,最终报仇雪恨的故事。影片采用大制作、明星云集的创作、营销策略,运用电脑特效制作“马车陷落”等情节,实体搭建“赵氏孤儿城”,由葛优、王学圻、黄晓明等演员出演,在商业运作的加持下展现了传统民间文学改编的商业价值。

电影《满江红》(张艺谋,2023)故事取材于岳飞遭陷害后岳家军为岳飞报仇的民间文学,该片保留民间文学中的主要角色秦桧,同时增加刻画史书上未记载的小人物张大、孙均等,讲述岳飞的爱国精神。该片累计票房45.44亿元,位列2023年累计票房冠军。⑤影片结合悬疑、喜剧的元素,多重反转的故事设定增强电影的观看体验感,给民间故事增加年轻色彩。不仅如此,电影中还涉及多种非遗元素,比如选用豫剧进行电影音乐的创作,以豫剧堂鼓、梆子等乐器的演奏配合紧张刺激的剧情需要。《满江红》上映后,不少游客前往电影的取景地太原古城旅游打卡,展现电影所延伸出的文旅价值。

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价值和审美取向。“木兰传说”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阐发了中华民族的家国奉献精神、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豪情和忠孝两全的人生哲学。美国迪士尼公司以“木兰传说”为蓝本创作了动画电影《花木兰》(巴里·库克Barry Cook,1998)和真人电影《花木兰》(妮琪·卡罗Niki Caro,2020)。前者是迪士尼首次采用中国元素为题材的电影,其中结合迪士尼特色和中国风格,运用多种东方乐器和中国旋律等,在全球范围内获得3.04亿美元的票房①,成为迪士尼经典的动画电影作品;后者虽口碑一般,但也获得3760万美元全球票房②。在好莱坞“高概念电影”的运作理念下,“花木兰”作为商业IP持续展现着其商业价值,侧面印证着我国非遗民间文学素材具有电影创作的可行性以及全球性传播的可能性。

(二)以非遗本身作为故事主线的电影创作

以非遗本身作为主线的非遗电影创作的核心大多是关于非遗文化在传统与现代冲突下的传承危机问题。以新旧观念的冲突为矛盾点,将非遗的命运与非遗传承人或家庭命运相串联,对非遗面临的问题进行刻画和探讨,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此类影片通常对非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展现,通过电影的视听语言展现非遗的艺术魅力,同时以情感渲染为主要手段,展现非遗历史背后与一代代人不可分割的情感血脉,唤醒人们记忆基因中的情感。

《一个人的皮影戏》(张唯,2011)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以影片中的泰城皮影唯一继承人马千里在老年面对外界的诱惑为主要情节,讨论皮影存在的真实意义。影片开始设置了大学教授和法国记者来到继承人马千里家里,要为他的皮影戏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初只以皮影戏为乐的马千里开始重新衡量皮影戏的价值意义。在故事发展中,影片大量刻画现代社会年轻一代的思想和面貌以及都市的繁华,与马千里和他所处的农村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映射传统非遗文化与如今现代文化的割裂,例如设置孙女一角,展现流行音乐演唱会、卡拉OK、K-POP等现代音乐形式,和马千里的传统形式的皮影戏进行对比,通过爷孙两人沟通受限的情节表现落差感,营造出一种传统落后于时代的忧伤感。影片还设置关于马千里对于皮影戏失传问题的忧虑情节,传达非遗电影对于非遗传承危机的根本关注。

《百鸟朝凤》(吴天明,2013)中以非遗唢呐为主线,讲述唢呐传承人焦三爷与徒弟两代人之间传承唢呐技艺的故事,以《百鸟朝凤》这一经典的唢呐曲目作为焦点,展现老一代技艺人对唢呐艺术的坚守和真挚的情感,只有真正德艺双馨的人才能学习《百鸟朝凤》这首曲子,也只有真正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在葬礼上用《百鸟朝凤》送行。故事同样建构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之间的冲突之下,比如洋乐队的出场吸引走观众的目光,唢呐班子的师兄弟放弃吹唢呐去外地找工作等。非遗在变革中的衰落问题作为电影的主要关注点,通过悲壮的基调传递创作者对于唢呐艺术逐渐消亡的恐慌,形成影片情感的主色调。同时影片后半段刻画焦三爷挺着伤病的身体吐血唱响那首《百鸟朝凤》的壮观场面,迎来影片高潮,作为此类影片展现非遗本身艺术魅力的必备手法,突出渲染非遗艺术背后一代代传承人的心血与坚持。

此类以非遗本身为主线的影片大多以记录和宣传非遗为主要目的,通过非遗传承人的生活作为故事基础而展开,传达保护非遗文化的意愿。而这类艺术影片在市场中的受众有限,同时娱乐性较弱的电影特性使得影片往往不能获得较多关注,从而使得非遗艺术在电影中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百鸟朝凤》作为近些年来争议较大的文艺片,关于非遗艺术存亡、艺术尊严的问题从片中延伸到片外。影片上映期间,制片人直播下跪求排片时间引发争议,以商业电影为主的市场中艺术电影的生存问题、电影作为艺术以及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尊严问题等成为关注的焦点。非遗电影所肩负的传播非遗、展现文化定力的责任受到市场、商业营销等方面的考验。

此类非遗电影在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少,未形成商业竞争力,票房和讨论度偏低,因此非遗文化通过电影进行传播必然受到一定制约。根据灯塔专业版上的数据,此类影片的票房数据和口碑反馈较少或没有,如《一个人的皮影戏》无票房纪录①;《爱的廊桥》累计票房仅3.4万元②;《百鸟朝凤》综合票房8692.4万元,首映首日票房仅27.7万元,首映首周票房仅155.2万元③。此类影片展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和传播非遗文化的责任感,同时满足了电影市场中部分观众的观影需求,但影片价值与票房的悬殊依旧是关键性问题之一。如何提升票房号召力,如何解决发行和营销等问题,是当下此类非遗电影的现实生存困境。

(三)非遗作为元素的电影创作

将非遗元素融入电影创作中,是当下不少电影创作的选择,尤其是商业电影在保证一定市场效益的商业运作下,附加展现非遗和塑造中国民族形象的功能。非遗元素融入电影创作的方式众多,比如非遗本身成为电影故事叙事的一部分,作为承担电影主旨表达的重要载体之一;非遗作为电影形式的创作手段,形成视觉影像和听觉影像;非遗在电影中作为元素来符合故事情节呈现和整体氛围传达。

此类影片在非遗元素的基础之上承载更大众化的题材,非遗本身沉重的母题不再是电影最终目的,而是在考量多样化观影需求的前提下表现人更加多样的情感、追求、人生等意义,赋予非遗本身更多的艺术想象色彩。《雪花秘扇》(王颖,2011)中的女书串联起两位女性两个时代下发生的故事,在面对人生的不公、考验之时,女书作为两位女性情感传达的工具,代表着女性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约下命运的雷同和自身的挣扎,和对于理解、尊重和自由的向往;女书的设定增添了影片讲述两位女性命运羁绊的宿命感,成为影片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影》(张艺谋,2018)中借用非遗元素书法的笔法、质感、黑白色彩等元素对影片中的色调、武打动作等进行设定,在角色性格和影片主旨中呼应书法刚柔并济、行云流水的艺术意蕴,展现中国留白、内敛的智慧。影片设置历史的背景,讲述关于爱情、生死等母题,书法则成为给剧本增添艺术色彩的辅助工具,同时也是影片不可分割的主题载体。

运用电影艺术语言将非遗元素融入影像中,形成视觉、听觉的鲜明符号来展现非遗文化的艺术性和可塑性。《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乌尔善,2023)里玄鸟形象采用国家级非遗风筝制作技艺,邀请潍坊市寒亭区的潍坊风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效东老师制作;在影片中,纣王登基大典里“玄鸟”作为祭奠传统的重要意象出现在电影影像中,以仰拍、俯拍以及特写、全景的方式展现以多人架起的“玄鸟”道具,配合宏伟、庄严的情节气氛。影片中的建筑、道具采用了非遗木雕艺术的技艺,例如影片中的龙德殿通过木雕技艺呈现出神圣、庄严的图腾性;封神大殿建筑采用我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榫卯结构;角色服饰采用刺绣等手工艺。这些视觉形象共同构成电影极具中国特色和历史传奇色彩的格调。再如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梁旋/张春联,2016)中的建筑运用大量非遗中的建筑文化和元素,比如福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中的土、木、石等材料质感以及圆形、环形的圆楼样式。

听觉影像则多展现在以非遗类别中曲艺类为主的戏曲电影中,同样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白蛇传·情》(张险峰,2021)是我国首部4K粤剧电影,全片由专业粤剧演员出演,对戏曲“唱念做打”进行电影化处理,在保证戏曲要素与韵味基础上,让观众尽可能体验到美感[8],同时采用全景声技术使戏曲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感染力。整部影片以粤剧唱腔进行演绎,“在音乐配器上也没有固守粤剧传统的二弦、月琴等‘五架头’,而是1Nx+xW5oEHgzTil4r2wN9g==融入了许多西洋乐器和中国古代乐器,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层次,加强了情绪和氛围的表现力度”[9]。2011年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启动的京剧电影工程,推出了《霸王别姬》(滕俊杰,2014)、《秦香莲》(肖朗/邱丽莉,2014BgWfd+go77LMvvu89N/qcA==)、《穆桂英挂帅》(夏钢,2017)等影片,戏曲电影的发展将具有听觉特色的曲艺类非遗结合电影技术进行展现,在非遗土壤之上融入现代审美和价值取向,实现了非遗艺术价值的再生。

非遗作为影像元素融于影片中,用以构建某一场景或匹配某一情节设定,达到营造整体统一的影像氛围的效果。《夜宴》(冯小刚,2006)中的传统戏曲傩戏;《白鹿原》(王全安,2012)中的皮影;《捉妖记》(许诚毅,2015)中出现剪纸艺术,剪纸小人作为胡巴的玩具,符合胡巴孩童的脾性和古代的娱乐方式;《我和我的家乡》(宁浩/徐峥等,2020)中融入黔南地区的水族水书、苗族抛花绣、布依族枫香染等非遗内容,都作为单一的元素配合剧情需要为影片增添艺术色彩。其中,少数民族电影中所展现的属于其鲜明民族特点的非遗元素,使影片构建出属于少数民族的文化氛围和生存空间。西藏电影在描绘西藏人民的生活、信仰时所展现的西藏非遗元素,比如格萨尔藏戏、藏族服饰、唐卡、藏香等;《冈仁波齐》(张杨,2017)、《撞死了一只羊》(万玛才旦,2018)、《气球》(万玛才旦,2019)、《回西藏》(陈国星/拉华加,2022)等拍摄西藏地区的电影都以非遗作为元素,共同刻画了藏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文化氛围。类似的还有新疆电影《吐鲁番情歌》(金丽妮/西尔扎提·牙合普,2006)中的新疆舞蹈、《音乐家》(西尔扎提·牙合普,2019)中的新疆音乐、《小马鞭》(董新文/夏普卡提·木拉提,2023)中的新疆马术文化等。

三、非遗影像呈现的人文地理和民族情感

非遗在电影中的展现形式不同,但在影像呈现过程中始终能展现非遗背后所链接的人文地理风貌和民族情感风貌,通过影像传递非遗所诞生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其中蕴含的属于中华民族的长此以往传承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具有影响非遗所属地区旅游经济、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以及塑造中国形象的电影使命。

(一)人文地理风貌

“从地缘文化上讲,中国电影内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中国广袤富饶的土地上,中国电影吸收不同地缘文化的营养而滋长出风貌各异的文化特征与美学风格。”[10]非遗孕育在不同民族、地区人民的劳动智慧和审美娱乐之上,电影在表现非遗时反映非遗所在地区的人文地理风貌,展现我国辽阔的自然风貌,以及不同水土所养育的独特人文特征。电影中涉及的非遗则带有着所属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体现着电影作为现实再创作的影像艺术与地域、人文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通过对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像传达,对非遗本身以外更全面、更深层的历史缘起、历史发展等进行补充,突出非遗所携带的文化背景因素,传递文化、地理空间影响下的非遗属性。

以将非遗作为故事主线进行创作的非遗电影为例,在表现非遗之时大多刻画农村、城市等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一个人的皮影戏》里展现了湖南村庄过去传统的建筑风格、农民的生活习俗和精神面貌,同时展现现代发达的城市面貌,例如主人公在荒芜的土路上坐老式大巴车来到城市后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街道;主人公的老婆与法国记者讨论关于婚姻的话题时表达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在讲述非遗的同时展现了农村和都市之间巨大的经济差异,从而解释非遗传承问题病症的政治、经济背景,通过影像更加具象化地表现非遗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

发展于黄土高原的西部电影往往展现黄土、芦苇荡、麦地等地理风貌,《百鸟朝凤》中的非遗唢呐就以陕西农村为背景进行故事创作和拍摄,影片中拍摄童年游天鸣在陕西湿地芦苇荡边练习吸气的镜头和大量黄土地的环境镜头;刻画陕西人红白喜事场面,拍摄跪拜、吃席、哭丧等习俗的镜头,展现了唢呐艺术背后相关的风俗、传统;展现了孕育于西部地区的唢呐高亢激昂风格的背后苍茫广阔的地理风貌,是粗犷豪放的北方唢呐不同于细腻柔和的南方唢呐的缘由。

江南地区的非遗电影往往展现着柔美、温婉的水乡地理风貌以及细腻的人文情感色彩。导演顾晓刚出生在浙江杭州,其创作的山水电影系列故事以杭州作为社会背景,影片中大量涉及杭州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当地音乐等。电影《草木人间》(顾晓刚,2023)设定采茶、制茶、卖茶的主人公身份,展现杭州国家级非遗西湖龙井茶制造技艺下的社会、经济面貌;影片中拍摄大量茶田的全景、远景镜头,用冷调表现南方湿润气候特征,例如电影开始随着主人公旁白讲述,航拍天未亮时采茶工人在茶田采茶的镜头,随后展现杭州山景的全景镜头,营造一种缓缓道来的幽静气氛;刻画采茶工人“喊山”唤醒春茶的情节,拍摄一行人头戴手电筒和虎纹头饰,用扁担运送物品穿梭在茶田山路的镜头,传递对大自然的感恩以及传承茶文化的人文精神;影片展现人与森林、树木一体的生命哲学,在浮华的现代迷雾中从一以贯之的地区历史智慧中寻找方向,是不同于西部电影建构在冲突、抗争下的柔和思想,也为非遗增添了更鲜明的地域色彩。

对于地区来说,电影中对非遗的展现是促进本地文旅宣传的有利方式。顾晓刚执导的《春江水暖》(2019)在2020年入选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佳影片;2023年,他本人凭借该影片获得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黑泽明奖”[11],影片中对杭州文化的具象刻画通过以影像为载体传播到海外,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丰富外国游客对于中国文化地理空间的想象。通过影像展现非遗背后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精神,为地区刻画更具体、鲜明的形象,有利于促进文旅产业的发展。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故事发生于商朝最后一个都城“朝歌”(今鹤壁淇县)之中,上映期间淇县融媒体中心发布微信公众号,结合影片中出现的朝歌城、摘星台、女娲庙等讲述淇县现存的朝歌文化遗址,例如纣王降香处古灵山、练兵处纣王殿、纣王墓等,以及介绍朝歌文化相关的历史背景,借此来塑造城市文化历史形象。[12]尽管因为非遗电影所形成的文旅宣传成果以及旅游发展难以准确量化和预估,但是其对所涉及地区的宣传内容固然是扩大的,基于电影作为新的切入口针对性地对地区旅游景点、人文风貌进行传播,结合当下互联网技术手段对非遗文化进行融合传播。

(二)民族情感风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非遗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精神面貌,非遗电影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观念传统,同时结合21世纪以来的新思想、新观念,通过影像传递源远流长、与时俱进的民族情感风貌。

非遗电影中展现着以非遗传承人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家们的艺术精神和艺术追求;精益求精、纯粹、执着、热爱、使命感等优秀品质,是创作者在刻画角色时所侧重表现的设定。在电影《百鸟朝凤》中,唢呐传承人焦三爷的品质体现在坚守唢呐传统、强调德艺双馨。主人公游天鸣小时候被自己父亲带到焦三爷家里,2273311ccba5dc5ffdf81df24396013f187783e13d5d7e1d178db6c43d8de51d求焦三爷带着游天鸣学习唢呐,影片通过拍摄焦三爷对游天鸣和另一徒弟蓝玉的“区别对待”,展现焦三爷对两人品德、脾性的考验,例如焦三爷先带着蓝玉出去演奏,留游天鸣在家练习唢呐,游天鸣沮丧失落地偷跑回家后又下定决心认真练习唢呐;影片设定焦三爷的唢呐传承传统是只能教授一个徒弟学习《百鸟朝凤》,并且这首曲子只能吹给真正德高望重的人,刻画村长儿子在葬礼上带家里人跪求焦三爷吹《百鸟朝凤》,焦三爷拒绝并和徒弟们解释金庄查村长在任40年将金庄其他4个姓氏的人赶走,表示对其德行的不认可;选择游天鸣为接班人,也是看重其德艺双馨的品质,影片最后,游天鸣不负所望,在唢呐艺术生存危机下没有放弃。

电影《闪光少女》(王冉,2017)讲述一群学习传统民乐的青少年坚持民乐梦想的故事。影片在展现非遗传统音乐扬琴、琵琶、二胡、古筝等的同时,传递青少年们因为对民乐的热爱所展现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和坚守。设定主角团里的四个民乐学生为了能够演奏好民乐通读好几遍《中国通史》、研究民族乐器的起源,为了有民乐可以演奏,认真学习古文进行作词,体现青少年对于民乐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付出;设定影片主人公所在的校民乐队面临解散、加入西洋乐团中后受挫、重组民乐队、需要排练室被老师拒绝等情节,通过这些影像讲述民乐所面临的受阻、受挫、不被重视的困境现状;影片高潮设定民乐团与西洋乐团的冲突,两个乐团在楼道进行音乐对决,弦乐二胡和小提琴、管乐笛子和单簧管、扬琴和钢琴、古筝和竖琴等乐器逐一加入“斗琴”,各种景别的镜头随着音乐的节奏切换,最后由唢呐的压轴出场结束对决,表现了民乐的音乐魅力和演奏民乐的学生们以民乐作为底气的不屈精神。主人公从一开始想要放弃扬琴,到中间和朋友一起重新组建民乐队,和同学们一起用民乐争取代表学校演出的机会,逐渐认识到民乐所代表的意义。影片还设定主角团热爱民乐的同时热爱二次元文化,以现代视角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结合,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表现非遗传承问题。

非遗电影中所展现的精神面貌丰富多样,但最终归属是不变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不论是为艺术奉献一生的焦三爷,还是捍卫民乐尊严的青少年,最终都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最坚实的底气。再像是表现太极、咏春拳、少林功夫等的武打电影所设定的外忧内患的历史背景,如2008年上映的《叶问》(叶伟信,2008)背景设置在中日战争背景下叶问为了民族尊严和中国武术的荣誉与日本将军进行对决,“太极”系列电影设置在清朝面临西方入侵时陈家沟人民用太极拳一致对外,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这类影片的主旨,展现了非遗本身一直以来所凝结的中华民族精神血脉。

结语

当下表现非遗的影片形式多样且数量众多,但在对于非遗的选择、内容的具体创作、传递的主题、非遗的传播等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非遗的挖掘不够深刻,导致电影中所表现的非遗数量较少;在创作层面,角色设定单一、情节不够丰富、主旨老套、电影化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文化问题的讨论视野短浅等;在传播方面,非遗本身的传播困难问题未能在电影中得到普遍解决,包含非遗内容的电影在海外的传播仍旧未成气候等。如何在电影思维下对非遗形成正确认识,如何通过电影化的处理传递非遗的艺术性、思想性,如何在保证民族属性的前提之下将电影真正传播于世界,都是需要电影人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巨山.影像记忆与文化表达——传播学视角下的非遗题材电影解读[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06):63-65,70.

[2]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EB/OL].(2001-11-02)[2024-06-20].https://www.un.org/zh/documents/treaty/UNESCO-2000.

[3]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2003-10-17)[2024-06-20].https://www.un.org/zh/documents/treaty/ich.

[4]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59-260.

[5]韩世容.《雄狮少年》热映中 导演揭秘幕后制作过程[EB/OL].(2021-12-20)[2024-06-20].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1-12/20/content_6434157.htm.

[6]佚名.剑门关非遗文化传承故事丨电影《白月光下》3月11日温情上映![EB/OL].(2022-03-09)[2024-06-20].https://www.163.com/dy/article/H215R1KS05388JDY.html.

[7]佚名.首部胜芳古镇非遗电影《小镇双雄》即将公映 助推胜芳古镇文旅发展[EB/OL].(2023-04-21)[2024-06-20].http://www.bazhou.gov.cn/zjbz/jrbz/whly/content_25850.

[8]周骏.融戏入影:悲情传统与视听创新——以“白蛇传”故事的戏曲电影改编为例[ J ].当代电影,2022(03):159-165.

[9]周文萍.《白蛇传·情》:戏曲电影的极致探索[N].中国电影报,2021-06-02(10).

[10][11]贾磊磊.中国电影的地缘文化分析——兼论中国电影研究的空间转向[ J ].当代电影,2020(01):121-125.

[12]佚名.开榜封神!电影《封神第一部》中的“鹤壁元素”,你了解几个?[EB/OL].(2023-07-21)[2024-06-20].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OTg3MzQ2NA==&mid=2247529445&idx=2&sn=7cb41295c96e982cb437021c1926fa81&chksm=9bc25832acb5d124d6c714b07efb1a6f464c5c2319749abd94de444047f06fdc03716ca35cb0&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