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荷傲骨助我成长

2024-11-01吴瑾妍

现代阅读 2024年21期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题记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泻在泛着丝丝涟漪的池子上,又从水中傲立的残荷上悄然滑落。薄薄的青雾似水袖,笼住了一池清静。隐匿在黑暗中荷的倩影,在浮起的轻纱间若隐若现。

那夜,那月,那傲立的残荷牵着我的思绪飘回那淅沥的雨声中。

雨水滑落窗玻璃,映出一张闪烁泪花的脸。笔尖生硬地擦过薄薄的纸张,深深刻下了痛苦的伤痕。

将纸揉作一团,最后一丝坚韧随同揉碎的纸团泯灭在黑暗的角落。摊开另一张纸,我试图重新铺展自信,然而,灵感和激情犹如雨中飘零的花瓣,支离破碎。脆弱与挣扎爬满我的内心。

在书法考试失利的刺激下,我疯狂地涂抹出一张张杂乱无章、交织着黑与白的纸张,它们如同痛苦的面具,将我紧紧束缚在失败的阴影里。挫败感如细雨缠绵,丝丝入微切中要害,把我困在痛苦的折磨中。

我决定下楼转转,让宁静的夜晚慰藉我烦乱的心。刚出门,天空斜切下来的泪水就扑面而来,迷乱我的双眼。雨声渐小,四周弥漫着潮湿的空气,仿佛月亮也被濡湿,披上一袭轻纱,朦胧地洒下水似的月光。

忽地,几株孤寂的侧影闯入眼帘。

朦胧的月色下,残荷的轮廓渐渐清晰:摇摇欲坠的枝干向池子俯下身,低低将落的枯叶朝水面垂下头,悄然从叶片滑落的颗颗水珠无声诉说着往昔的光彩和过往的风雨。我暗自慨叹,是前不久的大雨,折了众荷的腰。

踱步向前,猛然发现仍有几株“鹤立鸡群”的荷。仔细看,硕大的叶片零落无几,剩下的却依然舒展着自己的“羽翼”,似孤傲的鹤,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虽然尚存一息,也绝不自甘投入脚底的深渊。就算被风雨剥去美丽的外壳,荷仍以单薄的躯干殊死相搏。

扎根在淤泥,傲立于大雨。“留得枯荷听雨声”,难道我们不应该向李商隐笔下的荷花学习吗?它在滂沱大雨中凋零,聆听雨声渐小,用喜悦的泪珠迎接月光的到来。傲骨的荷花啊,它虽残尤立,出淤泥而不染,教会我在黑暗中寻觅光明,在挫折前高抬头颅!这,不就是自然蕴含的人生哲学么?

脑海中灵光一闪,我匆匆跑回家。端坐书桌前,闭目,凝神,心中浮现枯荷倔强的背影。提笔,落墨,一气呵成—“留得枯荷听雨声”七个大字跃然纸上。我书写下荷的铮铮傲骨,亦抒发出胸中的万丈豪情。

几天后,获奖的书法作品挂在那七个大字旁,却稍显暗淡。我的目光不经意间与那傲然的“荷”字相遇,猛然触动了那晚的记忆。枯荷的傲骨,助我成长。而这幅自勉的大字,始终是我心中那幅最好的作品,因为它是成长凝结的酸甜的果实啊!

作文点评

本文巧妙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将个人情感与残荷形象紧密结合,展现深刻的哲理。作者细腻描绘了月光下残荷的孤寂与坚韧,雨珠滑落、枯叶低垂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既写出了残荷的自然之美,又赋予它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通过“我”由残荷产生的人生思考,实现了物我合一,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我”面对挫折时内心的挣扎与重生。结尾处,作者将个人感悟融入书法作品中,既是对残荷精神的致敬,也是自我成长的见证。全文语言优美,细节描写精彩,感悟深刻,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佳作。(侯雪涛)